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Coronin-1与非Mtb源性细胞自噬的相关性及其可能信号通路。方法:分别构建过表达Coronin-1的p EGFP-C1-Coronin-1质粒和干扰Coronin-1表达的p Genesil-1-Coronin-1质粒,通过G418加压筛选其RAW264.7细胞稳定转染株,即Coronin-1高表达细胞株(RAW264.7-Cor.Plus)和Coronin-1低表达细胞株(RAW264.7-Cor.Minus)。将RAW264.7-Cor.Plus组、RAW264.7组和RAW264.7-Cor.Minus组细胞分别采取完全培养基(空白处理对照)、饥饿、雷帕霉素、环孢素A等因素处理后,通过RT-PCR法检测Beclin-1的基因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oronin-1、LC3BⅡ/LC3BⅠ及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oronin-1过表达质粒和siRNA质粒均构建成功,其细胞稳定筛选株具有过表达或抑制表达Coronin-1特性。1空白处理三组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Ⅱ/LC3BⅠ的比值:RAW264.7-Cor.Minus组RAW264.7组RAW264.7-Cor.Plus组;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RAW264.7-Cor.Minus组RAW264.7组RAW264.7-Cor.Plus组;RTPCR法检测Beclin-1转录水平,趋势同Western blot;2饥饿处理三组细胞,LC3BⅡ/LC3BⅠ的比值:RAW264.7-Cor.Minus组RAW264.7组RAW264.7-Cor.Plus组;3雷帕霉素处理RAW264.7细胞,其Coronin-1蛋白被显著抑制;雷帕霉素和环孢素A分别处理RAW264.7-Cor.Plus细胞,其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较空白处理组高。结论:巨噬细胞Coronin-1与非Mtb源性细胞自噬具有相关性。在营养充足状态下,Coronin-1可抑制细胞自噬;在饥饿状态下,Coronin-1可促进细胞自噬。Coronin-1对自噬的调控可能与m TOR和钙离子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噬下游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bafilomycin A1,Baf A1)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极化的影响。方法:用Baf A1作用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M1/M2极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M1/M2极化相关标志物;免疫荧光观察自噬小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Baf A1处理后,RAW264.7细胞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增高(P0.01),而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IL-13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Baf A1处理的细胞表面标志物中CD197和HLA-DR(M1标志物)双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说明Baf A1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af A1处理后细胞自噬小体显著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f A1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P62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处理组中,自噬体同样显著增多(P0.05),但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巴弗洛霉素A1可以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向M1方向极化,可能与其抑制自噬下游自噬溶酶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嗜肺军团菌感染HDAC6基因沉默的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自噬流及自噬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究HDAC6在嗜肺军团菌干扰巨噬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RNAi技术介导基因沉默,构建shRNAHDAC6细胞,Western blot验证沉默效果。用嗜肺军团菌活菌和灭活菌[感染复数(MOI)=50]分别感染RAW264.7、sh-NC、shRNA-HDAC6细胞6、12、24 h。应用自噬双标质粒pmCherry-C1-EGFP-LC3B检测巨噬细胞自噬流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嗜肺军团菌感染24 h后各组细胞内的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MBRA1、ATG9B、P62、Beclin1、α-tubulin、LC3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RAW264.7对照组相比,shRNA-HDAC6细胞的HDAC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自噬双标质粒检测自噬流结果显示,嗜肺军团菌活菌及灭活菌感染RAW264.7细胞,自噬流均减弱,沉默HDAC6后嗜肺军团菌感染巨噬细胞自噬流增加。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嗜肺军团菌感染巨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酶1(glutaminase 1,GLS1)在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对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小干扰RNA敲减巨噬细胞内GLS1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ELISA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自噬相关指标,阐明GLS1对BCG诱导的巨噬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结果:(1)BCG感染巨噬细胞显著增加了LC3B和GLS1的蛋白表达量(P<0.01),促进了谷氨酰胺分解;(2)敲减GLS1显著增加了巨噬细胞内谷氨酰胺的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巨噬细胞的自噬率以及自噬相关因子LC3B(P<0.01)、beclin-1(P<0.01)和ATG12(P<0.05)的蛋白表达量;(3)剥夺培养液中的谷氨酰胺处理细胞后,敲减GLS1对BCG感染的巨噬细胞中自噬相关因子LC3B、ATG5和ATG12的表达以及自噬流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在BCG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过程中,敲减GLS1后可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I/抗β2糖蛋白I抗体(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用培养基、 oxLDL、 oxLDL/β2GPI复合物、 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 oxLDL/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和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处理RAW264.