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血管新生是RA发病过程中出现较早且至关重要的因素,以滑膜血管为靶标已成为治疗RA的新策略。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并显示出较好的抗RA作用。本文就近年中药抗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状况加以整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抗RA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研究表明RA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噬关系密切相关。自噬是细胞处于饥饿或受到刺激后,经胞内信号转导,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大分子物质引发的程序性生物学过程。RA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服用周期长,费用昂贵且伴有不良反应,而中药及其活性物质在疗效与安全性上有一定优势,其药理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该文对近年中药活性物质经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发挥治疗作用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线粒体通路及其他途径,并强调活性物质经信号通路改变自噬状态干预RA的重要性,为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作为临床抗RA药物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对称性小关节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小关节肿胀、晨僵、进行性疼痛,甚至可见关节畸形、功能缺失。因免疫机制复杂,RA发病机制尚不透彻。但众多研究表明,RA的发病与免疫机制异常、滑膜炎症反应激增、RA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s)生物学行为异常、细胞外基质异常降解等方面相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密切参与RA炎症介质异常释放与活化、RA-FLS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异常改变、滑膜血管新生、骨侵蚀和软骨破坏。中医药几千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医药可有效改善RA患者关节肿胀、晨僵、疼痛等临床症状,延缓关节畸形的发生,并具有整体调控、个体化治疗、作用途径、靶点多样、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质量稳定的特点和优势。同时,现代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抑制RA-FLSs异常增殖、迁移与侵袭、调控RA-FLSs细胞凋亡、保护细胞外基质等作用,发挥防治RA的作用。该文拟通过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阐述MAPK信号通路在RA发生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总结中药干预MAPK信号通路防治RA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开发中药新药及临床应用中药防治R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动态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其参与调节肿瘤的形成、增殖、转移及对抗癌治疗的反应等多个方面。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建立了化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自噬的药理或遗传抑制已被证明能增强各种抗癌治疗对肿瘤细胞的致死效应,这表明抑制自噬是癌症治疗中有效的增敏策略。同时,过度刺激自噬也可为治疗具有高凋亡阈值的耐药癌细胞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和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在癌症的辅助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中药天然自噬调节因子在癌症中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且已在不同的自噬调节模型中得到广泛验证。该文概述了自噬的发生机制,总结了自噬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双重调节作用,并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近10年发表的中药通过调节自噬影响肿瘤发生发展作用的相关研究,整理归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诱导的肿瘤细胞的自噬规律,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的基本病理改变。自噬作为细胞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及重吸收等调节肠黏膜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及菌群稳态等多种过程,从而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西医治疗本病起效快,短期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容易伴随较多不良反应,且部分药品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因此,探索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的新疗法刻不容缓。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能够多靶点、多效应调节肠黏膜细胞自噬,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遏制UC发展。众多实验显示,中药活性成分或单体、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改善肠黏膜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及菌群等以维持肠黏膜屏障正常功能,从而有效干预UC,为防治UC提供了新举措。但目前尚缺乏对中药调节肠黏膜细胞自噬水平防治UC的系统综述。因此,该文基于UC研究现状、自噬过程、中药治疗等,综述了自噬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UC的关系,以阐明自噬在UC产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靶向调节细胞自噬以治疗UC的中药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UC的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传染病,一般多发于婴幼儿,全球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较大。然而目前西医仅采取补液、止泻、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胃肠道黏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对症治疗的方法而无特效药物,疗效相对缓慢,并且在预防RVE发病及缩短病程周期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中医药治疗RVE具有多靶点、安全价廉效优等显著优势,但具体作用机制阐释不足,研究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对于中药单体及其活性成分在RVE发病中的作用目前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但所涉及的种类仍较少,且其对自噬相关通路影响的研究缺乏大规模实验数据的支撑,实验研究及临床依据均不足。对于中药复方的相关研究则更为表浅,范围更加局限,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自噬(autophagy)作为高度保守的生物学现象,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其功能失调与多种病理过程有关。研究表明自噬在RV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病毒感染初期。自噬可以通过肠黏膜屏障损伤、肠神经功能紊乱及机体免疫异常等机制,导致RVE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干预自噬在循环、呼吸、消化、肿瘤、免疫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少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可通过干预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干预病毒复制,从而在RVE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中药调控自噬治疗RVE的研究较少,并且尚未有系统阐述,该文旨在通过对自噬在RVE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自噬治疗RVE等方面进行文献检索并加以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RVE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自噬相关性的研究及中药对自噬的调控作用进行介绍,对自噬的过程和相关分子机制、信号途径,自噬参与AD病理学表现的形成、神经元的缺失及与其他AD病理学表现,中药对自噬的影响,自噬在AD中的治疗意义进行总结.研究表明,自噬功能缺陷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AD.集中介绍自噬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调控自噬在阻止或延缓AD发生,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潜在治疗价值.在调节自噬,治疗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关于中药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研究中药对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通过调节自噬探讨中药治疗AD的潜在可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复方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和极大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含牛Ⅱ型胶原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液免疫诱导方法建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观察二四汤的干预作用,并从抑制炎症反应及关节滑膜血管新生的病理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牛Ⅱ型胶原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液免疫诱导方法建立大鼠RA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RA模型组,甲氨蝶呤(1.0 mg·kg-1)组及二四汤高、中、低剂量(30,15,7.0 g·kg-1)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在强化免疫诱导RA后开始每天灌胃1次,共28 d。