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Ⅰ B~Ⅱ A期)宫颈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调强放疗(IMRT)后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疗科收治的292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高危因素和/或中危因素且行盆腹腔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盆腔淋巴结阴性组239例、淋巴结阳性组53例,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4 cm、深间质侵犯、危险因素个数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χ2=7.11、9.05、90.08,P<0.05);盆腔淋巴结阴性及阳性患者放疗后3、5年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年无疾病生存(DFS)两组分别为87.6%、84.5%;72.5%、69.3%(χ2=8.59,P=0.003)。在失败模式上,淋巴结阳性组以远处转移为主,淋巴结阴性组以局部复发为主(χ2=9.40,P<0.05)。对53例淋巴结阳性患者放疗后影响DFS的单因素分析,深间质侵犯明显影响患者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4 cm、残端阳性和深间质侵犯显著影响DFS (χ2=4.37、4.69、4.39,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术后病变大小、侵犯深度、危险因素个数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放疗后DFS显著低于淋巴结阴性患者,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主要复发模式为远处转移,深间质侵犯是早期宫颈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放疗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行区域淋巴结辅助性放疗325例,其中35例发生单独胸壁复发,复发率10.5%。其中30例进行了单纯胸壁放射治疗。年龄:平均45岁(30-73岁)。Ⅰ期6例(20%);Ⅱ期18例(60%);Ⅲ期6例(20%)。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多需行放射治疗,放疗后病人出现的并发症中最主要的是放射性肺炎。我科从2005年3月-2007年2月,共收治乳腺癌放疗病人42例,放疗结束后6个月内有5人发生放射性肺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 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TNBC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年龄段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合理布局术后放疗与辅助系统治疗既可以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又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部分系统治疗与放疗的最佳时序已经证实,但仍有方案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新辅助化疗者术后巩固化疗与术后放疗同步治疗的安全性、HER-2阳性患者术后双靶治疗与术后放疗同步治疗的安全性、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同步放疗的安全性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本文对乳腺癌术后放疗与术后辅助系统治疗的顺序选择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T1~2N1M0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T1~2N1M0、HER2(+)的105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 观察其临床结局, 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和PMRT的作用。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范围14~107个月), 5年总生存率(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1.6%、91.9%和76.2%。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是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阳性淋巴结比率(LNR)和激素受体(HR)状态是影响L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PMRT则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 2.85, 95%CI: 1.10~8.80,P < 0.05)。亚组分析提示, PMRT能够显著提高各高风险亚组的OS(χ2=4.01~9.18,P < 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 在各高风险亚组中, 与未放疗相比, PMRT仅提高了未行抗HER2靶向治疗人群的OS(χ2=4.50~6.70...  相似文献   

8.
许卫东  申文江 《人民军医》2003,46(12):726-729
预后因子是指在没有全身辅助治疗的条件下 ,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有关的生物或临床检测指标。综合分析病人的预后因子 ,可预测全身辅助治疗或除常规治疗外是否还需要其他特殊治疗。现将目前国际较常用乳腺癌检测指标有腋窝淋巴结大小、转移的数量、TNM分期、侵犯淋巴管和血管的程度、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和核分级、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DNA倍数体及肿瘤增值指数 ,包括S期细胞百分比、胸腺嘧啶标记指数和有丝分裂指数等综述如下。1 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量1 1 肿瘤大小 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的局部复发率随体积的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中标记夹所形成几何体体积、位置、形态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例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 依据定位CT和放疗0、10、20、30、40、50 Gy时的锥形束CT(CBCT), 读取瘤床标记夹坐标信息, 获取每次摆位误差。利用凸包计算程序构建几何体, 分别计算出几何体基于定位CT的体积(Vct)、6次CBCT的体积(V0~5);比较6次CBCT与定位CT的几何体质心位移(D0~5)和包含度(DI0~5)。照射剂量分别对V0~5、D0~5、DI0~5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D0~5分别与同次三维方向摆位误差的相关性, V0~5变化率均值(AV)、D0~5均值(AD)、DI0~5均值(ADI)分别与体质量指数(BMI)、全乳体积(VB)、乳轴高(H)、手术至放疗时间间隔(T)的相关性, 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几何体所处象限(Q)和几何体于胸壁贴离状态(S)分别对AV、AD、ADI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D5与D0、D1、D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4.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联合放疗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共174例,术后均接受化疗联合放疗。收集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癌症家族史、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等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3年随访,以患者肿瘤复发或死亡为终点。无病生存期≤3年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无病生存期>3年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74例患者有效随访人数166例,其中复发24例,死亡6例,预后不良率为18.1%。预后良好组年龄>40岁、肿瘤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非浸润性癌、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表达情况等7个因素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方法收集2001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术后经病理学确诊的493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结果 TNBC多见于<35岁未绝经的女性,且组织学分级较高(P<0.05)。TNBC 5年无病生存率(DFS)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58.5%,76.5%)(P<0.05);5年总生存率(OS)低于non-TNBC(70.5%,86.5%)(P<0.05)。结论 TNBC临床病理特征特殊且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针对其辅助治疗方案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TNBC较非TNBC型乳腺癌在MRI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功能MRI技术运用多定量参数指标可以定量评估TNBC血流灌注情况及细胞代谢状态,并对TNBC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具有监测作用。就MRI对TNBC与非TNBC的鉴别诊断及TNBC新辅助化疗评估及预后检测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MR多参数成像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MR多参数成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资料,提取病灶的MRI多参数成像特征,进一步对这些MRI特征进行分类分析,MR特征包括:病灶直径、形态、边缘、T2WI信号强度、强化方式、TIC曲线.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碳化钽(Ta4C3)纳米片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合成并表征Ta4C3-PVP纳米片。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DA-MB-231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Ta4C3-PVP纳米片的摄取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4C3-PVP纳米片对MDA-MB-231细胞的毒性。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a4C3-PVP组、单纯照射组和Ta4C3-PVP+照射组,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改变,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DNA双链断裂(DSBs)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形成及有丝分裂灾难形成。