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制鞋作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相关工效学因素。方法应用美国工效学基本因素检查表(baseline risk identification of ergonomic factors,BRIEF)观测某制鞋生产企业工作人员的作业姿势、力量、持续时间和动作频率等工效学负荷,采用英国快速暴露检查表(quick exposure check,QEC)对制鞋作业工人发生WMSDs的风险进行工效学评估。结果制鞋作业工人WMSDs工效学负荷发生风险主要是颈部、手腕和肩部。不同工作岗位、身体不同部位的工效学负荷风险等级存在差异。多个岗位同时存在多部位的高风险工效学负荷。刷胶、贴底、上钉、削皮、针车等是颈部和手腕的WMSDs高风险作业。结论制鞋作业工人WMSDs发生风险以颈部最高,同时伴有手腕、肩部等多部位。人员集中分布于刷胶、贴底、上钉、削皮、针车等岗位。工效学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不良作业姿势、持续过长和频繁重复性操作。在预防和控制WMSDs发生方面,应加强对上述工效学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提举作业工人下背痛发生与作业中接触不良工效学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以某电子加工企业中手工提举工种及其作业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根据我国人群生理特征等调整的NIOSH修正提举方程计算其提举指数,实现对不良工效学负荷的定量评价,对存在风险的岗位采取针对性的工效学改善措施,有效地预防肌肉骨骼疾患。 相似文献
3.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WMSDs已成为影响工人健康、降低工人生命质量和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可见于多个行业、工种。本文对WMSDs流行现状及人体工效学负荷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找到职业人群保护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汽车制造企业工人工效学负荷水平与肌肉骨骼疾患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汽车制造企业工人工效学负荷因素暴露水平及相关因素与肌肉骨骼疾患(MSD)问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国南方3家汽车生产企业,使用快速暴露检查表(QEC)及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分析调查表(NMQ)对1 065名生产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工效学负荷及MS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企业的生产工人背部MSD症状的阳性率最高(61.8%).各部位患MSD者工效学负荷评分均高于未患MSD者(P<0.01).男性的工效学负荷水平显著高于女性(JP<0.01).工种间比较,背部负荷评分冲压、焊装(P<0.01)均高于总装,肩/臂部负荷评分焊装高于其他各工种(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各部位工效学负荷均为其患MSD的危险因素,工作节奏与工作压力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调查的汽车企业焊装工种工效学负荷相对水平较高,其身体各部位MSD的发生与工效学负荷得分相关,需加以控制.此外,工作节奏与压力因素对工人MSD的患病也有较大影响,需在工效学评价与干预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制鞋生产中存在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工效学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危险评估。方法 选择18家制鞋企业53个重点岗位884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工效学基本因素检查表(BRIEF)和瑞典工效学因素识别表(PLIBEL)两种方法识别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WMSDs罹患部位及不良工效学危害因素,并采用快速上肢评估(RULA)法进行WMSDs危险等级评估。结果 BRIEF识别结果显示,作业工种/岗位普遍存在手/腕部、肘部、颈部、肩部和背部的WMSDs危害因素,52个工种/岗位(98.11%)存在颈部和右腕部WMSDs危害因素;PLIBEL识别发现,存在≥6个WMSDs危害因素的工种/岗位有18个(33.96%)、有5个危害因素的14个(26.42%)、4个危害因素的有16个(30.19%)、3个危害因素的有5个(9.43%);RULA评估制鞋业生产工人WMSDs危险等级为Ⅱ~Ⅳ级,其中,Ⅱ级工种/岗位14个(26.42%)、Ⅲ级37个(69.81%)、Ⅳ级2个(3.78%),其主要得分源为不良姿势。结论 制鞋作业普遍存在中高风险的不良工效学危害因素,集中在颈部、手/腕部、肩部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汽车维修行业中存在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相关的工效学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危险评估。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23家汽车维修企业的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工效学基本因素检查表》(baseline risk identification of ergonomic factors,BRIEF)和瑞典《工效学因素识别表》(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sculoskeletal stress factors which may have injurious effects,PLIBEL)识别汽车维修作业过程中的不良工效学危险因素,并采用快速全身评估法(rapid entire body assessment,REBA)进行姿势负荷等级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对193名作业工人进行了工效学评估,其中维修工86人、喷漆工60人和钣金工47人。BRIEF识别结果显示,维修工、喷漆工和钣金工的颈部、背部、手腕为WMSD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民航搬运作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危险部位及工效学因素。方法应用BRIEF和PLIBEL方法,对北方某大型国际机场货运公司249名健康男性搬运工人的作业姿势、力量、持续时间和动作频率以及17个相关工效学问题进行现场调查与观测。结果机场搬运作业以手腕部WMSDs发生风险为最高,其次为背、肩和手肘部。不同作业发生风险的部位略有差异,行李分拣作业依次为手腕、背和肩部,工效学因素主要来自用力使用不便抓握的工具、无支撑站姿伴背部前屈与扭转、重复或持续性负荷提举和搬运等作业;舱外搬运作业依次为手腕、背、肩和右手肘,工效学因素主要来自用力使用不便抓握的工具、无支撑站姿伴背部前屈、重复或持续性负荷提举和搬运、受限空间等作业;舱口和舱内搬运作业依次为手腕和背部,工效学因素同舱外搬运作业类似。结论手腕、背、肩和手肘部为民航搬运作业WMSDs的主要危险部位,不同作业类别危险部位略有不同,工效学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不良作业姿势、作业空间受限、工具重负荷以及劳动组织不合理等,机场搬运作业工人应加强对上述工效学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以预防WMSDs。 相似文献
8.
