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单能量成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及自动能谱协议选择(automatic spectral imaging mode selection,ASIS)技术在个体化降低患者门静脉造影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120例临床需进行上腹部增强检查的受检者资料(男80例,女40例),按扫描方案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120 kVp扫描,噪声指数(NI)=10,对比剂用量为450 mgI/kg,图像采用50% ASIR重建;B、C两组采用能谱成像模式,NI=10(B组),NI=13(C组),对比剂用量均为300 mgI/kg,图像采用60 keV+50% ASIR重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中门静脉、肝实质的平均CT值及其差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记录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结果 B、C两组对比剂用量较A组降低了约30%。A、B、C组图像的门静脉CT值分别为168.22±17.82、209.06±20.07、211.03±25.60,B、C组与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5、-8.680,P<0.05)。A、B、C 3组门静脉与肝实质CT差值分别为60.01±17.01、106.63±25.83、107.72±25.39,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6、-9.857,P<0.05)。SNR分别为8.48±1.41、12.64±2.94、10.77±1.94,CNR分别为5.16±1.80、8.13±2.54、7.32±1.8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3±0.68)、(4.75±0.54)和(4.53±0.64)分,B、C组的SN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2、-6.064、-6.050、-5.308、-8.912、-6.779,P<0.05)。A、B、C组CTDIvol分别为(12.15±5.02)、(12.34±4.18)、(10.03±3.13)mGy,DLP分别为(348.62±155.99)、(355.56±131.07)、(287.10±92.25)mGy·cm,E分别为(5.23±2.34)、(5.33±1.97)、(4.31±1.38)mSv,相对于A、B两组,C组的CTDIvol、DLP和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4、2.147、2.147、2.812、2.702、2.702,P<0.05),分别降低了19%。结论 CT门静脉成像时,选择NI=13,60 keV结合50%ASIR重建及ASIS技术可以个体化降低患者的对比剂剂量和辐射剂量,并提供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在估算腹部CT扫描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Philips 256螺旋CT扫描仪对180例患者进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在左肾静脉主干层面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右径(LAT)、前后径(AP),计算有效直径(ED),同时记录每例被检者的CTDIvol值及体模的扫描直径,计算SSDE。将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A组,BMI<20.0 kg/m2;B组,BMI介于20.0~24.9 kg/m2之间;C组,BMI>24.9 kg/m2。分别比较180例被检者及不同体质量指数组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异。结果180例被检者CTDIvol和SSDE分别为(9.91±2.91)和(14.01±2.8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4, P<0.01)。A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7.96±1.83)和(12.83±2.52)mGy (t=-8.417, P<0.01);B组分别为(9.28±1.76)和(13.62±2.18)mGy(t=-15.051,P<0.01);C组分别为(12.19±3.65)和(15.39±3.47)mGy(t=-4.535,P<0.01)。此外,3组SSDE分别较CTDIvol平均增加了62.83%、 47.80%和28.40%,即CTDIvol过低估算被检者的辐射剂量,且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值越小。结论 SSDE能够反映特定体型的被检者进行腹部CT扫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在估算腹部CT扫描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Philips 256螺旋CT扫描仪对180例患者进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在左肾静脉主干层面测量每位患者的左右径(LAT)、前后径(AP),计算有效直径(ED),同时记录每位被检者的CTDIvol值及体模的扫描直径,计算SSDE。将患者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A组,BMI<20 kg/m2;B组,BMI介于20~24.9 kg/m2之间;C组,BMI>24.9 kg/m2。分别比较180例被检者及不同体重指数组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异。结果 180例被检者CTDIvol和SSDE分别为(9.91±2.91)和(14.01±2.8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4,P=0.000)。A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7.96±1.83)和(12.83±2.52)mGy ( t=-8.417,P =0.000);B组分别为(9.28±1.76)和(13.62±2.18)mGy(t=-15.051,P=0.000);C组分别为(12.19±3.65)和(15.39±3.47)mGy(t=-4.535,P=0.000)。此外,3组SSDE分别较CTDIvol平均增加了62.83%、 47.80%和28.40%,即CTDIvol过低估算被检者的辐射剂量,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值越小。