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帕累托(Pareto)最优分析法对2013~2015年西安地区医疗机构发生的2 076例ADR报告进行整理,汇总患者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临床表现等并进行分析。结果:2 076例ADR中,引发ADR的年龄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及累计的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情况的主要因素分别为:0~10岁(16.81%)、51~60岁(16.81%)、61~70岁(13.34%)、71~80岁(12.24%)、21~30岁(11.27%)和41~50岁(10.31%)年龄段;抗感染药物(46.97%)、中药注射剂(14.40%)、中枢神经系统用药(9.34%)和维生素类、营养类药物、酶制剂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物(8.14%)四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中头孢菌素类的报告例数最多(35.79%);静脉给药(85.84%);注射剂(88.0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1.43%)、消化系统损害(14.92%)、全身性损害(13.49%)和神经系统损害(10.75%)相关的ADR例数较多。结论:根据西安地区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有针对性加强重点品种、患者的用药监护与ADR检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收集上报的新的及严重的ADR从报告类型、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系统 器官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新的及严重的ADR报告共有400例,占报告总数的64.52%;60~74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34.25%;发生ADR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男性(50.25%)略高于女性(49.75%);静脉给药引起ADR例数最多(57.00%);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31.25%),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多(32.00%);主要累及系统 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3.00%)、胃肠系统损害(15.50%)及肝肾功能损害(14.00%)等。结论:全院应加强ADR监测与上报工作,从而规范药物使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了解徐州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病例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05~2016年上报的ADR病例进行分析,并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2年间该院共上报ADR病例1 356例,男性679例(50.1%),平均年龄(36.4±26.1)岁。每年上报的ADR数量从18例到274例不等,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1 169例,86.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 110例,81.9%),以单一用药引发为主(1 041例,76.8%);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568例次,22.8%)和皮肤及其附件(537例次,21.6%);ADR由抗微生物药引发最多(1 006例,55.6%),其次是中成药(175例,10.0%)和抗肿瘤药(125例,7.1%);抗微生物药主要以喹诺酮类(29.9%)、β-内酰胺类(27.2%)和大环内酯类(22.5%)为主;引发ADR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结论:该院上报的ADR病例主要由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和抗肿瘤药引起,应加强该类药物的管理,同时积极开展ADR监测,提高医务人员上报ADR的积极性,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9例药源性肾损伤中,男149例(71.29%),女60例(28.71%),平均年龄(53.48±23.62)岁。涉及抗感染药品5大类54个品种,引起ADR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7.0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1周以内(84.21%)。对可进行肾损伤分期的108例ADR评价,2、3期患者共56例,占51.85%。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其中治愈和好转共185例(88.52%)。结论: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涉及的药物种类和品种较多,且多发生在1周以内,临床应提高对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的认识,并重点关注引发药源性肾损伤频次较高的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了解国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2 355 例ADR报告,基于不良事件本体(ontology of adverse events, OAE),利用文本处理语言perl编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与构成比、发生最多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信息。结果:在所有病例报告中,男女例数相当,30~40 岁的例数最多,占18.76%,中药引起10 岁以下患儿ADR例数最多,占23.81%,引起ADR最多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药物类别是喹诺酮类,最常见的ADR症状是胸闷。结论:基于本体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不良反应。另外,应对抗感染药物ADR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抗感染药物ADR监测,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了解某院2016~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该院2016~2018年上报的2 100份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反应分级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DR报告中,男1 119例(53.28%),女981例(46.72%);患者年龄分布以45~60岁最多,共820例(39.05%)。一般的ADR为2 022例,新的ADR 13例,严重的ADR 64例,新的和严重的ADR仅有1例。医生上报ADR 551例,护士上报171例,临床药师上报1 378例。致ADR的怀疑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396例,18.86%),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占比最高(1 104例,52.59%);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受损为主(771例,36.71%)。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 年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27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ADR报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剂型、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ADR分级、关联性评价及其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所致ADR患者男女比例为1∶1.32;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31~4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38.33%。ADR报告涉及9种药品剂型,以膏剂为主,占总剂型59.03%。