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清高半胱氨酸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选取 115例脑梗死患者及 5 0例健康者 ,对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与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0 1)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一致 ;脑梗死各中医证型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中脏腑较中经络显著升高 (P <0 0 0 1) ,实证高于虚实夹杂证和虚证 (P <0 0 5 )。提示 :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严重性呈正相关 ;血瘀痰阻是导致脑梗死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不同证型血液流变学的比较、血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参考数据。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各20例,同时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高黏、高凝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聂志红  马卫琴 《新中医》2014,46(10):43-45
目的:观察分析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300例脑梗死(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患者,中医辨证分为风火上炎、风痰瘀阻、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5个证型,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测定尿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尿酸平均水平(326.84±95.16)μmol/L,较健康对照组(247.90±88.78)μmol/L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尿酸水平升高者比例为38.67%(116/30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00%(8/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尿酸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尿酸水平最高者为痰热腑实证(57/300,19.00%),其次为风痰瘀阻证(107/300,35.67%),最低者为风火上炎型(31/300,10.33%)。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尿酸水平不同。痰热腑实证尿酸水平比风痰瘀阻证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比风火上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显著升高(P0.01);风痰瘀阻证尿酸水平比风火上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均明显升高(P0.01),提示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脑梗死痰热腑实、风痰瘀阻证型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结论:尿酸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痰瘀有关的证型形成相关,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II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70例Ⅱ型糖尿病患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本组患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比较有显意义(P〈0.01)。其中气阴两虚型FT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阴阳两虚型FT3,F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0.01),各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显(P〈0.01),血清FT3,FT4异常程度和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可随虚损加重而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分析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借助弥散加权核磁共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临床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判断本次责任病灶。梗死灶首先按脑循环系统划分为:前循环供血区和后循环供血区,前循环供血区又分成:皮层、皮层下白质和基底节区,后循环供血区包括脑干、丘脑和小脑。在发病的30天内以虚实为纲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以实为主、以虚为主、虚实并重3大证候类型。结果:发生在皮层的梗死,中医辨证以实为主的证候最多见(58.8%),以虚为主的证候仅占17.6%;发生在基底节区的梗死,则更多见以虚为主的证候(85.7%),且无1例表现为以实为主的证候;发生在皮层下白质的梗死,以实为主的证候(42.9%)和以虚为主的证候(35.7%)相差不多;而后循环梗死以实为主的证候最多,占46.7%,以虚为主的证候只占20.0%。结论:此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脑梗死的责任病变部位与中医虚实证候之间存在相关性,单发的皮层和脑干梗死多见以实为主的证候,单发的基底节区梗死多见以虚为主的证候。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湘芳  粟俊 《中医杂志》2005,46(2):128-130
目的:观察脑梗死、脑梗死兼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对住院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72小时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作出睡眠呼吸障碍诊断,并对所有的患者按中风(中经络)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3型.结果: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紊乱,血压变化大,心脏变异性较差,血氧饱和度下降.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标最高,而脉络空虚、风邪入中型基本正常.结论:脑梗死(特别是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与睡眠呼吸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甲功筛查,促进甲功异常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血瘀脉络型患者各30例,对照组30例,测定甲状腺功能,统计分析中医各证型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其中,阴阳两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高于其余4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病情及中医证型演变,2型糖尿病尤其是阴阳两虚型患者,进行常规甲状腺功能尤其是FT3的检测,对促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Ⅱ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7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本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气阴两虚型FT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阳两虚型FT3、F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各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清FT3、FT4异常程度和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可随虚损加重而明显,为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心肌酶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 316例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心肌酶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阴虚阳亢型血清肌酐 (Cr)、尿素氮(BUN)升高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型 (P <0 .0 5或 0 .0 1) ;气虚血瘀型心肌酶谱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外 ,其肌酸激酶 (CK)、心型肌酸激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升高百分率明显高于阴虚阳亢型和痰瘀内阻型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心肌酶的变化与中医证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杨少军 《中医杂志》1999,40(6):372-375