结果 成功合成Ta4C3-PVP纳米片,呈薄片形貌,水动力直径和厚度分别约为143.93和1.35 nm。FITC标记的Ta4C3-PVP被MDA-MB-231细胞摄取后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Ta4C3-PVP纳米片在浓度高达400 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无明显毒性。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50和100 μg/ml Ta4C3-PVP预处理使受照MDA-MB-231细胞的存活曲线分别较单纯照射组下移,且呈浓度依赖性,低、高浓度Ta4C3-PVP预处理的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1和1.4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2和12 h细胞内ROS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20.01、7.193,P< 0.05),于照射后1、4和8 h Ta4C3-PVP+照射组含≥ 5个γH2AX焦点的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36.78、14.87、8.217,P< 0.0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24和48 h的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14.02、7.015,P< 0.0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72 h的有丝分裂灾难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16.33,P< 0.05)。结论 Ta4C3-PVP纳米片通过提高辐射诱导的ROS水平增强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Radiotherapy (RT) after tumorectomy in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an established treatment modality which conventionally takes 6-7 wk to complete. Shorter RT schedules have been tested in large multicentre randomized trials and have shown equivalent results to that of standard RT (50 Gy in 25 fractions) in terms of local tumor control, patient survival and late post-radiation effects. Some of those trials have now completed 10 years of follow-up with encouraging results for treatments of 3-4 wk and a total RT dose to the breast of 40-42.5 Gy with or without boost. A reduction of 50% in treatment time makes those RT schedules attractive for both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 and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daily RT practice around the world, as it would accelerate patient turnover and save health care resources. However, in hypofractionated RT, a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1.8-2 Gy) dose per fraction is given and should be managed with caution as it could result in a higher rate of late post-radiation effects in breast, heart, lungs and the brachial plexus. It is therefore advisable that both possible dose inhomogeneity and normal tissue protec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such as three-dimensional/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employed in clinical practice, when hypofractionation is u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后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广泛期SCLC放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3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39.89%,2年生存率11.81%,中位生存期为10.7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KPS评分、是否脑转移、有无接受胸部放疗、接受化疗周期数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化疗周期数、有无接受胸部放疗、KIPS评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未发生脑转移、化疗周期数≥4、接受过胸部放疗、KPS评分≥80分均提示广泛期SCLC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成像(18F-FDG PET/CT)在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2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乳腺癌原发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两组;基于PET图像和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T形态学特征和PET代谢参数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联合临床特征的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结果 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在肿瘤直径、边缘、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累犯邻近皮肤乳头及PET代谢参数等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侵袭性(t=-3.19,χ2=7.30、8.10、5.34,t=3.80、3.30、3.42,P< 0.05)。构建的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 0.78~0.88),预测准确度为75.9%,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77.2%。构建的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95%CI 0.81~0.90),预测准确度为77.2%,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75.9%。结论 18F-FDG PET/CT在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中发挥重要价值,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和综合性影像组学模型进一步提高了PET代谢参数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上尽早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确诊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04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调取患者冻存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AMP2表达,验证LAMP2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使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BC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WB实验结果显示,LAMP2在TNB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LAMP2表达与TNBC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1月25日,LAMP2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 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M分期及LAMP2表达水平是TNB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AMP2在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LAMP2高表达可能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更高的LAMP2的表达可能预示着患者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373例食管癌患者三维技术放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对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技术放疗的长期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三维技术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73例。其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231例,调强放疗(IMRT)142例;单纯放疗202例,放化疗联合171例;累及野(IFI)照射249例,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ENI)照射124例;根治量50~60 Gy者60例,60~70 Gy者313例。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预后影响行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l、3、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69.4%、33.7%、22.9%和63.8%、32.8%、22.4%,中位OS和PFS分别为22.7个月(95%CI 18.6~25.4个月)和19.2个月(95%CI 16.7~2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不同三维技术、是否联合化疗、淋巴引流区是否预防照射、不同根治量对OS和PFS无影响(P>0.05);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GTV体积影响OS和PFS的因素(χ2=5.836~14.52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GTV体积是影响OS和PFS的因素(χ2=5.345~12.216,P<0.05)。两个淋巴结区域转移患者的OS和PFS曲线均差于1个淋巴结区域转移者(χ2=4.467,4.169,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技术放疗的长期疗效明显提高。N分期和肿瘤体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