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PCI术治疗的120例急性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06例与死亡组14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病情特征等资料,分析患者在PCI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力衰竭病史、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前壁梗死、心脏骤停、心功能评级、血钾、血钠、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体重指数≤23.9 kg/m2、有心力衰竭病史、就诊时间≥4 h、入院时心率≥100次/min、有前壁梗死、有心脏骤停、心功能评级≥Ⅲ级、血钾≥5.1 mmol/L、血钠≤135 mmol/L、血红蛋白≤120 g/L、血肌酐≥120 μmol/L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死亡的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24 h的全血脑利钠肽(BNP)浓度,探讨其对STEMI 1年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STEMI患者共82例,应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测定患者发病后24 h全血BNP浓度;随访所有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症状性心衰发生情况,探讨BNP对上述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STEMI患者发病后24 h全血BNP浓度显著升高;②BNP浓度对STEMI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症状性心衰及心血管总事件均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2、0.81、0.67、0.84,P值分别是:0.002、0.001、0.041、0.000).同时取得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预测上述指标的BNP理想界值分别是173.61、160.62、158.96及158.96 pg/ml.③平均BNP浓度≥162.70 pg/ml患者无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症状性心衰及心血管总事件,生存期分别明显的低于<162.70 pg/ml患者(339 d vs 365 d,P=0.025;306 d vs 352 d,P=0.0009;306 d vs 352 d,P=0.023;244 d vs 341 d,P=0.000).结论 全血BNP水平可以作为STEMI患者1年内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症状性心衰及总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住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构成比及院内死亡率逐年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且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4 868例患者资料,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法(APC)分析STEMI和NSTEMI构成比和院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4 868例AMI患者中STEMI 患者3 064例(62.9%),NSTEMI患者1 804例(37.1%)。NSTEMI的比例在12年内呈上升趋势(APC值为14.0%,P<0.01),由2007年的15.7%上升至2018年的45.2%;STEMI患者的比例呈下降趋势(APC值为-5.5%,P<0.01),由2007年的84.3%下降至2018年的54.8%。2007-2018年,AMI院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值为-6.6%,P<0.05),由2007年的7.0%下降至2018年的4.3%;NSTEMI院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值为-11.9%,P<0.05),由2007年的13.9%下降至2018年的1.9%;而STEMI的院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APC值为-3.8%,P=0.225)。结论 2007-2018年我院住院AMI患者中,NSTEMI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NSTEMI院内死亡率在12年内呈下降趋势,而STEMI的院内死亡率并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17,(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结果缺血性J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J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造影结果比较,心电图预判梗死相关动脉中,预判错误组2例(3.8%)、无法判断组8例(15.4%)、预判正确组42例(80.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主要的死亡原因及降低死亡率所应采取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住的48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病例资料分析,及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急性期及1年随访期间的死亡病例的死因及导致死亡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梗死部位、所采取的再灌注治疗、并发症、左室功能、再缺血的评估及危险分层,并与同期存活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487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53例;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脏的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机械并发症;1年随访新增死亡病例26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死亡病例与以下临床因素相关: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未进行再灌注治疗,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反复发作的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及机械并发症。结论:急注治疗通过危险分层、适时的介入干预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7.
急性非ST段抬高型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上述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择期PCI。对照组实施择期PC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不同意实施急诊PCI,选择溶栓治疗或者保守治疗,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急诊PCI时机。患者在发病后7~14天内根据冠脉造影并对梗死相关动脉和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动脉实施PCI。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PC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直接实施PC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患者术后7天和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情况;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2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和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大于550m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能够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医学研究》2017,(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洛阳东方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6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资料,了解其心电图特征。结果 64例患者中,通过心电图诊断合并心律失常55例(85.9%),房性早搏4例(6.3%),短阵性房速5例(7.8%),短阵性室速11例(17.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7.8%),室性早搏17例(26.6%),房颤4例(6.3%)。存在缺血性J波16例(25.0%),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0例(62.5%);无缺血性J波48例(75.0%),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6例(33.3%);缺血性J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J波者(P<0.05)。心电图诊断梗死血管结果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预判错误10例,无法预判5例。结论心电图的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病情做出基本诊断,判断梗死部位,但部分原因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的判断出现误诊,临床工作人员应对此给予重视,以降低心电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误诊和漏诊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选取100例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段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段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 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其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26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初发STEMI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为自发再灌注(spontaneous reperfusion,SR)组(TIMI 3级)和无自发再灌注(nonspontaneous reperfusion,NSR)组(TIMI 0~2级)。