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心一笑     
《健康之路》2006,(5):62-63
感觉有位患者到医院看病。大夫详细询问其病情后.对他说: “请躺下.让我检查检查。”大夫在患者的腹部按压了几下,问: “有感觉吗?”患者: “有!”大夫:“什么感觉?”患者: “有人在按我的肚皮。”  相似文献   

2.
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只有短短的二十年,年轻的急诊医生,多不了解这一段发展的历史,蒋健这个名字.我是在翻阅急诊医学书籍和查阅文献资料时频频看到.并不曾想到有一天会面对面访谈,更无从知晓当年蒋健教授为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所做的铺垫工作。直至前些日子听到王一镗教授对蒋教授的评价.加深了我对他的认识。王老非常认真地说:急诊医学的发展中离不开一个人,他在关键时刻上窜下跳,这个人就是蒋健。作为晚辈引用“上窜下跳”这个词显得不够尊敬,本应避讳,可却找不到另一个更合适的词来表达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蒋教授为促成急诊医学学科成立与发展所作的艰辛努力。想必老先生们都会会意含笑。 本访谈的主题仍然是对我国急诊医学学科建立历史的回顾。[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随着交通事故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加,急诊医学有了较大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患者要求医疗健康服务不仅要质量高、服务好.并且要经济、快捷、有效,这对急诊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急诊工作重点,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现就急诊医学发展模式、急诊科的收治范围、急救病人管理、急诊科的经济效益、急救部的人员培训、急救部的科研方向提出以下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急诊医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医学在19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问世,迄今已20余年,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上均建立急诊科,院前急救逐步完善。尽管如此,有必要对急诊医学再认识。根据美国急诊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ACEP)对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是一个专业,其主要任务是评估、处理、治疗和预防不可预测的疾病与创伤。急诊医学包括的知识内容,编写在“急诊医学临床模式”一文中。临床急诊医学实践于急诊科、24h门诊部及其他场所。急诊医学的临床工作包括对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对任何症状、任何事件及病人自己认为的疾患,进行初始评估、治疗和处置,或某人对他(她)的伤害,需要迅速给予内科、外科及精神科的关注。急诊医学对院外急救系统进行有效的临床与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1从“专科急诊”到“急诊医学专业” 当我们走过了二十余年以后,当有人认为他们的急诊科正在趋于完善。已经能够承担“各种急救任务”的时候,当有人自信地讲各自的“急诊医学模式”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面临一些急诊医学界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应当有多少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模式?如何比较不同急诊科间的绩效?如何评价一个急诊科医生的能力?急诊科医生(包括学科带头人)有可能在不同医院间流动吗?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目前我们还没有给“急诊医学”、“急诊医疗”一个明确的定义和定位,还没有真正确定理想的“急诊医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急诊医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急诊医学(accident and emergency)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中心组成。这个体系经过近50年的运行和不断完善,现在已是一个病人称赞,医务人员认为可行,政府基本满意的急救体系。其宗旨是快速、高效。在2005年的伦敦系列爆炸案中。其急救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人有幸到英国伦敦Kings College Hospital学习、工作和研究1年。也参加了7—22伦敦爆炸的抢救工作,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可以说对英国急救体系有了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深刻体会其机制的人文性和先进性。现就英国医院急诊的体系、医师的培训与教育、院前急救三部分作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灾害医学的核心——急诊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破坏性日趋增大,产生的后果日趋严重,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灾害医学应运而生,其涉及学科多,关系也错综复杂,但以人为本的“急诊急救”是其核心,探讨急救医学的建设有利于灾害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不断提高本地区急诊医学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急诊病人急救成功率,在镇江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我市自2003年以来,创办了“镇江市急诊医学提高班”(暨急诊医学论坛),每月举办一期,到2010年7月份为止。已开办了87期。87期中已有13000多人次参加学习。参加急诊医学提高班学习的除本市的乡、镇、区、县医院的医护人员外,还有常州、扬州等周边地区的一、二级医院的医师和护士。  相似文献   

