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双前爪腱鞘区肌腱,在切除纤维鞘管及腱纽的基础上切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从组织学方面研究其愈合方式。结果显示修复肌腱均发生粘连,且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肌腱缝合处术后7天内以血细胞及纤维素充填,术后7天及以后,来源于腱外膜的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向腱端延伸。术后21天出现胶原纤维。28天,腱缝合处结缔组织有重建倾向。腱端组织无明显反应。本实验结果表明,肌腱以外源形式愈合,这与腱鞘区肌腱营养系统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2.
分米波与透明质酸钠预防屈肌腱粘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米波与透明质酸钠防治肌腱粘连和促进肌腱愈合的作用. 方法取6月龄雄性白色来亨鸡96只,体重(2.24±0.07)kg.于左足第Ⅲ、Ⅳ趾制备肌腱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n=32):分米波照射组(A组),模犁制备后第1~21天行分米波照射,频率915 MHz,功率8 W,辐射距离10 cm,每日1次,每次10 min;透明质酸钠组(B组),模型制备后即刻予1.2%透明质酸钠0.5 mL均匀涂于肌腱缝合处;对照组(C组)未作处理.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术后14、28 d,行大体、透射电镜及组织学观察:于7、10、14、18、21、28 d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 各组动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死亡.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示A、B组腱周有较疏松粘连,C组腱周广泛粘连;透射电镜观察示A、B组胶原纤维较C组排列规则.生物力学测试示术后各时间点最大拉伸断裂强度、最大延伸率、拉断肌腱粘连带功耗A、B组均优于C组(P<0.05).术后14、18 d最大拉伸断裂强度、术后18、21 d最大延伸率以及术后18、21、28 d拉断肌腱粘连带功耗,A组均优于B组(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米波和透明质酸钠均能有效促进肌腱愈合,预防肌腱粘连,且分米波操作简便、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体腱鞘内肌腱替代自体腱鞘内肌腱作为移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趾深屈肌腱,经深低温保存4周~3个月,移植至同种异体第3趾深屈肌腱缺损处。同侧第4趾深屈肌腱用自体腱鞘内肌腱移植作对照。术后3~12周作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测定。结果:组织学发现,两组移植肌腱均无粘连或仅有轻度粘连。趾间关节活动度、肌腱缝合处抗破裂力,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异体腱鞘内肌腱可作为肌腱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屈肌腱修复新方法即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并观察其在鸡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疗效,揭示其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白色纯种Leghorn鸡40只,以第三趾趾深屈肌腱屈曲型损伤为实验模型,随机分组,左右足配对设计,一侧为实验组,用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修复肌腱;另一侧为对照组,切开腱鞘修复肌腱,缝合腱鞘。分别于术后1、2、4、8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1周后大体观察、肌腱滑动距离,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2、4、8周后大体观察粘连情况、肌腱滑动距离、各是关节屈曲角度、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4周后腱及鞘缝合口间距与肌腱粘连带宽度比,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在Ⅱ区屈肌腱修复中能有效减轻肌腱术后粘连,尤其是致密粘连的形成,在提高肌腱术后功能上优于单纯腱鞘闭合,可以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核心蛋白聚糖抑制兔屈趾肌腱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抑制兔屈趾肌腱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8只,其后肢第2趾供实验用,将伸屈趾肌腱横断,作改良的Kessler缝合,不缝合腱鞘,右侧腱鞘内肌腱缝合位点直接注射DCN 100 μl (0.25 mg/ml)作为实验趾;左侧直接注射PBS 100 μl作对照趾.术后2、4及8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术后各时间点实验趾的粘连程度明显小于对照趾.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各时间点实验趾肌腱滑移距离和关节总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见实验趾术后2周成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4周增生明显,8周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直径大小均一;对照趾2周成纤维细胞增生,4周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8周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直径大小不一.结论核心蛋白聚糖能明显减少屈趾肌腱损伤的术后粘连,调节胶原纤维的形成,促进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6.
