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状况。方法:2017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3个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7 070人。通过自制问卷和ADL量表对其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养老意愿及ADL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四川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属性及特征差异,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现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满足的"靶向精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抽取成都市、攀枝花市、泸州市、自贡市27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内773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改进Kano模型划分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在整体层面对47项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的需求;64项服务中有30项|DSI|≥0.5,33项SI>|DSI|;重要度矩阵划分结果显示,11项服务划分在第一象限,归属于期望属性,26项服务划分在第二象限,归属于魅力属性,10项服务划分在第三象限,归属于无差异型属性;17项服务划分在第四象限,归属于必备属性。结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整体上呈现出"高依赖性"和"高期待性"倾向,据此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持续保障必备型需求服务,稳步提供期望型需求服务,努力丰富魅力型需求服务,客观分析无差异型需求服务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必备型需求(M)>期望型需求(O)>魅力型需求(A)>无差异型需求(I)"的需求满足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辖区内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开展医养结合的意义。 方法:对辖区内4间养老院共560名入住老人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与养老院管理者访谈,并进行医养结合的初步实践。结果:收回有效问卷494份,均有慢病史;有98名老人患病后未就诊,其中有84.69%“因疫情原因外出就诊不方便”未就诊;医疗服务需求方面,入住老人患病后更多意愿选择机构内部或就近就诊。老年人或其家属希望可以从养老机构获得的医疗服务项目中,“门诊开药”占83.81%,“定期体检”占65.38%。结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较高,通过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养联合体提供医疗服务,以家庭医生为抓手,实现医养结合。构建区域医联体,完善双向转诊、会诊制度,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互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身体功能状况和生存质量,开展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分析,为养老机构内的医养结合机制的建立提出建议。方法抽取设置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和未设置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各2家,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12)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状况和生存质量,结合定性调查,了解养老院内医疗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养老机构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80%以上,生活基本能自理的占比仅为30%左右,老年痴呆及其引发的精神症状管理难度大,需要更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身体功能评分较低的老年人生命质量相对较低。结论养老机构中入住的老年人年龄高,医疗服务需求旺盛,需要通过提升护理专业化水平和多途径完善医养结合机制,满足高龄老年人养老中的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徐州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6~7月,随机抽取徐州市5个区30家养老机构的1 000名入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28份,有效回收率92.8%。入住机构老人医养结合服务总需求(65.93±12.34分),各维度中需求最高的是医疗护理(72.25±17.11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居民、自己或子女支付入住费用、自感健康状况差、失能的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高(P<0.05)。结论:徐州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高,资源可及性和老人身体状况影响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养老机构应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能力,提供更多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建议政府加大培养医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政策宣讲和资金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L县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95份,有效回收问卷454份(91.72%)。结果454名农村老年人中160人(35.2%)有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方式等14项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方式、子女数、家庭月收入、到卫生院距离、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孤独程度、医养结合赞成程度、对医养结合机构了解程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较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客观了解需求情况,加强医养结合的宣传,建立多档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满足不同情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养老机构与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养老机构的创新照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对云南省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中>60岁的289名老年人进行测查,并选择526名居家老年人作为对照.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患痴呆7.99%、活动受限37.37%、自理困难11.76%,分别是对照组的10.5,3.5,6.8倍(P<0.01);养老机构老年人月收入<800元占56.34%、无医保占27.53%,年医药支出>6 000元占29.02%;对照组分别为44.66%,20.69%和9.9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门诊>5次仅占38.75%,低于对照组47.91%(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期望能治疗康复、尊老敬老、有生活保障、健康长寿的分别占19.38%,12.45%,29.07%和33.56%,分别是对照的8.5,5.1,3.3和2.9倍(P<0.01).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有更高的病残和康复需求,健康照护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能力评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养老服务等级评定体系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浙江省杭州市与宁波市两地共6所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365名,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中文版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Braden压疮风险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老年人中能力完好者27人(7.4...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贵阳市居家养老人群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8个居委会中年龄≥60岁的1 898名居家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调查;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71.4±5.9)岁。贵阳市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总分为(14.91±3.88)分,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得分为(6.26±1.27)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得分为(8.65±2.7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PADL、IADL和总的ADL有影响的因素及影响大小依次为年龄、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否患慢性病和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阳市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总体水平较好,居家养老护理应重点关注高龄、患有慢性病和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本文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服务模式,提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客观、准确的方法评价桃源居社区老年人群的护理需求。方法采取入户面对面的调查方式,使用自行编制的老年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宝安区桃源居社区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桃源居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或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比例达86.9%;中度以上失能的比例较低,占13.1%;老年人主要依赖的项目是上下楼梯、洗澡和床椅转移,其比例分别为12.4%、10.9%和10.2%。结论桃源居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总体较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能力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2.
都匀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都匀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方法 采用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都匀市城区21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10名老年人中67.1%患有慢性病,22.4%存在自理缺陷,50.5%有抑郁症状.对社区护理的客观需求方面有慢性病系统管理、康复指导、照顾者培训、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主观需求方面前10位依次为上门服务(30.5%)、慢性病管理(27.6%)、保健指导(26.7%)、健康档案(21.4%)、饮食指导(18.6%)、照顾者培训(13.8%)、专科护理(12.9%)、康复指导(11.4%)、技术性护理操作(11.0%)及家庭病床(11.0%)等.结论 老年人群是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社区护理服务宣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针对老年人需求调整社区护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骨质疏松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抽取北京市6个养老机构147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根据骨密度值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用改良 Bathel 指数量表(Modified Bathel Index,MBI)分别评价3组老年人 ADL 情况,并比较组间差异,分析骨密度值与 ADL 的相关性。结果与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低组比较,骨质疏松组的骨密度值和 MBI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和0.016)。随着骨密度水平的下降,老年人活动能力水平也相应下降,两者呈正相关(r =0.29,P =0.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 ADL 下降程度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可能会延缓老年人 ADL 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16.

