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药物转运体在体内药物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转运体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和表达受到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导致某些药物体内处置过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基于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干预等)调控药物转运体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对表观遗传调控药物转运体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 modifications)代表了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使人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应用表观遗传学修饰研究方法是自身免疫疾病机制研究的前沿领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然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与方法。中医药治疗RA具有独特优势,新近研究发现中药单体成分和复方通过作用于表观遗传修饰而治疗RA。该文拟对表观遗传学在RA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以及中药通过调控表观遗传防治RA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RA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表观遗传修饰主要有DNA甲基化和以组蛋白修饰为特征的染色质重塑.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会导致肿瘤发生,因此异常修饰位点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将对表观遗传修饰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表观遗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表观遗传修饰是生命现象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基因调控方式,对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通常协同调控基因表达,且易受到营养和外源物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胚胎正常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胚胎时期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可能诱导胚胎甚至成年后多种疾病的发生。本文重点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方面,综述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调控、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其基因簇所在染色体的表观遗传状态密切相关,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能够调控真菌的次级代谢过程.分子表观遗传修饰方法主要通过敲除或过表达表观遗传相关酶类的编码基因,而化学表观遗传修饰方法则是外源加入化学表观遗传修饰酶抑制剂.二者都能促进基因的转录,进而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提高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遗传药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基因多态性不能完全解释降压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在分子水平上,高血压药物相关代谢酶、受体、转运体都受到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并在降压疗效差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研究遗传因素与降压药物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临床上药物反应产生的个体差异。本文综述总结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croRNAS等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对高血压相关药物编码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代谢重编程和表观遗传修饰是肿瘤的重要特征。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改变其新陈代谢途径,表现出可调控的代谢可塑性。肿瘤代谢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比如,表观遗传修饰酶的表达或活性改变可能对肿瘤代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代谢重编程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肿瘤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表观遗传修饰调控肿瘤代谢重编程的最新研究发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对肿瘤代谢重编程的调控,并展望了基于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的肿瘤代谢重编程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预适应(IP)是反复短时间缺血,可以使心肌在其后长时间缺血中得到保护,主要是心肌对其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延缓心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
Lamin A/C是核纤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干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被认识。Lamin A/C不仅可以起到维持核内稳态和保护染色质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机械刺激细胞核内的反应器,将力学信号传导至核内,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该文主要综述微环境中力学信号对干细胞Lamin A/C的调节,以及Lamin A/C的功能变化对染色体修饰、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作为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上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发生的如乙酰化和甲基化等能够调控表观遗传的翻译后修饰,在肿瘤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靶向干预甲基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的药物开发,为肿瘤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基于生物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可解析疾病进展过程中药物作用下组蛋白修饰的全景变化,进而为揭示药物作用及其耐药机制,研究新型药物联用策略提供重要支持。本文重点介绍了包括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内的多种组蛋白修饰酶抑制剂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和现状,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组学在组蛋白表观遗传酶抑制剂方面的最新研究,为蛋白质组学在更多表观遗传酶及其特异性抑制剂的研究中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晖  刘达兴  容松 《安徽医药》2017,21(12):2145-2148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的缺乏、大量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加重原有的损伤,引起心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改变,进而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氧自由基爆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能量代谢障碍几个方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非诺贝特作为调脂类药物,在其机制尚未明确阐释之前,目前已有大量基础研究证实其能抑制心肌肥大,对心肌肥大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与理论基础。综述非诺贝特在治疗心肌肥大中的可能机制,进一步了解非诺贝特在调节血脂之外的其他药理作用,对展望探讨其更深入的信号通路机制及更广的治疗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肌缺血与交感神经传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2):1629-1632
心脏的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不仅有传出轴突,也有传递心脏感受的传入神经。心肌缺血可激活心交感传入神经并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心血管中枢,通过兴奋交感传出神经引起交感兴奋性反射,出现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等现象使心肌缺血、缺氧和心绞痛加重。因此,交感神经功能变化可加重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4.
红花总黄素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红花总黄素对实验性缺血心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10mg·kg-1)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MBP、LVSP、LVEDP、±dp/dtmax等)。同时,分别观测家兔给药前,给药后15、30、60min的冠脉流量(CF)和心肌耗氧量(MVO2)。结果红花总黄素各组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作用。红花总黄素各组给药后15min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心脏冠脉流量,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结论红花总黄素抑制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减弱,其机制与其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和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是研究心肌梗死的机制及治疗的关键。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方法、检测指标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使得造模成功率、动物存活率、制作速度、制作质量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该文就心肌梗死模型(以整体动物模型为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促进抗心肌梗死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对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白芍总苷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心肌重构、减轻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和血管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焦亡相关.通过系统梳理文献,深入探讨白芍总苷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白芍总苷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山楂总黄酮抗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楂总黄酮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受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山楂总黄酮(低、中和高)三个剂量组,分别采用垂体后叶致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和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缺血模型,各组动物连续腹腔注射给药5 d后造模,测定小鼠血清中LDH、CK、SOD的活力和大鼠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山楂总黄酮能明显改善血清酶学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结论山楂总黄酮对预防心肌缺血有较好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血管疾病康复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不仅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提供重要的资料,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新药的开发,推进临床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该文全面总结归纳了急性心肌缺血、慢性心肌缺血、可控性心肌缺血和离体心肌缺血四类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为该疾病模型的制作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对SD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番茄红素5、15 mg/kg+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番茄红素组术前15 d开始ig给药,其他组给予生理盐水,1次/d。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再灌3 h,收集血液,测定血清中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以及炎症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中生存素的表达。再灌24 h后取心脏,依文思蓝–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番茄红素可显著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P<0.05),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CK、LDH水平(P<0.05),显著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SOD水平而降低MDA水平(P<0.05),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P<0.05),显著逆转缺血再灌注损伤下调的生存素表达(P<0.05)。结论 番茄红素对SD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激活生存素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