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TIA患者30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单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EGF、MMP-9、Ang-Ⅱ水平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TIA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9%)显著高于对照组(66.00%,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Ang-Ⅱ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A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IA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上调血清VEGF水平,下调血清MMP-9、Ang-Ⅱ水平,降低TIA复发率,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TIA复发及脑梗死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及外周血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长于对照组,FIB、外周血PL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I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安阳市中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TIA患者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和试验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和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PTT和PT为(36.75±4.62)s、(14.94±1.73)s,分别长于对照组的(30.73±4.56)s、(12.29±1.66)s,FIB低于对照组〔(2.10±0.33)g/L比(2.82±0.36)g/L〕(P<0.05)。试验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为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TIA患者279例,随机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158例(氯吡格雷75 mg,1次/d),长效阿司匹林组121例(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患者随访1.5~3.0(2.3±0.3)年,评估2组的安全性。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长效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6% vs 12.40%,P0.05)。全部患者在TIA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比为0.4031,氯吡格雷组为0.1284,长效阿司匹林组为0.8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发生次要事件概率和胃肠道出血事件明显低于长效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 vs 8.26%,1.27% vs 6.61%,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TIA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优于长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观察组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简明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ACS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TC、LDL-C、hs-CR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以及对U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UAP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可靠,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接受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AA、AD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ADP、A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血小板聚集率(AA、ADP)及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评估并比较2组血脂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小板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部内中膜厚度(IMT)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斑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4 d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30、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4、30、90 d 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 mRS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TIA)再发率、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双负荷量序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双负荷量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抗常规剂量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双负荷量抗血小板序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降压、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4 w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χ~2=4.800,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8.929,5.049,4.330;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t=3.133,4.099,6.048,9.24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7,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7例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7例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临床症状及心绞痛发病次数.结果 治疗1 w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ST变化(2.12±0.51)mm,FIB水平(4.87±1.11)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3.09±1.24)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4±2.31)次,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UA患者7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UA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钙,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C、LDL-C、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UA,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7例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7例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临床症状及心绞痛发病次数。结果治疗1 w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ST变化(2.12±0.51)mm,FIB水平(4.87±1.11)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3.09±1.24)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4±2.31)次,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分析联合氯吡格雷、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对患者血管内皮相关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两组均接受相同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相关细胞因子指标[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水平变化以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水平变化。结果用药后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氯吡格雷、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加速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为患者的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40例患者,且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救治。对照组:给予患者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氯吡格雷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0粒复方丹参丸,分三次口服。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左心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患者恶性心率失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心脏功能(LVEF、LVEDV、LVESV)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预防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脂、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择因TIA入院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合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纤溶指标、脑梗死发病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预防老年TIA患者脑梗死效果,同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脂、血小板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TC、TG及LD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斑块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低回声斑块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颈部斑块超声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低回声斑块数目少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对照组为13.16%(5/3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后能够有效稳定粥样斑块,使脑梗死发病率降低,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得到改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小卒中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小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组(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3个月随访观察脑卒中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脑卒中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血小板治疗在小卒中患者早期、短期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和曲美他嗪,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异山梨酯用量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FIB、D-D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