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广泛性、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常造成一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我院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行广泛性、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91例,29例出现术后尿潴留。现就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方法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4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应用到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术后预防尿潴留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术后排尿困难、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到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预防尿潴留的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预防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Ⅲ型扩大子宫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一种标准术式。膀胱功能障碍是该术式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其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术后尿动力学数据的报道尚不多见,且报道的研究例数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NSRH组116例,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组(LRH组)11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宫旁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的膀胱功能恢复指标(包括留置尿管天数、术后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腹压排尿、尿失禁、尿潴留以及排尿满意率),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分布。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SRH组术后留置尿管天数、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腹压排尿、尿潴留以及排尿满意率明显优于LR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SRH组和LRH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和89.1%,术后生存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安全可靠的,与LRH比较,有较好的膀胱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泛性子宫切除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经典手术,常同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由于该手术对盆腔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损伤,术后常并发膀胱功能障碍。因此,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应留置尿管多长时间是妇科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对220例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的病人,分组对照研究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与膀胱功能恢复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Chen XJ  Song YY  Cai LZ  Du KH  Lin CQ  Su YZ  Yu 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9):677-681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因素对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6月-2009年8月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的宫颈癌Ⅰb1~Ⅱa期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存在尿潴留分为尿潴留组和非尿潴留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尿动力学检查,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动力学因素对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影响.结果 72例患者中,21例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9%.尿潴留组和非尿潴留组患者术后膀胱初感容量分别为(171±61)和(134±39)ml,均高于术前[分别为(126±28)和(119±17)m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膀胱最大容量[分别为(337±66)和(300±66)ml]、顺应性[分别为(31±25)和(29±18)ml/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0±4)和(12±5)ml/s]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分别为(27±9)和(32±8)cm H2O],均低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潴留组术后的尿动力学改变较非尿潴留组明显(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逼尿肌受损(OR=8.20,95%CI:2.62~25.66,P<0.01)和膀胱感觉缺失(OR=6.90,95%CI:1.95~24.43,P<0.01)与术后尿潴留有明显相关性,而术后低顺应性膀胱(OR=1.99,95%CI:0.70~5.63,P=0.195)、逼尿肌过度活动(OR=2.51,95%CI:0.73~8.67,P=0.144)、膀胱流出道梗阻(OR=3.77,95%CI:0.76~18.57,P=0.104)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OR=2.67,95%CI:0.49~14.45,P=0.255)与术后尿潴留无明显相关性;逼尿肌过度活动与逼尿肌受损间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OR=7.60,95%CI:1.43~40.39,P=0.017).多因素分析显示,逼尿肌受损(OR=7.01,P<0.01)和膀胱感觉缺失(OR=5.45,P=0.018)是影响术后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动力学改变明显,逼尿肌受损与膀胱感觉缺失是影响术后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逼尿肌过度活动可能对术后逼尿肌受损具有一定的代偿性保护作用.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后尿潴留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女性排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女性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患者分为全子宫切除组(A组)60例,次全子宫切除组(B组)15例,对两组术后排便次数、排便难易程度的变化进行计数分析.结果75例子宫切除术后有52%的患者排便次数改变,A组术后排便次数减少发生率为53.33%,B组为2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切除术后有49.33%的患者排便难易程度改变,A组术后排便费力发生率为48.33%,B组为13.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可影响女性排便功能,全子宫切除患者较次全子宫切除患者更明显.因此,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宫颈癌治疗效果的同时,保留支配膀胱、直肠等器官的神经纤维,从而减少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阐述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方式经过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演变。但目前对以上术式及其相关解剖的名称应用混乱,文章对这些名词进行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宫颈浸润癌的手术一般应包括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者有腹膜内或腹膜外两种术式。我院近2年多采用腹膜外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浸润癌。现回顾分析采用该手术方法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ystematic 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SNSRH)对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9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A组24例行SNSRH,B组20例行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SNSRH成功率,两组术后膀胱、直肠和性功能情况。结果:(1)A、B两组严格遵循Ⅲ型子宫切除术标准,手术切除范围无差异;(2)30例行SNSRH,成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24例,失败6例,成功率80%;(3)A、B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平均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残余尿量、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保留PAN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双侧子宫血管结扎后,行子宫对半切除术、肿瘤剔除术、子宫分碎术。结果 50例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均成功。结论 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可行。  相似文献   

13.
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术式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术式的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2 1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 ,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 ,61例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组 1) ,150例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组 2 )。对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组 1和组 2总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0 %、93 5%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复发率分别为 6 6%、10 7%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并发症分别为 11 5%、2 4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其经典治疗方案,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是,由于术中盆腔自主神经受到损伤,患者术后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为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自1961年被提出以来历经了一系列演变。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领域的应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等优势更有利于盆腔的精细解剖,从而降低了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难度,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在临床中逐渐被应用,但该术式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且目前关于腹腔镜治疗宫颈癌的争议不断,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LNSRH的安全性进行随访探讨。  相似文献   

15.
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可改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的盆腔器官功能障碍,但由于手术难度大,辨认神经困难,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和临床无效率。文章通过文献复习同时结合笔者的经验,总结术中和术后判断神经成功保留的方式,为临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腹膜外淋巴结清扫术及阴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在浸润型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18例Ⅰ A2期至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实施了经腹的腹膜外淋巴结清扫术及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腹部淋巴结清扫的单侧切口长约5 cm.在经阴道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时,无需行Schuchardt切口,而是首先切除宫骶韧带,再游离输尿管.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12±20.32分钟,平均出血量530±35.12ml,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4.15小时,平均清扫盆腔淋巴结数目31±2.23个.术后无尿潴留发生.结论:改良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并可先于输尿管游离之前,切除宫骶韧带,有利于充分暴露术野,有利于打开输尿管隧道.  相似文献   

17.
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和扩大子宫切除术(临床常采用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妇女常出现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或是原有症状加重.这是由于骨盆底解剖的破坏和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影响其他盆底器官功能所致.妇科医生应对术式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解决临床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可减少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术后盆腔脏器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但术中神经辨认困难,手术方法复杂,影响了该手术的进一步推广。文章根据对宫颈周围韧带内神经、血管等精细解剖的研究结果,对SNSRH术式提出部分改良意见。  相似文献   

19.
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和扩大子宫切除术(临床常采用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妇女常出现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或是原有症状加重。这是由于骨盆底解剖的破坏和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影响其他盆底器官功能所致。妇科医生应对术式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解决临床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各种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1970~1998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38例,将所有病例按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比较各种手术方式对各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低、中危组主要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各种术式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Ⅰa+Ⅰb期、Ⅰc期、Ⅱ期行次广泛(或广泛性)子宫切除附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单纯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相比,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O.05)。Ⅲ、Ⅳ期主要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或广泛性子宫切除附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这两种术式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Ⅰa+Ⅰb期腺癌可以单纯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Ⅰa+Ⅰb期除腺癌外其他病理类型以及Ⅰc、Ⅱ期可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附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Ⅲ、Ⅳ期患者预后差,手术方式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