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早期气管插管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效果的影响 ,我们对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7月间 4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 :伤后 2h内入院的本院首诊格拉斯哥评分 (GCS) 3~ 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 ,经CT确诊 ,共 46例。男 35例 ,女 11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37 4± 15 7)岁。其中广泛脑挫伤脑肿胀伴硬膜下血肿 18例 ,脑挫伤伴脑内血肿 13例 ,硬膜外血肿伴脑挫伤11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 4例 ,全组合并颅底骨折 13例。GCS评分 :3分 5例 ,4分 6例 ,5分 8例 ,6分 7例 ,7分 9例 …  相似文献   

2.
早期气管插管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蓖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134例行气管插管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即早期气管插管组58例和常规气管插管组76例,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变化、上机概率、呼吸机治疗和ICU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重残死亡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呼吸和生理监测指标在气管插管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气管插管前后PaO_2、PaCO_2、SaO_2、HR和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上机概率、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并发ALI或ARDS、难治性肺炎、消化道出血、MODS和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插管能更好地改善机体的缺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重残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84例,均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对A组患者行常规插管,对B组患者行早期插管,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在插管治疗前后的呼吸生理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重残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SpO2、PaO2/FO2变化及出院后的预后情况比较,B组效果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A组的死亡率高于B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中,采用气管插管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早期插管比常规插管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4.
郑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55-1656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静脉复合丙泊酚,早期控制气道,积极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结果本组中低氧血症40例得到纠正,有效防止了误吸的发生,加强了对气道的管理,颅内高压得到改善。结论合理使用丙泊酚明显减少了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并发症,为后期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了颅脑损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96-3797
观察气管插管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治疗,出现呼吸衰竭表现时给予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在入院前或入院后2h内给予早期气管插管治疗。入院时两组Pa O2、Pa CO2及颅内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72h时,观察组P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 CO2及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气管插管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阻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46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患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采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管道阻塞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7.
将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插管组和早期插管组,并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SpO2和PaO2/F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插管组患者情况比常规气管插管组患者情况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气管插管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而气管切开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改善脑灌注,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2004年~2008年收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发现早期气管切开可以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气管切开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改善脑灌注,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2004年~2008年收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发现早期气管切开可以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急诊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按照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458,P=0.002),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4.508,P=0.034)。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t=4.632,P=0.025; t=2.731,P=0.043),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1.071,P<0.001),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3.036,P=0.002)。 结论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能够明显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 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分为尼莫地平组 32例和常规组 32例 ,治疗前后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清醒患者评定日常生活活动 (ADL)及认知能力。随访 6个月 ,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 (GOS)评定及Barthel指数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清醒患者MMSE评分尼莫地平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6个月后两组GOS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 ,尼莫地平组MMSE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尼莫地平可在颅脑损伤早期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脑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组3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4例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及癫痫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较常规开颅手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贾晓玲 《全科护理》2012,(35):3274-32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同时做好入舱前、入舱后、出舱后的护理,对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及肺部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85.71%;观察组、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67%、10.71%,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及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减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患者97例,术后接受HBO治疗3个月,按是否坚持完成HBO治疗分为完成组61例和未完成组36例。随访5年,观察2组并发癫痫的比率、癫痫发作周期、死亡人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生存质量指数(QLI)评分。结果:2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完成组GCS及QLI评分明显高于未完成组(P<0.05),完成组出现继发癫痫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未完成组(P<0.05);癫痫患者发作周期明显长于未完成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配合标准疗程的HBO治疗可明显降低继发癫痫的比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尼莫地平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该院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腰大池引流,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颅脑CT、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检测,比较两组恢复情况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14、21d时GCS评分与MCA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10、14d时观察组颅内压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总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清除速度,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避免脑血管痉挛,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中乳酸和心肌酶含量变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排除心源性疾病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型组)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在0、24、48、72、96 h 抽血,连续5次动态监测乳酸和心肌酶的变化,统计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组患者血清平均乳酸和心肌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乳酸与心肌酶联合动态检查能更有效地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研究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ADL)、残疾分级量表(DR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年龄、病程、治疗时间、GCS、昏迷时间等均有较大差异,其中GCS评分明显受昏迷时间的影响(P<0.001);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和残疾水平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P<0.001);手术组认知功能的恢复较非手术组明显(P<0.05);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主要受损伤严重程度(GCS评分)和治疗时间的影响(P<0.05);认知功能的恢复除受GCS影响外(P<0.01),病程短恢复好(P<0.05)。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恢复受颅脑损伤程度的影响、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体系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92例,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分为轻度脑损伤组(53例)和重度脑损伤组(39例)。同时,根据患者入院1周内有无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9例)和无感染组(53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3、5、7天检测前降钙素水平,比较轻度脑损伤组与重度脑损伤组、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的前降钙素水平;同时采用 Kaplan-Meiers 生存分析比较入院前降钙素水平正常和升高患者的28天生存情况。结果重度脑损伤组患者入院第1、3、5、7天的前降钙素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脑损伤患者(均 P <0.05);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前降钙素水平呈负相关(r=0.532,P <0.05);感染组患者入院第3、5、7天的前降钙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患者(均 P <0.05);入院时前降钙素水平正常的患者28天生存率显著高于入院时前降钙素水平升高的患者(χ2=5.821,P =0.016)。结论动态监测前降钙素水平变化情况,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感染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