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40例)的血浆ET-1和NO,以及全血黏度(bη)、红细胞压积(Hct)及集聚指数(AI),另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浆ET-1增高,血气、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且由肺气肿发展到肺心病时,ET-1逐渐增高,血氧分压(PaO2)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逐渐增高;从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全血黏度、Hct、AI逐渐增高,NO逐渐降低。结论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血浆ET-1、PaCO2逐渐增高,NO、pH、PaO2逐渐降低,血液红细胞增多、全血黏度和AI增高的情况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以及治疗2周后取静脉血对血浆ET-1、NO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T-1、NO以及心肌酶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周的系统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T-1和NO水平与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567、-0.583,P〈0.05),与动脉血PaCO2、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呈正相关(r=0.558、0.602、0.493,0.568、0.587、0.501;P〈0.05)。结论血浆ET-1和NO水平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及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所致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2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克拉明、洛贝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纳洛酮代替呼吸兴奋剂并加用阿魏酸钠。治疗5~7d后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mPAP、ET-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魏酸钠及纳洛酮可明显提高动脉血PaO2,降低PaCO2、mPAP及血浆ET-1的水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所致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前列地尔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影响及PaO2、PaCO2,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使用放免法测定40例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静滴前列地尔前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浓度 ,同时检测PaO2、PaCO2 及观察心功能变化。结果 肺心病心衰患者的血浆内皮素 ,心钠素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 ( p<0.001) ,静滴前列地尔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显著降低(t=3.82和3.75,p均<0.001) ,36例血气显著改善(p<0.01~0.001) ,39例心衰改善。结论 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参与肺心心衰的发生与发展 ,前列地尔能够降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 ,改善血气 ,纠正心衰。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中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方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观察该治疗对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NIPPV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机理。方法 3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19例和常规内科治疗加NPPV治疗组19例,于治疗前和治疗72h后分别测定血气分析指标、血浆ET-1和NO水平,将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组内前后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并对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与ET-1和NO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血浆ET-1水平均有下降,NO均有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6、2.33,P均<0.05);但治疗组治疗后ET-1水平下降、NO水平上升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3、2.17,P均<0.05)。两组在治疗后动脉血PaCO2均有明显下降,动脉血PaO2及SaO2均明显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7、2.15、2.66、2.47、2.71、2.56,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及SaO2比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更加明显,动脉血PaCO2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分别=2.05、2.52、3.01,P均<0.05)。相关性检验显示:PaO2与ET-1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0.77、0.72,P均<0.05);PaCO2与ET-1呈正相关,与NO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0.64、-0.67,P均<0.05)。结论 NPPV在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同时,也使患者血浆ET-1降低及NO水平升高,表明NPPV治疗的疗效机制可能有血管内分泌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肌酶来源和影响因素。方法:检测COPD患者心肌酶和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与血气行相关分析。结果:LDH、AST、α—HBDH急性期升高,缓解期降至正常,与动脉血pH值和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CK、CK—MB和cTnI无显著升高。结论:COPD患者心肌酶升高,是多脏器损伤的综合表现,而非心肌损伤;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并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应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报道62例有不同程度肺换气功能障碍而缺O2的患者,经动脉血血气测定后A-aD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PaO2、PaCO2之间的关系,以及A-aDO2在判断肺换气功能上的临床价值,其结果显示。当肺心病、肺结核、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中A-aDO2显著增高时,则反映肺换气功能显著减退,同时血中PaO2不同程度降低,PaCO2不同程度升高。但有时即是PaO2:PaCO2正常,而A-aDO2异常升高,仍提示肺摄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对照组应用VitC2.0g+10%氯化钾5ml+液体静滴。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血浆ET-1检测结果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疗程结束后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的血液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使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慢性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并分别将其与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的比值(RVPEP/AT)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与PaO2呈负相关,与RVPEP/AT呈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血浆内源性CO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肺动脉压增高及PaO2降低的程度相一致,提示内源性CO参与了肺动脉压的调节,在肺心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COPD合并糖尿病组26例,单纯COPD组27例,并通过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PEF(25%~75%)、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等肺功能指标及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并进行组间分析。结果:COPD合并糖尿病组肺通气功能指标VC、FVC、FEV1、PEF(25%~75%)和弥散功能指标DLCO、DLCO/PRED及PaO2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结论:COPD合并糖尿病时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都可受损。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栓塞性肺高压局部溶栓和全身溶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与外周静脉全身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只小猪自体血栓注入建立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成两组: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A组10只),外周静脉全身溶栓(B组10只)。溶栓前、溶栓后2h测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率(HR),心输出量(CI),血气分析(PaO2、PaCO2、pH),纤溶酶_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结果两组肺动脉压、CI、PaO2、PaCO2、PAP、DD、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A组的肺动脉压、PaO2、PaCO2、PAP的变化较全身溶栓组B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肺栓塞治疗中局部溶栓的疗效优于全身溶栓。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李亚洁  阎成美 《现代护理》2007,13(5):1185-1186,1192
目的探讨传统拍背咳痰与振动排痰机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排痰效果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胸部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2组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入吸痰的情况,以及术后6h与术后48h的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并记录2组病例的排痰感受。结果2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支镜介入吸痰情况,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2组病例的排痰感受,实验组感觉舒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感到剧痛而不愿排痰,与实验组相比相差亦显著;术后48h的PaO2、PaCO2与排痰前即术后6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H值两者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PaO2、PaCO2差值与对照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差值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振动排痰机行胸廓振动法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都可喜长期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36例老年COPD患者口服都可喜,每次1片,2次/d,疗程24周;用药前后进行血气指标测定。结果本组36例服用都可喜4、24周后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上升(均为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都可喜长期治疗能够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在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2 0只小猪自体血栓注入建立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2组,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A组10只)、局部溶栓不加抗凝(B组10只)。溶栓前、溶栓后2h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股动脉收缩血压(SABP)、心率(HR)、心输出量(CI)、血气分析(PaO2 、PaCO2 、pH)、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结果 两组SPAP、CI、PaO2 、PaCO2 、PAP、DD、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 <0 0 5 ) ,A组的SPAP、PAP的变化较B组的变化更显著(P <0 .0 5 )。结论 肺栓塞治疗中,局部溶栓加抗凝的疗效优于单纯局部溶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传统拍背咳痰与振动排痰机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排痰效果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胸部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2组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入吸痰的情况,以及术后6h与术后48h的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并记录2组病例的排痰感受。结果2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支镜介入吸痰情况,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2组病例的排痰感受,实验组感觉舒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感到剧痛而不愿排痰,与实验组相比相差亦显著;术后48h的PaO2、PaCO2与排痰前即术后6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H值两者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PaO2、PaCO2差值与对照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差值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振动排痰机行胸廓振动法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CNP的含量,比较CNP在实验组120例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中含量的变化,以及CNP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的CN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CNP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P〈0.01);(3)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CNP随着血氧分压的降低而升高,两者呈负相关(r=0.302,P〈0.05)而与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不相关(r=0.205,P〉0.05)。结论:CNP参与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CNP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76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 经BiPAP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机通气3 d后66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H、心率、呼吸频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