结论 SSDE能够反映特定体型的被检者进行腹部CT扫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对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shRNA HULC慢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以qRT-PCR测定干扰效果。以8 Gy X射线照射处理感染shRNA HULC慢病毒的骨肉瘤细胞,MTT、PI单染、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21、Cyclin D1、C-Caspase-3蛋白水平和胞浆、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C)蛋白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shRNA HULC慢病毒感染可以明显下调骨肉瘤细胞中HULC表达水平。下调HULC或放射处理均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100.00±9.65)%vs.(71.36±5.27)%、(63.48±5.93)%,t=4.512、5.585,P<0.05]、阻滞细胞周期[(50.15±5.14)%vs.(62.35±4.22)%、(66.05±5.23)%,t=3.177、3.756,P<0.05]和诱导细胞凋亡[(2.98±0.23)%vs.(22.61±3.26)%、(26.14±2.81)%,t=8.898、10.498,P<0.05],促进细胞中p21、C-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下调Cyclin D1蛋白水平,提高胞浆中Cyt-C蛋白水平并下调线粒体中Cyt-C蛋白水平。下调HULC联合放射对骨肉瘤细胞增殖[(71.36±5.27)%、(63.48±5.93)%vs.(49.32±5.76)%,t=4.890、2.967,P<0.05]、周期[(62.35±4.22)%、(66.05±5.23)%vs.(77.17±7.54)%,t=2.983、2.106,P<0.05]、凋亡[(22.61±3.26)%、(26.14±2.81)%vs.(36.21±3.26)%,t=6.164、4.564,P<0.05]及Cyclin D1、C-Caspase-3、Cyt-C蛋白表达影响作用更大。下调HULC后骨肉瘤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432。结论 下调HULC提高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这可能与协同放射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希氏束起搏与普通起搏术中患者射线暴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希氏束起搏(HBS)和右心室心尖起搏射线暴露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记录无锡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并分析30例希氏束起搏患者(HIS组)的手术总体及各阶段皮肤表面累积入射剂量(CD)和透视时间,并与同期右心室心尖植入心室电极的双腔起搏器(RVA)的32例患者(RVA组)对比。结果 HIS组和RV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76.8±13.1)和(66.0±10.8)min(t=3.386,P<0.001)、透视时间为(698.2±113.7)和(293.3±63.9)s(t=14.709,P<0.001)、透视剂量为(391.3±70.0)和(162.3±40.5)mGy(t=13.694,P<0.001);与右心室心尖电极植入过程相比,希氏束电极植入过程的透视时间[(501.2±112.3)和(103.4±30.6)s]及透视剂量[(279.9±65.0)和(57.3±13.8)mGy]明显增加(t=15.864,Z=-6.524,P<0.001)。结论 与右心室心尖起搏术相比,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更长,辐射剂量更大,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建立计划质量度量(PQM)量化评估肝癌放疗计划中常规分割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在有无均整器模式下的计划质量。方法 选取10例肝癌患者,分别在6 MV X射线的传统均整器(FF)模式和无均整器(FFF)模式下进行计划设计,评价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比较两种模式下加速器的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根据临床的限量要求定义具有16个评价对象的计划质量度量来评估两种模式下的计划质量。结果 FFF模式下,靶区最大剂量小于FF模式(t=3.828,P<0.05),正常肝组织的超过5 Gy归一化体积(V5)和平均剂量(Dmean)低于FF模式(t=2.716、3.007,P<0.05)。FFF模式的平均机器跳数(574±130)MU比FF模式(518±81)MU高(t=-2.782,P<0.05),而平均出束时间(108±36)s相比FF模式(160±29)s明显降低(t=6.767,P<0.05)。FFF模式的整体PQM评分值高于FF模式(t=-2.746,P<0.05)。结论 FFF模式能够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区域。FFF模式的机器跳数高,但是出束时间明显低于FF模式。参照PQM评估标准,FFF模式的整体计划质量略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两种模体研究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精度,并比较两种模体差异,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参考。方法 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进针路径并获取针尖坐标值,按照进针路径分别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插入植入针,植入金标,退针10 mm,植入冷源,分别记录针尖、金标、冷源坐标,通过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获取植入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拔针后粒子的精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上述精度在两种模体中的差异。