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廖文胜  邓水柱 《广西医学》2004,26(6):863-864
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术(Auchincloss) ,即保留胸大小肌的乳癌根治术,过去因仅清扫腋窝外侧区脂肪及淋巴组织,甚至损伤胸神经,使其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院外科于1996~2 0 0 3年采用保留胸神经的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术6 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 0例,均为女性,年龄2 8~6 6岁,平均4 5岁。肿瘤大小为2~5cm。其中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2 0例。病理类型:单纯癌2 2例,导管浸润癌18例,髓样癌10例,管状腺瘤恶变10例。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8例,ⅢA期10例。术后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 0例均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2.
2002年7月至2006年2月我们对43例乳腺癌患者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lCBN),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3例患者,女性,年龄34~74岁,左侧乳腺癌26例,右侧17例。临床Ⅰ期13例,Ⅱ期26例,Ⅲ期4例。浸润性导管癌35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髓样癌3例,乳腺小管癌1例。腋窝淋巴结肿大17例,其中13例病理认证癌转移。淋巴结癌转移枚数1~25个不等。1·2手术方法43例均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采用下面两种途径寻找ICBN。(1)经起始部途径。在胸小肌后外缘解剖后,在第二肋间隙处…  相似文献   

3.
我院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萎缩、功能受限、患侧腋窝及上肢感觉障碍等并发症,自2000年1月 ̄2005年4月开展了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及相关功能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手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 ̄2004年4月收治的Ⅰ、Ⅱ期乳腺癌女性患者,均采用Auchincloss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保留相关功能神经组共45例,年龄25岁 ̄63岁,平均41.5岁,术前均行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认为乳癌,腋窝彩超检查确定有或无淋巴结及肿大淋巴结部位。术后临床病理分期(AJCC/UICC)T1N1M08例、T2N…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为此 ,我们对 1991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乳腺癌根治术12 6例中 ,术后皮瓣坏死 32例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4~ 6 8岁 ,按国际PTMN分期 :Ⅰ期 45例 ,Ⅱ期 6 7例 ,Ⅲ期 12例 ,Ⅳ期 2例。 12 6例中行根治术 83例 ,行改良根治术 43例。1.2  预防皮瓣坏死方法的改进 ①改善皮瓣血运 ,避免发生缺血 ;②注意彻底止血和结扎淋巴管 ,避免发生皮下积液 ;③改进电刀使用方法 ;④改进引流方法 ;⑤采用避免发生感染的措施。2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Ⅲ组淋巴结清扫的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78例乳腺癌患者中,38例通过Kodama法(经肌间沟法)行Ⅰ~Ⅲ组淋巴结清扫,40例通过Auchincloss法(改良根治术法)行Ⅰ~Ⅱ组淋巴结清扫,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Kodama手术的Ⅰ~Ⅱ组腋窝淋巴结阳性中Ⅲ组淋巴结阳性率为25%;两种手术方法除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皮瓣坏死、淋巴瘘和胸大肌萎缩等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于Ⅰ~Ⅱ组腋窝有淋巴结转移者Ⅲ组淋巴结清扫是合理的;Kodama法清扫Ⅲ组淋巴结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121例乳腺癌腋窝清扫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中 ,腋窝淋巴清扫 (ALND)已成为肿瘤分期的控制区域性淋巴结复发的重要步骤 ,但它具有一定的并发症。1 临床资料1985— 1999年我院共收治乳腺癌 143例 ,其中 12 1例乳腺癌手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年龄 33~ 74岁 ,平均 5 2岁 ,按TNM分期 ,Ⅰ期 14例 ,Ⅱa期 18例 ,Ⅱb 期 36例 ,Ⅲ期 37例 ,Ⅳ期 16例。扩大根治术 8例 ,标准根治术 5 3例 ,改良根治术 41例 ,乳腺保留手术 19例。2 方法①手术侧上肢肿胀—淋巴水肿 :采用手术侧上肢四个部位周径与对侧周径对比。四个部位分别是肱二头肌中部、肘前皱折处、前臂中…  相似文献   