9.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实践性很强。急诊医学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更主要的还要掌握危重症处理的基本技能。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要从现场开始”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环节已成为当前急诊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为了使医学生更好的学习院前急救知识和现场急救技能,进一步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公益意识和职业责任感,我们在上海市急救中心的支持下,从1997年开始,组织四年级的医学生,分期分批参加院前急救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方法与步骤 1.1 培训由上海市急救中心的医师介绍国际、国内院前急救现状、发展趋势和上海市急救网络、程序和基本要求。学生复习常见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要点,分组反复训练现场急救基本技能,包括体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浅静脉穿刺术、心电图描记术,电除颤术等。 1.2 参加“120”急救工作组织学生分批到上海市12个急救分站,每人随一辆救护车,平均工作8 h,参与现场救治、护理、抬担架、转运病人至就近医院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急诊医师学会国际急诊医学委员会于2005年9月26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年会上郑重宣布:我国王一镗教授、罗马尼亚Read Arafat医师和土耳其Oktay Eray医师被授予“为国际急诊医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成就奖”。以确认他们个人在推动世界各国急诊医疗体系的发展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此为我国急诊医学界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1.
国内医院间开展远程业务大都采取“会诊中心”模式,参与远程医学业务双方医生都要去会诊中心.这种模式不便于远程业务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双方医生的交流,对急诊和疑难重症患者也无法做到及时响应.为克服以上缺点,探索建立了临床科室“点对点”远程医学模式,把远程医学服务延伸到科室和患者床边,能够及时快速响应会诊和急救,有利于双方医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急诊专科建立之前,我国的急救工作形式以救护站和急诊室为主。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医学领域的第23门专科,1983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正规医院内急诊科,结束了由各专科医生轮流前往急诊室对患者进行专科处理的时代。随后近40年,全国各级医院纷纷成立急诊专科,急诊医学的发展带动了急、危、重症医学等众多亚专科的发展。2017年,随着“中国急诊急救大联盟”的建立,形成了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协作发展的大格局,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开始组建急诊体系。随着国家5G技术的大力建设与发展,信息化的推进为急诊网络远程现场诊治提供了方式方法,为时间依赖性疾病的救治提供了精准的保障,从而开展了未来急诊医学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APCEC)”于2005年9月9日-9月1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由亚太急危重症学术联盟、全军急救医学々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221篇,参会代表500多人。来自国内、美国、新加坡的急危重病医学领域的专家作了精彩发言。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前主任委员邵孝镇教授、王一镗教授及景炳文教授、蒋健教授、周玉淑教授、戴行锷教授等急诊医学前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肖月 《英国医学杂志》2004,7(6):376-376
一位胰腺癌肝脏转移病人的儿子对我说:“大夫,就当他是您的亲兄弟或父亲,你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那周,患者的病情恶化得很快,我召集家属告知他们患者近况,让他们做最坏的准备。然而,病人儿子的要求使我感觉不安,让我回忆起自己家里经历的事。  相似文献   

15.
普及急救医学培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医学培训是一个涉及社会面很广的医学特殊领域。现有的急诊医学体系能够提供的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扩大具备多学科知识、理论和高技术水平的急救专业医护队伍,建立我国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何庆  杨旻 《四川医学》2003,24(10):1079-1081
美国急诊护理协会提出的“亲友在场”,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逐渐引起了医学界和媒介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2000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一定认可。本文介绍了“亲友在场”在美国发展情况及最新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原则在我国急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勇年 《肝博士》2008,(2):25-27
乙型肝炎(乙肝)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乙肝患者个人和家庭带来了诸如生活、工作、婚恋、交友等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也引发了道德、伦理、法律等社会问题。因此,对于一个每天面对乙肝患者的大夫来说,不单单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事实上,我始终在为自己从事了这门专业高兴的同时,也为之深深担忧。我想谈一下我个人这方面的体会,希望能对同行特别是年轻医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急诊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一镗  蒋健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2):761-762
急诊医疗体系(EMSS)建设是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把急救医疗迅速送到伤病员现场,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是发展EMSS的根本宗旨,这对传统观念的等病人上门“求救”确实是一次重大的变革,这是急诊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受到世人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一年中不但大城市重视研讨如何改善EMSS,合理组织急救网络,加强通讯,改善救护车装备及人员培训,而且EMSS也已成为许多中等城市,毗邻大城市的郊县农村,大型厂矿企业,建筑系统,航空及铁路系统等各行各业共同关心的课题,例如探讨大型企业与三级医院之间组织急救联网;院前现场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心电遥测联络,开展急救咨询;农村建立以县医院为中心的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分中心,村卫生室为基层急救单位的三级急救网模式研讨;发展现代化城市社区范围内的急救网络,将院前急救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及在公路主干道沿线相隔5公里建立一个急救卫生室(站)等等.充分体现我国急诊医学工作者建设中国式的EMSS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及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技术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对急诊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总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全面提高了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笑到底     
《大家健康》2011,(8):40-41
医生怎么说?某同学背单词迎战四级,终于累倒生病住院,朋友来到病房探望。病床边,朋友握起他的手:“你还好吧?医生怎么说?”“Doctor.”有感觉有位患者到医院看病。大夫详细询问其病情后,对他说:“请躺下,让我检查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