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64岁。因双膝关节疼痛并严重畸形,行走困难8年收住。查体:两膝关节内翻30°,膝关节伸屈活动时可闻及关节磨擦感并伴有疼痛,双膝关节屈伸0°-70°。站立位X线示关节增生骨赘形成并关节内翻,关节间隙消失。入院后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3d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1周扶步行器下地行走,3周出院时双膝关节屈伸0°~100°,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学生,1991年19月26日在玩耍奔跑时,足下一滑,感左膝部二声响,左膝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受伤时意识清楚,20min后被他人送来就诊。查体:左膝部皮肤无破损,膝关节肿胀明显,左膝关节前方空虚,髌骨较健膝位置高,向下推挤髌骨不能复位。胫骨结节部和髌骨下缘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髌下脂肪垫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髌腱短缩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骨科86例(86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组(保留大部分髌下脂肪垫及滑膜)与切除组(切除髌下脂肪垫,选择假体进行置换)各43例。保留组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0.95±5.34)岁。切除组男性15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27±5.51)岁。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年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屈膝度、屈曲挛缩),并记录髌腱短缩的发生率、膝前痛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保留组髌腱短缩的发生率低于切除组(25.58%vs.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术后1年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屈膝度、屈曲挛缩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髌腱损伤。保留组术后1年膝前痛发生率低于切除组(2.33%vs.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保留与切除髌下脂肪垫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相当,但前者可明显降低髌腱短缩及膝前痛发生率,且并未增加髌腱损伤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例1,男,34岁,因左膝跪倒在玻璃碎片上,剧痛伴伸膝功能障碍05h。查体:左膝髌腱中段斜形伤口,髌骨上移。X线片示:髌骨上移,未见骨折。诊断:左髌腱开放性断裂。腰麻下清创,上下延长伤口呈“S”字形。术中见髌腱中段完全断裂,断端整齐。在髌骨中上部前后径中点,用直径18mm钻头钻穿1个骨洞,双股18号钢丝穿过。于胫骨结节骨牵引部位,钻1个骨洞,拧入1枚螺丝钉,两端露出骨皮质03~04cm。用粗丝线行髌腱Bunnell法缝合,另取阔筋膜条通过髌骨下部骨洞与髌腱止点加强缝合。注意髌腱血供来自后方脂肪垫,因此清创和缝合勿影响之… 相似文献
5.
急性髌腱断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急性髌腱断裂的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978~ 2 0 0 1年本所收治的30例患者 (31例膝髌腱断裂 )的受伤机制、治疗及恢复情况。结果 :31例髌腱断裂中 ,直接暴力伤 6例 ,间接暴力伤 2 5例。断裂位于腱止点处 2 2例 ,体部 9例。 2 3例患者修补髌腱的同时进行了减张。术后早期开始屈膝练习。 2月去减张时屈膝可至 90~ 130度。术后效果满意 ,单纯髌腱断裂者术后 6~ 12月 (平均 10月 )恢复到伤前运动强度。结论 :急性髌腱断裂后早期诊断、减张缝合及术后早期康复活动对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很有利。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1)
<正>髌腱断裂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严重膝关节运动性损伤,主要是在髌腱慢性损伤的基础上,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所致,多见于青年运动员。关于急性髌腱断裂的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以及预后,不同专家有不同的经验,但体育相关工作者对运动员此类伤后的运动生涯多抱悲观态度。本例患者手术治疗后逐步康复,随访4年,治疗、康复效果良好,比赛成绩逐渐提高,达到运动健将水平。现将该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报道如下,为该类损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的日益完善,手术医师技术的不断提高,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在过去的20年里有着非常好的客观及主观疗效。然而,假体的功能仍不能和正常的膝关节相媲美,尤其是术后的活动度[1]。术后活动度是一个重要的手术效果评价指标,也是膝关节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髌腱腱病患者中髌股关节的排列状态。材料和方法:36名运动员60膝参加本研究,其中髌腱腱病组21例共30膝,正常对照组15例共30膝。受试者以双侧(无症状成人)或患侧(髌腱腱病患者)膝接受MRI检查,在屈膝0°位非负重及负重15%体重状态下分别进行扫描。选取髌骨中部切面图像,测量滑车沟角、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以及髌骨外侧偏移量。结果:两组均在负重后髌股适合角减小、髌骨倾斜角减小、髌骨外侧偏移量增大(P<0.05)。髌腱腱病组在非负重状态下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负重后髌骨外侧偏移量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髌骨外侧偏移量负重前后之差也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结论:髌腱腱病患者存在髌股排列异常,负重后髌骨外侧偏移量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