结果 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穿刺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及拔针后粒子精度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中分别是(1.89±0.72)和(2.14±0.88) mm (P>0.05),(2.03±1.14)和(2.42±1.12) mm (P>0.05),(-1.96±1.29)和(-2.82±0.91) mm (t=2.09,P=0.046)。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高效,稳定、精确,在两种模型中精度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视频造影吞咽检查(VFSS)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舌骨运动学变化特征。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初治的2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后使用普通X射线模拟机采集吞咽视频,通过视频分析软件进行连续快速截图,对比放疗前后吞咽时间、舌骨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结果 25例受试者放疗后平均吞咽时间较放疗前延长[(1.38±0.23)s vs.(1.12±0.26)s,t=-9.53,P<0.05),舌骨水平方向移动度(HHD) 较放疗前降低[(0.78±0.24)cm vs.(1.01±0.25)cm,t=5.82,P<0.05),舌骨垂直方向移动度(HVD) 也较放疗前降低[(0.78±0.18)cm vs.(1.01±0.25)cm,t=2.56,P<0.05],舌骨平均移动速度放疗后明显降低[(0.83±0.19)cm/s vs.(1.31±0.45)cm/s,t=6.46,P<0.05]。喉室移动度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时间较前延长,舌骨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较前降低。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OC-1600791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记忆功能及脑磁共振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例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剂量学资料,其中T2 1例,T3 7例,T4 6例,均接受2~3疗程PF/TP方案诱导化疗,及单药铂类同步调强放疗或TOMO治疗。比较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数字广度测试及脑磁共振影像学的改变。结果 剂量学可分析资料患者9例,均采用调强放疗,海马Vmean(15.17±2.17)cm3,颞叶Vmean(95.07±12.26)cm3,海马Dmean(1 154.06±771.63)cGy,颞叶Dmean(1 306.61±603.69)cGy,海马Dmax(3 797.61±1 450.98)cGy,颞叶Dmax(5 394.17±982.28)cGy。海马生物等效均衡剂量(equivalent uniform dose,EUD)(2 233.28±872.73)cGy,颞叶EUD(3 113.11±603.69)cGy。10例患者放疗前、后正背均值分别为8.8±1.8和8.1±1.59(P>0.05),放疗前、后倒背均值分别为6.2±1.04和5.3±2.36(t=3.25,P<0.05)。9例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进行脑磁共振结构像扫描,双侧颞叶可观察到灰质体积萎缩(t=4.57,P<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海马及颞叶均不可避免受到照射,放疗后,记忆功能部分受损,双侧颞叶灰质体积萎缩,两者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对联合型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辐射组和微波辐射组,各27只。采用2.856 GHz、8 mW/cm2微波辐射C57BL/6N小鼠15 min,建立微波辐射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穿梭箱行为学实验,研究微波辐射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和联合型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微波辐射后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后小鼠反向空间探索实验跨越平台次数减少,由(3.60±0.79)次降至(2.55±0.47)次(t = 2.21,P= 0.046);穿梭箱实验结果表明,辐射后小鼠平均主动逃避率显著下降(t = 2.70,P<0.05),平均主动潜伏期和总电击时间显著延长(t = -3.09、-3.02,P < 0.05)。辐射后8 d,海马CA3和DG区部分神经元核固缩,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突触间隙模糊、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周隙增宽。结论 微波辐射可引起小鼠空间参考记忆能力及联合型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是其功能障碍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贝伐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CRN)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接受甘露醇及激素治疗失败的或初治的放射性脑坏死患者14例。所有入组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5.0 mg/kg组每14 d重复1次和7.5 mg/kg组每21 d重复1次)。分别比较2组患者头颅MRI T1W1相增强病灶的变化情况及T2W1相病灶水肿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卡氏(KPS)评分改变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14例患者均完成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2组患者KPS评分均较前改善,5.0 mg/kg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1.66分,7.5 mg/kg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27.50分。