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倩  李震  张媛  吴彦霖  蔡彤  谭德讲  高华 《中国药事》2019,33(4):402-407
目的:建立供含量测定用的首批醋酸特利加压素化学对照品。方法:应用红外光谱和液质联用仪等对醋酸特利加压素进行结构确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色谱纯度、醋酸含量及氨基酸比值,同时测定水分和残留溶剂,以质量平衡法计算醋酸特利加压素的含量。结果:确定首批醋酸特利加压素对照品含量为85.4%。结论:首批醋酸特利加压素化学对照品的建立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特利加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肝硬化肝肾综合征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特利加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肝硬化肝肾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得到相应的肝肾综合征缓解率、30 d存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有6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25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特利加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缓解率和30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疗效相当,但去甲肾上腺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特利加压素组。特利加压素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期望成本分别为8 085.92元和890.37元。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具有成本效果优势,建议国家医保部门可以将该方案纳入全额医保,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周为1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以及血压和尿量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以及血压和尿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1日)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致ADR的文献报道,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卡瑞利珠单抗致ADR个案报道15篇,涉及患者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ADR发生年龄多分布在50~79岁(13例,76.47%),且多发生在用药后30 d内(9例,52.94%)。卡瑞利珠单抗致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9例,52.94%),14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致ADR涉及多个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尤其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需引起高度重视,临床使用时需加强用药监测,综合评估患者利益风险,及早识别药品ADR,及时进行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1990年1月-2016年9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医药数据库,下载关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ADR的文献报道,并结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上报的4例ADR,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76例ADR病例,其中老年患者多见,男性居多(61.84%),用药各时段均可发生ADR,最主要的表现为过敏反应(27.71%)、消化系统损伤(26.51%)和皮肤及其附件损伤(19.28%)。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会引起多种ADR,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该药的合理使用及临床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信迪利单抗引起的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ADR)的发生特点与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使用信迪利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载的信迪利单抗致CADR的文献报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收集信迪利单抗导致CADR的个案报道15篇,涉及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60.00%),女性6例(40.00%),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11例,73.33%),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84 d以内(14例,93.33%),CADR类型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最常见,分别有6例(40.00%)和2例(13.33%)。13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1例患者因Stevens-Johnson综合征死亡,1例患者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死亡。结论 信迪利单抗可诱发CADR,应注意红斑、黏膜损伤、皮疹、水疱等可能为CADR发生的信号,除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外,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也可作为CADR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7.
刘洋  肖隆灏  李霖  张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523-252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7年1月-2017年6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医药期刊,收集报道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参麦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多集中在41~60岁,在用药10 min以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45.76%,以心血管和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30.69%、15.93%。结论 临床应加强参麦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本药及规避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调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上报的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调取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8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使用静脉制剂为主(71.95%),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有39例(47.56%)发生在用药后24小时内,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黏膜(31.71%)、胃肠系统(30.49%)及神经系统(13.41%),多数不良反应在7天内消失。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使用莫西沙星的规范性,提高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多巴胺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多巴胺、安全性、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副反应和副作用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等多个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应用meta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加权合并。结果 共68篇文献纳入分析,包括78个使用多巴胺的研究组。多巴胺临床使用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95% CI:9.2%~25.1%),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组织损伤或坏死(19.5%,95% CI:12.6%~26.4%),其次是心律失常(15.7%,95% CI:7.4%~24.0%)。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95% CI:3.6%~11.0%)。成人、小儿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和15.1%,成人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心律失常(15.7%,95% CI:7.4%~24.0%),小儿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组织损伤或坏死(25.3%,95% CI:13.0%~37.6%)。高剂量组(>10 μg·kg-1·min-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16.0%(95% CI:4.8%~27.3%)。不同剂型中,多巴胺粉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95% CI:0.6%~5.1%)低于多巴胺水针(16.9%,95% CI:7.8%~26.0%)。结论 多巴胺注射液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类型多,临床使用中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与营养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9月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及营养药致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女性(54.63%)稍高于男性(45.37%),年龄以<18岁为主(61.11%)。静脉滴注(87.04%)和联合用药(53.70%)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引发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为氨基酸类(35.22%)和维生素类(32.70%)。