血运对移植肌腱愈合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用犬的带筋膜蒂的桡侧屈腕肌腱修复屈趾浅肌腱缺损的实验研究,并与不带蒂的游离腱移植进行了比较。术中进行了筋膜和腱的氧分压测定,术后进行了大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①带有血液供应的肌腱移植,将传统的肌腱移植愈合过程转化为单纯的肌腱断端愈合过程,缩短了移植肌腱的愈合时间;②用筋膜组织包绕肌腱缝合处可以防止粘连的形成,筋膜组织可发生滑膜样变,形成光滑面,以减少肌腱滑动的阻力,且带血运的筋膜组织滑膜样变发生早。  相似文献   

7.
生物蛋白胶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生物蛋白胶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 种禽褐鸡60只,随机分为生物蛋白胶组(FG)和生理盐水组(NS),每组各30只动物。将第三、四趾趾深屈肌腱切断,作改良Kessler法缝合,不修复腱鞘,然后在腱鞘内肌腱周围及皮下按分组注入相应药物。术后第2、4、6周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术后2、4、6周,组织学检查示两组动物肌腱吻合处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及肌腱的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别。缝合处粘连半定量评分、将肌腱拉出鞘管所需最大力量、耗功,FG组与N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FG不能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但不影响肌腱的愈合进程,也不引起额外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静脉动脉化肌腱游离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静脉动脉化肌腱游离移植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兔进行静脉动脉化胫后肌腱游离移植与游离胫后肌腱移植比较,于术后不同时间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查。结果:静脉动脉化肌腱游离移植改善移植肌腱的愈合环境,减少局部粘连,改善肌腱的滑动功能。两种移植肌腱的生物力学检查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动脉化肌腱游离移植优于游离肌腱移植,为静脉动脉化肌腱游离移植修复屈肌腱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静脉动脉化前臂筋膜掌长肌腱移植的应用研究冯承臣,陈沂民,杨殿玉,刘茂文,刘瑞军手部腱鞘区屈指肌腱损伤手术修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影响手功能恢复。我们采用带前臂静脉动脉化游离前臂筋膜掌长肌腱移植术,修复腱鞘区屈指肌腱损伤及腱鞘重建术,手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肌腱修复时机及腱鞘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肌腱修复时机和腱鞘处理的作用,采用60只来亨鸡双侧第三趾作实验,切断屈趾深肌腱后,根据伤后修复时间(立即、4、8、14和20天)分为A、B、C和E五组。左侧足趾作腱鞘直接闭合,右侧作切除。修复后6周末检测腱滑动距离、足趾活动度、腱愈合、腱鞘形态。结果表明早期效果最佳,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肌腱功能和愈合变差,延迟较长时间导致明显功能受损。张力下关闭腱鞘在腱愈合时并不能保持其完整性,且不能提高腱功能。研究提示肌腱损伤后最佳修复时机是早期,延迟修复在伤后3周至1个月之内虽均能施行,但应尽可能在伤后较早数日内进行,延迟期内腱修复时不主张同时直接闭合修复腱鞘。  相似文献   

11.
鸡屈趾肌腱鞘内损伤修复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鸡屈趾肌腱鞘内损伤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方法42只来亨鸡随机平均分成6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肌腱对照组,切断右第3趾屈趾长肌腱后缝合并重新覆以腱鞘。分别于术后1、3、7、14、28、56d切取实验组及对照组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腱鞘、腱外膜和腱实质中TGF-β1的表达,将实验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TGF-β1在正常对照组肌腱仅出现低水平表达,而在实验组肌腱的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上调,术后第7天最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腱鞘、腱外膜的TGF-β1蛋白表达比腱实质的明显。结论TGF-β1参与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的愈合过程,适当调控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程度可望既促进肌腱愈合又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2.
