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不但存在于语言,且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类事物或经验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或经验,隐喻于中医学无处不在。中医理论是一种以人的身体感知经验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具有显著的体验性。因而从概念隐喻角度解读中医语言至关重要。从隐喻认知的角度解读中医理论,可以明辨中医理论从何而来,源于自然、社会层面的何种经验或体验。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中医语言,可以激活死隐喻,通过隐喻认知可以发现新隐喻以丰富中医理论。中医学隐喻的研究将拓展中医研究的路径,可以架起中西医沟通的桥梁,促进中医药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贾春华  李湛  赖敏 《世界中医药》2022,(23):3283-3288
语言与认知/思维总是难解难分地交织在一起。20世纪重要的语言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力主“语言决定思维论”,维特根斯坦也说,“我的语言的限度就是我的世界的限度”。若语言的作用果真如此,从语言入手探讨中医学思维,则成中医思维研究之不二法门。中医语言是一种自然语言,以汉字或符号的形式呈现,汉字的创立体现了中国古人的隐喻思维。从汉字的形成方法来划分中医学中的隐喻类型,沿其名、用其意而不袭其实,依次第名曰象形、象事、象意、象声隐喻。研究发现中医思维的独特性根基于汉语言的特殊性,是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医思维的特殊性,因而学习中医就必须学习中医语言。中医的语言犹如一座老城,一座由小胡同和广场、旧的和新的房屋和带有不同时期的扩建物的房屋构成的迷宫。只有走入并走出迷宫的人,才能从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语言中发现另一个人体世界。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中出现大量隐喻有着认知、心理和语言等方面的原因。认知需要是《黄帝内经》中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当时科学水平和认知方法的局限,人们自然会通过隐喻来表达各种抽象概念,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心理方面来看,当时的思维和语言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医家们被迫选择隐喻的思维方式,借助熟悉的事物来认知和表达抽象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疾病规律,使得人们在心理上轻松自在。《黄帝内经》时代的语言有限,人们借助“以己度物”的隐喻思维和认知方式表达特定概念或者新概念,揭示隐喻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揭开中医语言的神秘面纱,了解中医学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医学。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隐喻理论研究中存在一种尚未被提出过的隐喻现象,即"象-概念隐喻"二重性。从《难经》语料的分析、现代学者的研究观点、以"火"的发生学来看"象-概念隐喻"二重性,从中医学"提壶揭盖"法来考察"象-概念隐喻"二重性四个不同方面论证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功能,并提出中医学的隐喻认知研究应越过概念隐喻的边界,探索开展用中国本土原创思维工具和媒介来进行认知隐喻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医、蒙医、藏医以及西方药理学对麻黄功效的认识是不同的,为了探讨不同医学理论体系下形成不同观念的原因,本文通过比较中医、蒙医、藏医对于麻黄药性、功效认识的差异;比较现代药理学与中医对麻黄药理作用的认识差异;以及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同时代医家对麻黄的认知差异,探究了其认知的根源,认为中医学的认知方式具有具身认知的特性,其根源是使用了隐喻认知的思维方法,传统医学理论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明确中医语言性质。方法:应用隐喻认知语言学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等相关概念对中医语言进行分析。结果:隐喻于中医药语言中可谓无处不在。结论:研究评判中医学的前提是必须清楚中医学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中医学的隐喻认知研究方兴未艾。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学隐喻认知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现状和热点,为总结已有成果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0-2021年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5.6.R5进行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的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28篇,总体来看,以贾春华等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规模较大,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相对独立,其分布松散,合作较少。1990-2006年为中医学隐喻认知萌芽期,2007-2014年为快速增长期。2014年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期。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概念隐喻、认知科学、取象比类等方面。象思维、中医语言等是近年来的前沿领域。结论 隐喻认知为中医学理论解构提供了新的范式。基于多学科研究的中医隐喻认知学有望形成。中医语言实证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医学思维及逻辑特点,是未来研究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近100多年来中医争鸣的历史背景下,中医学经历了存与废之外的“第三条路径”,即对中医理论进行重新诠释与建构。在此学术背景下,国内学者开启了中医学的认知隐喻研究热潮。中医理论中充斥着大量的隐喻思维和表达,并贯穿于中医思维体系始终,采用认知隐喻理论对中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进行分析,进而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中医思维方式,堪称是对“第三条路径”的积极尝试。本文分析了国内学者在中医重构思潮影响下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对中医学展开的相关研究,并总结其研究之不足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研究语言应从人类的经验和认知角度入手。中医语言是基于一种隐喻认知的语言,隐喻于中医药语言中可谓无处不在。从体验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概念隐喻的运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与古人对身体空间、农业生产、自然气候、政治战争等各种熟悉环境或事物的体验性密切相关。通过隐喻认知的交叉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典型,其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利用和传承引发各界的关注,中医语言中弥漫的隐喻思维吸引了来自中医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前人的中医隐喻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医隐喻的研究价值以及中医语言和中医理论新的诠释方式。目前中医隐喻研究有宏观上从语言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进行的研究,有中观上针对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病机病因和中医治病方略的研究,还有微观上的中医典籍语言和中医常用术语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多学科系统化研究是今后中医隐喻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参考钱钟书"二柄多边"隐喻理论,对中医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二分双向范畴进行认知分析和意义解释,认为该"二柄多边"隐喻理论对中医学理论中存在的二分双向范畴及其之间多层次的关系实在和对其多种意义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全面的、整体和动态的认知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2.
