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住院期间曾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病历资料(2015—2016年数据作为建模组,2017年数据作为验证组),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根据OR值赋予各危险因素相应的分值,建立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依据建立的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对验证组病例进行评分,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80岁)、肾功能障碍、联用抗菌药物、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5 d)、术后住院时间(≥15 d)、导尿管置管天数(≥7 d)是老年患者发生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模型中相应的分值分别为3、3、3、5、7、9分。评分15分为高风险人群,评分模型在建模组数据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CI:0.90~0.93,P0.05),灵敏度84.8%,特异度85.3%。依据验证组患者风险得分情况绘制ROC曲线,AUC为0.92(95%CI:0.88~0.95,P0.05),灵敏度84.7%,特异度86.6%。结论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均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可用于识别老年患者CAUTI易感高危人群,以期早期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风险预测模型,为制定及时有效且针对性强的CLABSI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支持。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徐州地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ICU患者CLABSI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共1 27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ICU患者纳入研究,总置管天数为43 993天,导管使用率为46.69%,发生CLABSI的患者为89例,CLABSI感染发生率为6.97%,千日感染率为2.02/千导管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基础疾病类型、导管类型、股静脉穿刺、置管天数为ICU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判别敏感度82.05%,特异度69.25%,模型ROC的AUC为0.804(95%CI:0.764~0.84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对ICU患者CLABSI的发生风险预测拟合度较好,能够针对CLABSI进行事前监测,为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支持,保障患者安全,节约医疗成本,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脑出血手术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山东省某医院2016—2018年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利用建模组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依据β值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分,构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并构建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长期留置导管的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RBSI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BSI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CRBSI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180例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CRBSI感染率为18.3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3.0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股静脉导管置管、透析时间≥3年、白蛋白水平<30 g/L是CRBS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CRBSI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4.496+1.018×(年龄)+0.824×(合并糖尿病)+1.181×(股静脉导管置管)+1.315×(透析时间≥3年)+0.697×(白蛋白水平<30...  相似文献   

5.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增加住院费用。本文对CRRT患者CLABSI发生现状、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为防控CRRT患者CLABSI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老年患者因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更容易遭受疾病的困扰。住院期间,由于治疗需要常需行血管内置管,由此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部分,而老年患者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通过导管置入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材料等的选择,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提高相关护理工作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本研究主要介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现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感染发生的相关护理工作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评估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措施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管理成效.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CLABSI预防控制的国内研究,提取原始研究中的报告数据,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并对干预方式进行归纳.结果 共检索263篇研究,其中142篇纳入最终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2018年4月-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4 571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72例和无感染组4 499例,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4 571例心脏手术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2例,感染率为1.58%,共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占比51.04%,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主要病原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间≥7 d、异体输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4×109/L为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12.168+0.548×置管时间≥7 d+0.814×异体输血+0.769×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重症医学科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的现状,为标化监测方法、定义、流程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2014年12月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北京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北京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对纳入北京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管理的28家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科开展调查。结果回收54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00%;参与调查的医护人员职称构成以中级职称为主,占57.4%;学历构成以大学本科为主,占46.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千日导管发病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数据来源于医师采集,占68.5%,分母数据来源于科室记录占68.5%;79.6%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由临床医师确诊医院感染,应通过"临床诊断+病原学结果"确诊CRBSI或CLABSI的比例为94.4%。