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说所谓“心胃同病”,是指心病或胃病反映在胃脘部位的同一症状———“疼痛”而言。命题的同一性,在于部位的同一:胃脘;症状的同一:疼痛。而痛之有异,异于是心病之心痛、抑或是胃病之胃痛?然,心病之痛、胃病之痛,均可在胃脘部反映出来,统述“胃脘痛”。这便构...  相似文献   

2.
谢素芝 《河北中医》2004,26(12):904-904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的常见病症。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多属本病范畴。1994—2003年,笔者采用平胃二陈汤加减治疗胃痛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婷婷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15-2216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中医辨证为肝气犯胃型的胃痛病例逐年上升。笔者通过在临床中利用穴位贴敷、灸法、穴位埋线、耳穴压籽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栾宇 《世界中医药》2009,4(3):124-124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兼有泛恶、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我科室自2002—2006采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120例胃痛患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特征,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因情志失常和饮食所伤而致。情志不遂,忧思恼怒,郁久伤肝,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胃痛即可发生;若饥饱无常,或暴饮暴食,恣食生冷,均可伤及脾胃,脾失升运,胃失和降,胃痛即作。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气滞日久,则血行不畅,气滞血瘀,久痛入络,即成淤滞胃痛;胃痛日久,迁延不愈,由胃及脾,由实转虚,即成中虚胃痛。1疏肝理气和胃法症见胃脘胀痛,涉及两胁,食后痛甚,甚至牵引胸背,痛无定处,嗳气频繁,或嘈杂吞酸,胸闷食少,…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因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导致胃脘部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情志致病最为常见。胡师深谙“情志致病,肝胃不和”之理,在临床中辨治胃痞注重情志的调节,多从肝论治,肝胃同治,灵活处方,常疗效甚佳。文章主要依据胡师长期临证经验总结,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肝与胃肠系统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来阐述肝与胃痞的关系,强调从肝论治胃痞的重要性,并附从肝论治胃痞一案以享同道。  相似文献   

7.
胃痛亦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种。胃居中焦,主受纳,主降,喜润恶燥,与脾胃相为表里。胃痛初起多为实证,其病位在胃,或肝胃吲病,或脾胃同病,多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胃病。胃痛实证包括肝气犯胃、肝胃郁热、饮食停滞、淤血停滞、寒邪客胃和湿热中阻6个证型。  相似文献   

8.
刘世峰 《中医研究》2005,18(12):44-45
1辨证思路 中医之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十二指肠球炎,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形成胃脘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情志因素和饮食因素.对胃脘痛的辨证治疗,首先应区分是胃痛病还是胃痛证.所谓胃痛病,是指胃脘部疼痛日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素有胃痛,为情志、饮食等因素诱发或加重.胃痛病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比较困难.所谓胃痛证是由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或暴饮暴食,食用不易消化食物,饮食积滞不化,引起胃脘部突然出现疼痛.胃痛证起病急,病程短,治疗相对比较容易.其次,因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主受纳,肝主疏泄,肝气极易犯胃等.所以对胃痛病的辨证时,首重气血,辨别是气滞或是血瘀;是虚寒或是郁热.另外,也有寒热互结胃脘而痛者,或素体阴虚,或胃痛日久,郁热伤阴,或过食辛辣,或肝胃郁热,灼伤胃阴,胃络失养,发为阴虚胃痛的,以上各型均可因寒邪或饮食诱发.  相似文献   

9.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往往兼见胃脘部痞满、暖气、吐酸、饱胀、纳呆、胁胀等症,常反复发作。胃痛的病因虽有种种的不同,但其发病的机理却有共同之处,即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其病因可概括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临床上除进行有效的治疗外,密切配合饮食、情志、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胃痛又称胃脘痛 ,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西药治疗多以解痉止痛为主。我们根据临床经验 ,精心筛选组成协定方 ,制成胶囊剂型 ,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 ,疗效较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选择 4 4 0例病人 ,男 2 4 3例 ,女 197例。治疗组 35 2例 ,其中男 197例 ,女 15 5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81岁 ,平均 38 7岁 ;胃痛发作时间最短 1h ,最长 16d ,平均 7 2d。对照组 88例 ,其中男 4 6例 ,女 4 2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75岁 ,平均 37 9…  相似文献   

11.
徐莺  段永强  牟德海 《新中医》2017,49(5):171-172
<正>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平胃丸本为晋·王叔和《脉经》的古医方,而在敦煌遗书《不知名氏辨脉法》之二全篇内容(以下称"敦煌古医方平胃丸")与王叔和《脉经》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敦煌古医方平胃丸的组成、用法、方证可以补缺王叔和《脉经》方剂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史料和临床价值。已有研究显示敦煌平胃丸在  相似文献   

12.
<正>胃凉是中医证候之一,是指患者感觉上腹部(即胃脘部或胃口)发凉,惧怕寒凉刺激或食生冷之物即引起胃脘部胀满或疼痛不适,甚者触及胃脘部皮肤温度低于正常。胃凉可见于胃脘痛、痞满等多种脾胃病证之中。  相似文献   

13.
1 基本概念 胃痛双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以常发生疼痛为主症.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劳倦内伤等致使胃、脾、肝气机郁滞,升降失常,瘀血阻络,失其濡养致使胃脘部疼痛.现代医学按其病位所在病理变化而定病名,可分为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法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一般治疗,试验组给予疏肝和胃法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气滞胃痛颗粒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证候临床疗效、止血疗效、胃镜下溃疡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 2组治疗前后组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比较,试验组在胃脘部胀痛、吞酸、嗳气、呃逆、情志抑郁、不欲食、善太息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胃脘部嘈杂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下溃疡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和胃法配合奥美拉唑治疗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溃疡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在中医学属"胃痛"或"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并兼有胃脘部痞满、胀闷、嗳气、吐酸、腹胀、腹泻、纳呆等症。久治难愈,常反复发作,甚至可出现吐血、黑便、呕吐等。  相似文献   

16.
胃、十二指肠溃疡又谓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胃脘作痛,或有脘胀、便血等.祖国医学根据疼痛的性质归纳到胃痛、胀证、满证、血证等范畴.  相似文献   

17.
胃痛可归属"胃脘痛"范畴,肝气犯胃所致胃痛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腕痛连胁,嗳气频繁,喜长叹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得嗳气、矢气则舒,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恼怒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中焦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忧思伤脾,脾弱肝旺,木贼土虚,胃腑受克,则脘部胀痛,另外,思则气结,胃气不得宣通,故郁而作痛。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治疗原则,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并配以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兼有泛恶、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状。该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医学的辨证中 ,肝胃不和是常见的病机。因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忧思恼怒 ,则气郁伤肝 ,肝木失于疏泄 ,横逆犯胃 ,有如《沈氏尊生·胃痛》中所说 :“胃痛 ,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甚。以木性暴 ,且正克也。”因五行学说中肝属木 ,胃属土 ,肝木易横逆 ,每易克犯胃土 ,所以本症亦有称作“木乘土”者。临床多表现为胃脘部胀闷不适、疼痛或呕吐等 ,且兼见季胁部胀痛 ,脉多见弦象。此类症状在临床较常见。俞募穴相配是针灸取穴配伍方法之一。所谓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背部膀胱经上的腧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在人体胸腹…  相似文献   

20.
胃痛验案5则     
正胃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胃痛的发生多与肝脾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不宜、情志失畅、脾胃素虚或患病日久,迁延不愈,影响了脾胃的冲和之气所致,临证当辨证审因,相机立法,投以方药。现介绍不同证型胃痛验案5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