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卢雪花  徐榕青  陈刚 《中成药》2022,(3):890-893
2019年12月上旬,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并蔓延至全国各地.2020年1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全基因组序列检测及病原核酸检测检出一种不同于以往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国家卫健委将此病毒感染的肺炎统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2020年1月26日收治的1例辨证为寒湿郁肺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服用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头部经络刮痧配合点穴按摩促进解肌退热;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气功锻炼舒筋活络,并能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道症状。患者住院11 d,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其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完全缓解,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发现湿浊毒贯穿疫病全程,提出了从湿浊毒论治的观点。武汉地处长江边,湿润多阴雨,形成了湿浊毒疫疠之气致病的地域自然条件。COVID-19患者早期见发热、乏力、周身酸痛、纳呆、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苔白厚腐腻,脉濡或滑;疾病进一步发展后表现为低热、或身热不扬、或未热、脘痞呕恶、便溏,这一系列的症候群均是湿浊毒的临床表现。临床症候错综复杂,真假难辨,必须掌握见虚非虚、见实非实、见燥非燥、见热非热辨证四大要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将本病分为4期9个证型,其中有4个证型从湿浊毒论治。我院协定方"祛湿化浊排毒汤"具有祛湿化浊、保肺排毒之功,治疗COVID-19获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此次疫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实邪又以湿为核心,可兼有寒、热、毒等,合而为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紧密相关。治疗上根据其病情轻重分期治疗,早、中期强调祛邪,根据寒湿、湿热、疫毒致病的不同,早期推荐方药为小柴胡汤,中期推荐使用麻杏石甘汤合蒿芩温胆汤、达原饮合甘露消毒丹、清瘟败毒饮,缓解期重在补虚,推荐使用生脉散合六君子汤、沙参麦冬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为新冠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选取118例COVID-19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等评分的改变以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在康复前、康复后十四天、康复后四周有所改善,焦虑、抑郁评分有所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前后差值要小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前后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对比在统计学上未见显著差异。咳嗽、倦怠乏力、胃胀慢等主要症状的消失率中,已有数据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囿于样本量过小,缺乏统计学依据。实验组在此期间未见核酸检测复阳病例,对照组出现3例核酸复阳病例。结论:本次实验是对COVID-19出院后患者制定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初步探索,实验组和对照组现阶段在生活质量、抑郁、焦虑评分上未见显著性差异,实验方案未能揭示中医药对出院患者的治疗效果,文中对出现该结果的可能原因予以剖析,为后期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文献报道,结合相关中医古籍,从中医学的立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特征。发现此次疫邪致病变化多端,伤人部位不定,且表现出类湿、类寒、类燥之性;可从口鼻、腠理而入,"卫分"与"太阳"多同时受邪,卫气损伤,防御失守,使得疫邪直入脏腑,引发血水同病;进而探讨疫邪与兼夹之邪致病的区别以及疫邪引动宿病的机制。中医认识及治疗疾病依据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治疗此病需把握以下原则:衷中参西,病证结合;铭记中医治疗疾病的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谨防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疫病所现病性或寒或热,治疗用药勿拘寒凉。推荐治疫专药参考《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研究及疫邪致病特征,选木香、徐长卿、升麻等三味中药。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宣肺败毒汤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纳入2020年2月1日至3月1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住院的重症(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宣肺败毒汤。观察患者临床结局、住院时间、肺部CT转归,比较患者入院时与治疗第14天实验室指标及治疗第7、14天中医症状体征转归。以同期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报告作为外部对照,描述性分析宣肺败毒汤与西医及常规治疗患者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显示,41例患者中,治愈出院40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2 d,肺部CT好转率为87.2%(34/39)。治疗14 d后,患者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有下降趋势。与入院时相比,治疗第7、14天患者发热、咳嗽、胸闷/气短、喘促、头身疼痛、纳呆/纳差、腻苔均有显著改善(P<0.05,P&l...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对中西医而言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疾病",虽然已经进入"邪气衰退"阶段,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中医药诊治瘟疫病本有章可循,中医药人既要积极汲取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西为中用,又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自信自强。当遵循"司外揣内"基本辨证策略,不必苛求病因病名。新冠肺炎病属瘟疫,既非伤寒亦非普通温病,温热夹杂秽浊之邪,易与寒湿疫、湿热疫相混淆。要按照中医瘟疫病的策略去辨治,温热邪气是辨治重点,灵活应用汗清和下滋五法。临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脉证,或单用,或联合运用,药随证转,随证治之。