透明质酸促进肌腱愈合及防止肌腱粘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实验研究透明质酸对鸡趾肌腱愈合及术后粘连生成的作用,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标本行屈曲功能测定及大体、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本实验结果表明,透明质酸能够促进肌腱内源性自身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粘连形成.改善肌腱术后滑动功能,对肌腱愈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甘油合剂预测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并与透明质酸钠的作用相比较。方法 双A鸡78只,随机分为基油合剂(GM)组,秀明质酸钠(SH)组及生理盐水(NS)组,每组各26只。将鸡右足第三趾趾深屈肌腱切断,做改良Keasler 法缝合,并修复腱鞘,然后在修复的腱鞘内及肌腱周围注入相应药物。术后第1、2、4、6、8周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GM组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肌腱损伤后腱中心区域组织的愈合能力。方法 选用 8只白色纯种来亨鸡 ,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双侧最长趾 区趾深屈肌腱 ,切成 4 mm长的肌腱段 ,分为两组 ,每组 12条。实验组 :切除腱外膜和外膜下腱组织的肌腱中心区域组织 ;对照组 :仅剥除腱外膜组织的肌腱段。将两组肌腱组织进行体外培养 ,于培养第 9、18及 2 7天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另取 4条肌腱作正常对照组 ,直接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各时间点的腱细胞数 ,对照组均明显少于实验组及培养前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实验组比培养前均明显增多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但培养第 18天和 2 7天时 ,实验组腱细胞数较培养第 9天少 (P<0 .0 1)。结论 屈肌腱损伤后腱中心区域组织有良好的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带腱鞘异体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带腱鞘异体肌腱移植的可行性,为屈指肌腱II区腿鞘和肌腱缺损重建提供新的修复材料。方法:将60只北京双A鸡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异体移植,B组为自体移植,每组再分两个亚组,AI全鞘异体肌腱移植,A2部分鞘(滑车A2-A4)异体肌腱移植;B1全鞘自体肌腿移植;B2部分(滑车A2-A4)自体肌腱移植,异体材料采用深低温处理,移植术后进行组织形态学,移植免疫学及肌腱滑动功能检测。结果:A1组和B1组移植术后局部组织反应重,腱鞘形成生物屏障,影响肌腱的营养同腱变性,纤维化,部分坏死,A2组与B2组肌腱愈合良好,组织修复能力强,腱鞘与肌腱间可分离,带部分腱鞘异体肌腱经深低温处理后,其组织抗原性明显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同自体移植,愈合后腱鞘与肌腱间隙存在,移植鞘与正常肌腱组织结构相同,结论:带部分腱鞘异体肌腱经深低温处理后可以作为修复腱鞘和肌腱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单次使用bFGF及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促进屈肌腱愈合和防止粘连形成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来亨鸡90只,体重3.0~3.5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显露实验动物右爪第3趾趾深屈肌腱,A组切断肌腱后在断端使用纤维蛋白封闭剂(fibrin sealant,FS)0.6μL,原位缝合修复横断肌腱;B组肌腱断端使用bFGF和FS混合物0.6μL(内含bFGF 500 ng),原位缝合修复横断肌腱;C组在肌腱切断前先用5-FU浸泡肌腱,其余处理同B组。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于1、2、4、8周每组各取6只鸡第3趾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术后8周每组另取6只鸡第3趾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至实验完成,无肌腱断裂发生。术后8周,A组肌腱粘连程度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粘连程度较B组轻(P<0.05)。组织学观察示,术后1、2、4周A组腱鞘、腱外膜及腱实质的成纤维细胞数均较B组少(P<0.05);C组在腱鞘、腱外膜少于A、B组(P<0.05),而在腱实质比A组多(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各组间成纤维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周A组腱鞘、腱外膜及腱实质的胶原纤维含量均少于B组(P<0.05)。在腱鞘、腱外膜,术后4周A组多于C组(P<0.05),术后8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腱实质,各时间点A组均少于C组(P<0.05)。各时间点B组在腱鞘、腱外膜的胶原纤维含量均多于C组(P<0.05),而在腱实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A、B、C组肌腱滑动距离分别为(3.51±0.56)、(2.84±0.42)、(4.56±0.59)mm,屈曲功分别为(14.08±1.85)、(20.62±3.52)、(10.91±1.53)N.mm,最大抗拉力分别为(11.26±1.83)、(15.02±2.20)、(14.4±1.57)N。各组肌腱滑动距离和屈曲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最大抗拉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A组(P<0.05)。结论 局部单次使用bFGF及5-FU在有效促进鸡屈肌腱愈合的同时能减轻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7.
