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酸-聚酰胺-胺聚合物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D)的特点,叶酸修饰的PAMAM-D复合物的主动靶向性机制,及其在抗肿瘤、基因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铁蛋白修饰的主动靶向纳米载药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碱水解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尾静脉给药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经转铁蛋白修饰的主动靶向复合物能显著提高喜树碱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及平均滞留时间,比未经转铁蛋白修饰的载药复合物的半衰期的平均滞留时间短。结论转铁蛋白-聚乙二醇-聚酰胺-胺树枝状分子-喜树碱复合物具有显著的长循环效果。关键词: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转铁蛋白;聚乙二醇;喜树碱;药动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阿霉素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脂质体包覆物(LLDs-PAMAM-DOX),并对制剂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逆向蒸发结合pH梯度法制备LLDs-PAMAM-DOX,观察形态,测定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采用凝胶柱-UV法测定包封率;采用透析法测定体外释药;采用MTT法,考察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作用。结果LLDs-PAMAM-DOX的粒径约为80120nm;zeta电位约为22.5120nm;zeta电位约为22.532.4mV;包封率大于85%,缓释作用明显。LLDs-PAMAM-DOX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MCF-7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普通脂质体L-DOX。结论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脂质体包覆物(LLDs-PAMAM)作为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载体,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及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新型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冰片修饰的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curcumin-loaded modifying borneol cationic liposomes,Cur-BCLPs),鼻腔给药后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并对其脑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Cur-BCLPs;透射电镜观察阳离子脂质体的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以姜黄素混悬液(curcumin suspension,Cur-Sol)和冰片-姜黄素混悬液(borneol curcumin suspension,BO-Cur-Sol)为对照组,考察大鼠鼻腔给药Cur-BCLPs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并测定其在大鼠脑组织的浓度,运用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阳离子脂质体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05.99±2.40)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95±1.03)%和(4.28±0.46)%;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Cur-Sol、BO-Cur-Sol和Cur-BCLPs的半衰期(T1/2)分别为(4.27±1.53)h,(3.98±0.24)h和(6.01±0.63)h,AUC0→t分别为(224.38±21.95)μg·h·L-1,(243.40±12.26)μg·h·L-1和(562.28±24.30)μg·h·L-1,清除率分别为(1.82±0.36)L·h-1·kg-1,(1.72±0.11)L·h-1·kg-1和(0.78±0.03)L·h-1·kg-1,滞留时间分别为(4.28±0.23)h,(4.41±0.15)h和(8.09±0.17)h。脑组织分布结果显示,Cur-Sol、BO-Cur-Sol和Cur-BCLPs的AUC0→t分别为(29.82±1.10)μg·h·g-1,(35.47±1.75)μg·h·g-1和(54.06±3.90)μg·h·g-1,清除率分别为(15.73±0.84)L·h-1·kg-1,(13.23±0.52)L·h-1·kg-1和(8.52±0.92)L·h-1·kg-1结论 Cur-BCLPs经鼻腔给药后显著提高姜黄素体内和脑组织蓄积量并且延缓消除。  相似文献   

5.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表面有多官能团的药物载体。本研究中,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阿霉素(DOX)共价连接到2.5代的PAMAM分子上。通过这种设计,载体结构可以优化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药物和载体之间的酸敏感键可以优化药物的释放。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H4.5条件下阿霉素的12小时累积释放量约为pH7.4条件下的两倍。这种酸敏感的药物释放可以提高药效。药动学研究表明,DHA-PAMAM-DOX能提高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在荷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实验构建的DHA-PAMAM-DOX抑瘤效果优于同等剂量(5 mg/kg)的阿霉素溶液。