黄雄杰  肖卓然  贾春华  赖敏  刘庆华 《世界中医药》2022,(10):1419-1424+1429
隐喻通过熟悉的、已知的“始源域”来认知不熟悉、未知的“目标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思维模式,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自然语言中,隐喻无处不在,传统中医概念与理论是以天文、地理、人事等为“始源域”,投射到“目标域”人体,而构建起来的基于隐喻认知的理论。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当代中医将面临许多中医学从未发现或意识到的人体生命现象与临床问题,现象需要解释,问题需要解决,二者都需要理论创新。隐喻蕴含的类比创新属性和中医学的隐喻认知特点,共同决定了当代中医理论创新仍然需要隐喻作为重要的科学探究模式与解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高健 《光明中医》2022,(8):1395-1397
随着认知隐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在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开始认识到中医学中充斥着大量的隐喻,并将中医学与认知隐喻学相结合研究.笔者对中医学者们关于隐喻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隐喻涉及到了中医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包括理论研究、翻译交流以及术语标准化等.此文总结了隐喻在中医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中的战争隐喻进行研究。主要以中医经典为研究语料进行举例,通过整理与分析,认为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中普遍运用了战争隐喻来认识、理解和表达疾病过程,构成了"疾病是战争"这一基本的概念隐喻,其认知基础为疾病和战争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其哲学基础与古人的社会生存体验密切相关。战争隐喻成为中医约定俗成、习以为常的语言表达,是理解和表达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记录中医语言的符号,是理解中医基本概念和命题的重要途径。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中医理论,按照班固"六书"中形、事、意、声的认知模式划分隐喻经验的感知来源,形成象形隐喻、象事隐喻、象意隐喻和象声隐喻四种隐喻类型。以既往中医学隐喻研究成果为材料,立足于形、事、意、声的内涵和特点分别阐释四象隐喻的含义,分析四象隐喻的始源域、映射过程和认知方法的独特性;并根据四者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揭示四象隐喻之间的动态联系,探索适合中医基本概念与命题的隐喻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认知模式,在"取象比类"的背景下有着大量的隐喻式概念,隐喻在中医药语言中无处不在~([1])。中医文化是基于隐喻的文化,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文献文字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哲理性强,隐喻大量存在。对中医隐喻的英译原则和策略进行探讨,有利于加深对中医隐喻的理解,并为中医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1中医语言的隐喻特征"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从认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原创性思维模式中医"象思维"进行了细化、分化和深化研究,提出"象隐喻"是中医"象思维"的认知隐喻机制。并从中医学的场景考察了"象隐喻"的功能,给出了"象隐喻"的定义,描述了"象隐喻"的过程和表征特点,并阐述了"象隐喻"提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普遍利用容器隐喻去认识、理解一些抽象概念。本文以中医经典古籍为研究语料,举例说明中医语言在容器图式抽象结构的基础上,普遍运用了容器隐喻来表达身体及其部位、器官、腠理汗孔、藏府、经络等较为抽象和复杂的中医概念,从而建构了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机制的中医理论体系。本研究不仅证实了认知语言学容器隐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也印证了中医语言具有概念隐喻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的研究或称之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目标是形成一套具有中医特点的现代语言;其目的是这套语言能为更多的人理解掌握、能更好地揭示人体的奥秘、指导临床实践。而要达到此目标实现此目的的当务之急就是对现今中医仍在使用的中医学传统语言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分析了中医病因病机语言隐喻特征,探讨中医语言在说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隐喻语言的类型及功能,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挖掘中医语言的特点。方法: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角度进行研究。结果:《黄帝内经》中隐喻语言的类型可分为:自然型、社会型、哲学型;其功能主要有:直接描述和解释人体正常的生命功能;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指导治疗原则;构建中医的基础范畴、核心概念和隐喻模型。结论: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语言。古代中医学家在认知生命现象、构建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哲学思想中各种已知的范畴或概念进行隐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医隐喻语言,对中医学的概念及范畴化、中医理论术语和模型的创建、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