ADR报告涉及给药途径主要包括外用(70.04%)和阴道给药(24.23%)等。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9.87%)和女性生殖系统损害(24.02%)等,ADR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中咪康唑(42.73%)引起的ADR例数最多,酮康唑(36.56%)次之。227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 200例,新的ADR 27例。关联性评价结果:肯定17例,很可能68例,可能142例。ADR病例的转归以治愈和好转为主。结论: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完善药物使用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以降低ADR/ADE风险。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51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和促进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7年5月主动上报的515例有效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15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是3∶〖KG-*2〗2,1~12岁的患儿ADR构成比〖KG*4〗83.90%;静脉给药致ADR构成比〖KG*4〗48.62%;抗感染药致ADR构成比〖KG*4〗38.80%,其中头孢菌素致ADR构成比〖KG*4〗52.71%,严重ADR构成比〖KG*4〗11.84%。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构成比〖KG*4〗39.46%。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对常见ADR应密切观察,及时对症治疗,对新的严重ADR应及时上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了解长沙市2016年抗感染药物所致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收集长沙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6年收集到的340例抗感染药物所致新的和严重的ADR,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报告的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的类别及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转归、关联性评价、不合理用药情况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0例新的和严重的ADR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静脉注射给药的患者数超过55%;ADR报告的99.12%来源于医疗机构;340例ADR共涉及14类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大,而抗结核药物所致严重ADR比例最大;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全身损害居多,严重ADR中有130例(57.85%);340例ADR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有39例(11.47%),包括给药剂量过大、无适应证用药、药物选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滴注速度不适宜等。结论: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警惕可能由于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诱发的严重ADR。另外,在评价是否为新的ADR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评价,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马鞍山市2014年收集的3 061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报告类型、ADR累及系统 器官等项目统计并分析。结果:3 061例ADR报告中,性别比例基本相当;50~59岁、60~69岁、40~49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引起ADR的药物以化学药物最多(63.38%);剂型分布以注射剂(53.15%)和片剂(33.00%)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发ADR最多,共1 605例(52.44%);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3例(0.75%);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最多见(31.88%)。结论:提示临床应用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208例ADR,分别从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因果关系评价、报告人职业分布、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例ADR报告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占76.92%;女患者构成比略高,占51.44%;静脉滴注引起ADR为144例(69.23%);涉及的药品中,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致ADR构成比高;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例)、全身性损害(50例)、血小板和出血凝血障碍(46例)。结论: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医药护要共同努力,加强特殊人群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s,DRPs),为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上报的242例抗菌药物相关ADR/ADE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生特点,同时采用DRPs分类法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 结果:242例抗菌药物ADR/ADE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患者占53.72%;共涉及9大类31个品种的药品,头孢菌素类构成比(47.93%)最高,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所致ADR/ADE病例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94.63%);严重ADR/ADE 22 例(9.09%)。涉及DRPs具体问题分类有DRP2、DRP3、DRP4、DRP5、DRP6,分别为5例、12例、5例、186例和34例。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DRPs,预防抗菌药物ADR/ADE的发生,促进抗菌药物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2014年上报的366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以51~60岁最多,女性(52.2%)多于男性(47.8%);发生ADR的怀疑药物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其次为抗感染药物;ADR所累及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366例ADR报告中,新的ADR 5例,严重的ADR 19例,新的和严重的ADR仅占总报告数的6.6%。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评价为很可能的病例报告最多(237例),占总数的64.8%。结论:引起ADR的怀疑药物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因此应该重视该类药物的管理,积极进行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儿童抗癫痫药物(AEDs)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促进AEDs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调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保山市二甲以上医院上报的AEDs所致儿童ADR报告325例,对患儿基本情况、AEDs分类、ADR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级和关联性评价结果、病例转归等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5例AEDs所致ADR中,男、女比例为1.1 ∶〖KG-*2〗1.0(169 ∶〖KG-*2〗156);6岁以下年龄段占58.5%。