研究表明DHA-PAMAM-DOX在肿瘤药物靶向给药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冰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经鼻腔给药后在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包合物经鼻腔给药后,采用GC法测定兔血浆中冰片浓度,以DAS 2.1.1软件拟合,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冰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经兔鼻腔给药后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Cmax为8.162 mg/L,达峰时间tmax为1 min。结论明确了冰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经鼻腔给药后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剂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修饰不同代数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得到的产物,测定其对人体角膜上皮细胞(HCECs)的毒性。方法:采用硝基苯氯甲酸酯(p-NPC)将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相对分子质量为750,2 000,5 000)活化成PEG碳酸酯,对第4,5代PAMAM大分子进行修饰;目标产物用FT-IR、1H-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WST-8法考察PEG修饰对PAMAM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s)毒性的影响。结果:PAMAM经较低浓度PEG修饰后,对HCECs的毒性减弱不明显,经较高浓度PEG修饰后,对HCECs减毒明显减弱,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修饰对PAMAM的减毒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经PEG修饰后,可以降低PAMAM对HCECs的毒性,作为新型眼部给药载体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不同代数的聚酰胺-胺(PAMAM)制备分散性良好的多壁碳纳米管/聚酰胺-胺(MWCNTs-PAMAM)。方法:通过酰胺化法,将G3.0、G4.0代PAMAM共价修饰到MWCNTs上,制备MWCNTs-PAMAM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Raman)、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Zeta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UV)等方法对其表征。结果:通过SEM、TEM和UV显示,经不同代数PAMAM修饰 MWCNTs-COOH后,其分散性顺序为MWCNTs-PAMAM (G4.0纯化) > MWCNTs-PAMAM (G3.0纯化) > MWCNTs-COOH;RP-HPLC和TGA表明,透析法除去了PAMAM(G3.0,G4.0)中部分小分子,其结构未发生变化,透析法对PAMAM G3.0纯化的效果较好;FTIR、 Ramam、Zeta和TGA图中证明PAMAM共价接枝到了碳纳米管表面,且接枝率大小关系为MWCNTs-PAMAM(G3.0) < MWCNTs-PAMAM(G4.0) < MWCNTs-PAMAM(G3.0纯化) < MWCNTs-PAMAM (G4.0纯化)。结论:MWCNTs-PAMAM(G3.0)、MWCNTs-PAMAM(G4.0)具有良好分散性,为MWCNTs作为生物大分子的载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芹菜素对阿霉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其中单独给药组大鼠给予阿霉素注射液4 mg·kg-1,经快速静脉注射;联合组大鼠经腹腔注射以不同剂量(7.5,15,30 mg·kg-1)芹菜素预处理5 d后,快速静脉注射阿霉素注射液4 mg·kg-1。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胆汁中阿霉素的浓度,经DAS2.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阿霉素单独给药及与不同剂量芹菜素联合给药后,均符合二室模型。研究发现与单独给药组比较,中、高剂量芹菜素联用后阿霉素的药动学参数发生明显改变,分布半衰期(t1/2α)和清除率(CL)显著降低,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显著增加,消除相半衰期(t1/2β)延长。与单独组相比,联用组经胆汁的累计排泄量降低,且随剂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剂量芹菜素可显著改变阿霉素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其原因可能是芹菜素抑制由MRP1和P-gp所介导的药物外排。  相似文献   

10.
冰片对卡马西平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冰片对卡马西平(carbam azep ine,CBZ)及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10,11-epoxide carbam azep ine,ECBZ)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CBZ和冰片灌胃给药,高效液相法检测家兔血浆和脑脊液中CBZ及ECBZ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冰片和CBZ合用可使CBZ的药动学参数T12(ka)、Tpeak、AUC增大而Ka和CL减少;ECBZ的药动学参数T12(ke)和Tpeak增大而Ke减少;ECBZ的脑血比提高。结论冰片可提高CBZ的生物利用度,减慢代谢,并促进血脑屏障对ECBZ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PEG化脂质体多柔比星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PEG化脂质体多柔比星(阿霉素)受试制剂与进口同类参比制剂静注后,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采用HPLC法测定Beagle犬的血药浓度和荷瘤(Walker256)Wistar大鼠各组织药物浓度.结果显示,Beagle犬静注1 mg/kg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后,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23.0和23.5 h,表观分布容积0.060和0.062 L/kg,AUC0-∞500.29和531.57μg·ml-1h,多柔比星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的特征.荷瘤(Walker256)Wistar大鼠静注5 mg/kg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后,脾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肿瘤、小肠、肝,皮肤中含量最低.