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 男,54岁。因“发现额部快速增大、有搏动感的肿块半月余”就诊。查体:前额部隆起,表面光滑,大小约5.5 cm×4.5 cm×3.0 cm, 边界清楚,触之皮温偏高、有弥散搏动感,皮肤颜色偏红,无破损、无压痛、瘙痒。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及X线、CT、MRI分别在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2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 X线检查均表现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伴骨包壳形成,15例内部见粗细不匀骨间隔.CT检查能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及囊性低密度区,其中2例见液-液平面.MR扫描T1WI 4例显示液-液平面,T2WI 7例显示液-液平面,囊间隔与囊壁厚薄不等,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结论 X线平片呈膨胀性溶骨改变,CT和MRI出现囊腔、液-液平面、强化明显的囊壁及囊间隔征象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7例中9例行X线检查,10例CT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17例发生于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表现为,①皂泡状和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4例,CT 8例,MRI 6例;②病灶内骨间隔及骨嵴:平片4例,CT 8例;MRI 5例;③病灶周围骨硬化:平片3例,CT6例,MRI 4例,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④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3例,MRI 2例;⑤液-液平面:CT 5例,MRI 6例;⑥骨膜反应:无;⑦软组织肿块:CT 1例,MRI 1例.结论: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特征与长管状骨大致相仿,螺旋CT及MRI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9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MRI资料,分析病灶所在母骨位置、病灶大小形态、边缘、肿瘤基质和周围软组织改变等影像学征象。结果 5例均为女性,病灶发生于胫骨2例、股骨1例、寰椎椎弓1例、髋臼周围1例,均偏心性位于母骨。病灶大小4.0~17.0 cm,均为大片状地图样、溶骨性破坏,膨胀性较轻。病灶边界清晰3例、模糊2例,有窄且长短不等的硬化缘。所有病灶骨皮质变薄、壳样改变,局部断裂、筛孔状改变或大段缺失。1例周围有软组织肿块。所有病变均无骨膜反应。2例病灶周围广泛水肿。CT表现:2例病灶内部呈等或略低于肌肉密度,无基质矿化。MRI表现:2例病灶内部T1WI信号略高于肌肉,T2WI呈均匀高信号,且有点状更高信号。所有病例均无病理性骨折。结论 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青年女性好发。病灶呈轻度膨胀性、溶骨性改变,有窄硬化缘,CT呈均匀等低密度,MRI呈混杂信号,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邻近骨髓与软组织明显水肿。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I诊断(附2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 I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 I表现。结果病变在CT上有16例可见明显液-液平面,其上缘CT值低于下部,其中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而MR I图像上除1例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未见明显液-液平面以外,其它20例均有明显液-液平面。且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软组织肿块显示得更加清楚。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大部分病例在CT和MR I上出现有液-液平面,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不是惟一性。  相似文献   

6.
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8例行CT检查,3例行MR检查.结果 16例长骨骨化性纤维瘤X线诊断正确11例.误诊5例;CT检查正确诊断7例,误诊1例;MR检查3例,显示病变与髓腔的关系优于CT.结论 cT检查能够提高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正确诊断率,显示病变范围较传统X线清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MR检查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病理证实的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另有2例分别行CT及MRI检查。结果单骨型11例,其中股骨5例,肱骨4例,腓骨1例及桡骨1例;多骨型1例,同时累及髋臼、坐骨支及股骨。在CT上可见病变不同程度膨胀,5例成单囊状或多囊状改变,3例成囊实性改变,实性部分呈磨玻璃样改变。在MRI上,6例均呈囊实性改变,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信号,在T2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或中度强化,其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改变,骨皮质变薄,3例囊内见分隔,1例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后仅有囊壁及囊内分隔强化。结论 MRI对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比CT有优势,但作出准确的术前诊断仍需结合X线或CT。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12例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中颈椎3例,胸椎6例,腰椎3例;单独椎体侵犯1例,单发于椎板2例,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者9例。CT表现局限性囊状或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内可见分房骨嵴影,4例可见内部多发液一液平面影。MRI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灶周围可见低信号影包绕,病灶内呈多发分房状改变,T1WI呈不均匀低/等信号;T2WI呈数个大小不等的高/等信号囊腔,10例可见不同信号强度的液一液平面影。增强扫描可见囊腔周缘明显强化,腔内出血和液体无强化。结论: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儿童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DT的临床及影像特点.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 儿童DT主要为腹壁外型,病灶呈梭形、卵圆形,沿肌纤维间隙浸润性生长.CT平扫表现为等、稍低密度肿物,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程度显著增高.MRI表现为软组织肿物,T1WI等/稍低信号,T2WI多为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及T2WI均见索条状稍低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 儿童DT CT/MRI表现为梭形、卵圆形沿肌肉间隙生长的软组织肿物,延迟强化明显增高;MRI能显示其中的纤维成分,其影像特征为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CT、MR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SFT发生于肺部4例、胸腔1例、纵隔3例、盆腔5例、胃窦部1例、头颈部4例、肩部1例、大腿1例。肿瘤大小不一,平均最大径(6.7±4.1)cm。14例肿瘤见分叶,15例密度不均匀,2例肿瘤见钙化、9例出现坏死囊变,12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强化,15例明显强化,13例肿瘤内出现迂曲血管。