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P62的蛋白水平,采用携带双荧光蛋白和LC3基因的腺病毒(mRFP-GFP-LC3)感染巨噬细胞检测自噬体形成以及自噬流情况,采用蛋白激酶B(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 (50μmol/L)预处理,观察AKT通路在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介导的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结果 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能够降低LC3Ⅱ蛋白水平,减少自噬体数量,增加P62蛋白水平,阻断自噬流; LY294002预处理可部分恢复细胞自噬水平,改善自噬流阻断情况。结论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可以通过激活AKT通路抑制RAW264.7细胞的自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睾酮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B感染RAW264.7细胞24 h后,给予10~(-8)mol/L睾酮处理24 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以及MAPKs信号通路蛋白。结果睾酮干预MTB感染的RAW264.7细胞后自噬体、自噬特异标志物LC3Ⅱ均明显增加(P0.01),通路蛋白JN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P0.001)。结论睾酮可能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RAW264.7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NOX)参与烟曲霉孢子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3组:以烟曲霉孢子刺激的处理组、烟曲霉孢子联合NOX抑制剂氯化二亚苯基碘鎓(DPI)的处理组和无处理的空白组。细胞作用2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二氯荧光黄亮度以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技术观察LC3的表达与定位。结果烟曲霉孢子刺激后RAW264.7细胞的ROS与LC3B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LC3呈斑点状聚集并与烟曲霉孢子共定位;以DPI抑制后ROS与LC3 BⅡ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并且LC3在细胞内弥散分布。结论烟曲霉感染时NOX通过产生ROS活化巨噬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TLR7激动剂Resiquimod(R848)能否诱导RAW264.7细胞自噬以及雷公藤甲素对R848诱导的自噬的影响。方法用0.01、0.1、1μg/ml的TLR7激动剂R848诱导RAW264.7细胞12、24、36 h,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LC3II/I、P62、Beclin1和Atg5表达情况;RAW264.7细胞采用0.1μg/ml R848处理24 h诱导自噬后,给予5 ng/ml、10 ng/ml雷公藤甲素12、24 h对自噬相关蛋白LC3II/I、P62及通路蛋白AKT检测。结果 RAW264.7细胞采用0.1μg/ml R848处理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LC3II/I、P62、Beclin1和Atg5表达显著升高;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TP后,LC3II/I、P62显著表达减少,通路蛋白AKT表达升高。结论TLR7激动剂R848能够诱导RAW264.7细胞自噬,而TP能够抑制R848诱导的自噬,并且该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黄嘌呤氧化酶(XOD)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的自噬作用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μg/mL APS处理组、200μg/mL APS处理组及400μg/mL APS处理组,除对照组,其余4组均需XOD诱导24 h建立自噬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态、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体数量的变化, 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mTOR、beclin1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自噬体数量增多,且LC3B、beclin1蛋白水平升高, mTOR蛋白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200、400)μg/mL APS处理组细胞自噬体数量显著减少, LC3B、beclin1蛋白水平降低, mTOR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APS可降低XOD诱导的A549肺癌细胞自噬水平,并降低LC3B、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mTOR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TLR2)在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SA)诱导哮喘炎症反应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A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反应模型,分别用TLR2小干扰RNA(si RNA)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PI3K、核因子κBp65(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p65(p-NF-κBp65)以及自噬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溶酶体的数量。结果 SA刺激巨噬细胞活化TLR2等多种信号通路。TLR2 si RNA显著抑制PI3K、p-NF-κBp65以及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B的表达,此外,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和TNF-α和IL-6的分泌也显著减少。3-MA在抑制自噬和炎症反应方面与TLR2 si RNA的作用效果相同。结论 TLR2通过PI3K信号通路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和自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感染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以及引起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 40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预处理30 min,按BCG∶RAW264.7巨噬细胞=1∶1、 5∶1、 10∶1、 20∶1比例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24 h,油红O染色法检测不同感染比例的BCG感染对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以确定BCG感染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形成的最适感染比例。