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RI T1W1相增强病灶的变化情况及T2W1相病灶水肿变化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5.0 mg/kg组CRN病灶体积平均减少(46.0±9.4)%(t=6.57,P<0.05),病灶水肿区体积平均减少(68.9±8.9)%(t=3.32,P<0.05),7.5 mg/kg组CRN病灶体积平均减少(53.9±10.7)%(t=7.89,P<0.05),病灶水肿区体积平均减少(77.1±14.3)%(t=4.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者在CRN病灶平均体积及病灶水肿区体积的减小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mg/kg组患者总的治疗过程中与7.5 mg/kg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明显改善放射性脑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5.0 mg/kg每14 d重复1次的治疗方案安全性与7.5 mg/kg每21 d重复1次的治疗方案相似,对CRN的治疗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自动和自动+手动配准分别得出的宫颈癌放疗位置误差,评估自动+手动配准的必要性,并给出螺旋断层放疗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值(MPTV)。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组单纯放疗宫颈癌患者29例,采集每周至少两次治疗前兆伏级CT(MV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配准,得出自动配准位置误差值(AR),并对AR值再行手动配准,得出自动+手动配准位置误差总移动值(TS),比较AR和TS值的差异,并计算MPTV。结果 共获取443幅MVCT图像,在xyz轴和角度旋转方向上AR值分别为(-0.9±2.3)、(0.0±3.1)、(1.0±2.6)mm和0.2°±0.8°,TS值分别为(-0.8±1.8)、(-0.4±3.4)、(1.4±2.5)mm和0.1°±0.5°。除x轴以外,AR和TS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3.2,P<0.05);xyz轴各方向MPTV相应为4.6、5.7和3.3 mm。结论 宫颈癌螺旋断层放疗中,自动配准基础上的手动配准是必要的。建议行螺旋断层宫颈癌单纯放疗患者外扩PTV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分别为5、6、4 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西咪替丁(CMTD)对局部分割照射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CMTD,100 mg/kg),每组10只;采用X射线局部分割照射小鼠右胸腔,8 Gy/d照射,连续3 d,累积照射剂量为24 Gy,剂量率为0.883 Gy/min。照射后连续7 d给予照射给药组小鼠灌胃CMTD(100 mg·kg^-1·d^-1),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给予生理盐水。照射后第7天检测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分割照射对小鼠体重影响不大,但可诱发远端效应,使脾脏脏器指数降低为(0.369±0.011),与对照组的(0.39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8,P<0.05);改变脾脏病理结构,脾脏CD3+、CD4+、CD8+、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5.754、3.570、4.442、5.281、4.570,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体重恢复明显,脾脏组织损伤缓解,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显著升高(t=3.523、2.706、2.520,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CMTD可有效改善X射线分割照射对小鼠脾脏的损伤,提高照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可作为潜在的抗辐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剂量面积乘积(DAP)致相关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 从而为评估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患者的器官剂量提供便利。方法使用Geant4蒙特卡罗软件构建人体和辐射场模型, 模拟计算并得到器官吸收剂量转换系数。结果在冠状动脉造影(CAG)中, 肺、骨髓、肝脏、心脏的转换系数, 男性分别为(0.283 ± 0.068)、(0.169± 0.049)、(0.110 ± 0.077)、(0.080 ± 0.032)mGy/(Gy·cm2), 女性分别为(0.376 ± 0.121)、(0.192 ± 0.056)、(0.153 ± 0.105)、(0.102 ± 0.033)mGy/(Gy·cm2), 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对应器官的转换系数相近。不同介入术的D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12, P<0.05)。性别组间的DA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在同一性别组内与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介入治疗的相关性较小, 但同一术组中女性的剂量转换系数通常高于男性。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的剂量面积乘积(DAP)致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制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定位的CT/MRI图像配准辅助装置,并且通过组织勾画差异分析使用该装置后所得配准融合图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在普通的磁共振头颈线圈中设计特定形状的头枕,保持患者在扫描时与CT定位扫描时相同的体位。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CT图像与融合图像中腮腺、下颌骨的勾画差异。