比较2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SR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术前ST段回落>50%、术前胸痛缓解>5、血红蛋白、肌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OR=1.064,95%CI:1.036~1.094,P=0.000)、超敏C反应蛋白(OR=0.811,95%CI:0.713~0.923,P=0.001)和术前ST段回落>50%(OR=3.638,95%CI:1.793~7.318,P=0.000)是自发再灌注的影响因素;3者联合对自发再灌注诊断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63.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其95%CI为0.72~0.85。结论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术前ST段回落>50%对于SR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T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直接PCI治疗的STEAMI患者126例,测定NT-proBNP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记录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38例)和非事件组(88例)。结果事件组年龄、NT-proBNP、Gensini积分、三支病变构成比、糖尿病构成比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5);入院后48 h内NT-proBNP水平预测心血管事件阈值定为870 pg/ml时,其敏感度为78.9%(30/38),特异度为70.5%(62/88),阳性预测值为53.6%(30/56),阴性预测值为88.6%(62/70),准确率为73.0%(92/126)。以870 pg/ml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高NT-proBNP组(56例)和低NT-proBNP组(70例),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3.6%(30/56)和11.4%(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NT-proBNP组的冠状动脉近段病变、三支病变构成比均较低NT-proBNP组高(46.4%vs.17.2%,32.1%vs.12.9%,P<0.01),Gensini积分亦明显高于低NT-proBNP组[(78.4±13.7)分vs.(45.3±11.3)分,P<0.01]。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NT-proBNP、糖尿病、Gensini积分是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NT-proBNP对预测STEAMI患者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冠脉病变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住院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STEMI患者57例和NSTEMI患者19例,于梗死后7~14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的类型、范围、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等。结果:NSTE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比率均高于STEMI组,而完全闭塞率则低于STEMI组,两组病变类型无差异。结论:NSTEMI组的多支病变率多于STEMI组,且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对自2011年6月~2013年2月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IMI3级49例,ST段回落45例,射血分数≥50%28例,发生心衰6例,心律失常4例,死亡3例。结论:PCI可有效、安全的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应变参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 序贯入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确诊为STEMI且成功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81例患者,均分别在急性期(发病7 d内)和起病6个月后进行3.0 T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起病6个月后是否发生LVR[第2次心脏磁共振检查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基线增加≥20%]将患者分为LVR组(33例)和非LVR组(48例),探究心肌应变相关参数对STEMI患者PPCI术后发生LVR的预测价值。结果 LVR组心肌梗死急性期峰值超敏血清肌钙蛋白I(peak hs-cTnI)水平高于非LVR组,整体纵向应变(GLS)低于非LVR组,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短于非LV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k hs-cTnI(OR=1.026,95% CI 1.006~1.046,P=0.012)和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OR=0.967,95% CI 0.950~0.983,P<0.001)是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eak hs-cTnI为85.54 μg/L时,预测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的灵敏度为60.60%,特异度为97.90%(AUC值为0.795,P<0.001);GLS为-10.56%时,预测LVR的灵敏度为81.80%,特异度为70.80%(AUC值为0.761,P<0.001);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取309.12 ms时,预测LVR的灵敏度为87.90%,特异度为87.50%(AUC值为0.926,P<0.001)。结论 急性期peak hs-cTnI、GLS和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对成功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peak hs-cTnI、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是LVR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心电图常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文献报道这种STD的发生率为25%-65%。非梗死区STD与STEMI时镜像改变或缺血相关,可以协助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或闭塞部位,并对预后产生影响。心电图出现急性ST段抬高(STE)的病人中90%经心肌酶学等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若出现对应导联STD,则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达93%。对这一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其临床意义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爱英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3,(Z1):53-56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病人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0例ASTEMI病人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梗死部位以广泛前壁、下壁、前壁、和前间壁受累最多;IRA的发生率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回旋支(LCX),并有统计学意义。(2)急性广泛前壁心梗IRA多为LAD近段(P<0.05),前间壁心梗IRA多为LAD中段(P<0.05)。(3)在下壁心梗病人中,STⅢ>STⅡ诊断RCA病变的敏感度87.5%,特异度85.7%。结论:体表ECG对预测ASTEMI的IRA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48小时之内经内科药物治疗病情仍不稳定,行急诊PCI,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例中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8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2例,单支病变5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4例。共置入支架15枚,梗死相关血管病变支架置入率为100%,7例多支病变中5例一次完成全部血管重建。术中无1例死亡、急性再梗死和严重血管并发症。结论:对于无ST段抬高的AMI经内科治疗病情仍不稳定的高危患者,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修正休克指数(MSI)对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天预后的价值.方法: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56例,根据MSI值分为MSI≥1.4组(n=258)和MSI< 1.4组(n=5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Killip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1.4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MAP明显低于MSI< 1.4组;MSI≥1.4组患者心率,KillipⅢ、Ⅳ级比例明显高于MSI<1.4组.MSI≥1.4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33.7%,87/258)、心源性休克(17.1%,44/258)、致命性心律失常(19.0%,49/258)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22.9%,59/258)明显高于MSI< 1.4组 (P<0.05).结论:MSI是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简单、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