疗效是硬道理,要重视个案研究,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应与西医一致,鼓励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同时,中医药人也要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大医精诚,并及时公开自己的经验与所得,为战胜这场瘟疫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研益肺解毒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肺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及有呼吸道症状经相关检查排除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肺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均按照相关规定,单独隔离14 d,隔离期间口服中研益肺解毒汤,1剂/d,每次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服14 d;有呼吸道症状经相关检查排除新型冠状肺炎的患者,按照相关规定,居家修养,同时口服中研益肺解毒汤,1剂/d,每次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服7 d。观察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肺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病情况,观察有呼吸道症状经相关检查排除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肺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病;有呼吸道症状经相关检查排除新型冠状肺炎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自身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研益肺解毒汤安全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方可能有提高机...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反复核酸阳性患者入院时,发热、咳嗽,相关检查提示感染较重,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为邪入上焦,以疫邪外袭,湿毒郁肺为主。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宣肺祛邪,疏肝理气,方用达原饮加减。中期炎症吸收,症状好转,胃肠道症状多因使用抗病毒、抗炎、激素类药物引起。此为邪入中焦,需健脾化湿,祛痰解毒,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合三仁汤。后期症状明显好转,但出现肝功能不良,核酸检测反复阳性。考虑为疫病后期,余毒未消,气阴两伤,治宜补气养阴,祛邪复正,方用复脉汤合护阳和阴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后,舌淡紫,脉细。考虑为温病后期,余毒已出,气阴未复,采用补肾滋阴,疏肝理气法,方用生脉散合一贯煎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终使毒邪祛,正气复,病毒清,核酸转阴。  相似文献   

12.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中医药治疗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国家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用于防治COVID-19的中成药和处方中涉及的资源品种进行收集,共整理推荐中成药241种和处方242首。通过分析筛选出常用药材品种53种,其中中成药组方和处方药味组成中共有的重点品种20种,包括甘草、连翘、广藿香等;同时,还有部分冷背药和民族药在此次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53种常用药材目前的商品药材来源、再生周期、药用部位、产新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目前COVID-19疫情下的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供给、再生能力进行评价,提示可以加大甘草、赤芍等药材的人工栽培力度,控制金银花、板蓝根等家种药材的发展。针对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以期为中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疫情下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中医药及时介入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退热、止咳、缩短病程及降低轻中重病情转化率,同时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尽早战胜疫情,各个省、市、自治区结合本地地域、气候和疫情情况,陆续出台了本地中医药治疗方案。该文从三因制宜角度分析了各地治疗方案的异同性,认为发病时令相同,治疗方案差异性多取决于地域和气候因素,结果显示全国七大区域,温湿地区如华中、华南、华东、西南早期证候表现多以"湿、温、热、毒"为特点,治疗方案多用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类方药;寒冷地区如华北、东北、西北,早期证候表现多以"寒、湿、风、毒"为特点,治疗方案突出祛风散寒、化湿解毒作用。其中,以湖北疫情作为重要参照的国家方案,逐渐从各期的证候属性单一演变为寒热证型兼具与施治方法多样。随着疾病进展,疫毒、邪热闭肺为中期主要证候特点,治疗多侧重泄热解毒;重症期则以内闭外脱为主,治疗多急用开闭固脱之法;恢复期以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治疗多用健脾补肺,益气养阴方药;因体质因素多体现于预防方案,治疗方案中较少见。各地区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分析这些差异性,并总结出相应规律,这对于差异性防治类似新冠肺炎这类传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宣肺化浊加减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使用宣肺化浊加减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COVID-19且用宣肺化浊加减方治疗的患者,观察患者在用宣肺化浊方前后体温,临床症状,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1∶1. 7,年龄20~94岁,平均(43. 9±16. 3)岁,病程8~23 d,平均(14±4. 4)d。与用药前比较,患者咳嗽、发热、咳痰、腹泻、食欲不振和乏力等临床症状皆有好转(P0. 05);用药前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寒湿郁肺(57. 5%)和寒湿犯肺(42. 5%),舌苔主要为白腻苔(52. 9%);经宣肺化浊方辅助治疗后患者退热时间为(2. 48±2. 56)d;患者患者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较用药前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P0. 05);经宣肺化浊加减方辅助治疗后,咽试子病毒核酸检测3次阴性,肺部CT示感染病灶已吸收,40例患者均符合出院标准已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至今未有发生核酸检测转阳者复发病例;患者用药后症状与临床指标积分为(1. 62±1. 90),较用药前积分(7. 65±4. 08)明显降低(P0. 05)。