结论北京市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方法、定义、流程未标化、统一,很难评价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无法进行区域间数据的比较、更无法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设计、多中心合作的方法,对全国41所医院54个ICU进行研究,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所有入住ICU并留置中央静脉导管(CVC)的患者作为监测对象。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集基线资料作为干预前资料;2014年4—9月各参与医院进行干预措施的持续推广,此间收集的资料作为干预后资料,对干预前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后中央静脉导管使用率(44.18%VS4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P=0.019)。干预前后CLA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及95%CI为0.82(0.59-1.13),P=0.10]。干预前后置管部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64,P0.001),干预后股静脉置管(17.25%VS 13.72%)及两个及以上部位置管(2.27%VS 1.44%)的置管比例有所降低。干预后,手卫生的执行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9.73%、91.47%,均高于干预前的76.14%、74.26%(均P0.001);干预前后皮肤消毒剂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1,P0.001),其中氯己定乙醇所占比例升高(29.62%VS 50.56%)。除每日评估并记录外,其他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使用无菌大铺巾、置管者着装合格、端口消毒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插管干预和维护干预两者结合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得到有效落实,但其对CLABSI的干预效果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于血液科行HSCT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基本信息,计算传统CLABSI(OCLABSI)和校正CLABSI(MCLABSI)发病率,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18例行HSCT的AML和MDS患者,其中19例OCLABSI,10例患者发生MCLABSI。19例OCLABSI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11株,真菌1株;多重耐药菌9株。OCLABSI的影响因素包括女性(HR=0.088;95%CI:0.017~0.440;P=0.003),年龄(HR=1.560;95%CI:1.066~2.530;P=0.034),只移植骨髓细胞(HR=4.408;95%CI:1.860~22.593;P=0.043),使用ATG/CSA/MMF/MTX预防GVHD(HR=0.101;95%CI:0.015~0.686;P=0.019),使用MTX预防GVHD(HR=0.097;95%CI:0.011~0.816;P=0.032)。结论对MCLABSI的定义可以更加精确的监测深静脉导管引起的血流感染。根据高危因素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严格遵守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增强移植后患者免疫重组的方案,可减少HSCT患者CLABSI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评分系统,为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某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7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风险评分系统,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470例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1例,感染发病率为6.60%。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60岁得2分,有合并症得1分,住院时间≥10 d得3分,留置导尿管时间≥5 d得6分,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得2分。分值≥11分为高危人群。模型评价显示,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81.6%;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灵敏度为77.2%,特异度为62.4%。结论建立并验证了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风险评估系统,该风险评估系统有助于监测高危患者,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ICC-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静脉置管登记数据库中能获取完整资料的PICC患者。将48例确诊为PICC-CRBSI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共有PICC置管患者1 357例,纳入698例,发生PICC-CRBSI 48例,发病率为6.88%;PICC总插管日数为13 953 d,每千导管日发病率为3.44‰。穿刺次数≥3次(OR=2.05)、X线胸片定位(OR=4.23)、未按时维护(OR=2.17)是PICC-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ICC-CRBSI与穿刺次数、定位方法、维护频率等因素有关,针对PICC置管患者减少穿刺次数、置管过程中采用心电图(EKG)定位、按时维护可减少PICC-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菌治疗巾包裹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及三通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外科ICU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5-10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5-10月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深静脉置管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无菌治疗巾对导管及三通进行包裹,每8 h更换一次。比较两组患者CLABSI发病情况,并在措施实施半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临床护士的使用感受。结果 共纳入患者对照组188例,试验组166例。对照组中7例发生CLABSI,CLABSI发病率为3.72%,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为1 233 d,千日发病率为5.68‰;试验组中5例发生CLABSI,CLABSI发病率为3.01%,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为 1 098 d,千日发病率为4.55‰;两组患者CLA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共调查65名护士对采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及三通的临床使用感受,结果显示,98.46%的护士认为加药时需要打开、包扎治疗巾,操作不方便,93.85%的护士认为不利于观察导管连接情况,66.15%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过因无菌治疗巾包裹导致导管连接处松动、液体渗出时观察不及时的问题,53.85%的护士认为包裹无菌治疗巾平均每例患者约花费2~3 min时间。结论 尚不能证明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及三通能降低CLABSI发病率,且同时大量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量,减少护士直接照护患者的时间,增加临床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4例PICC置管新生儿,总置管日数为9 207 d,53例新生儿发生CRBSI,发病率为5.76/1 000导管日。共检出5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20株,占35.0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日数≥20 d、5 min Apgar评分≤7分是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可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新生儿CRBSI的发生,尤其是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 g、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置管日数≥20 d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院肿瘤科2006年5月-2011年5月年龄≥60岁的肺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4例老年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医院感染率为19.4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7株,58.73%),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20株,31.75%),真菌占9.52%(6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口腔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7.62%(30例)、17.46%(1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侵入性操作、抗肿瘤治疗、吸烟、合并基础疾病是老年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