甲状腺激素起着对机体生理能量平衡的作用,与人体产生热能、新陈代谢密切相关。据研究表明,非甲状腺疾病不仅有其本身脏器的病变,而且还可能存在甲状腺激素的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对比,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为了探讨非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激素改变的临床意义以及与中医不同证型的关系,兹就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各类型与虚实证之间的关系及虚实证与病史长短之间的关系,并对直肠前突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方法对300例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筛选112例直肠前突患者,根据排粪造影所见分成7型,分别进行男女比例、发病病史长短、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分析,并对112例直肠前突进行中医辨证频数分析。结果单纯直肠前突者较少,仅占9.8%,其余类型均为混合型。女性直肠前突较多,占96.5%。将直肠前突分成实证、虚证、虚实夹杂3组,实证多病史短,虚证及虚实夹杂病史相对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证、虚证、虚实夹杂3组分别进行排粪造影直肠前突各类型统计,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直肠前突中医辨证频数分析实证以湿热下注较多,虚证中以中气下陷较多。结论直肠前突以女性多见。排粪造影直肠前突各类型与虚实辨证之间密切相关,直肠前突中医辨证分型中以湿热下注占多数,考虑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发作关系密切.祖国传统医学治疗脑梗死,主张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注重个体差异达到精准治疗疗效.本文就ACI患者与其血清proBNP、hs-CRP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以及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加以研...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患者中医辨证与CT扫描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64例脑梗塞患者中医辨证与CT扫描结果的对比发现:CT扫描显示病灶的大小、数目等与中医辨证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临床上可以相互参考。但要注意不能机械对照简单等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其与中医证候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48h以内发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进行分型,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发病48h内,采血3ml,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GF-1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风痰瘀阻证(54例)患者血浆IGF-1(10.39±1.56)ng/ml,与风痰火亢证(28例)(12.96±2.27)ng/ml及阴虚风动证(18例)(13.54±3.22)ng/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风痰瘀阻证型较风痰火亢证型及阴虚风动证型患者多见,且作为神经保护剂的IGF-1在痰瘀阻证型患者中合成水平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脑梗塞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本院中医内科2011年3月-2013年1月的10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6%,显而易见,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有明显差别(P〈O.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证候要素与血清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的收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166例,根据人院时的四诊信息对证候要素予以赋分,同时检测发病72 hTC、TG、HDL-C、LDL-C、Ox-LDL数值,应用统计软件SPSS研究证候要素与血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出现频数最高为风91例次,占55.2%,阴虚阳亢出现最少13例次,占7.9%.单一证候要素31例,占18.8%,相兼证候要素共118例,占71.5%;女性TC、LDL.c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TG、LDL.C、Ox-LDL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证候要素间各项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风与Ox-LDL成正相关;火与TG成负相关;阴虚阳亢与TC成正相关.[结论]在中风病发病过程中普遍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现象,各证候要素分值与血脂代谢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揭示中风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新发与复发脑梗死中医证候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集2539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脑卒中、TIA)、中医证候等临床信息,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复发脑梗死组(RCI)和新发脑梗死组(FCI)2组,分析2组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结果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房颤病史、高脂血症病史(P0.05)。青年组复发脑梗死明显少于新发脑梗死(P0.05),老年组复发脑梗死明显多于新发脑梗死(P0.05)。复发脑梗死组内火证较新发脑梗死组少见(P0.05)。结论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临床二级预防,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聚类分析分型与临床客观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利用脂肪肝中医四诊表现临床观察表采集患者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对患者进行分型,研究各种分型客观化指标的差别。结果聚类分型各客观化指标比较发现,脾虚湿盛组脂肪肝严重度较心肝阴虚组大(χ2=8.218,P=0.041);脾胃气虚组有抽烟史者较少(χ2=8.416,P=0.038)。脾虚湿盛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碱性磷酸酶、腰臀比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结论脂肪肝各分型客观化指标的差异,可充实辨证论治的内容,为脂肪肝的微观辨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锡燕  岳超 《天津中医药》2012,29(2):131-13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在观察病例中反杓型为最常见之动态血压类型。2)67例观察病例中最常见的分型为瘀血阻络证,其次为痰湿内盛证,其余依次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 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底新生血管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对132例眼底新生血管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专科检查及中医辨证,统计中医症状、病位、证候等情况,分析新生血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1.症状:出现频率超过20%的症状依次是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晕、大便稀溏、耳鸣、易感冒。2.证型:以脾气虚为多(59.84%),其次是心血虚(40.15%)、肾阴虚(35.60%),其他证型所占比例较少。3.证型与新生血管分级:气虚、阳虚证者的新生血管以Ⅲ级最多,血虚、阴虚者以I级最多,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证型与新生血管病位:视网膜新生血管者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心血虚、肾阴虚和肾阳虚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者主要表现为脾气虚、肾阴虚和心血虚证。结论眼底新生血管本质上由虚证所致,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气虚、阳虚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时要考虑从虚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