结论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梭形肿瘤,发病部位广泛,主要表现为单发,形态规则或有分叶,易出血、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呈明显持续强化,肿瘤内易出现粗大杂乱血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术前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愈合期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愈合期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经随访观察和手术病理(2例)确认的愈合期或愈合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所有病例经X线摄影,4例经CT检查,1例行MRI。结果10例均发生在下肢长骨,胫骨8例,股骨2例。5例表现为均匀的硬化灶,5例在硬化灶中心存有透光区。5例分别经随访观察1~4年无变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可于青春期演变为硬化性的静止性病变而达到自愈。愈合期或愈合型非骨化性纤维瘤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NOF14例,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3例同时作CT检查。结果 临床症状轻,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区或骨干;股骨5例,胫骨8例,胫腓骨同时发生1例。皮质型12例,表现为皮质内或紧贴皮质下的单房或多房透亮区,病变向骨内发展突人髓腔,周围有致密的硬化带环绕,以髓腔侧明显;髓质型2例,病灶在骨内呈中央性发展,显示为单房或多房透亮区,边缘有硬化。骨皮质变薄,轻微向周围膨隆。9例准确诊断,诊断准确率64.29%,3例未定性,误诊2例。结论 NOF术前大部分能够正确诊断;典型病例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不典型者需进一步CT检查,更好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及向髓腔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样骨囊肿又称之为骨膜下巨细胞瘤、良性骨动脉瘤及出血囊肿等,临床上较少见,影像学易误诊为其他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为了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9年以来行X线、C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2例的X线及CT表现,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2例中,男  相似文献   

15.
颅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颅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病灶,3例发生在顶骨,2例发生在额骨,病灶均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残存骨嵴及钙化灶,骨皮质可中断,无明显软组织肿块,病变在MRI T1 WI上呈混杂低信号,在T2 WI上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骨韧带样纤维瘤多见于顶骨及额骨,以板障内膨胀性骨质破坏伴有粗大结节样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腰椎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病人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示病变呈膨胀型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硬化,病变内可见斑点样高密度影。MRI示L3-4右侧附件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区,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并可见"液-液"平面分层,伴相应水平脊髓受压、椎管狭窄。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L3椎体骨髓亦呈强化效应改变。手术病理为骨母细胞瘤。结论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虽少见但其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3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2例中,病变位于管状骨23例、扁骨8例、不规则骨1例。术后复发2例,术后诊断为恶变1例。32例均行X线及CT平扫,1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X线及CT典型表现为干骺端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部分有轻度硬化边,钙化1例,复发2例和恶变1例可见骨膜反应,余骨皮质表面均未见骨膜反应。MRI表现为T1WI呈等、稍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很少有钙化及骨膜反应,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GCT合并ABC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11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扫描,2例行全身骨显像。对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4例中,病灶位于股骨6例,胫骨3例,尺骨3例,腓骨1例,桡骨1例。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不均匀,皮质变薄或中断。肿瘤实质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病灶内多伴囊变和液-液平面,病灶周围骨质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强化。全身骨现象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片状放射性核素浓聚,显影不均匀。结论:GCT合并AB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X线、全身骨显像检查,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骨骨化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骨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CT表现:骨窗上病变呈膨胀性密度不均的肿块6例,类圆形密度不均的多层性囊性肿块2例,骨化性致密团块1例.其中有骨壳边缘5例,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区,伴网状纤维性分隔4例、骨性分隔3例,散在钙斑3例.MRI表现:肿瘤实性部分于T1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1例,混杂信号3例,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1例,混杂信号3例.肿瘤内囊变、坏死,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CT、MRI增强检查均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囊壁及纤维分隔明显强化.组织病理学显示肿瘤由成骨性纤维组织构成,在纤维组织增生中散布着成熟程度不同的小梁样骨组织.结论 CT骨窗对颅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价值较大,MRI能对肿瘤内不同成分的辨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动脉瘤样骨囊肿─CT和MR图像上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MRI图像上液-液平面征象对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ABC的平片、CT和MR表现,并用双盲法测试单纯平片和综合影像分析(平片、CT、MRI)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单纯平片诊断符合率低于综合影像诊断;2.CT和MR有助于显示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病灶内的特征:3.在CT和MRI上ABC可见到液-液平面征。结论:CT和MRI上的液-液平面征是ABC较特征性的征象。综合性影像检查能提高AB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