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制剂在犬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及大鼠组织肝、心、脾、肾、小肠、皮肤和肿瘤内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介孔二氧化硅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载阿霉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聚合法制备MSN,应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动态光散射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子的平均粒径及分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评价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结果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70 nm(PDI<0.1)。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0.38±3.58)%和(55.29±5.17)%。纳米粒经24 h恒温振荡释放达平衡,在pH 5.5磷酸盐缓冲液中累积释放分数达到95%。结论 MSN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载有吲哚美辛包合物的可溶性微针,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并进行药动学特性研究。方法 采用溶液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吲哚美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处方。通过两步法将包合物负载于可溶性微针,用Parafilm模拟皮肤测试微针穿刺能力,以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释放实验。建立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吲哚美辛的方法,评价微针用于大鼠给药的药动学特征。结果 最佳处方制备的包合物包埋率为56.84%,载药量为11.90%;微针对第3层Parafilm的刺穿率为92%;IDM-HP-β-CD微针的初始体外经皮渗透速率和单位面积渗透量显著高于IDM-HP-b-CD溶液以及IDM饱和溶液;药动学结果显示微针与市售贴片相比能快速达到较高血药浓度,减少时滞。结论 包合物可溶性微针提高了药物溶解度和载药量,快速释放并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吲哚美辛的临床应用开发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的负载,改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体内清除快、作用时间短的缺陷,延长RES镇痛作用时间。方法 利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PLGA纳米粒,载药后离心法除去游离药物;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考察粒径、Zeta电位和稳定性; HPLC考察包封率和载药量;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及鼠尾测痛法考察其镇痛效果。结果 制备的PLGA@RES分布均一,无团聚现象,粒径为(210.90±1.76) nm,多分散指数为0.22±0.02,Zeta电位为(–21.81±0.75) mV;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89.62±2.52)%与(9.15±0.73)%;PLGA@RES较RES体外突释降低,缓释特性明显;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PLGA@RES起效快的特性仍未改变,镇痛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LGA@RES解决了RES体内清除快、作用时间短的缺陷,经过缓释后的PLGA@RES可发挥持久的镇痛效果,是一种RES的潜在递药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京尼平苷在自制线性微透析探针上的体内外回收率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透析膜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测定微透析样品浓度,考察不同灌流速度、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透析膜长对体外正向和体外反向回收率、体内反向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自制探针性质稳定;探针回收率与京尼平苷的药物浓度无关,与灌流速度成反比,随透析膜长增加而增加;体外的正向与反向探针回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体内反向回收率低于体外反向回收率,与体外正向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新探针体内回收率大于使用过1次的探针体内回收率(P<0.05)。结论 在京尼平苷的皮肤药动学研究中,宜采用体内反向回收率或体外正向回收率作为药物的探针回收率来校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体内和体外分别考察1,2-丙二醇气管内雾化给药局部刺激性、体外溶血性和细胞毒性,初步评价1,2-丙二醇吸入给药安全性。方法 取大鼠,采用气管内雾化给药方式给予30% 1,2-丙二醇200 μL,连续5 d,评价1,2-丙二醇吸入给药对肺部的局部刺激性;采用体外试管法肉眼观察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计算溶血率考察1,2-丙二醇的溶血性;采用MTT法研究1,2-丙二醇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TE的不良反应,分别计算IC50值。结果 1,2-丙二醇气管内雾化给药后,动物出现极轻度的血管壁周围水肿,极轻度到轻度的肺脏局部支气管内炎症细胞浸润,溶剂对照出现极轻度到轻度的血管壁周围水肿。当1,2-丙二醇浓度≥50%,溶血试验肉眼观察发现,温育1 h上层略偏红色,温育时间延长,颜色略加深,3 h温育结束,发生溶血,但未见凝聚现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计算溶血率均>5%,均有溶血发生。细胞毒性试验中,1,2-丙二醇体积分数在0.12%~10%,对A549、16HBE及RTE的细胞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986,0.989,0.993,IC50分别为2.538%,2.015%,1.983%。