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清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灌胃柴清降脂方。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前和治疗第7日血清甘油三酯(TAG)、血清淀粉酶(AMY)、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第7日,两组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均P 0.05);两组TAG、AMY和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TAG、CRP降低更明显(均P 0.05),而两组AMY降低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 0.05);两组TNF-α和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均P 0.05)。结论早期采用柴清降脂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HLA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拟薏苡败酱除痈方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肺脓肿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薏苡败酱除痈方口服,观察两组疗效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 <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观察组IL-6、IL-10及TNF-α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自拟薏苡败酱除痈方能有效调控肺脓肿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进而减轻患者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大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临床指标改变,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82.2%,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胀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8.9%vs20.0%,P0.05)。结论:大承气汤对SAP具有较好疗效,可能与其能够降低血清IL-6、TNF-α、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2):180-182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8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清热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退热时间以及肿胀消失时间,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65.85%)(P0.05);退热时间与肿胀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对照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减轻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药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中药加味安肠愈疡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21/2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IL-6、TNF-α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TNF-α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有利于疾病稳定和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方治疗,两组均治疗6 d。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肌谱酶水平及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血常规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CK、LDH及CK-MB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6(IL-6)、白介素细胞-10(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FN-γ、TNF-α、IL-6、IL-10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有效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状态,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心肌谱酶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序贯性优化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不同时间段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序贯净化治疗。2组均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所有入选者在入院后6 h、24 h、72 h内抽取静脉血3m L,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治疗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服毒剂量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6 h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24 h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6 h(P均0.05),入院后72 h高于6 h、24 h(P均0.05),对照组入院后24 h、72 h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死亡组24 h、72 h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5)。治疗组血清TNF-α、IL-1、IL-6、IL-10水平与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尽早实施序贯性优化治疗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10、CRP水平,减轻脏器损伤,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叶一枝花酊联合红光对蝮蛇咬伤肢体肿痛及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搽七叶一枝花酊,每2小时1次,并予红光照射伤肢,每日2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6 d,于治疗前后记录伤肢肿胀疼痛程度及消失时间,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组胺、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6 d及观察组治疗后3 d患肢肿胀疼痛减轻(P 0.05),观察组治疗后6 d患肢肿胀疼痛减轻更为明显(P 0.01)。观察组在治疗后3、6 d患肢肿胀疼痛均比对照组同时期缓解明显(P 0.05);观察组患肢肿胀疼痛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 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RP、5-HT、TNF-α、IL-6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CRP、5-HT、TNF-α、IL-6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 0.05)。结论七叶一枝花酊联合红光治疗能够加速蝮蛇咬伤肢体肿胀疼痛症状的消退,更快缓解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儿童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8、CRP、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咳嗽、发热、呼吸、心律以及肺部啰音等体征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CRP以及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IL-6、IL-8、CRP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肺炎临床效果较好,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减轻患儿炎症反应,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方治疗阳虚寒凝型膝痹病(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膝痹病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水熏治疗,观察组在临床路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方熏蒸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HSS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液中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介素-1(IL-1)、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P、MMP-3、IL-1、TNF-α、HA及IL-6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MMP-3、IL-1、TNF-α及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S各症状评分及总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S各症状评分及总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蒸方治疗阳虚寒凝型膝痹病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患者关节滑液中CRP、MMP-3、IL-1、TNF-α及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漪 《新中医》2019,51(9):115-11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湿热壅滞证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湿热壅滞证AP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效果、住院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酶(AMS)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评估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血AMS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血清CRP、TNF-α、AMS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AMS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79.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观察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湿热壅滞证AP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散结泄热方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IL-6、s IL-2R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散结泄热方灌肠治疗,用药1周后,评定疗效,记录2组患者主要症状缓解时间,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s IL-2R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缓解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s IL-2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泄热方灌肠辅助治疗SAP,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疗效优于常规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炎治疗中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保妇康栓的应用效果。方法:84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RP、IL-10、TNF-α、IL-1β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炎治疗中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保妇康栓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水平,缩短创面愈合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接受血必净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比较2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治疗前后检测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评定胃肠功能评分。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胃肠道评分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及胃肠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较好地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继而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热活血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67例给予阿奇霉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6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活血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肺炎支原体(MP)血清学试验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5%,优于对照组的7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4、IL-8及TNF-α、CRP、ESR及MP血清学试验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但在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P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炎性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桂枝茯苓汤联合康妇消炎栓对慢性盆腔炎后遗症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共纳入90例慢性盆腔炎后遗症患者,分别从2016年3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随机分入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42/45),而对照组仅为77.78%(35/45),两组经总有效例数经卡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0水平显著增加;IL-6、TNF-α、CRP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IL-10水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腹部坠胀疼痛、疲劳乏力、白带异常及月经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严重创伤患者炎性因子影响及预防脓毒症的效果。方法将48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器官保护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TNF-α、CRP、IL-6水平变化及脓毒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3 d后TNF-α、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中度、重度SIR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SIRS、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严重创伤能明显改善下调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脓毒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方结合创面浸浴疗法对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9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浴后常规换药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凉血解毒汤。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CRP和IL-6含量;治疗前后CEC数量、血浆ET-1和NO含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促炎因子TNF-α、CRP和IL-6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EC数量、血浆ET-1和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解毒方结合创面浸浴疗法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炎性反应,对内皮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辉  林举择  黄伟平  麦聪 《新中医》2014,46(8):52-54
目的:观察加味承气汤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生长抑素、奥美拉唑钠、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承气汤,每天1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7天。记录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及通气排便时间,记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中转手术率;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ARDS发生率为15.0%,MODS发生率为10.0%,均低于对照组的35.0%和30.0%(P0.05);观察组手术中转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7.5%,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2组APACHEⅡ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7天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和TNF-α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10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承气汤辅助治疗SAP,能改善腹痛、腹胀等肠麻痹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林琳  沈昱颖  钟琴娟  马海涛 《新中医》2018,50(11):94-98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和胃汤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检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P 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炎性因子TNF-α、TGF-β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TNF-α、TGF-β1、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TNF-α、TGF-β1、IL-6水平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利胆和胃汤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