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璐  王凤英  李朋辉 《光明中医》2023,(22):4318-4321
目的 观察颈部脊髓损伤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六经证候分部,为探讨其分布规律进而以六经辨证指导此病的诊疗。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颈髓损伤后低氧血症患者共110例,通过设计的颈部脊髓损伤后低氧血症六经证候调查表,采集患者六经证候信息,采用Excel建立患者信息数据库,使用PASW 18.0对患者证候采用频次描述、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110例患者中症状分布前5位依次为:汗出、项痛、口苦、身疼痛、水饮舌象、口渴、大便难、发热、少神欲寐、胸胁满;结合聚类分析结果,颈部脊髓损伤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主要六经证候类型为:太阴、少阴合病夹饮,厥阴病,太阳、阳明合病夹瘀,少阳、阳明合病夹瘀。结论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颈部脊髓损伤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六经证候及分布规律,可为六经辨治过程提供相对标准的数据支撑,也为此病的中医药辨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六经辨证体系之精髓在于辨主病,审病机,方证相合,药精效宏。本文列举在六经辨治体系下的误诊挽治病案二则。一则太阳少阳合病误诊三阳合病挽治案,初诊舌脉误析,病机错判,药后效差;二诊参悟四诊,掌握病机,方证相合,药到病除。一则太阴下利重证轻判挽治案,初诊未经四诊合参,先入为主,误将太阴下利重证判为湿热实证,犯了以偏概全、主次颠倒错误;二诊虽辨证挽治,未虑中病即止,治之失度,太阴阳复太过,以至病转阳明,脉证由虚转实,经内外合治告愈。本文以主病及兼症的病机分析和遣方疗效为线索,探索《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精意在临床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抓住主病,掌握病机;脉证与六经传变两方面,推而广之论述了六经辨治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六经病提纲,分清六经病主病,确定属经病证及合病并病,进而选方化裁的临证心得。  相似文献   

3.
通过典型病案分析,辨为阳明少阳合病,以泄下热结的大柴胡汤治愈;辨为阳明少阴合病,以寒热平调的半夏泻心汤治愈;辨为厥阴病,以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愈;辨为少阴太阴合病,以温阳利水的真武汤治愈;黄适教授从病案角度探讨从六经辨证的发展过程及机理,先辨六经,后辨方证,凭脉开方,方证相合,注重以脉学指导用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局部与整体结合,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六经非“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病,自宋·朱肱《类证活人书》直以“太阳经”、“阳明经”等称之以后,汪琥响应此说,谓“仲景书止分六经,不言手足,其实则合手经而皆病。”(《伤寒论辨证广注》)遂致“六经”之说蔓延开去,沿袭至今,影响甚大。《伤寒论》诸多谬说曲解者,皆与这一“经”字有关。今当力斥其非,拨乱反正。三阴三阳六病不能称“六经”的理由一、“六经”之说原著没有根据仲景只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等,从未说过“太阳经病”、“阳明经病”、“太阴经病”。《伤寒论》全书找不出“六经”二字,“六经”之说,实强加于仲景。诚如章太炎先生说:“仲景本未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2个耳鼻喉科疑难病案,一例急喉痹案,辨为太阳阳明合病,以表里双解法之葛根汤合小承气汤治愈;一例头面发热案,辨为少阳阳明合病,以养阴透热法之小柴胡合青蒿鳖甲汤治愈。从个案角度深入分析其治疗机理,探讨六经病证发展变化过程,为选择合适方药提供理论依据。从经络循行和六经辨证关系,揭示六经辨证的实质,从而得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将检验理论。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所述头痛对后世医家辨治头痛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但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并不完善。清代医家充分肯定了张仲景《伤寒论》在辨治头痛方面的重要贡献,对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详细,辨证更加复杂,治法和方药更加丰富和多样,弥补了《伤寒论》辨治头痛的不足,不但继承了《伤寒论》辨治头痛规律,更有很大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将四经头痛(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发展为六经头痛,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的空白,并且给出了具体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志刚教授从六经辨治咳嗽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咳嗽的病因病机从开阖枢角度可分为太阳开机不利,太阴开机不利,少阴枢机不利,少阳枢机不利。其中太阳咳嗽多为太阳开机不利,治当小青龙汤助太阳以祛其邪;少阳咳嗽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小柴胡汤调和枢机;阳明咳嗽多为阳明肃降不及,治当厚朴大黄汤开实破结;太阴咳嗽多因坤土开机不利,治当小建中汤以开太阴,引阳入阴;少阴咳嗽多为肾水不足,肾不纳气,治当附子汤补肾纳气;厥阴咳嗽多为疏泄失职,阳郁于里,治当四逆散以冲和调达内郁之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崔书克 《河南中医》2020,40(4):487-489
六经辨病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大表,为诸经藩篱。凡外感风寒邪气,自表而入,每先侵犯太阳,故太阳病多见疾病早期,为表证,与肺脏有关。阳明病多为阳气偏亢、邪热极盛证候,故其关键在于里热实证,多与胃肠有关。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因其既非太阳之表,又非阳明之里,其关键在于半表半里,多与肝胆有关,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太阴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为提纲,其关键在于里虚寒证,多与脾胃有关。少阴病关键在于里虚证,多值六经病后期危重阶段,与心肾相关。厥阴病见于六经病末期,病情复杂而危重,其关键在于寒热错杂,多与肝脾有关。六经辨病甫定,即可于病中筛选方证,方证判出,方剂药物则定。六经辨病应与脏腑、经络、气化、病位等有机结合,综合研判。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及厥阴病证)和杂病辨治(积聚、黄疸、虚劳、瘀血)思想进行整理,结合病例显示杂病辨治和六经变证思想在指导临床肿瘤患者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配合放化疗和手术减毒增效影响,还可发挥扶正抗癌、整体辨治优势,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医经典《伤寒论》开启了头痛之辨证论治的先河。整理了《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并且结合《内经》理论分析了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太阳头痛多以后头痛为主,包含了风寒、风热、风湿头痛;阳明头痛多以前额头痛为主,属于阳明有热而风邪未解;少阳头痛以偏头痛为主,多属于肝经火郁;厥阴头痛多以头顶头痛痛连目系为主,多属于寒湿蕴结肝经。张仲景奠定了头痛的治疗法则,为后世医家治疗头痛之滥觞,实为临床治疗之准绳。附六经辨治头痛病案1则。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六经辨证结合针灸、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颇见功效。今兹举数例病案及临床体会 ,以供参考。病案中有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少阴太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太阴病等 ,以合病为多。临床体会有四 :(一 )《伤寒论》是疾病总论 ,其诊病方法是六经辨证 ,所以六经辨证能合百病。 (二 )方证辨证和药证辨证既是六经辨证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又是六经辨证系统的最高成就。 (三 )腹诊法 ,言之有征 ,验之不忒 ,颇具操作性 ,对辨认方证有重要意义。(四 )内治外治紧密结合 ,是整体性治疗的重要手段 ,笔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 ,再结合针灸、正脊等外治法 ,常获意外疗效  相似文献   

