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求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浙江省内34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合作养老模式的偏好都受子女数量影响。慢性病是居家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居住地是合作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影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偏好。房产数量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和医院养老模式偏好。结论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与养老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多共性。资产而非月收入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居家养老是浙江省老年人最偏好的医养结合模式。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对依托家庭医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强,但是农村老年人出现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分离的问题。建议大力发展精准型医养结合供给服务;促进医疗及养老资源逐级下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东省居家、机构医养老年人患慢性病状况、健康行为及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2022年1月—10月,在山东省抽取8家医养结合机构及80户选择居家医养的家庭,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抽取的555例老年人的个人基本情况、患慢性病状况及健康相关行为、中医药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55例调查对象绝大部分患有慢性病(501例,90.3%)。居家医养老年人基本自理能力较强,多患关节炎、高血压,更多的认为自己口味偏咸或偏甜,缺乏体育锻炼(P均<0.05);机构医养老年人就医次数维持在较低水平,多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且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多,在控制饮酒方面做得更好,自认为心理负担较轻(P均<0.05)。机构医养老年人接受过情志疏导、穴位敷贴、中药内治、拔罐、针灸、推拿、刮痧的较少,在希望得到中医用药指导、药膳、中药熏蒸方面的意愿也不如居家医养老年人高(P均<0.05)。结论 山东省医养结合机构应按需向老年人提供健康宣传教育、中医药服务等服务项目,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邯郸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形式的倾向。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12个社区的607名老人采用城镇居民养老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老年人ADL。结果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的老人占27.2%,选择医养机构占41.1%,整体表现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意愿;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户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消费及经济收入之间有差异(P0.05)。对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家庭户情况。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和农村8个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5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2%老年人选择医疗康复保健服务,39.7%选择精神慰藉服务,仅9.8%选择生活照料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城乡差异是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是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职业、婚姻状况、城乡差异、医养服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对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意愿更高;城乡差异对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影响明显;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医疗保障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家庭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认知与意愿的差别。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45例老年患者及281例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医养机构认知率总体偏低,87.12%从未听说或只是听说但不了解医养机构,医养机构认知、养老意愿及费用标准与经济因素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与普通养老机构相比,经济因素是老年人选择医养机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群体经济状况较差且参差不齐,目前应建立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形成多元化养老模式、多档次养老保障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发展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以满足高龄、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及Logistic回归来分析。结果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健康和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将全过程的健康管理融入“医养结合”,倡导老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养老观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石河子市老年人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石河子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便利抽样调查。结果石河子市样本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知晓率不高;其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意愿及子女的支持度较高,但其本人支付能力又较低。结论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注重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加强医养结合模式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浙江省农村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满足其需求、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意愿调查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对2 18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85.4%的老年人有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意愿,在最需要的卫生服务项目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定期体检和上门诊疗;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有回应的2 159名老年人中,36.6%的老人表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低和药价太贵是最不满意之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以往职业、是否患慢性病、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药价,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会使老年人更乐于接受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津市居家养老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护理的具体需求。方法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方法,了解居家养老老年人400人社区医疗护理需求。结果 33.5%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家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主要为开药、一般性治疗、定期体检和中医药服务,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能满足其需求;26%的居家老年人签订了家庭责任医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和有无慢性病均对未签约居家老年人签约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居家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56.5%的居家老年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但知晓程度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对居家老年人临终关怀接受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天津市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还需进一步地提升与发展,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唐山市路南、路北区35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中2个社区,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724人,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听力、视力、行走、慢性病及ADL均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 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及ADL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病数量越多和ADL越差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养老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州市居家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荔湾区东漖街5个社区210名≥60岁老人进行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受访老人患病率较高(76.2%),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46.5%),且该类需求受其平均月收入显著影响,受患病情况、年龄等因素影响较小;其次,老人自行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较低,且受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患病个数、是否独居的影响。