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鞣质是一类具有复杂的多元酚结构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量植物如蔬菜、鲜果、调料中也含有鞣质成份。本文总结了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鞣质的生物活性为鞣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研究证实广泛存在于中药中的鞣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抑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十年鞣质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含鞣质中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鞣质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十年来对药用植物中可水解鞣质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分别对结构测定方法和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综述,结构测定方法包括IR、UV、HNMR,^13CNMR,FAB-MS、CD谱及化学方法,提取分离方法包括总鞣质的丙酮-水提取法,凝胶柱层析法,液滴逆流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及分配层析。  相似文献   

4.
陈鹏  周本宏 《中国药师》2018,(7):1253-1258
摘 要地榆鞣质是一种富含鞣花鞣质类成分的鞣质类化合物,是传统中药地榆发挥药理活性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地榆鞣质的研究进行综述,详细阐述地榆鞣质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生物活性及体内代谢方式等研究进展,以期为地榆鞣质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研究地榆鞣质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方法: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地榆鞣质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测定胞外碱性磷酸酶(AKP)、钾离子(K+)、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菌体胞内和胞外总三磷酸腺苷酶(T-ATPase)含量;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蛋白谱带变化和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菌体超微结构,从而阐述地榆鞣质的抗菌机制。结果: 地榆鞣质能够有效抑制革兰阳性菌,而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地榆鞣质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菌悬液中AKP、K+、可溶性蛋白、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大;胞内和胞外ATP酶浓度发生显著变化;SDS PAGE蛋白图谱结果表明,经地榆鞣质处理的菌体无明显的蛋白条带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菌体细胞完整性被破坏。结论:地榆鞣质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能够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破坏细胞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石榴皮鞣质(tannins from Pericarpium Granati,TPG)的抗菌活性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抗菌机制。方法:实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石榴皮鞣质对5种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并以药物敏感性最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通过测定菌体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胞外钾离子(K+)浓度、大分子核酸的吸光度值、胞内和胞外总三磷酸腺苷酶(T-ATPas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石榴皮鞣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结果:石榴皮鞣质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较弱,经药物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胞外AKP、K+和核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胞内ATP酶浓度显著降低。SDS-PAGE分析表明石榴皮鞣质能够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尤其是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透射电镜表明菌体细胞膜结构和完整性被破坏。结论:石榴皮鞣质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显著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且对菌体内蛋白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鞣质又称丹宁或鞣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能与蛋白质或生物碱结合成沉淀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因其能与生兽皮中的蛋白质结合而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有良好透气性和透水性的皮革,因此称其为鞣质。目前世界上形成了以日本冈山大学奥田拓男等为代表的鞣质专门研究室,使得鞣质成为十分活耀的研究领域。至今已分离鉴定鞣质化合物400多种,新发现的化合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广,都超过了以往的总和。鞣质的研究之所以受到重视,这是由其重要性所决定的,本文主要介绍当前鞣质研究的进展情况。对鞣质的各种结构类型、提取分离方法、鉴定、含量测定方法及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重点对鞣质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大戟属植物中鞣质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由基是机体氧化衰老的元凶,过多的自由基会攻击机体生物膜,对机体组织和细胞产生损伤,因此,抗氧化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鞣质是一类含多羟基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许多植物中含有鞣质成分,有研究表明鞣质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本文对鞣质抗氧化的作用机制以及鞣质抗氧化的检测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为鞣质抗氧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老鹳草鞣质类化合物的抗腹泻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老鹳草总鞣质(HGT)的抗腹泻作用研究表明:HGT有较好的治疗腹泻作用,可减少番泻叶或蓖麻油所引起腹泻次数;并可显著抑制正常及推进功能亢进小鼠的墨水胃肠推进率。结果提示抑制胃肠推进运动是HGT止泻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处于相对低谷,而耐药菌感染治疗急需新型抗菌药物,由此所产生的矛盾需要企业、政府与科研部门协调解决。现阶段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①通过结构修饰,继续对已有抗菌药物进行深入开发,获得新产品;②利用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寻找新的抗菌靶位,设计新的先导化合物,研究全新抗菌药物;③研究抗感染治疗的全新方法,如抗菌肽、噬菌体等。这些有望为耐药菌感染控制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病区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儿科病区的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并统计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及其耐药率。结果: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药是我院儿科病区防治感染的主要品种,第3代头孢菌素在我院的DDDs逐年增高。临床分离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密切相关,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监管,以降低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归纳并讨论了抗菌肽的来源及分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应用领域、基因表达策略和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感染不断出现,给临床感染疾病的诊治带来严峻挑战。磷霉素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多项研究证实磷霉素对耐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文就磷霉素的抗菌机制、抗菌活性、耐药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蔡倩  刘蕾  艾效曼 《中国药房》2012,(42):3970-3974
目的:评价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有效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对我院2007-2011年各类抗菌药物及常用品种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DDDs和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我院抗菌药物的总DDDs呈上升趋势,总增幅达5.22%;各年度总DDDs分别为192794.78、193274.70、210331.16、216185.73、203783.26;处于前5位的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硝基咪唑类。5年间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随DDDs的升降而波动。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DDDs间的相关系数r=0.936(P〈0.05)。结论: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的增加呈正相关,提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更加规范合理,以期降低或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玲  林慧  韩方璇 《中国药房》2009,(35):2747-2750
目的:了解我院5种常用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迁和现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治疗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的使用量与下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呈线性关系(P<0.05),环丙沙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的耐药性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6年2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136例,涉及该院38种抗菌药物。136例老年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74例;患者年龄最小63岁,最大96岁;按药物分类前3位分别为喹诺酮类(33例)、青霉素类(25例)、头孢菌素类(21例);原发疾病涉及的主要系统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多见;药源性疾病发生时间在用药5d内患者较多,有96例(70.59%);药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52例(38.24%),其次是毒性反应31例(22.79%);发生率较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有83例(61.03%)。结论:医护人员需重视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积极进行用药监护,为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分离和医院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现象普遍存在,耐药机制复杂多样化,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就其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变迁及抗菌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3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我院3年间住院药房药品管理记录,计算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3年共分离出18 177株病原菌,其中主要的6种革兰阴性菌占54.77%、4种革兰阳性菌占19.09%。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SCN的检出率3年分别为53.05%、47.32%、53.55%和80.64%、83.04%、83.2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3年分别为63.34%、54.80%、38.00%和43.52%、35.30%、35.00%。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耐药率低,3年均〈6%;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耐药率基本〈20%,但呈逐年上升趋势;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在20%~30%和30%~45%之间。2010~2012年抗菌药DDDs排序前2位的始终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排序第3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抗菌药总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某些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的DDDs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合理应用管理工作。限制广谱抗菌药的应用,延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7—12月某院感染患者送检标的微生物实验数据报告及销售金额排序前35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排序比(B/A)及分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下半年送检4 884份标本,细菌培养及培养+药敏检测出细菌55种,共计677株,其中耐药菌株187株;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头孢西丁钠、头孢美唑、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DDDs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头孢地尼分散片、头孢噻肟钠、头孢丙烯干混悬剂(胶囊);DDC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拉氧头孢、美罗培南。结论:随着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销售金额与用量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