12.
遵仲景、胡希恕经方学说,经方辨证应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辨方证是经方辨证精髓;辨抑郁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茯苓丸、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辨证用药,瘀血未排加王不留行、夏枯草;耳鸣口渴加葛根;头痛加蔓荆子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章浩军主任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认为喉痹可从六经之少阳论治,少阳枢机不利,相火内郁,上聚于咽喉则发为喉痹。但因感受外邪与否、患者体质之不同,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故将少阳之喉痹,再细化为"少阳-太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太阴合病"三大证型,治疗重在疏通少阳之枢机,分别用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辨治头汗出的常见证型有阳明湿热发黄证、气血两燔证、实热结胸证、少阳胆热夹饮证、阳明血热出血证、阳明热郁证、产后郁冒证,以及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等,以此辨治常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天涵  沈洪 《天津中医药》2019,36(8):784-78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中医病名为"久痢""肠澼"。沈洪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属阳明腑病,但与伤寒六经均关系密切。本病初起正盛邪实,首犯三阳经;病久正虚邪恋,病入三阴经。疾病分期可按六经传变并提出分经辨治,确立以开阖阳明、宣利枢机、升发少阳、温阳化湿、培元固本、平调寒热的治法,验之临床,收效颇多。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六经辨证结合针灸、正脊治疗腰椎赣肋出症,频见功效。令慈举数例病案及临床体会,以供参考。病案中有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少阴太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太阴病等,以合病为多。临床体会有四:(一)《伤寒论》是疾病总论,其诊病方法是六经辨证,所以六经辨证能合百病。(二)方证辨证和药证辨证既是六经辨证的基本要素和原则,又是穴经辨证系统的最高成就。(三)腹诊法,言之有征,验之不忒,颇具操作性,对辨证方证有重要意义。(四)内治外治紧密结合,是整体性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再结合针灸、正脊等外治法,常获意外疗效。  相似文献   

17.
膝骨关节炎六经辨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六经辨证以三阴三阳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膝骨关节炎(KOA)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主,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而六经与脏腑相连,十二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经络的走行均绕膝关节,KOA与经络病变密切相关,故可从六经辨治KOA。KOA发病之初多因六经外感所致,病在三阳,病性多实;病变后期,多及三阴,病性多虚。因此,其治疗原则可概括为:病在三阳,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利湿化瘀、通络止痛治其标;病在三阴,温经养血、调畅气机、温补脾肾、强筋壮骨治其本。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分别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具体辨治。  相似文献   

18.
自成无己注《伤寒论》以降,注家辈出,互有阐发,但见解不一者亦复不少,如辨六病与六经关系之争议即是其例.盖因《伤寒论》曰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不言辨某某经,所以有人认为,伤寒是辨六病,与六经无涉.但也有人认为,《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阳六大提纲,源于《素问·热论篇》,  相似文献   

19.
谢红东  蔡力 《环球中医药》2020,13(8):1422-1424
胡希恕先生是近代著名经方临床大家,在精研《伤寒论》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正本清源,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执简奴繁的作用。笔者有幸跟随胡老高足冯世纶教授学习,得以了解和掌握胡老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本文笔者分别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病,破格救心汤加逆气汤治疗少阴太阴合病,桂枝汤加附子黄芪治疗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少阴太阴合病,白虎桂枝加人参汤治疗阳明厥阴合病。通过5例不同临床病案,笔者探讨运用先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六经,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之八纲,再辨方证的方法,即应用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辨证治疗杂病畏寒怕冷体悟。  相似文献   

20.
<正>少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笔者在临床上辨治温热杂病时,凡证属少阳者,结合温病辨证而加以施治,获得极佳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下。1病位与病因病机少阳包括手少阳经三焦与足少阳经胆腑,三焦为"中渎之腑",又为水火气机运行之道路,胆为"中精之腑",胆腑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