Objectiv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relies upon the evalu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Self- and informant reports are prone to bias. Clinician-based performance tests are limited by long administration times, restricted access, or inadequate validation. To close this gap, we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a performance-based measure of IADL, the Sydney Test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Memory Disorders (STAM).

Desig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ydney Memory and Ageing Study).

Setting

Eastern Suburbs, Sydney, Australia.

Participants

554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 (54% female) aged 76 and older with normal cognition, MCI, or dementia.

Measurement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TAM, administered by trained psychologists, and the informant-based Bayer-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B-ADL).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measured with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15-item version). Cognitive function was assessed with a comprehensiv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 Consensus diagnoses of MCI and dementia were made independently of STAM scores.

Results

The STAM showed high interrater reliability (r = 0.854)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r = 0.832). It discriminat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diagnostic groups of normal cognition, MCI, and dementia with areas under the curves ranging from 0.723 to 0.948. A score of 26.5 discriminated between dementia and nondementia with a sensitivity of 0.831 and a specificity of 0.864. Correlations were low with education (r = 0.230)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r = ?0.179), moderate with the B-ADL (r = ?0.332), and high with cognition (ranging from r = 0.511 to r = 0.594). The mean time to complete the STAM was 16 minutes.

Conclusions

The STAM has goo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It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normal cognition, MCI, and dementia and can be a helpful tool for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both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量表”对南京市440名城市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城市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水平比较高(3.7475±0.31499);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是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比较大、收入水平比较高、健康状况比较差的男性城市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最高。结论: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南京市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评价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在不同年龄组间丧失率不同,男女性别的功能丧失率有显著性差异(X2=7.75,P<D.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慢性病种类、婚姻状况、体育锻炼,生活满意度为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了解高龄老人的社区卫生服务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就小天竺辖区204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一般情况、健康及医疗保健情况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意愿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高龄老人有46.10%的老人愿意建立社区健康档案;37.30%的老人愿意医务人员上门提供医疗服务;31.90%的老人愿意在生病出院后,在家中继续接受医疗康复服务;49.50%的老人愿意在社区接受健康教育;26.00%的老人选择热线电话健康咨询服务;29.90%的老人愿意在社区定期进行体检;21.60%的老人愿意接受居家护理服务;40.10%的老人愿意在家中接受康复服务;92.20%的老人选择在家中养老;7.80%的老人选择在养老院养老。结论 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出现“高需要,低利用”的原因之一是社会经济因素,原因之二是因为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