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在干预医院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分析。方法应用FMEA模式,成立FMEA小组,分别于2013年、2015年调查81名医院保洁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和次数,课题组工作人员根据收集资料应用FMEA,列出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失效模式,计算出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优先指数RPN,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由课题组成员组织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并负责督促措施落实。结果应用FMEA模式前(2013年)81名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次数为16人次,应用FMEA模式后(2015年)81名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次数为7人次,应用FMEA模式前后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模式,保洁人员在工作中血源性职业暴露次数明显减少,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降低,很好地保障保洁人员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在干预医院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分析。方法应用FMEA模式,成立FMEA小组,分别于2013年、2015年调查81名医院保洁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和次数,课题组工作人员根据收集资料应用FMEA,列出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失效模式,计算出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优先指数RPN,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由课题组成员组织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并负责督促措施落实。结果应用FMEA模式前(2013年)81名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次数为16人次,应用FMEA模式后(2015年)81名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次数为7人次,应用FMEA模式前后保洁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模式,保洁人员在工作中血源性职业暴露次数明显减少,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降低,很好地保障保洁人员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防范介入医生针刺伤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并对介入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方法成立防范介入医生针刺伤的FMEA小组,运用FMEA,分析在介入手术中介入医生针刺伤发生的失效模式、根本原因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和针刺伤发生率,并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和效果评价。结果针刺伤发生RPN由实施前的1 929.41降至79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FMEA对介入术中医生针刺伤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规范穿刺流程,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有利于科室的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在职业暴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推广价值。 方法 通过组建专业的HFMEA团队,对职业暴露管理中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查找潜在失效模式并针对高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结果 职业暴露管理中发生的主要失效流程和环节有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人员因素优先风险数值(RPN)最高。进行HFMEA后RPN值下降,下降率52.50%。医务人员的正确防护率由实施HFMEA管理前的58.62%上升到72.45%,职业暴露正确处置率由74.03%上升到9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10.521,P<0.05)。 结论 应用HFMEA对医疗职业暴露管理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结合根本原因分析,找出介入手术流程中的所有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计算事先风险数值,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改进后,心内科介入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由42.86%降低到7.14%(P<0.05),RPN值由1 593.94分下降至611.03分,有效避免了介入医生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放射科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检查流程缺陷及废弃影像形成的根本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以加强受检者DR辐射风险的管理。方法综合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放射科DR检查流程及DR机器上存储的废弃影像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比较实施整改措施前后的DR废弃影像发生率和风险优先顺序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变化。结果与应用FMEA与RCA前比较,实施整改措施后DR废弃影像发生率由0.95%降低为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5.5,P〈0.05);风险优先值(RPN)下降明显,其中流程5中检查部位图像模糊的RPN值比整改前降低了62.50%。结论综合利用FMEA与RCA对放射科DR的辐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有效降低DR废弃影像发生率和操作流程的风险优先值,大大减少受检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相似文献   

7.
刘琳玲  李雪丽  江敏  蔡彦冰 《现代医院》2023,(4):637-640+651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法干预的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2016—2021年2 05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调查2016—2018年未经任何干预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干预2019—2021年的3 235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风险程度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 2016—2018年本院发生职业暴露178人次,发生率为3.37%;女性4.26%高于男性2.27%,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3.57%高于医生3.05%,工作年限越长,职业暴露发生率越低,内科为高发科室,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时间段为8:00~10:00(53.37%),其次为14:00~17:00(34.27%),暴露方式主要为针刺或锐器伤(82.58%),手指为主要暴露部位(88.20%),多数未规范佩戴防护用品手套或眼罩(79.78%);发生环节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情况。方法调查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手术相关医务人员258例,收集其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者的个人信息、暴露方式、暴露发生过程、暴露后处理方式、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原体构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258例手术相关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0.16%(52/258)。不同性别、年龄、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情况、针刺伤次数、学历的手术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情况、学历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5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暴露比例明显高于丙型肝炎病毒、苍白密螺旋体、艾滋病病毒(HIV)暴露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缝合操作刺伤、输液拔管刺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血源性职业暴露环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血液检测,均未受到暴露源病原菌感染。结论本院手术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偏高,但暴露后的处理方式科学合理,未出现暴露源病原菌感染。应加强对高危年龄段、认知情况、学历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手术室器械回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术室器械护士15名于2015年3月成立FMEA小组,均接受FMEA系统培训。回顾分析过去两年内影响手术器械回收的原因,查找潜在失效模式及风险因素,计算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采用RPN对器械回收三步流程进行评价。比较FMEA实施前后器械回收失效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FMEA前居前十位失效模式的RPN,实施FMEA后均显著降低。