结果 患者的头颈部CT、MRI图像的配准精度较未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具有明显的提高,使用该配准图像得到的融合图像、组织结构位置、细节显示准确清晰。左右腮腺体积在CT图像中较CT/MRI融合图像中偏小,左腮腺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17.78±6.89)cm3和(17.17±7.02)cm3t=-2.715,P<0.05);右腮腺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19.23±8.91)cm3和(17.47±7.42)cm3t=-2.552,P<0.05);下颌骨在CT图像中勾画体积较CT/MRI融合图像偏大,左下颌骨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33.7±5.59)cm3和(34.8±6.27)cm3t=3.548,P<0.05);右下颌骨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34.46±6.08)cm3和(35.38±6.72)cm3t=3.14,P<0.05)。结论 使用该辅助装置,可以得到头颈部配准融合准确的CT/ MRI的图像,此融合图像对临床医师的组织和病灶勾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iR-124在放射敏感及耐受的脑恶性胶质瘤细胞LN229和LN229R中的表达以及miR-124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miR-124调控LN229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miR-124模拟物(miR-124)及阴性对照(miR-NC),STAT3过表达质粒(STAT3)及pcDNA3.1质粒(pcDNA)单独或共转染到放射抵抗的胶质瘤细胞LN229R中。qRT-PCR检测LN229和LN229R细胞中miR-124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放射剂量下LN229R细胞的生存率以及敏感性相关参数值;流式细胞术分析LN229R细胞的凋亡情况;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24和STAT3的靶向关系,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加以验证;Western blot分析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LN229组(1.02±0.09)相比,miR-124在LN229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0.32±0.0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80,P<0.05);与miR-NC组(0.95±0.06)相比,转染miR-124模拟物可促进LN229R细胞中miR-124的表达(4.02±0.39)(t=13.476,P<0.05);8 Gy照射条件下,miR-124过表达组癌细胞的生存率(0.003±0.000 4)显著低于miR-NC组(0.033±0.005 0)(t=5.655,P<0.05),细胞凋亡率(22.34±2.42)%显著高于miR-NC组(4.69±0.51)%(t=12.361,P<0.05);STAT3是miR-124的靶基因;外源回补STAT3可逆转miR-124对LN229R细胞生存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124通过靶向STAT3改善LN229R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髋关节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摄影中最佳剂量比的设定,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 90例行髋关节数字化断层融合摄影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以6、7、8倍的剂量比组进行DTS检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比设定下所得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3组的表面吸收剂量(ESD)、剂量面积乘积(DAP)、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6±1.89)mGy、(18.41±11.71)dGy ·cm2、3.03±0.24]、[(5.24±2.76)mGy、(26.99±13.34)dGy ·cm2)、3.60±0.11]、[(6.39±1.75)mGy、(36.96±22.49)dGy ·cm2、3.64±0.0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4、9.45、139.26, P<0.05),通过3组间两两比较,ESD值和DAP值均是6倍剂量比组<7倍剂量比组<8倍剂量比组.6倍剂量比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其他两组,7倍剂量比组和8倍剂量比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剂量比是决定DTS检查辐射剂量的重要参数,髋关节DTS检查的剂量比设置为7时,可实现低曝光剂量和高图像质量的平衡,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免受不必要的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18.
Optimal liver enhancement during portal venous-phase helical CT is crucial in the detection of parenchymal liver lesions. In the prospective study reported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 real-time bolus-tracking system on mean and maximal liver enhancement. In 79 patients referred to us for abdominal CT we injected 120 ml of non-ionic contrast (300 mg I/ml) at a rate of 3 ml/s. After a nonintravenous contrast upper abdominal scan a portal venous phase was performed. In 39 patients (mean weight 72.6 ± 18.7 kg, range 48–139 kg) real-time bolus