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傅青主女科》论述带下之病位、病因、病机及分型辨治,因带下色、质、气味不同,分为白、青、黄、黑、赤带;傅氏辨证详明、立法严谨、用药精当,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对现今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傅青主女科》带下病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平 《天津中医药》2011,28(3):227-229
《傅青主女科》论述带下之病位、病因、病机及分型辨治,因带下色、质、气味不同,分为白、青、黄、黑、赤带,分别创完带汤、逍遥散、易黄汤、利火汤、清肝止淋汤;傅青主辨证详明、立法严谨、说理透彻、用药精当,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对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值得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3.
窦宁  尤昭玲 《中医药导报》2009,15(10):14-16
对《傅青主女科》带下病的辨治特色分别从带下以湿为主、强调经脉连属、突出脏腑辨证、带辨五色论治4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更深入理解傅青主辨证治疗带下病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以辨寒热虚实,分型进行论治,内外并治,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与《傅青主女科》所论带下,在病因上,皆为湿致带下。在辨证分型上,皆有寒热之别,《金匮要略》最先分类湿热带下与寒湿带下;《傅青主女科》创五色带下,其中青带下、黄带下、黑带下、赤带下均属湿热带下,白带下属湿盛火衰,或可属寒湿轻证,实质也不离寒热两大类。在治法上,《金匮要略》以外治为主,开创了妇科疾病阴道纳药外治的先河,且湿热带下常配内服用药以内外合治;《傅青主女科》则从肝、脾、肾三脏来论治带下,并兼顾带脉与任脉,实为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在遣方用药上,清热、利水、祛瘀、补气是二者共同的用药原则,只是所选药物有所不同,傅青主重视肝、脾、肾三脏,故用药有其独特性。由以上内容可见,《傅青主女科》所论带下是对《金匮要略》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和肝法治疗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张春玲 《光明中医》2010,25(6):946-948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俗语云:"十女九带",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1]。《傅青主女科.带下》认为:"夫带下俱是湿证",可见带下病主要病因是湿,故历代医家多从脾、肾论治带下病。但女子以肝为先天,从肝论治在带下病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笔者在1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注重带下病的虚实辨治,疗效颇佳,现略述拙见,不妥之处,请同道指正。1辨证论治1.1湿热蕴结带下量多,色乳白呈凝乳块,或色黄绿如脓,或赤白相杂,质粘气秽,少腹坠痛,外阴瘙痒或肿痛,小便赤涩,兼胸闷纳差,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带。方用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化裁。1.2肝郁湿火带下色白或赤白,质粘稠有腥臭,阴部灼热,心烦易怒,头晕胁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泻火,利湿止带。方用龙胆泻肝汤。1.3气滞血瘀带下色白或赤,气味腥臭,小腹胀痛,胸闷…  相似文献   

8.
带下病是一类因感受湿邪等导致任带损伤、带下明显增加或减少、伴或不伴有全身症状的常见妇科疾病。明末著名妇科大家傅山对妇科带下病有独特的认识,并在其所著《傅青主女科》中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傅氏认为带下多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失调引起湿邪损伤带脉所致,治疗上应多从肝脾从手,且用药平和,无一峻品。傅氏有关带下思想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也体现了自己的辨治特色。笔者通过研究《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所论及证治思想、处方用药,并对其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剖析傅氏论治带下的核心思想及治则治法,希冀丰富中医对带下病临床诊治的有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带下病是指妇女阴道内分泌出的一种粘液发生了量、色、质、气味的变化,并伴有全身症状的疾病。历代医家常将带下分为“五色带”,以应五行理论,便于辨证论治。“五色带”即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等。《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承袭了前人以“五色带”命名分类方法,对带下证进行辨证论治。傅氏所创带下五方为:“完带汤、易黄汤、加减逍遥散、清肝止淋汤、利火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二方面探讨了傅青主带下病学术思想。傅青主对带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可归结为五点:湿注于下,是带下病总病因病机;任督受损,带脉受伤,湿注于下,是带下病经络病机;肝郁脾虚湿注是带下病主要脏腑病机:五色带下辨五证;五色带下性状特征及病因病机同中有异。傅氏对带下病的辨证论治则有以下特色:辨证重在肝郁脾虚,湿邪为患;治法严谨,方有准绳,用药简纯;五色带治同中有异,制方用药紧扣病机。  相似文献   