结论建议提高医养结合的认知度,丰富其服务内容;强化政府对医养结合资源统筹力度,完善供需方补偿机制;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青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281名老年患者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青年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很高的期待,其相关因素主要是子女数量、居住地、对医养结合模式的了解程度等。结论中青年社会养老趋势明显,政府推行医养模式应充分考虑中青年居民的养老意愿与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病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居家护理需求结构和支付意愿状况。方法采用问卷和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慢性病老年人一般情况、居家护理需求、生存质量和支付意愿的状况。结果 669例慢性病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为(73. 49±19. 23)分,中位数72. 78分,四分位间距33. 24分。61. 52%的慢性病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20. 46%处于差水平,处于良水平的为18. 02%; 85. 6%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居家护理需求,服务需求项目超过3项的老年人的比例为52. 1%,血压监测、中医护理、疼痛护理、血糖监测、服药指导、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注射与输液、健康咨询这8项居家护理需求排在前8位;大多数的老年人愿意为居家护理服务支付费用,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承担居家护理服务的费用,居家护理支付意愿主要取决于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险状况;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医疗保险、月收入、患慢性病种类、生存质量状况对居家护理需求得分有显著影响,其中,婚姻和居住状况对居家护理需求得分的影响是负向的,其余5个的影响为正向的。结论慢性病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低于健康人群,对居家护理服务存在较强的需求,也有一定的支付意愿,开展符合慢性病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居家护理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居家护理服务项目进行完善,制定和统一居家护理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和效果评价标准,将居家护理服务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健全居家护理服务支付体制,严格居家护理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对居家护理中的各种护理行为通过各项制度和标准来规范、管理,使居家护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居家护理的实施有章可循,居家护理服务在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有助于提高居家护理效果,提升慢性病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表、抑郁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724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11.7%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31.5%倾向于居家养老。影响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患慢性病数量、子女是否在身边、抑郁情绪(P0.05)。结论居家养老是目前社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社区工作者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征,为其提供切合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不同类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智慧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和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量表对贵州省第一批、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内居住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依次均为智慧化安全监护、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智慧化养老服务有差异(F=17.019,P<0.05),其中以医为主型总分最高,以养为主型次之,医养并重型最低。结论 不同机构性质的老年人对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空间较大,对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侧重点各不相同,相关从业者应结合其需求,认真开展精准服务,以提升医养结合的智慧化养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医养结合机构是老年人长期集中生活的场所。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特点,从组织领导、员工管理与培训、老年人防控、心理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医养结合机构疫情防控应对策略,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养老意愿及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方法抽取老年人,调查其基本情况、养老意愿分布以及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情况;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意愿为70.03%,社区居家养老意愿为20.14%,机构养老意愿为9.83%。不同养老意愿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机构养老意愿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最高,为(3.62±1.01)分;老年人的子女数量、居住情况、婚姻经历是其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机构养老意愿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较高,应重点关注。精神卫生需求的忽视与缺乏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及精神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和65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22 182万人和14 3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15%和10.47%。随着老龄化形势的严峻,快速老龄、高龄空巢及失能失智老年人比例持续增加~([2]),我国的社区居家慢性病老年照护服务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紧跟医养结合模式~([3])和政府购买服务~([4])的推出,如何为慢性病老年人提供急危重症期住院、康复期转诊、稳定期社区居家专业护理和生活照料及疾病终末期的临终关怀,使这些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养结合的供求情况,分析影响医养结合发展的因素。方法 2018年7~9月,采用典型调查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商丘市、信阳市、新乡市作为调研地区,运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河南省养老机构基本情况、老年人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及对养老机构的看法。结果 172名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60.0%,45岁以下中青年占73.8%,收入在5 001元以上的占比26.9%。455名老人,有72.5%选择家庭养老方式,有90.8%认为养老机构应该提供体检、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协助就医等服务,有87.0%认为养老机构应该配备医护人员。结论河南省养老机构经费不足和人员配置不合理、老人支付能力不足和对养老机构的不认可,已经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快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以促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山东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老年人的数据,分析山东省老年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现状,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老年居民的2 w患病率为49.2%,2 w就诊率为12.0%,慢性病患病率为58.8%,年住院率为14.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老年人2 w就诊(门诊服务利用)的因素有地区、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影响老年人年住院(住院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性别、就业状况、是否有医疗保险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结论山东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卫生服务利用度不足。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质量,促进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