结论:宣肺化浊加减方辅助治疗新冠肺炎可以降低体温、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改善发烧、咳嗽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面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该文基于《温疫论》理论,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传变以及辨证论治进行了解析。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新冠肺炎的病因为感受"戾气",病机为疫毒遏湿,其传变遵循《温疫论》"表里九传"规律,可分为顺传与逆传,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初期邪伏膜原、疫毒遏湿,应开达膜原、祛湿化浊、宣透疏利;中期病邪可顺传于表,此时应当使用辛凉解表之剂,通过战汗透邪,使邪随汗出,若湿毒入里化热,致肺络受损,腑气不通,里实热结,当通腑泻热,攻下逐邪,给邪以出路;若失治、误治、病邪太过,可致病邪内陷心包,造成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内闭外脱的危重表现,治疗上注意攻补兼施,开闭固脱;恢复期,由于余邪未尽,且热病易伤阴耗气,治疗上不仅要预防余邪反复,更要滋阴补血,恢复正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吴又可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忌妄汗下法、顾护脾胃"三大法则。《温疫论》对"瘟疫"的病因病机、传变和辨证施治有着系统的认识,为后代战胜历次瘟疫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2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河南省8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治疗.观察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  相似文献   

17.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极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中医所说正气不足、邪毒侵扰一致。目前集中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必须的,但对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制剂的研究也较为迫切。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屏障,具有独特功能和结构的独立免疫体系,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与外界抗原(比如食物、共生菌、病毒等)直接接触。其在抵抗病毒、抗感染方面,黏膜免疫(如呼吸道黏膜、肠道黏膜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消灭外来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外来抗原,不至于病毒侵入机体组织而对机体造成损伤。中药通过黏膜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该文拟针对黏膜免疫系统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关系以及中药的干预机制展开探讨,以期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法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The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aused by the new coronaviru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mainly manifests by fever, dry cough, and fatigue. The emergence of SARS-CoV-2 poses a huge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Unfortunately, so far, there are no effective treatment drugs and vacc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for treating this epidemic. More than 85% of patient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na have received TCM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progress of TCM for the COVID-19 therapy.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都属中医温病学的范畴,都有“疫毒”的致病因素,但SARS“毒”的性质更明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更突出“湿”的特点。在中医证型上,两者大致可分为四期,SARS在初期和中期主要有邪袭肺卫,疫毒壅肺等证型,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有寒湿郁肺、湿毒闭肺等分型,极期和恢复期则都以内闭外脱、气阴两虚等证型为主。在遣方用药时,两者初期和中期都涉及了透邪、解毒、清热药,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则更多地运用祛湿之品;在极期和恢复期,两者都可应用开窍固脱、益气养阴类中药。因此,在应用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可借鉴SARS的成功经验,但不可生搬硬套,而应做到三因制宜、辨证施治,才能更好的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心肌损伤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的一种临床征象,伴随着罹患COVID-19后出现,或见于急性发病期的普通型与重症,或于COVID-19临床痊愈后发病,概由疫毒邪气由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肺朝百脉、心主血脉,肺脏受邪,累及于心,气血不畅而发为心肌损伤。通过治疗100余例确诊COVID-19与出院康复患者,发现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心悸、气短、胸痛、胸憋闷、乏力等症状,检查所见心电图心肌缺血损伤、心肌酶升高等,表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于心的病理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心肌损伤,一方面COVID-19患者痊愈出院后,仍有体弱乏力、病情缠绵难愈,另一方面重症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极易加重病情,甚则危及生命。临床根据发病不同阶段、病情轻重程度及康复期与患者体质采用不同的证治方法。急性重型COVID-19病患心肌损伤,可用生脉饮、急救回阳汤等加减,毒热扰乱心神可酌情使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对普通型COVID-19出现心肌损伤,可用竹叶石膏汤与升陷汤加减;对COVID-19临床痊愈后以心肌损伤为主的病理变化用升陷汤、养心汤和柴陷汤等化裁,运用解毒益气养阴、益气升陷、活血化痰等方法治疗COVID-19心肌损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心肌酶与心电图恢复正常范围,疗效满意,体现中医药治疗COVID-19心肌损伤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