tracking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CARE Bolus software (Siemens, Erlangen, Germany). The software performs repetitive low-dose test scans in a preselected region of interest and measures the Hounsfield attenuation and liver enhancement in real-time. After a critical threshold (we selected 31 HU) is surpassed, the software starts diagnostic spiral scanning. Our control consisted of 40 patients weighing 51–100 kg (mean 73.2 ± 11.1 kg) who were scanned with a fixed, preselected start delay of 80 s. Mean hepatic enhancement was 54.0 ± 9.9 HU (range 33.3–74 HU) in 37 automatically triggered patients, mean peak hepatic enhancement 64.6 ± 12.6 HU (range 42.0–91.8 HU). In 2 patients of the study group scanning had to be started manually.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fixed delay mean enhancement was 48.3 ± 9.2 HU (range 33.8–71.6 HU) and peak enhancement 55.5 ± 9.7 HU (range 39.7–81.0 HU).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Student's t-test). Real-time bolus track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ean hepatic enhancement and may improve portal venous hepatic CT scanning. Received 23 October 1997; Revision received 2 February 1998; Accepted 3 February 199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瓦里安TrueBeamTM直线加速器中使用无均整器出束容积弧形调强(RA-FFF)及常规固定野调强(IMRT)两种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0例分期为cT2-3N0-1M0-1a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定位CT资料,使用ECLIPSETM 10.0.4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RA-FFF、IMRT根治性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60 Gy/30次,比较2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和执行效率.结果 2种计划靶区适形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高于RA-FFF计划(t=7.298,P=0.008);RA-FFF计划中肺组织的V20V5低于IMRT计划(t=2.451、2.604,P<0.05).RA-FFF及IMRT两种计划制定时间分别为(5.3±1.4)、(3.5±1.7)h(t=2.585,P<0.05),机器总跳数分别为632±213及734±132(t=-1.287,P=0.084),治疗执行时间分别为(2.2±0.9)、(4.5±1.3)min(t=4.60,P<0.01).结论 与IMRT计划相比,RA-FFF在胸上段食管癌治疗中具有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可更好地保护肺组织,计划制定时间较长但执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45~60 Gy/15~20次,3 Gy/次,1次/d;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语言模拟疼痛评分法(VRS)、生活质量骨转移量表(EORTC QLQ-BM22)评估患者放疗前至随访结束各个时间段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脊髓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疼痛完全缓解,次要研究终点为患者死亡。结果至随访结束,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无疼痛患者数由放疗前0/20例上升至10/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P<0.05)。患者NRS评分显示,放疗1和4周疼痛评分均低于放疗前,由(6.50±0.51)分下降至(4.30±0.47)分和(2.50±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8、27.57,P<0.05),止痛能维持至随访结束。疼痛缓解伴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的下降,放疗后6月内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人数由16/20例下降至6/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P<0.05)。EORTC QLQ-BM22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放疗后患者在疼痛部位、程度和功能方面均较放疗前明显改善,总分由放疗前(46.50±1.50)分下降至(38.3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P<0.05),社会心理方面变化不大(P>0.05)。放疗前脊髓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放疗后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未出现脊髓神经放射性损伤。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机体功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脊髓神经放射性损伤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