结论 气管内雾化给予1,2-丙二醇对肺部刺激性较小,肺部耐受性较好。浓度≥50%时,可引起溶血。体积分数达到2%时,1,2-丙二醇对A549、16HBE和RTE细胞有显著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为1,2-丙二醇吸入途径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毒理学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MC)亚微乳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评价其生物利用度和经皮渗透性行为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SD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性实验。以家兔为实验动物,两侧腹部去毛涂抹亚微乳胶或市售普通乳膏10 g(相当于IMC 100 mg),不同时间点心脏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IMC的血药浓度。采用反卷积分法对体外经皮渗透数据和体内药动学数据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结果 IMC亚微乳胶体外24 h累积经皮渗透量是市售IMC普通乳膏的2倍;经皮给药后,与市售IMC普通乳膏相比,IMC亚微乳胶的TmaxCmaxT1/2均无显著性差异;AUC0-24和AUC0-∞均为市售IMC普通乳膏的2倍。IMC亚微乳胶体内外相关性系数r=0.930。结论 与市售IMC普通乳膏相比,IMC亚微乳胶能够增加IMC渗透入血量,提高IM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且其体内外经皮渗透行为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尿液及粪便中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方法,研究大鼠口服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后的尿药排泄动力学及排泄特征。方法 采用UPLC-MS/MS建立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尿液及粪便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口服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尿液及粪便中的排泄率,并以亏量法计算尿液中的消除半衰期及消除速率常数,评价大鼠口服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后尿药排泄动力学及排泄特征。结果 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专属性良好、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该方法能够满足大鼠尿液及粪便中效应组分的定量检测需要;口服72 h后,大鼠尿液中新橙皮苷、柚皮苷的平均累计排泄率分别为(1.76±0.76)‰和(1.39±0.57)‰;大鼠粪便中新橙皮苷、柚皮苷的平均累计排泄率分别为(52.45±6.30)%和(51.57±4.80)%;口服后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尿液及粪便中的排泄量分别在24~36 h和4~8 h达到峰值;72 h后仍有药物经尿液排泄,给药后24 h粪便累计排泄率便达坪值;亏量法计算得新橙皮苷消除速率常数为(0.080±0.021)·h-1,消除半衰期为(9.41±3.22)h,柚皮苷消除速率常数为(0.077±0.017)·h-1,消除半衰期为(9.51±2.97)h,新橙皮苷及柚皮苷的动力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给药后效应组分原形即通过粪便较快地排出体外,粪便排泄是效应组分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新橙皮苷及柚皮苷经尿液排泄的特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猴头菌-地龙(HD)生物转化物体内外抗凝血活性。方法 以华法林钠为西药阳性对照组,以逐瘀通脉胶囊为中药阳性对照组,以地龙和猴头菌为HD生物转化物的原料药材对照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将36只健康家兔分6组分别灌胃各组药物水煎液或混悬液,30~40 min后耳缘静脉采血,离心,将血浆置于凝血分析仪上测定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给定剂量下,体内抗凝血活性:华法林钠片 > HD生物转化物 > 地龙≈逐瘀通脉胶囊 > 生理盐水≈猴头菌,体外抗凝血活性:HD生物转化物 > 地龙 > 猴头菌≈华法林钠片≈生理盐水≈逐瘀通脉胶囊。结论 HD生物转化物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多柔比星海藻酸钠微球(DOX-AM)进行体内肝动脉栓塞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华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动脉造影后超选择至肝动脉分支,实验组行DOX-AM肝动脉化疗栓塞,两个对照组分别行碘油多柔比星(DOX-lipiodol)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单纯多柔比星(DOX)肝动脉灌注;定时取实验动物的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关统计处理。栓塞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DOX-AM与单纯DOX溶液灌注和DOX-lipiodol栓塞相比,在血浆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大血药浓度和平均滞留时间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肝组织学检查证实DOX-AM栓塞后阻塞在血管内并停留一定时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显示栓塞效果可靠,组织学检查显示对肝脏的副作用按碘油多柔比星栓塞、多柔比星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及单纯DOX肝动脉灌注的顺序下降。结论DOX-AM在肝脏行动脉栓塞后,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以显著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对肝脏的副作用小于碘油多柔比星肝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