FMEA实施前后器械损坏率(1.51‰、0.16‰)、器械缺失率(3.16‰、0.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FMEA可分析手术器械回收失效的原因,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改善器械回收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防采集血标本操作中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评估现有的采集血标本流程,分析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级数(risk priority numbers,RPN)值,找出差错高发环节,并以此为依据对流程进行改造。结果通过流程改造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对比,差错总发生率由0.15%下降至0.0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对采集血标本流程进行改造可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月,运用FMEA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筛选出医院感染高风险事件,从中确定风险事件为手卫生依从性和血源性职业暴露2个院级优先级改进项目,进行风险控制与干预措施后,比较改进前后的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高风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FMEA风险评估法筛选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筛选出的高风险事件为患者过多需加床,清洁工隔离意识薄弱,实习生和轮科生隔离意识薄弱。干预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8%(89/1 861),干预后为2.08%(34/1 63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8.76,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1%,低于干预前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MEA可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和ICU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干预前(2017年1-12月)与干预后(2018年1-12月)医院感染过程、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同期住院患者数分别为106 558、111 904例,分别发生医院感染1 803、1 52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69%下降至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40,P<0.001);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较干预前下降,VAP的预防率、MDRO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能促进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方法对针刺伤中锐器处置环节进行干预,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方法 在职业暴露监测过程中,通过组建专业的HFMEA团队,分析锐器处置流程,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以及优先干预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落实。
结果 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排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依次是:丢弃针头时手未拿捏针柄位置(A);暂时盛装和整理锐器的容器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B);与同事之间配合不默契(C)。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A"的RPN值从184.71降低到45.50,"B"的RPN值从177.13降低到52.18,"C"的RPN值从163.47降低到25.13,其他6个失效模式的RPN值也明显降低,前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发生在锐器处置环节的利器伤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94%(15例)下降到干预后的0.65%(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HFMEA方法在锐器处置环节的应用,有助于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应急处置、随访情况及防控费用,为医院职业暴露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及分析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对未完成全程检验追踪的暴露者进行电话回访。结果 共收集149例次职业暴露,保洁员发生密度最高(0.036例次/人年),其次为护士(0.031例次/人年),高于医生(0.018例次/人年)和医技人员(0.005例次/人年)(P<0.001);初级及以下职称医务人员发生密度高于中、高级职称者(P<0.001)。手术室(25.50%)是最高发地点,锐器伤是最主要的暴露方式(85.23%),关联操作以发生于处理锐器时最多(34.90%),暴露病原体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最多(20.81%),10~12点是一天中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峰时刻(28.86%),暴露部位以手部(82.55%)最多,暴露发生于非利手(46.98%)较利手(35.57%)多见,食指是手部最常见的受伤部位(42.28%)。发生原因居前三位者依次为自己操作不慎(48.99%)、意外或紧急情况(20.80%)、他人锐器处理不当(15.44%)。6.04%的暴露者存在局部应急处置不规范,20.13%的案例存在迟报,职业暴露后全程追踪落实率为41.89%。未落实全程追踪居前三位原因依次为:遗忘、未足够重视和错误认知。职业暴露后防控总费用20 926.10元,平均每例140.44元,暴露源不明者平均费用最高(273.70元/例)。结论 应针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地点、环节、时间和部位等特点,以及存在的迟报率高、全程追踪落实率低等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暴露后感染风险,保障医院工作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探索在企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模式和路径,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供经验和基础。[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在闵行区、虹口区和青浦区各选择1家干预企业、1家对照企业,开展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后,每家企业随机抽取200名在职员工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职工健康素养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从16.7%提高到33.4%,健康素养内容的3个方面和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也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对照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技能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干预后有所下降(P<0.05)。[结论]以职工健康需求为基础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在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起促进作用。应针对在职人群慢性病预防素养、基本医疗素养重点干预,切实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现况,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估疗效。结果 共收治40例新冠肺炎患者。10例(25.00%)患者出现焦虑,SAS平均得分(42.94±8.33)分。14例(35.00%)患者出现抑郁,SDS平均得分(46.41±13.37)分。患者焦虑与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焦虑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SAS量表平均得分(37.94±5.67)分,SDS量表平均得分(39.93±8.55)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和抑郁高于普通人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长期的护理干预需要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探索医疗废物有效管理模式。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采用信息化为支撑的管理模式,实时监测全院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和暂存,并针对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采用PDCA管理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统计分析应用信息化管理前后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知晓率、医疗废物处置正确率及医疗废物相关职业暴露率的变化。结果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其余各项调查的正确率均为信息化管理后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管理部门日常对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检查,除医疗废物暂存场所规范、保洁人员防护措施两项指标外,其余各项检查指标均为信息化管理后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信息化管理实施后医疗废物处置相关职业暴露率为0.005例次/人年,低于实施前的0.011例次/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医疗废物管理模式成效明显,并能反映持续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