传统AEDs所致ADR有242例(74.5%),新型AEDs所致ADR为83例(25.5%)。ADR累及器官/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325例ADR中严重的ADR 33例(9.50%),新的一般的ADR 11例(3.38%),新的严重的ADR 1例(0.31%)。传统AEDs所致严重ADR主要包括卡马西平引起的皮肤损害和丙戊酸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新型 AEDs所致严重ADR主要为奥卡西平及拉莫三嗪引起的皮肤损害和低钠血症。176例(54.15%)ADR发生在给药后24 h内。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AEDs(特别是传统AEDs)所致ADR,加强AEDs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对荆门地区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前3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为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荆门地区2014年各单位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 303份ADR报告,通过患者基本情况、报告单位、ADR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回溯2011~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 303例ADR报告中,以医疗机构的报告为主,占99.8%;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占81.0%;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43.7%,以头孢菌素所致ADR最多;引起免疫系统的ADR最多,占38.1%;严重ADR病例较2013年增加1.4%;市ADR中心评价结果为“很可能”的ADR最多,占72.7%;百万人口ADR的发生比例为767例。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重点关注新的严重ADR,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鼓励主动上报ADR并保证上报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5年上报的476例有效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6例ADR报告中,年龄分段在0~10岁的婴幼儿患者 ADR构成比较高,占49.16%;静脉给药导致ADR占87.39%;ADR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66.1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1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0.8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 ADR的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为预防ADR发生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16年收集的277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分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77例患者中,50~69岁患者所构成比例最大(42例,45.13%);新的ADR 99例,严重的ADR(包括新的严重ADR)178例;注射剂178例(64.26%),口服85例(30.69%);新的严重的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26种,19.12%)、抗肿瘤药(25种,18.38%)和中药制剂(19种,13.97%)最多。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血液系统的损害最多;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循环系统的损害最为多见。结论:应重视和加强新的ADR的监测和上报,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使用康莱特注射液致皮肤相关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对我院2015年6月1日~2017年5月31日使用康莱特治疗的住院患者开展自动监测,报警病例经人工评价后对康莱特致皮肤相关ADR/ADE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4 016例,其中10例发生康莱特皮肤相关ADR/ADE,正常用药皮肤相关ADR发生率为0.20%,超疗程用药致ADE发生率为2.13%,正常用药与超疗程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431,95%CI:2.185~49.784,P=0.022)。有1例出现重度ADE。康莱特用药时长超过2周为皮肤相关ADR/AD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31,95%CI:1.378~119.473)。结论:本研究利用系统高效对目标药物开展自动监测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康莱特致皮肤相关ADR/ADE发生率属偶见范围,临床使用过程中,要对用药时长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西京医院2014年1月~ 2016年6月中成药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特点与规律,为加强中成药的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剂型、引发ADR的主要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类型等项目,对256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6例中成药ADR报告中,女性占59.37%;涉及30种中成药,其中报告3例次及以上的有30种,占总例次的100%;口服用药引起的ADR最多,占72.6%,其次是静脉给药,占25.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多,占33.5%,其次是感觉器损害占23.8%。结论:中成药的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做好监测以促进其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索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通过系统检索1979~2015年文献,采集双黄连注射剂ADR详细个例报告,在此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ACCESS构建数据库,进而以Clementine 12.0为数据挖掘平台,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开展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共检索符合纳入条件的双黄连注射剂ADR详细个案569例。其临床诊断大致有7类,皮肤损害案例占32.162%,过敏性休克案例占20.562%,呼吸系统损害案例占16.696%,消化系统损害案例占12.830%,神经系统损害案例占9.490%,循环系统损害案例占6.503%,泌尿系统损害案例占1.757%。其中有172例案例存在联合用药情况;155例ADR发生在给药开始后10 min之内。过敏性休克和循环系统损害的案例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中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剂量规范与否、配液种类、ADR发生时间段在不同的ADR诊断中的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信度最高的关联规则是“肺炎患者占总研究案例的6.68%,其中52.63%的患者发生皮肤损害”。结论:双黄连注射剂ADR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可能与患者性别、用药剂量、配液种类、ADR发生时间段等因素相关,尚需更大样本量的数据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