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分为A组和B组。A组38例患者给予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B组42例患者给予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指标、炎症因子和预后。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血肿清除率高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 0.05),但B组低于A组(P 0.05)。2组术后1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F)、S100B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较术前均降低(P 0.05),且B组低于A组(P 0.05)。B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 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手术效果好,术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较小,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与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8,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n=41,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3、5 d测量两组患者血肿量,在术前、术后2 w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3、5 d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术,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能够更好的清除血肿,对于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少,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出理想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导航组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率、偏瘫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月ADL评级.结果 导航组术后24h血肿残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偏瘫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DL评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导航辅助血肿碎吸术在处理高血压脑出血时各有特点,术式的选择必须适合病情的发展,既要考虑血肿大小,病人的意识、年龄、一般情况,同时也要考虑能有效清除血肿,止血彻底,降低颅内压,达到手术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9,1.5)h和3.1(2.5,3.7)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44,60)mL和300(298,326)mL,住院时间分别为(13.67±1.92)d和(20.53±2.03)d,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2.27±4.28)%和(85.17±9.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04、-6.681, t=3.871、-13.470, P值均<0.01)。观察组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率为83.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 P<0.05)。结论 对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相比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手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42例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1例)和开颅组(21例),内镜组患者采用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开颅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周脑水肿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内镜组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周脑水肿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GOS方面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神经内镜应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中更具优势,可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脑水肿,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玉龙 《医学信息》2019,(18):87-88
目的 比较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采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意识障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接受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意识恢复,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内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早期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早期脑内血肿行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同期保守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6个月后随访临床预后.结果 微创手术术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且6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临床预后明显好转(P<0.05).结论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是治疗脑内血肿切实可行的、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病6h内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反应、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96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分级、出血部位等基线资料和其他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其中在发病6~24 h内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A组,在发病6 h内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B组.于术前、术后7 d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炎性反应、神经相关蛋白水平、并发症.结果:术后7 d,B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A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得分高于A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8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5%.两组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300,P=0.584).结论:HICH患者在发病6 h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并能降低机体炎症,预后较发病6~24 h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更好,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及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0-70ml)84例,采用二种手术方法,其中微创血肿碎吸术(微创组)43例,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死亡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1d后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小骨窗组(P<0.05),3月后随访患者生活能力评定(ADL)微创组优于小骨窗组(P<0.05),死亡率二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提高脑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84例脑血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2例,单纯使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42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尼莫地平。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血肿清除率等一般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9.40±3.22)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2.50±2.5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神经内镜结合神经导航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74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7例。A组患者进行经神经内镜结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B组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以及半年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均显著优于B组(P0.05);术后半年A组患者总预后良好率为91.89%,显著高于B组72.97%(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结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预后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6),其中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采用美国国卫院卒中量表神经缺损功能(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两组患者随访3 m后的预后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22%,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9%,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9.44%,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89.19%,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92%)略高于对照组(11.11%),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微创组予以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传统开颅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7 d脑组织周围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术后1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7 d、15 d、30 d的NIHSS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后7 d、15 d、30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的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 0,4.405 7,4.615 4,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可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43例行微创穿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35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1m及6m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及术后6m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术后1m及术后6mNIHSS评分与术前相比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预后并发症的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晋江市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60 mL),分为两组,治疗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照组:内科保守治疗组(患者家属拒绝积极微创手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组均常规静滴奥拉西坦营养神经,奥美拉唑静滴预防应激性溃疡,加用甘露醇脱水、营养支持、吸氧,病情稳定后给予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结果治疗组肢体瘫痪较对照组明显好转,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病情加重病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额部锁孔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4例经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额部锁孔手术组(观察组)14例和显微手术组(对照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GCS评分及术后3个月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额部锁孔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雷明 《医学信息》2018,(7):89-91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5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状况(GOS)分级及预后生活质量(HPLP-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5% vs. 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54% vs.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韩冬 《医学信息》2018,(5):105-107
目的 比较分析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再出血、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6.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9.15±1.54)分vs(20.15±3.7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93.25±3.37)分vs(82.07±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还能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颜强民  秦建军  蒋尊柏  胡丹 《医学信息》2010,23(14):2328-2330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及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0-70ml)84例,采用二种手术方法 ,其中微创血肿碎吸术(微创组)43例,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死亡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1d后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小骨窗组(P〈0.05),3月后随访患者生活能力评定(ADL)微创组优于小骨窗组(P〈0.05),死亡率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研究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均明显降低、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上升,其中以研究组变化最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美国国卫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状态,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