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在逐步完善,目前筛查方法包括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由于侵入性检查价格昂贵、患者依从性差等,目前还不能完全独立应用于全国性的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急需更简便、经济、特异性与敏感性高的检查作为辅助手段,因此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侵入性检查主要为内镜检查,非侵入...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晓光  王贵齐 《中国肿瘤》2005,14(12):802-805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存无症状人群中开展结直肠癌的筛查能够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一些癌前病变,积极治疗和干预后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直肠癌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大便潜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全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检查等.最近又出现了仿真结肠镜和粪便DNA检测等新的筛查方法,该文对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的筛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治疗能提高其和存率,通过筛查能早期发现并治疗结直肠癌粪便陷血试验、乙状纳肠镜、结肠镜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是筛查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目前结直肠镜检查是“金指标”,但检查的起始年龄和检查间期多久尚无统一认识。如CT结肠成像(虚拟结肠镜)、粪便DNA检测、粪便中特异基因的RT-PCR检测均已有报道,新的简便高效筛查方法及如何提高筛查率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范习康  丁慧  陆赛博  孟娜 《中国肿瘤》2023,32(3):202-208
[目的]分析江苏省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对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探索影响结肠镜检查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开展的江苏省社区居民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本研究共纳入3 154名高危人群,通过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比较是否参加结肠镜检查两组人群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肠镜、常规结肠镜和无痛结肠镜检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3 154名高危人群中,628名(19.91%)接受结肠镜检查,其中212名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412名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4名“是否无痛”信息缺失;2 526名(80.09%)未接受结肠镜检查,不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首位原因是担心不适。与未接受结肠镜检查者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者男性、高学历者、问卷和便隐血试验均阳性[high risk factor questionnaire positive and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positive,HRFQ(+)&FOBT(+)]者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接受结肠...  相似文献   

5.
王晓翠  曹旸  郭磊 《肿瘤学杂志》2021,27(8):628-635
摘 要:[目的]分析郑州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无痛结肠镜筛查依从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6—2018年郑州市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中,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9 115名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无痛结肠镜筛查依从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无痛结肠镜筛查依从率相关的因素。 [结果] 19 115名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参与无痛结直肠镜检查4 490人,依从率为23.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女性相比,男性(OR=1.351,95%CI:1.07~1.70)更易接受无痛结直肠镜筛查;与60~75岁的人群相比,50~60岁(OR=1.744,95%CI:1.39~2.18)以及40~50岁(OR=1.422,95%CI:1.09~1.85) 人群更易接受无痛结直肠镜;与“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相比,未受教育(OR=3.175,95%CI:1.56~6.45)、小学(OR=3.173,95%CI:2.08~4.83)、初中(OR=1.714,95%CI:1.24~2.37)人群更易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与“不饮酒”者相比,经常饮酒的人群(OR=0.526,95%CI:0.33~0.83)更易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与“较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相比,没有此状态的人(OR=1.194,95%CI:1.11~1.29)更易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与“无癌症家族史”人群相比,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OR=1.419,95%CI:1.17~1.73)更易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结论]结肠癌高危人群无痛结直肠镜筛查依从率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癌症家族史、饮酒史是影响无痛结肠镜筛查依从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娟  李其龙  薛峰 《中国肿瘤》2015,24(5):385-389
[目的]分析粪便潜血试验、危险因素数量化评估问卷调查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嘉善县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7个镇(街道)目标人群进行结直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即采用危险因素数量化评估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作为初筛方案,完成结直肠癌筛查完成初筛117 130人,其中问卷调查116 153人,粪便潜血试验99 268人。通过初筛确定高危人群19 078人,最终有14 709人完成了结肠镜检查。[结果]在14 709人肠镜检查中,共检出结直肠癌148人,进展期腺瘤692人,非进展期腺瘤1590人。优化序贯筛查方案和粪便潜血试验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和非进展期腺瘤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1%、4.70%,10.81%和1.68%、6.22%和12.42%。问卷调查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优化序贯筛查方案,分别为0.50%、3.30%。如果筛查方案中去除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便或血便史、不良生活事件史4个单项,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阳性预测值略有提高,能减少12.28%的肠镜检查量。[结论]我国现行的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对非进展期腺瘤无明显效果,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李燕  聂玉强  梁颖茹 《中国肿瘤》2018,27(8):573-577
摘 要: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癌症之一,筛查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结直肠癌防治的有效措施。广州市通过前期试点实践、科学论证,于2015年将结直肠癌筛査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市范围向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提供结直肠癌筛査。本文回顾了该项目从区域试点到被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人群中大规模推广实施的历程,讨论了如何基于循证的方法解决相关技术性和实施性问题,可为其他城市开展结直肠癌筛查以及其他癌种的人群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城市地区肝癌筛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2013—2019年河南省城市地区肝癌高危人群参与肝癌筛查的依从性,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2019年河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郑州市、驻马店市、安阳市、洛阳市、南阳市、焦作市、新乡市和濮阳市等8个城市中,40~74岁的城市户籍居民进行患癌风险问卷调查和肝癌风险评估,对评估出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甲胎蛋白(AFP)联合超声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肝癌筛查参与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肝癌高危居民36781人,其中17241人参与了肝癌筛查,总体参与率为46.87%。肝癌筛查的参与率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差异。2013—2014年度的总体筛查参与率最低,为38.14%;2014—2015年度的总体筛查参与率最高,为52.77%。焦作市的参与率最高,为62.50%;濮阳市的参与率最低,为38.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慢性乙型肝炎史、慢性丙型肝炎史、脂肪肝史、胆结石症史和肝癌家族史与居民是否参与肝癌筛查有关,女性、年龄偏大、学历较高、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缺乏、有慢性乙型肝炎史、有慢性丙型肝炎史、有脂肪肝史、有胆结石症史、有肝癌家族史的居民更易参与肝癌筛查(均P<0.05)。结论河南省城市肝癌高危居民的肝癌筛查参与率不足50%。针对肝癌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在将来的城市居民肝癌筛查中提升筛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化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即组建聚焦解决模式小组。运用抑郁自测量表(SAS)和焦虑自测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进行比较。采用碱性磷酸酶法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CD+4、CD+8进行测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升高,CD+8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陈坤,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人口与健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社区医师分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部、卫生部以及重大国际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各级各类荣誉奖励数十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12项;主编专著教材8部,参编教材著作10余部;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7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