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11%)和循环系统(21.18%),主要发生于首次用药30 min内(69.44%)。不良反应的类型以一般类型为主(87.96%)。结论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与营养药所致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药品品种等因素相关,应加强用药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药物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方法:对我院2015~2017年收集的352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类型、患者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涉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52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30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一般的不良反应294例,严重的不良反应47例,新的不良反应1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严重皮肤药物反应表现与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替雷利珠单抗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有关替雷利珠单抗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替雷利珠单抗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17篇,18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72.2%)、女性5例(27.8%),年龄分布在60岁以上居多(72.2%),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后3个月内(72.2%),替雷利珠单抗致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6例,33.3%),17例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好转,1例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致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应增强监测,防范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表现特点,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12月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40篇,涉及患者44例,均为女性且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 d~15个月,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内(63.64%);累及皮肤、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系统。33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处理后好转,6例患者死亡,可见其潜在的致死风险。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患者用药监护,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唐洪梅  涂星  熊芬  王婷 《中国药师》2015,(7):1144-1147
摘 要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现状及发生原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查询近年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经验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最为常见,主要由中药药物因素(如品种混乱、产地差异、污染等)、使用因素(炮制不规范、用法用量疗程不当、辨证错误或配伍不当等)和机体因素等造成。结论: 应当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对中药材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管,建立完善警戒系统和补偿救济法律法规,加强临床合理科学用药,从医疗机构和临床药师、医生角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崇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2090-2095
目的 分析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抗凝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药物警戒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19年上报的135例抗凝药物引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男性83例(61.48%)、女性52例(38.52%),男女比例为1.60:1;60~89岁年龄段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 d~6 m;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为血小板,出血和凝血障碍和肝损伤;经暂停给药、剂量下调和对症处理,治愈24例(17.78%),好转91例(67.41%),不详17例(12.59%),未好转3例(2.22%)。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抗凝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在应用抗凝药物时,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尽量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郑磊  杨静  管玉瑶  宋超 《中国药事》2018,32(12):1697-1703
目的:评价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集到的3695例使用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有效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疗程、高风险患者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高风险患者用药较为普遍,高风险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风险患者的7.63倍。联合用药较为普遍,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占1.98%。结论:应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要求,关注高风险患者、重点疾病用药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降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郭华  任艳丽  王培  付强  邵云 《安徽医药》2017,21(8):1548-1551
目的 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和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血必净"、"不良反应"、"过敏"、"致"、"例"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归纳、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涉及83例病人,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皮肤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以胸闷、呼吸困难、瘙痒、心悸等最为常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 重视血必净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挖掘并分析非格司亭相关不良事件的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FAERS中的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关于非格司亭的不良事件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ROR、PRR和BCPNN法进行信号挖掘,对报告频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以及各系统器官分类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格司亭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数4 434份,挖掘到相关信号328个,以发热、骨痛、白细胞计数降低等较为常见;共涉及22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检查等。挖掘到78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以脓毒症、恶性肿瘤、骨整合不充分为主。结论 非格司亭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宜密切关注,做好患者用药前风险评估,用药后及时监测,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利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患者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1、272例;大于6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23.94%;共涉及12大类5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218例,40.15%),其次是喹诺酮类(81例,14.92%);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31例,42.54%),其次是消化系统(173例,31.86%);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313例,57.64%),其次是口服(213例,39.23%)。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重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度我院151例抗感染药ADR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ADR情况及其给患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2002年度15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31个品种,其中以喹诺酮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合并用药占58.3%,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重度ADR13例(8.6%)。结论 应继续加强抗感染药物ADR监测,尤其加强不易观察的不良反应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