接着分别用热灭活和未灭活的BCG以最适感染比例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感染24h后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和提取RNA,探讨不同活力的BCG感染对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和对RAW264.7巨噬细胞脂质摄入相关受体清道夫受体A1(SR-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CD36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感染比例的BCG均可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发生泡沫样改变,其中以10∶1的感染比例最为明显。灭活BCG与未灭活BCG均引起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其中未灭活的BCG感染组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更为显著。与未感染组相比, BCG感染24 h后, CD36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且上调程度与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相关。结论 BCG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形成可能与CD36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iR-142-3p 对自噬相关基因ATG4c 的靶向调控作用,探究miR-142-3p 影响RAW264.7 细胞自噬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iR-142-3p 的靶基因为ATG4c,构建pMIR-Report-ATG4c 和pMIR-Report-ATG4c mut 重组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qRT-PCR、Western blot 验证miR-142-3p 与ATG4c 的靶向作用;将做不同处理的RAW264.7 细胞分为4 组:正常细胞作为对照、50 ng/ ml 雷帕霉素作用2 h、EBSS 饥饿作用12 h、10 nmol/ L 的3-甲基腺嘌呤(3-MA)作用12 h 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42-3p 不同干预组中的相对表达情况;将miR-142-3p mimics、miR- 142-3p inhibitor 及miR-142-3p control 分别转染到RAW264.7 细胞中,检测miR-142-3p 和LC3域的相对表达。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qRT-PCR、Western blot 验证miR-142-3p 通过靶向作用于ATG4c 的3忆-UTR 抑制其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和饥饿处理的RAW264.7 细胞miR-142-3p 明显上调,而3-MA 处理组miR-142-3p 明显下调;与miR-142-3p control 组相比,转染miR-142-3p mimics 组中LC3域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miR-142-3p inhibitor 组中表达显著上调。结论:miR-142-3p 通过靶向调控自噬相关基因ATG4c,参与RAW264.7 小鼠巨噬细胞自噬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分泌性酸性磷酸酶(Sap M)对小鼠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分别用Sap M、渥曼青霉素、饥饿处理GFP-LC3-Raw264.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水平;再用Sap M处理GFP-LC3-Raw264.7细胞后加氯喹,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水平。结果 Sap M和饥饿均导致GFP-LC3斑点增多和LC3Ⅱ水平增高,在Sap M处理的细胞中加入氯喹并没有引起LC3Ⅱ的进一步升高。结论 Sap M可阻断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小鼠巨噬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16.3对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巨噬细胞自噬体形成的作用.方法:以50 ng/μL雷帕霉素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自噬体形成后,用结核分枝杆菌毒株H37Rv感染巨噬细胞,再用Hsp16.3蛋白作用于巨噬细胞,电镜观察自噬体相成的变化,抗酸染色观察胞内细菌形态,计数MTB的菌落数.提取巨噬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雷帕霉素诱导巨噬细胞形成自噬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使胞内细菌局限化,加入Hsp16.3蛋白可明显抑制了自噬体的形成,影响了结核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生存,显著增加了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降低了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P<0.05).结论:Hsp16.3蛋白可能通过调节Atg8的表达水平抑制自噬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和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处理对RAW264.7细胞中miR-181c,miR-101b和miR-1192等8种自噬相关miRNAs的表达水平,为研究miRNAs在细胞自噬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与细胞自噬相关的miRNAs并构建miRNAs调控细胞自噬的网络图;分别用Rapa和3-MA对RAW264.7细胞做不同条件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不同条件处理后RAW264.7细胞中miR-181b、miR-181c、miR-101b、miR-1192、miR-362-3p、miR-590-3p、miR-875-5p和miR-335-5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8种miRNAs可能分别靶向作用于细胞自噬通路中多个关键蛋白,对细胞自噬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iR-181c、miR-101b、miR-1192、miR-362-3p、miR-335-5p、miR-875-5p在Rapa处理RAW264.7细胞组中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在3-MA处理组则都显著上调(P0.05);miR-181b在Rapa组表达显著上调,在3-MA组表达下调(P0.05);miR-590-3p在Rapa组和3-MA组都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miR-181c、miR-101b等7种miRNAs可能在RAW264.7巨噬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内自噬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阿霉素诱导RPMI-8226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beclin 1、LC3等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检测RPMI-8226细胞内ROS的水平,荧光显微镜采集图像。