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研究组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静脉输入10 mg q12h,共治疗7 d。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小板相关因子(环磷酸腺苷和血栓烷B2)的水平;同时采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73%和87.80%(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血栓烷B2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研究组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环磷酸腺苷比治疗前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环磷酸腺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能够改善血小板相关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其抗血小板机制是:它的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结合,减少ADP结合位点,阻断ADP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作用,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疗效及其对纤溶系统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T、APTT、Fg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IA经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有效调节纤溶系统指标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6例冠心病心绞痛病患,随机方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组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联合组病患在此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治疗.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病患近期临床疗效和心绞痛再次发作率的差异性,并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经过治疗后联合组病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病患心绞痛再次发作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单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相比,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病患具有更佳的改善效果,有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发作次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焕 《医学信息》2019,(24):153-154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符合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PCI术前加服氯吡格雷,术后高剂量维持,观察组术前加服替格瑞洛,术后常规剂量维持,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术前、术后2、24、48 h)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及临床不良反应(心率衰竭、脑血管意外、心绞痛、脑缺血发作)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4、48 h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AST、Scr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治疗符合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肝肾损害,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序贯双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日一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序贯治疗,起始30 min以0.4μg·kg-1·min-1静脉泵入,随后以0.1μg·kg-1·min-1持续泵入48 h治疗.在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0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采用Ba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AgT),使用旋转波球法检测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PAd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同时观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a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两组上述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PAdT、PAgT、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序贯双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文数据库CBM、CNKI和WanFang Data,搜集有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研究,且研究必须为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2008年1月~2019年1月。由三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的各项临床研究之间的偏移风险[Tau2=0.00;Chi2=3.35;df=10(P=0.97);I2=0]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项临床研究,包括251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OR=3.12,95%CI(2.20,4.42),P<0.00001],其中部分研究报道了氯吡格雷联合 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同时,肌钙蛋白的含量出现了降低[OR=4.94,95%CI(1.77,13.79),P=0.002];对报道中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血小板的降低、出血等)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提高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疗效,并且可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于受纳入的临床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还需通过更多的质量更高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02例依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75 mg·次-1,1次·d-1,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2 M)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90mg·次-1,2次·d-1,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2 M)治疗。治疗前与治疗12 M后分别使用无创血液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并测定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2 M过程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SV、LVEF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各治疗组的LVEDD、LVES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可达更好的心功能改善效果,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更显著,且术后MACE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具有较高临床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丁苯肽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 2022年 12 月-2023 年6 月收治的 9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48 例)和观察组(丁苯肽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50 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显著下降、FMA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IB水平均呈下降趋势、APTT、PT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的FIB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APTT、PT水平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可提高ACI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凝血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TIA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0%,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48%,有效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TIA进行联合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GP)GPIb α Kozak序列-5T/C基因多态性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基因序列测定技术检测90例TIA患者和80名对照组的GPIb α Kozak序列-5T/C基因多态性,比较各基因型的表达与TIA的关系。结果TIA组CC基因型频率为0.166,明显高于对照组(0.0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C等位基因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等位基因与TIA发病正相关(P=0.016)。结论血小板GPIb α Kozak基因多态性与TIA相关,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TI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接诊的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75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50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30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指标改善情况,空腹抽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82.86%(29/35),差异具有显著性,x2=6.684,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88.57%(31/35),差异具有显著性,x2=6.53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t=5.488和4.625,6.459和4 836,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3.386、3.435,P<0.05.结论 氨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增强抗凝血功能,提高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短期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治疗,75mg qd,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90 mg口服bid,两组患者术后7d,采取血栓弹力图检查抗血小板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抑制效果(TEG数据)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及血凝块形成的时间、二磷酸腺苷抑制率及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凝块形成的最大幅度值(MA)及血凝块形成的速率(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不良心脏事件有2例,对照组有9例,其发生率相比(3.92%vs 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25)。出血情况,观察组出血事件有2例,对照组出血事件有3例,其发生率相比(3.92%VS 5.88%)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P=0.647)。结论:相比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小板抑制效果更优越,并明显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效果,降低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7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LVEF(55.21±4.09)%、LVDs(31.58±2.16)mm、LVDd(47.02±7.13)mm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7%,明显低于对照组2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安志卫  刘娜  薛芳芳 《医学信息》2019,(17):148-14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计数及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静脉血栓等后遗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5.30±5.44)fl、(40.54±5.93)%、(310.23±9.84)×109/L,高于观察组的(11.52±2.11)fl、(32.35±4.12)%、(277.34±7.2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25.00%,高于观察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并研究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414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前及术前7天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platelet aggregation,PA)后分别联用奥美拉唑(224例)和西咪替丁(190例)治疗,14天后再测定P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对CYP2C19* 2(681 G/A)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结果 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患者术前的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7天和术后21天两组相同基因型患者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7天、21天两组CYP2C19*2 GG型和GA型患者的PA明显小于AA型患者的PA,奥美拉唑组GG、GA、AA基因型术后7天的PA分别为(37.1±9.2)%、(37.4±9.4)%vs(45.6±8.9)%,术后21天的PA为(22.0±8.0)%、(22.6±7.2)%、(36.9±9.2)%,西咪替丁组GG、GA、AA基因型患者术后7天的PA为(38.4±8.3)%、(37.1±7.3)%、(48.5±7.2)%,术后21天的PA为(24.6±7.4)%、(22.9±7.7)%、(36.8±8.9)%(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不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CYP2C19*2的AA基因变异影响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给予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89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联合口服氯吡格雷75 mg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w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 particle membrane glycoprotein,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Lysosomal 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CD63)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latelets-aggregates of monocytes,PMA)的阳性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CP-1水平;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62p、CD63及PM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IL-1β、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以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血小板活化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0 d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脂质水平,hs-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及LDL-C等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TC、TG及LDL-C等血清脂质指标及hs-CRP、TNF-α及IL-6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率很高,被认为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发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未经治疗的1/3发展成脑梗死,4%~8%完全性卒中发生于TIA之后。如形成脑梗死,则致残率较高,亦可致死,因此我们主张联合用药,以防止脑梗死形成。在急性脑梗死的形成因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