11.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为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功能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寓补于散,寄消于升,培土抑木,肝脾同治.应用完带汤加减治疗白带的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 “带下”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妇科经、带、胎、产疾病而言,因其均发生在带脉以下的部位。狭义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粘稠液体,如带之状绵绵不断而下的症状。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带下量少色白,无特殊气味,一般经期、孕期量稍增多。正如王孟英所云:“带下乃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女科辑要》)如果带下量多,粘稠如脓,或清稀如水,或色异腥臭,且伴有全身症状者,则属于病理性带下,称为“带下疾病。”产生带下疾病的主要原因,傅青主云:“带下之病,多属于湿。(《傅青主女科》)其湿又分外湿与内湿两种。外湿是感受湿浊、湿毒之邪,内湿是饮食、劳倦、情志失调,以致脾阳不振,湿浊不化;或肾阳不足,水失气化,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浊内停,损伤  相似文献   

13.
饶玲铭 《新中医》2017,49(8):173-174
正带下之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沈氏女科辑要》云:"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如果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则发为带下病。带下病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1])。如《女科证治约旨》曰:  相似文献   

14.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的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祖国医学有"白沃"、"赤沃"、"赤白沃"、"白沥"、"赤沥"、"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笔者运用止带方配合蛇床子散熏洗坐浴治疗带下过多30名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傅青主女科》带下病的辨治从强调经脉连属、带证以湿为主、突出脏腑辩证、带辨五色论治四个方面论述,以期更深入理解傅青主辨证治疗带下病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带下病是中医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或病情加重,可引起症瘕、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中医对带下病的认识由来已久,五色带下是《傅青主女科》首卷中论述的病理性带下总称,试从症状、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等方面论述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  相似文献   

17.
<正>生理性带下是健康女性自阴道排出的一种可以润泽胞宫、阴道、外阴的阴液,无色透明或是黏而不稠,无臭,量适中。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生理性带下的产生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精化带,脾主运化,脾气健运则使津液各行其道,将阴液输布于前阴而为带下,以润泽阴道及外阴。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带下病分为带下过多和带下  相似文献   

18.
带下病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本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事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世界形势色质气味改变  相似文献   

19.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的治疗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青主女科》一书为傅山所著。傅山 ,字青主 ,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 ,擅长妇科。《傅青主女科》一书为其代表著作。他的立论与用方和其它妇科书多有不同。在妇科病的辨治上独树一帜 ,为后世临床医家所推崇。纵观全书 ,各篇章对各种妇科疾病多从肝论治。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 ,以月经的期、量、色、质异常 ,或伴随月经周期所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傅氏将崩漏除外的月经病均放在调经篇中 ,并分为 1 4个病证 ,认为月经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血不足、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影响冲任所致 ,故其治疗以治肝为主 ,治肝又以补血养肝为主。下面…  相似文献   

20.
<正> 白带是妇女的常见病,俗有“十女九带”之说。其特征是阴道中分泌大量的白色液体,淋漓不止或征状异常,并有特殊的色、量、质、味,伴有局部或全身证状者。祖国医学对白带病的认识有两种含义:一是泛指妇女经、带、胎、产诸证候,如《金匮》要略》指出:一妇女之病,因虚积冷结气……此皆带下”,之后有白带三十六症之说,意即妇女渚多疾病发生在带脉以下;另一种是指妇女阴道中排出的一种特异性分泌物而言。傅青主说:“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此外,还有赤白带下、五色带下、白崩、白淫、白浊等,但其因均责之于带脉为患。除因身体虚弱或带脉亏损外,大多由于感染性炎症所致。由于感染的部位不同,病因有异,所以白带的色、量、质、味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