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西部医学》2009,21(10):1743-1744
目的探讨七氟醚及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副作用、苏醒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4~10岁的小儿在实施短小手术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使用七氟醚加异丙酚,及氯胺酮加异丙酚进行麻醉,并连续观察手术中患儿MBP、SP02、HR的变化及术毕停药后患儿的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结果两组的麻醉方法,诱导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不明显,SP02变化无明显差异,术中疼痛模拟评分法(VAS)提示麻醉效果相近。但两组最后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发生恶心、呕吐、与兴奋、躁动现象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O.05)。七氟醚组少于氯胺酮组。结论七氟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麻醉苏醒快。恶心、呕吐、兴奋躁动及复睡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应用。方法:选择拟行中小手术患儿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随机分为K组(氯胺酮组)和SK组(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每组40例。K组患儿行肌肉注射氯胺酮5~8mg/kg,术中间断静推氯胺酮维持,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追加氯胺酮。观察两组患儿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氯胺酮用量。结果:K组患儿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显著增高(P<0.05),SK组患儿MAP、HR、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5例小儿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方式.结果: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R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睁眼或体动时间、出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R及PET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具有易被患儿接受,且并发症少、苏醒时间短、可调节性等优点,效果优于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46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和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喉罩七氟醚吸入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喉罩七氟醚吸入组术中无摇头、肢体活动发生,而氯胺酮组有10例发生;但从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来看,喉罩七氟醚吸入组出现了11例,而氯胺酮组只出现了3例.结论 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完全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在外科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短小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吸入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2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苏醒时间为(5.45±1.5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1.45±17.30)min(P<0.05)。②观察组术中体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适合于在外科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而且不用气管插管,对呼吸道无刺激无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李娜,陈勇,林冠文,等.复合七氟醚时舒芬太尼抑制患儿气管插管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6):721-723.]。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七氟醚在小儿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年龄2~6岁择期行小儿疝修复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七氟醚组(KS组)和氯胺酮组(K组),观察两组术中恶心呕吐、体动、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与K组相比,KS组苏醒时间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七氟醚具有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的应用于微创小儿疝修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在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氯胺酮+异丙酚;B组氯胺酮+异氟醚.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18.40±5.70)min,(9.81±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氯胺酮用量比A组少,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氟醚麻醉是小儿唇腭裂修复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疝气修补术中应用七氟醚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全麻)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疝气修补术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儿术中麻醉时应用七氟醚联合喉罩,对照组患儿术中麻醉时应用气管插管吸入七氟醚,观察插喉罩/气管导管前、插喉罩/气管导管后、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5 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的体动和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插喉罩/气管导管前、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插喉罩/气管导管后、手术开始时及手术开始15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体动和睁眼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修补手术中应用七氟醚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具有麻醉效果较好,可有效避免患儿术中心率、血压等大幅度波动,并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了患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8例1-6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氨酮组。观察两组患儿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改变及透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七氟醚组的透导时间,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均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氯胺酮组小(P0.05);两组呼吸抑制作用都有发生,但差异不大。结论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优于氯胺酮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牛政 《甘肃医药》2015,(3):204-206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法,将60例外科手术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患儿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的生命体征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患儿更为平稳,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能够达到手术麻醉要求,而且明显降低苏醒躁动发生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韩洪伟 《大家健康》2016,(12):145-14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于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将其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的麻醉方案为单纯氯胺酮,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方案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T2、T3、T4时观察组患儿的HR以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2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平稳,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七氟醚+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各40例.观察诱导时间患儿术中肢动、心率、术后呕吐情况.结果:手术前后观察组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麻醉诱导观察组78.0±20.5 s,对照组142.2±28.5 s;苏醒时间观察组为3.0±1.1 min,对照组23.2±13.3 min;术后恶心呕吐观察组1例,对照组12例;术中躁动观察组无,对照组14例.结论:七氟醚+臂丛麻醉是患儿上肢骨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麻醉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手术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4.05±1.14)min;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19.63±4.21)min,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肢体活动2例,恶心呕吐3例,分泌物增多未发生,术后躁动1例;对照组患儿发生肢体活动10例,恶心呕吐15例,分泌物增多8例,术后躁动7例,组间对比,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诱导迅速,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七氟醚和氯胺酮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效果及其并发症,为其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七氟醚或氯胺酮、小儿麻醉维持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文献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12月,纳入所有采用七氟醚吸入或氯胺酮静脉维持小儿麻醉的研究文献,用RevMan 5.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3 77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示,①呼吸道分泌物:七氟醚麻醉口腔分泌物明显少于氯胺酮[RR=0.03,95%CI(0.01,0.09)];②术中躯体运动:氯胺酮全麻术中体动高于七氟醚全麻[RR=0.06,95%CI(0.03,0.12)];③术后睁眼或体动时间:七氟醚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WMD=-29.84,95%CI(-36.61,-23.07)];④出手术室或PACU时间:七氟醚的出室或PACU的时间少于氯胺酮[WMD=-21.41,95%CI(-29.99,-12.84)];⑤术后躁动:七氟醚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氯胺酮[RR=0.07,95%CI(0.04,0.11)];⑥术后呕吐: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61,0.93)]。结论小儿氯胺酮麻醉后分泌物明显多于七氟醚,术中七氟醚维持较少出现体动,七氟醚麻醉苏醒更快,但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明显高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实施手术治疗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维持,B组35例给予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维持,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麻醉前、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中上述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氯胺酮使用剂量、意识恢复时间、患者术中躁动率、呼吸抑制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可减少氯胺酮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与传统氯胺酮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氯胺酮复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和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组,每组30例,记录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体动和喉痉挛及术后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组与采取传统氯胺酮麻醉方法的两组比较: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喉痉挛及术中体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嗜睡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氯胺酮复合神经阻滞组与单纯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使用量减少(P〈0.05),但术中喉痉挛及术后嗜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吸入复合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的应用中更安全,且能明显缩短清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喉痉挛及术后嗜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与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因手外伤,行上肢手术的小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L组)和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组(D组),每组25例,记录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疼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及恶心呕吐等术后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L组患儿术中SpO2、HR、RR变化均不显著,而D组患儿HR、RR较术前均明显升高,SpO2明显降低.与D组比较,L组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均较D组缩短,L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患儿.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的方法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儿中选出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完全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完全清醒时间、睁眼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患儿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清醒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低流量七氟醚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利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利用低流量七氟醚进行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清醒时间、起效时间与完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量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低流量七氟醚不仅起效迅速、用药量少,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中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214-3215
目的:对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七氟醚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选出不良反应少、起效快的麻醉药。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90例需进行麻醉手术患者,分为氯胺酮组和七氟醚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每组45例。氯胺酮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七氟醚组采用常规剂量七氟醚进行麻醉。观察分析2组麻醉效果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用药量多(P<0.05);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清醒时间、完全阻滞时间、起效时间用时长(P<0.05);2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氯胺酮组为17.8%,七氟醚组发生率高达28.9%,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比七氟醚好,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