不同工作场所工效学负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剂量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工效学负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剂量反应关系,为预防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提供依据。[方法]用工效学负荷综合评估方法(CQEC)现场评估火力发电和人造板制造行业不同工作场所工人的工效学负荷,用Nordic量表研究调查对象的肌肉骨骼症状,用多因素分析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工效学高负荷组的肌肉骨骼患病率高于低负荷组,且随着负荷增高,症状阳性率亦升高;多因素分析工效学负荷增高是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负荷的增高,危险度(OR值)亦逐渐增大,在下背、手腕部位表现尤为明显。[结论]工作场所工效学负荷与肌肉骨骼疾患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下背和手腕部位的负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汽车装配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不良工效学因素。方法应用经适当修订的《美国危险区域检查表》和《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形成综合调查问卷,对某汽车制造公司总装车间498名男性装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WMSDs发生的不良工效学因素。结果总人群中WMSDs的年发生率为84%,其中肩部(50.6%)最为严重,其次为颈部(49.7%)、下背部(43.4%)、手腕和小腿(均为3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颈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有颈前曲45°和单手捏紧4.5 kg以上伴腕部不良姿势;影响肩部的因素有跪姿作业、每天搬举的物体超过34 kg和背前曲30°;影响下背部的因素有跪姿作业、搬举的物体超过4.5kg,且每分钟超过2次和背前曲45°;影响腕部的因素有单手捏紧4.5 kg以上伴腕部不良姿势。结论汽车装配工人WMSDs高发,可能与其接触的不良工效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护士发生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工效学因素,为预防和控制WMSDs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瑞典工效学危害识别法(PLIBEL)分析消化内镜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并使用快速上肢评估工具(RULA)进行接触评估。结果 消化内镜护理操作RULA得分为2~7分,根据RULA划分标准,所对应的分数等级为1~4级,其中Ⅰ级操作1个、Ⅱ级操作14个、Ⅲ级操作5个、Ⅳ级操作1个。肩、颈和上背部及肘、前臂和手部两个区域存在较多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其次为下背部,所有操作均存在足部、膝和臀部无座和支撑的站姿作业这一不良工效学因素。结肠镜腹部加压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放置治疗器械、交换治疗器械、交换盘绕附件、注射造影剂等操作为Ⅲ级中风险;ERCP术后搬移病人为Ⅳ级高风险操作,易罹患WMSDs。结论 消化内镜护理操作过程以肩、颈和上背部,肘、前臂和手部,下背部WMSDs风险较为突出;应重视对不良工效学因素的管理与控制,以预防消化内镜护士WMS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供电运检人员职业紧张的现状,探索职业紧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329名大型供电企业运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各组间不同婚姻状况、频繁不良工作姿势作业和加班对职业紧张影响存在差异(P0.05); 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OR=1.068)、体育锻炼(OR=0.658)、加班(OR=5.641)和工作后疲劳程度(OR=1.461)最终进入方程,是职业紧张的相关因素。结论体育锻炼是职业紧张的保护性因素,年龄、加班和工作后疲劳程度是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建议从生活习惯和作业制度两方面对职业紧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网企业职工工作需求-自主(JDC)模式、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职业紧张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广东某电网企业972名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工作内容问卷(中文版)、ERI问卷(中文版)、焦虑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现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船作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危险部位及相关工效学因素。方法应用BRIEF和PLIBEL方法,对北方某造船厂237名健康男性搬运工人的作业姿势、力量、持续时间和动作频率以及17个相关工效学问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不同作业发生风险的部位略有差异,造船作业工人以手腕部WMSDs发生风险为最高,其次为背、腿和颈部。船体装配工为左右手腕、颈、背和腿部,船体打磨工和分段电焊工为左右手腕、背和腿部,分段、轮机和上建工区的装配工为左右手腕和腿部,管加打磨和电焊工、轮机铜工和管工、上建打磨工为手腕和背部。这些工种广泛存在重复性手部不适姿势与负荷作业、站立无支撑、背轻度前屈、重复和持续性蹲姿或跪姿、受限空间、颈前屈等。结论造修船作业工人WMSDs发生风险以手腕部最为明显,可同时伴有颈、背和腿部多部位,以打磨、装配和电焊作业工种发生风险最高,因其广泛存在工具不适抓握或强力捏握工具、不良作业姿势、频繁重复性前屈和扭转、长时间无支撑立姿作业等工效学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上述工效学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