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薛岩  伏树奇 《安徽医药》2019,40(12):1365-1367
目的 探究乳腺断层技术(DBT)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8例(28侧)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检查及DBT检查,与活检/手术病理比较;分析2种检查方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比较两者对病灶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经FFDM及DBT检查诊断,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56%、73.68%、50.00%、77.78%,与活检或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284;DBT诊断效能分别为66.67%、94.74%、85.71%、85.7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52;两种检查方法对良性肿块边缘显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BT对血管穿入等恶性肿块征象显示率高于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BT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传统FFDM比较,DBT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特征的显示度。  相似文献   

2.
冯景  王洲  李健  任永凤 《安徽医药》2020,41(2):156-159
目的 比较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与声触诊定量技术(VTQ)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类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I-RADS 3~5类乳腺肿瘤患者6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3例与恶性组27例,分别以术前VTQ及VTIQ弹性成像检查所获取的病灶剪切波速度(SWV)作为观察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两种技术对BI-RADS 3~5类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VTIQ与VTQ技术的有效检出率分别为100%与86.67%(P<0.01)。采用VTIQ检查,良、恶性组SWV均值为(3.79±0.87)m/s、(5.40±0.81)m/s(P<0.01),以4.29 m/s为鉴别界值,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59%、特异性为84.85%;采用VTQ检查,良、恶性组SWV均值为(4.03±0.92)m/s、(4.70±0.72)m/s(P<0.01),以4.02 m/s为鉴别界值,VT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69.70%;VTIQ与VTQ技术的曲线下面积(AUC)对比提示,VTIQ诊断效能优于VTQ(0.89比0.75)。结论 VTIQ与VTQ技术均可用于BI-RADS 3~5类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但VTIQ技术较VTQ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王菊云 《江西医药》2013,(8):739-741
目的探讨B超在乳腺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B超检查,然后将结果与手术或病理对照,以评价B超诊断乳腺肿瘤中的作用。结果60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乳腺癌23例,良性肿块37例。23例乳腺癌中,经病理证实为21例,误诊为2例,误诊率为7.69%,确诊率为92.31%;37例良性肿块中,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26例,乳腺囊性增生5例,腺腺病4例,乳腺癌2例,良恶性的诊断确诊率为94.6%,乳腺癌的漏诊率为5.4%。结论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应用B超确诊率比较理想,值得在乳腺肿瘤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据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CEA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36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有阳性病理学结果 ,检测患者血清和胸水中CA125、CA153、CA199、CEA水平,并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水中的CA125、CA153、CEA水平明显高于血清(P〈0.001),良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水中的CA125、CA153、CA199、CEA水平明显低于血清(P〈0.05)。单纯检测CA125的敏感度高,尤其是胸水中的CA125,相反单独检测胸水中的CA153、CA199、CEA的特异度高。联合检测CA125+CA153、CA125+CA199、CA125+CEA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有提高,其中以CA125+CA153联合检测的Kappa值为0.707(P〈0.001)。结论单独检测胸水中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CE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别较大;CA125与CA153、CA199、CEA联合检测可产生最大的互补作用,更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江志文 《江西医药》2012,47(12):1099-1101
目的 探讨红外线乳腺诊断仪联合高频二维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6例各类乳腺肿块,应用高频超声及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分别进行检查,及联合两者进行检查,并分析对比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及血流特征资料.结果 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单独超声对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73.7%,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71.4%;单独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对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71.4%,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67.9%,而红外线乳腺诊断仪联合高频二维超声对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4.7%,恶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4%.结论 高频二维超声及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对各类乳腺肿块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而联合应用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70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病理诊断:共发现病灶70个,恶性42个,良性28个。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分析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结果 ,比较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癌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对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结果 70个病灶磁共振检查检出恶性38个,良性32个;乳腺钼靶检查检出恶性35个,良性35个。磁共振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78.57%,准确度为77.14%,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68.75%,均高于乳腺钼靶检查的50.00%、50.00%、50.00%、60.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对淋巴结转移检出率95.00%显著高于乳腺钼靶检查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检查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度高于乳腺钼靶检查,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钼靶X线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有乳腺肿块患者100例。根据钼靶X线和CDFI检查结果区分结节性质,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钼靶X线、CDFI检查、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结果,并观察各项检查表现。结果 病灶112个中,良性占67.9%,恶性占32.1%。钼靶X线与CDFI单项检查乳腺结节良恶性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钼靶X线联合CDFI检查乳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度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查,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钼靶X线联合CDFI在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可取得较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满足BI-RADS-US报告要求乳腺肿块患者的109个病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BI-RADS-US 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统计分析BI-RADS-US关于形态、方位、边界、边缘回声、后方回声、钙化等描述术语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价值。 结果 109个病灶的BI-RADS-US 分级:良性50个,恶性59个;2~5 级诊断恶性肿瘤的PPV分别为0、5.8%、27.7%和93%。BI-RADS-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82.5%、96%、36%、93%和63%。在良恶性结节中,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描述词分别为:不规则形、非平行生长、边缘不光整,周围高回声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微钙化;其PPV值分别为94%,87%,85%,95%,88%,84.6%。 结论 BI-RADS-US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预测乳腺良、恶性病灶有较高的价值,为临床提供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在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的表现,以提高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六安市中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术前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ILC、IDC的患者43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患者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ILC患者6例,表现为结构紊乱扭曲、不对称性致密影4例(66.67%),肿块伴有毛刺、边缘浸润2例(33.33%)。IDC患者37例,表现为肿块伴有毛刺、边缘浸润者17例(45.95%),肿块边界清晰者3例(8.10%),肿块伴有钙化者13例(35.13%),单纯钙化者2例(5.40%),不对称性致密影1例(2.70%),误诊为可疑结节者1例(2.70%)。LIC与IDC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7,P=0.007)。结论 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提高ILC与ID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CA)125、血清糖类抗原(CA)153、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绝对值的比值(LMR)、EphrinB2联合检测用于乳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患者(n=60)和乳腺良性病变者(n=53)作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n=51)作为对照组,采取生化比色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法检测3组人群CEA、CA125、CA153和LMR、EphrinB2血清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CEA、CA125、CA153、LMR和EphrinB2检测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良性病变者(P <0.05);乳腺癌患者CEA、CA125、CA153、LMR和EphrinB2及联合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良性病变者(P <0.05);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P <0.05)。结论 血清CEA、CA125、CA153、LMR和EphrinB2联合检测用于筛查乳腺癌患者,能够促进乳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的提升,由此可见该种联合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钼靶X线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2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钼靶X线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钼靶X线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联合检查的病灶诊出率、良恶性鉴别准确率,对不同直径病灶的诊出率,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  相似文献   