采用氧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及tempol处理RPMI-8226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阿霉素诱导下细胞内beclin 1、LC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处理PRMI-8226细胞后,检测阿霉素诱导下细胞内ROS和凋亡的表达水平。结果: RPMI-8226细胞内beclin 1和LC3Ⅱ/LC3Ⅰ表达水平呈阿霉素剂量依赖性增加,当阿霉素诱导浓度达2 mg/L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采用2 mg/L阿霉素处理RPMI-8226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R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氧自由基清除剂NAC和tempol处理RPMI-8226细胞后,beclin 1和LC3Ⅱ/Ⅰ的表达水平较阿霉素处理组下降。采用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细胞后,RPMI-8226细胞内ROS和凋亡的水平较阿霉素处理组及对照组增加。结论: 阿霉素能增加RPMI-8226细胞内自噬和ROS的生成,抑制自噬能增加阿霉素诱导下ROS和凋亡的水平,抑制ROS后能减少阿霉素诱导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自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AHI)后肝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HI组、CUR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3-MA+CUR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LPS及D-GalN制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肝损模型建立后12 h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HI组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加重,血清TNF-α含量增加(P<0.01),自噬体数量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均升高(P<0.01);与AHI组相比,姜黄素组大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血清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自噬体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与姜黄素组相比,3-MA组及3-MA+CUR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损伤加重,血清TNF-α含量增加(P<0.01),自噬体明显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激活肝细胞自噬从而减轻LPS/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凌露  杨萍  盖盛坤  刘燃  陈媛丽  陆地  孙林 《解剖学报》2016,47(5):599-60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在血清剥夺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自噬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时间(12、24、36、48和60h)血清剥夺处理组、人参皂苷Rg1(50μmol/L)+不同时间(24、36和48h)血清剥夺处理组;依据最佳血清剥夺时间进一步分为空白对照组、血清剥夺(36h)处理组、人参皂苷Rg1(50μmol/L)+血清剥夺(36h)处理组、人参皂苷Rg1(50μmol/L)+血清剥夺(36h)+3-甲基腺嘌呤(3-MA)(5mmol/L,1h)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Atg 5、Beclin 1、cleaved Caspase-3、Bcl-2及Bax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细胞内LC3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采用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12、24、36、48和60h)血清剥夺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与血清剥夺处理组相比,人参皂苷Rg1处理组LC3、Atg 5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加入3-MA抑制剂后,凋亡细胞较人参皂苷Rg1处理组明显增多,且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的同时,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上调。结论人参皂苷Rg1通过促进血清剥夺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自噬,发挥抗凋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结核杆菌脂蛋白抗原前体LpqH基因与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基因融合的抗结核DNA疫苗,探究其诱导与靶向自噬的效应。方法构建pCMV-LpqH与pCMV-LC3-LpqH重组质粒并转染RAW264.7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LC-3与LC3-LpqH的表达。转染pCMV-LpqH或pCMV-LC3-LpqH至GFP-LC3-RAW264.7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LC3-LpqH蛋白的定位。结果细胞转染pCMV-LpqH后LC-3表达水平增高。pCMV-LC3-LpqH在RAW264.7细胞的表达水平与质粒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并且LC3-LpqH与GFP-LC3体外表达后共定位于自噬体上。结论 pCMV-LC3-LpqH的表达能够增强自噬,并将LpqH抗原靶向定位于自噬体,为设计新型抗结核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以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目前汉防己甲素诱导破骨细胞自噬和分化的相关研究甚少。目的:探究汉防己甲素在不同浓度下对破骨细胞分化和自噬的影响,并分析诱导破骨细胞自噬能否起到抑制其分化的作用。方法:(1)第一部分:使用重组小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两种细胞因子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进行诱导,使其向破骨细胞转化。细胞诱导及药物干预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阳性对照组(含两种细胞因子),低、中、高剂量汉防己甲素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分别添加0.1,0.5,1.0μmol/L汉防己甲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蛋白酶K(CTSK)、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自噬底物泛素结合蛋白(p6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RT-PCR检测CTSK、LC3-Ⅱ和p62的mRNA相对表达量;丹酰尸胺(MDC)染色观察诱导过程中破骨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量变化。(2)第二部分:选取抑制破骨细分化效果最明显的汉防己甲素浓度(1.0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