7.
施春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414-1414
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皮瓣坏死一直是乳癌根治术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明显延长愈合时间,影响病人术后恢复。现对1997年~2004年48例乳癌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66岁,最小34岁,中位年龄47·5岁。1·2方法II、I期病人40例,采用保留胸大肌,切断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Ⅲ期病人8例,采用标准根治术。全部病人采用减张缝合,其中3例病人I期游离皮片植皮。术中于腋窝及胸前皮瓣下分别放置1根乳胶管行持续负压引流,拔除引流管指征为每天引流量少于20mL,胶管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Ⅰ、Ⅱ和Ⅲa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87例Ⅰ、Ⅱ和Ⅲa期乳腺癌患者均采用改良根治术行手术治疗及CAF或CMF方案进行化疗,部分患者加用放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死亡2例,复发1例,皮瓣下积液8例,部分皮瓣或皮缘坏死3例,5年生存率95.7%。结论 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和Ⅲa期乳腺癌,辅以化、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良Ⅱ式乳腺癌根治术(Auchincloss),即保留胸大小肌的乳癌根治术,过去因仅清扫了腋窝外侧区的脂肪及淋巴组织,甚至损伤胸神经,使其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科于1992年6月至1996年6月采用保留胸神经的改良1式乳癌根治术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女性,年龄30~65岁,平均50岁。肿瘤大小为2~scm。其中腋窝淋巴结有转移18例。病理类型:单纯癌12例,导管浸润癌10例,髓样癌5例,管状腺癌恶变3例。临床分期:”I期2例,-1期18例,’”1^期10例。术后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8例均辅以…  相似文献   

10.
保留胸肌的乳腺癌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保留胸肌的乳癌根治术136例,其中,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术式120例,大小肌均保留16例,保留胸大小肌的术式适用于临床Ⅰ、Ⅱ期乳癌,仅保留胸大肌的术式还适用于临床Ⅲ期乳癌。对于清除包括腋上群在内的腋窝淋巴结,完全可达到Halsted乳癌根治术的程度。胸大肌的松弛对腋窝显露较重要,因此,提倡把患肢消毒包扎后放在手术无菌区内,以便术中变换体位,松弛胸大肌。文章还介绍了保护胸肌神经的方法以及一些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男性乳腺癌 (MBC)是 1种少见且类型特殊的乳腺癌 ,约占乳腺癌的 1%。我市 1996~ 1999年共收治MBC15例 ,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 1 4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MBC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5岁。均以乳晕区肿块为主要症状 ,肿块直径 2~ 6cm ,平均 3 0cm。其中伴有疼痛者 5例 ,有乳头回缩及皮肤粘连者 8例 ,乳头溢液者 4例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 9例。按TNM分期 ,Ⅱ期 8例 ,Ⅲ期 5例 ,Ⅳ期 2例。1 2 治疗方法15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6例行标准根治术 ,9例行改良根治术。 10例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癌临床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分析80例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资料,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年龄、肿瘤位置,选择手术方式及切口,其中改良式根治术38例,根治术42例。横梭形切口38例,纵拔形切口42例。结果临床甲级愈合74例,乙级愈合6例。轻度皮缘坏死4例,皮下积液3例,肩关工活动受限8例,上肢淋巴水肿8例。并发症发生率30%。结论Ⅰ ̄Ⅱ及Ⅲ期未侵及胸肌者以改良根治术为主,Ⅲ ̄Ⅳ期以根治术为主。无论何种术式都要在根治基础上兼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清扫腋窝淋巴结,减少上肢淋巴水肿。合理设计切口皮瓣,正确放置流管,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  相似文献   

13.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影响切口的一期愈合 ,也影响患者术后及时化、放疗。文献[1] 报道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为 2 2 3%~71 0 %。 1996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我科用乳腺癌根治术废弃的三角形皮片游离植皮修补缺损创面 10 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 30~ 6 0岁 ,平均 5 4岁。临床分期[2 ] :Ⅰ期乳腺癌 30例 ,Ⅱ期 5 0例 ,Ⅲ期 2 0例。肿块部位 :外上象限80例 ,内上象限 2 0例。病理类型 :腺癌 78例 ,硬癌 18例 ,导管癌 4例。手术方式 :均行根治术。2 皮瓣处理方法常规术中切取梭形切口下方废…  相似文献   