模型组、空白组均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干预。给药结束后,通过关节肿胀体积变化率和指数分析各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采用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右侧下肢膝关节滑膜增生程度评分与增生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CD3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体积的变化率和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郑召岭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1):146-14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骨破坏呈慢性进展性过程,是造成RA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骨破坏是RA的诊断标准之一,延缓甚至阻断骨质破坏成为RA治疗的重要目标。破骨细胞是骨侵蚀的主要因素,研究证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RANK)及其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在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与中医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1988年至2011年发表的20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管新生与滑膜炎症的关系、滑膜血管新生的调控和研究模型以及中医药对其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等方面归纳总结.RA滑膜血管新生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介质调控的复杂过程,机制尚不清楚,但血管新生由滑膜炎症所介导,二者相互交织、协同作用是重要原因;RA研究学者常将血管生成的体内外模型应用于滑膜血管新生的发生机制及药物的干预影响方面的研究,近年有学者将RA滑膜移植入整体动物体内以建立可供动态观察滑膜血管新生过程的模型,如非侵蚀性的RA滑膜血管皮瓣窗和SCID-HuRAg嵌合体模型等;中医将RA归属于“痹证”和“络病”范畴,有学者认为RA络病的实质是滑膜血管增生,实验研究也显示具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虫类搜风等“通络开痹“功效的中药和复方有较好的抗RA和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滑膜血管新生在RA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但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策略.中医药在干预RA滑膜血管新生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并显示良好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大,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多以非甾体抗炎药、抗类风湿性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用于RA的治疗,但用药过程中多伴有强烈不良反应,患者顺应性较差。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可有效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的特点,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随时中断用药。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及剂型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治疗RA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为出发点,评述与探讨其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着重加强物质基础研究、应保证良好的制剂质量控制、应加强外用辅料研究和传统中药外用制剂机制的研究、加强中药促渗剂科学使用研究等建议,为RA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阻止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变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筛选具有阻止RA骨侵蚀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中医药治疗RA有较好临床疗效。对近年中医药阻止RA骨侵蚀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现状,提出RA中医诊治的思路:从中医病因病机的特点以及辨治与结合现代检查,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研究成果来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提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和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性关节疾病,以发病率高、难治愈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当,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畸形,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和局部转运淋巴结的淋巴管增生的同时,也会造成集合淋巴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并导致关节周围淋巴回流功能障碍。类风湿关节炎炎症下淋巴管回流功能障碍,促进淋巴回流,减轻关节炎症的观点,与中医“痹”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观点相一致。另外,中药复方独活寄生汤可以改善淋巴回流功能,促进淋巴管生成,减轻关节炎症。中药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减轻一氧化氮对淋巴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改善慢性炎症下的淋巴回流功能,从而减轻关节炎症。有效组份三七总皂苷可以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VEGF-C促进淋巴管生成。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起蠲痹作用的中医药很有可能通过调控淋巴回流功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本文回顾了淋巴回流功能与炎症性关节炎相关性,讨论现阶段中医药调控淋巴回流功能改善炎症性关节炎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为基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为中医痹证理论提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病之一,以滑膜组织增生、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为主要特征,与功能障碍和寿命缩短显著相关。药物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干预手段,但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存在副作用大、起效缓慢和疗效差等缺点,生物制剂治疗又存在价格昂贵的缺点。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历史悠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势,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信号通路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和进展,是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相关药理研究的主要靶点之一。近年来,针对中药有效成分对类风湿关节炎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信号通路包括Wnt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细胞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细胞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通路等。通过综述近年研究的成果,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温经通络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用温经通络中药治疗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握力变化,以了解中药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疼痛评价、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积分均下降,握力提高。总体疗效评价:临床缓解率8.57%,显效率11.43%,有效率71.43%,无效率8.57%,总有效率为91.43%。结论:温经通络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维  陈腾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275-2277
选取近5年文献概述了中药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了临床常用的中药熏蒸、熏洗、药浴、散敷、膏敷、穴位贴、天灸及中药离子导入等中药外治法,说明了外治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指出其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构建和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获得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文章就现阶段中医药研究中所用的RA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个人在实验中的体会和中医临床辨证的特点,对建立符合中医药研究需要的RA动物模型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