12.
杨俊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772-77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30例健康人、52例乳腺良性疾病和208例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CEA的水平,分析CA153和CEA检测值与乳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A153及CEA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的水平(P〈0.001),初诊初治及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CA153及CEA的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和健康人群(P〈0.001);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论 联合检测CA153及CEA水平可以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可用于该肿瘤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候鹏  高峰  巩建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58-276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乳腺良性病变为乳腺良性组,100例健康体检对象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表达量.结果 乳腺癌组CA153和CA125含量为(78.4±23.76) U/mL、(71.3 ±24.7) U/mL;乳腺良性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为(13.4±3.7) U/mL、(20.6±12.4) U/mL;正常对照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为(0.9 ±0.8) U/mL、(19.3±11.3)U/mL;乳腺癌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明显的高于乳腺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5、28.42,均P<0.05);单独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4.0%,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为66.0%,单独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明显的低于联合检测C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F =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表达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22.31,均P<0.05).结论 临床中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能够有效的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同时,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监控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纳入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CEA、CA125、CA153和CA199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CEA、CA125、CA153、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并且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关系;四项指标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1.25%,均高于四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CEA、CA125、CA153和CA199含量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肿瘤标志物癌抗原相关蛋白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3例乳头溢液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良性病变组91例(均为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乳腺癌组62例(均为乳腺癌患者),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40例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乳头溢液和血清CA153、CEA水平。结果乳腺癌组乳头溢液CA153、CEA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CA153:t=28.949、33.844;CEA:t=19.773、16.623,均P〈0.01),乳头溢液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阳性检出率(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肿瘤标志物CA153、CEA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清阳性检出率,对早期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CA125和CA153对乳腺癌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乳腺癌170例、乳腺良性疾病102例及健康体检者153例的血清进行CA125和CA153联合检测,并对乳腺癌80例术后第3天、1周、2周和1个月的CA125和CA153的水平进行监测.应用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CA153、CA125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P <0.05);CA153、CA125两项联合检测,其灵敏度为79.41%、准确度为87.53%、阴性预测值为87.13%,与单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53、CA125两项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时,CA15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较CA125大;两项联合指标的AUC达0.876,大于各单项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 CA153、CA125是乳腺癌的肿瘤相关性标志物,CA153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大.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优于单一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正确性.CA153、CA125亦可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在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中使用CA125、CA153、CA199、CE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8例肺癌与肺结核患者,其中74例为恶性肿瘤组,54例为良性病变组,并且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使用CA125、CA153、CA199、CEA联合检测,观察各项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敏感度、准确度与特异度.结果 在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检测中,良性病变组CA125、CA153、CA199、CEA水平稍微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肿瘤组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A153、CA199、CE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明显优于各项单一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以及肺结核等呼吸系统肿瘤中,使用CA125、CA153、CA199、CEA联合检测可以有效的提高该类肿瘤的检测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使用CA153、CEA及CA125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的58例健康女性进行CA153、CEA及CA125联合检测,使用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及CA125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及CA125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CA153、CEA及CA125对乳腺癌患者诊断的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基因分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的106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铁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724在Luminal A型乳腺癌组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种基因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类抗原125、糖抗原153在Luminal A型和Basal-like型乳腺癌组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另2种基因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肿瘤标志物在不同基因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铁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724、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水平与乳腺癌基因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注射用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乳晚期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吡柔比星50 mg/m2,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华蟾素胶囊,4粒/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副作用、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5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4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控制率(7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率(6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状态评分、心理状态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16.67%)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复发率(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率(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注射用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