腱鞘内肌腱与腱鞘外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应用兔肌腱移植模型,研究腱鞘内肌腱、腱鞘外肌腱移植后,PIP关节活动度和移植腱形态学变化,发现腱鞘内肌腱移植,腱内大部分细胞成活,没有粘连形成;腱鞘外肌腱移植后,细胞增生,粘连广泛,PIP关节的活动度,腱鞘内肌腿比腱鞘外肌腱大,提示肌腱移植与供体组织特异性,腱鞘内肌腱的滑膜层,对于防止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兔屈趾肌腱Ⅱ区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4.0~4.5kg,将左前中趾屈趾深肌腱切断并采用标准Kessler缝合法修复作为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7、14、21、28及56d获取肌腱及腱鞘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取10只;同一动物的右前肢正常肌腱及腱鞘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杂交结果示:实验组TGF—β1mRNA在术后1d开始上调,14~21d达高峰,56d保持较高水平;对照组存在TGF—β1mRNA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术后1d,TGF—β1蛋白信号的表达增加,14~21d达高峰,56d仍保持一定水平;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存在TGF—β1蛋白信号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结论正常无损伤的肌腱和腱鞘能产生TGF—β1,当肌腱损伤后,细胞因子被激活,增加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肌腱细胞与腱鞘细胞产生,与肌腱的内、外源性愈合机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滑液营养条件下肌腱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探索单一滑液营养条件下肌腱的愈合能力,选用5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实验设计。取动物前爪的屈趾深肌腱一段从中分切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后,置入该动物膝关节腔内。通过大体、扫描电镜、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及羟脯氨酸、氨基己糖测定,动态观察术后第1,2,3,4,6周实验样品吻合口及其附近细胞的形态、组织学改变以及胶原和基质代谢变化。结果发现,单一滑液营养条件下不仅能提供肌腱成活的全部营养,而且能满足肌腱愈合的需要。肌腱愈合由腱段本身的腱外膜细胞和腱内细胞共同完成。证明吻合后的肌腱在单一滑液营养条件下能够愈合。  相似文献   

20.
单线Kessler并连续周边缝合法修复趾深屈肌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单线Kessler并连续周边缝合法修复鸡的趾深屈趾肌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70只来亨鸡,右侧A组为实验组,左侧B组为对照组,每组70侧。选第三趾为手术趾,暴露Ⅱ区屈肌腱,横行切断趾深屈肌腱后采用9-0无创伤缝合线。A组采用单线Kessler并连续周边缝合法;B组采用单线Kessler缝合法,两组均缝合腱鞘。术后6周手术显微镜视下观察肌腱粘连性状,术后2、4、6周在B超及光镜下观察肌腱愈合情况,术后6周扫描电镜下观察肌腱周边愈合情况,术后即刻和4周测量肌腱缝合口2mm间隙形成负荷及最大抗拉强度。结果1.粘连性状:术后6周A组肌腱粘连少于B组。2.B超:A组强回声及条状强回声出现的时间、数量较B组分别提前、增多。3.光镜:术后4周A组胶原纤维产生数量比B组明显增多。4.扫描电镜:术后6周,A组65%肌腱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之间较疏松为3级粘连,15%为4级粘连;B组10%为3级粘连,80%为4级粘连。5.A组抗间隙生成能力及最大抗张能力较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线Kessler并连续周边缝合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省事、效果较佳的肌腱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