14.
谢鹏 《新疆医学》2012,42(9):117-119
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仍是基层医院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Patey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同时保留了胸大、小肌,更符合功能保护的要求,成为基层医院的主要术式,要中常规行腋窝淋巴结第Ⅰ、Ⅱ级淋巴结清扫,是否同时进行第Ⅲ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心富  宋智良 《四川医学》2003,24(2):171-172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于 1996~ 2 0 0 1年采用Stewart横形切口乳癌根治术及自制负压瓶引流 87例。就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切口愈合情况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7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0~ 78岁 ,平均 5 2岁。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癌肿位置 :外上象限 39例 ,内上象限 14例 ,内下象限 7例 ,外下象限 18例 ,中央 9例。癌肿直径 1 5~ 10cm ,平均3 8cm。分期 :Ⅰ期 13例 ,Ⅱ期 64例 ,Ⅲ期 10例。术式Halsted手术 11例 ,Auchincloss手术 76例。…  相似文献   

16.
胡勇  马国浪  邓聪 《当代医学》2016,(34):76-77
目的:探讨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Ⅰ期和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保乳组(接受保乳手术)和50例改良根治组(接受改良根治术)。对比:(1)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临床资料;(2)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并发症;(3)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年龄、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保乳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2例,皮瓣坏死1例,上肢水肿1例;改良根治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皮瓣坏死3例,上肢水肿4例;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2.6±8.5)分、(59.6±12.7)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时,与改良根治术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曾建国 《中原医刊》2011,(19):72-7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乳腺癌患者(Ⅰ期32例,Ⅱ期104例)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效果。结果13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切口部分皮缘坏死7例,切口感染1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例,腋窝淋巴液漏2例,胸肌轻度萎缩2例。3年生存率为86%,5年生存率为75%。结论Ⅰ、Ⅱ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配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提高了远期疗效和生存率,既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又保留胸大、小肌及其功能,可以获得良好的胸廓外形,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范红杰 《华夏医学》2001,14(5):622-623
我院近 5年来 ,开展了乳腺癌洞式仿根治术 ,即在保留胸大、小肌的同时 ,直视下清扫尖组淋巴结 ,其 5年生存率与传统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患者手术切除范围小 ,胸部畸形及患肢功能障碍减轻 ,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明显减少 ,且不损伤胸神经。自 1993~ 1998年 ,笔者统计 30例乳腺癌 ~ 期患者实施乳腺癌洞式仿根治术 ,现将术后护理工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6~ 6 5岁 ,其中单纯癌 2 2例 ,浸润型导管癌 4例 ,浸润型小叶癌 2例 ,粘液腺癌 2例。肿瘤位于外上象限 2 5例 ,内上象限 4例 ,内下象限 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8例 ,尖…  相似文献   

19.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乳腺病人预后的一项重要独立因素。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不管是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是保留乳头的改良根治术,乃至保留乳房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是不可缺的重要内容。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Ⅰ组即腋下组: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及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本组;Ⅱ组即腋中组或胸小肌后组:是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Ⅲ组即腋上组或称锁骨下组:是指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我院 1986~ 1998年 12年间 ,行乳腺癌根治术118例 ,其中乳腺癌术后皮瓣不同程度的坏死 38例 ,占 32 2 % ( 38/ 118)。现对皮瓣坏死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女 117例 ,男 1例 ;年龄 2 7~ 71岁 ;根据TNM分期Ⅰ期 2 5例 ,Ⅱ期 55例 ,Ⅲ期 30例 ,Ⅳ期 8例。引起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 :切口缝合有张力 13例 ,占 34 2 % ( 13/ 38) ;皮下积液 12例 ,占 31 6%( 12 / 38) ;术后压迫过紧 6例 ,占 16 8% ( 6/ 38) ;皮瓣分离不当 3例 ,占 7 9% ( 3/ 38) ;切口感染 2例 ,占5 3% ( 82 / 38) ;低蛋白、贫血 2例 ,占 5 3% ( 2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