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近年明 显增高,其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流行病学提示该 病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 明,目前多认为主要与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 学说、灾疫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有关,但尚无一种学说 可以单独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因而不同部位的内膜 异位症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组织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10%的生育期妇女患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二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遗传因素、免疫学说、在位内膜决定学说,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学说甚多,但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不同部位内膜异位症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很可能是包括遗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继发于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过剩、胎儿体重过大、难产的发生率增高、选择时辰出生的增多等,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广泛,加之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的淡薄,临床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越来越常见[2,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来源有几种学说,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手术操作将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形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症。本文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1860年首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报道至今有多达十余种病因学说但其发病机理的主导理论是经血倒流、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免疫缺陷等。临床上诸因素在患者身上皆有所体现,现总结如下。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在1921年Sampson就指出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细胞可随月经血经输卵管逆流入腹腔种植于盆腔腹膜上在卵巢周期性激素的作用下种植于盆腔腹膜的子宫内膜同样发生周期性的脱落出血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临床上常见在月经结束时行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手术时发现陶氏腔内积血。也可见剖宫产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会阴侧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5.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ovarian endometriom a,EMA ) ,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chocolate cyst of ovary) ,与盆腔腹膜内膜异位病灶和阴道深部结节型病损构成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三大类型。近期许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 EMA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笔者就其发生、对生殖的影响、临床处理、恶变问题作一综述。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有三种学说 :种植学说、化生学说和胎生上皮由来学说 ,在 EMA的研究中以种植学说最受推崇 [1 ]。研究证明 ,内膜及基质细胞具有粘附到间皮表面的能…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因虽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种植学说是其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子宫内膜组织从子宫脱落逆行至腹膜腔并种植卵巢或腹膜时将面临严重的缺氧应激,而在缺氧应激条件下,雌激素、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生成和代谢转换等因素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该文就这些步骤涉及的许多关键酶、信号转导通路或相关因子进行阐述。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缺氧驱动的复杂调控网络确保子宫内膜异位细胞可以在特殊的腹膜微环境下生存,因此靶向介导缺氧驱动的调控网络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明确,常见的学说有经血逆流与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淋巴及血行转移学说、免疫学说及遗传学说等。近年来,白细胞介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IL-1、IL-2、IL-4、IL-6、IL-8、IL-10、IL-12、IL-13、IL-17、IL-18和IL-37均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的发病机制,并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对于白细胞介素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仍研究的不够透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学说甚多,但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内膜异位的发生,现结合临床对其病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生。临床特点,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将5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月经期明显肿痛,并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历资料。结果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腹壁内膜异位症的最关键。剖宫产横切口比纵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高,支持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学说。结论故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及术中的切口保护是降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另一重要因素。剖宫产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周期也有一定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献报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低于1%;我院1980~1985年手术治疗内膜异位症中并发卵巢癌占1.1%(3/264)。卵巢内膜异位症发生癌变常有4种类型: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上皮样癌和非癌样癌。临床常见为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在患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育龄妇女中,尤在绝经后,再次出现卵巢囊肿增大,持续腹痛或可疑囊肿自然破裂时均应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癌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育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王友芳,韩美玲,张德永,张以文,周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北京100730)不育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重要并发症,对其发生原因的解释学说甚多。关于内分泌方面的学说有Em合并...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能引起女性痛经、性交痛、不孕,严重时有恶变倾向,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学说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异常的表观遗传可调控EMs的发生发展,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可能为EMs的诊治提供新的依据,查询了近年来mi 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就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二、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根据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的资料,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除常好发于子宫及盆腔外,少数病变可发生在盆腔以外的脏器或组织。病变局限于子宫者,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若发生在子宫以外的组织或器官,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文综合5例,均为外在性,但除例1、例2属罕见外,其余3例均常见。有关本病的病因学说很多。如子宫内膜细胞种植、中肾管的遗迹或副中肾管的残留、细胞化生、子宫内膜直接向肌层生长、淋巴或血行播散等,近代观点趋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立群 《医学综述》2000,6(9):385-38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外,主要发生在生殖器、腹膜、膀胱和直肠等处,形成浸润性病变,是一种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发生在育龄妇女的妇科常见疾病,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关EM的组织发生学研究者曾经提出过许多学说,能被人们接受的主要有三种,即体腔组织转化学说、种植学说和诱导学说.显然EM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很难用某种单一的理论来解释,Olive等(1993年)提出工EM是在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下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碎片发生异位种植引起的.目前这一理论己经被广泛地接受,除经血逆流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如免疫功能的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可能决定着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程度,例如免疫功能受损可以导致机体清除子宫内膜碎片的能力发生缺陷,从而使发生EM的可能性增加.大量地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对育龄期女性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免疫功能异常、多细胞活性因子被认为起到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在位内膜学说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当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面以外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以外的盆腔内组织如卵巢、子宫韧带等处时。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子宫体肌层时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前者远为多见。因而临床上一般所称的  相似文献   

17.
俞梅  张恩英 《中原医刊》1997,24(5):35-36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俞梅张恩英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471009)1对异位部位的认识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为多源性,如经输卵管移行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良性转移学说、直接移行学说、基因学说等,除临床常见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8.
杨文青  张怡 《广州医药》2011,42(5):42-4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所引起的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种假说共存,其中免疫学说是重要的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由于免疫调节异常,免疫因子时内膜细胞失灭活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干扰素(IFNs)家族是免疫放大反应的主要细胞分泌因子...  相似文献   

19.
刘辉 《大家健康》2016,(7):54-54
当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面以外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以外的盆腔内组织如卵巢、子宫韧带等处时。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子宫体肌层时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前者远为多见。因而临床上一般所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指前者而言,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多次刮宫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通过翻阅相关资料等对7例患者发生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原因加以分析,提出预防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措施。结果 7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医源性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应当注重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降低医源性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