深低温保存的异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深低温保存的异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和初步疗效.方法采用异体B-PT-B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共15例,平均年龄25.9岁,平均随访时间23.7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恢复均顺利.Lysholm评分,由术前(60.1±5.8)分提高至术后(90.8±5.2)分(P<0.01),优良率80%.结论采用深低温保存的异体B-PT-B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是一种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羽毛球运动员的髌腱腱围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表明髌腱腱围炎是羽毛球运动员的常见伤病之一,文章探讨了其病因与羽毛球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病理机制,并提出了加强局部肌肉力量训练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射频处理髌腱腱病的疗效。方法:21例接受关节镜下射频治疗的顽固性髌腱腱病患者,术前均表现为膝前痛,主要集中在髌骨下缘,根据Blazina的分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Ⅲ级。记录患者术前术后VAS及Tegner活动评分,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髌腱腱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5.4个月,患者VAS得到显著改善(术前6.6±1.8,术后1.5±1.7,P<0.05),Tegner活动评分显著提升(术前4.4±2.9,术后7.9±1.6,P<0.001)。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髌腱腱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前痛症状,极大地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置换手术后第2天开始在手术部位以波长810 nm、输出功率50~100 mW、光斑直径8~10 c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照射距离5 cm,照射时间1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开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单纯使用CPM训练仪进行训练.疗程结束后两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疗效进行比较,并分别于术后3、5和10 d以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3、5和10 d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皆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可缓解局部疼痛,消除肿胀,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骑自行车被一辆机动三轮车撞倒,当即感右膝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历得,伤后5h于1994年4月10回收入我科。初步查体:右膝关节明显肿胀、畸形,膝关节活动随意。右足首动脉对动减弱,伸趾、伸阻功能及右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均正常。X线表现:右膝关节后脱位。闭合手法复位后进一步查体;右髌下可触及软组织缺失,伸膝功能障碍。后抽屉试验阳性,侧方应力试验阴性。血管造影显示:右膝动脉完整。MRI检查显示:右膝髌腱完全断型,外侧副韧带不完全断裂,后交叉韧带回裂。入院诊断:(1)右膝关节后脱位合并髌腱断裂;… 相似文献
17.
18.
《临床军医杂志》2013,(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之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是否要进行髌骨置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急诊科、骨科就诊并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随机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在关节置换术中接受髌骨置换的治疗,对照组则不进行髌骨置换,治疗后所有患者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2、3个月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KSS临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3、6个月的Feller髌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Feller髌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髌骨评分。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自体中1/3髌韧带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late,Iigament,ACL),已成为常规治疗ACL的微创外科手段,但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将直接影响ACL重建的疗效: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在采用关节镜下自体中1/3髌韧带等长重建ACL的同时,用半腱肌或髂胫束修补髌韧带21例,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个体化处理策略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45例(184膝)拟初次行保留髌骨TKA的膝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根据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情况酌情采用假体位置调整、髌骨修整成形、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调整及Goldthwait-Roux术处理,评估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Feller髌骨评分以及胫骨角、股骨角、胫骨后倾角及股骨屈曲角等假体力线相关参数变化情况,记录假体松动、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和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和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6.72±4.16)个月,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t=38.483,P=0.000),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t=36.110、17.700,P均=0.000),胫骨角、股骨角、胫骨后倾角、股骨屈曲角均明显大于术前(t=99.997、87.499、14.084、4.101,P均=0.000)。结论 TKA术中根据患者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情况个性化采用假体位置调整、髌骨修整成形、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调整及Goldthwait-Roux术处理,可纠正患者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缓解膝前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