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B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固尔苏和新型CPAP-B治疗新生儿NRDS65例(A组);另有46例(B组)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A组65例NRDS使用CPAP-B治疗后59例治愈,6例改用SIMV辅助呼吸,放弃治疗3例,治愈率为90.77%;B组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32例治愈,14例病情加重改用SIMV辅助呼吸,放弃治疗7例,治愈率为69.56%。两组的治愈率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与B组相比,A组综合治疗后,F iO2、PaO2、PaCO2和HCO3-异常情况得以明显改善(P<0.05)。结论新型的CPAP-B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NRDS效果好,并具有氧气调节装置及加温湿化装置,减少机械通气,减轻病人的负担,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25例NRDS的早产儿早期应用PS联合NCPAP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血气分析、X线胸片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20例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X线胸片示透亮度明显改善,5例因病情加重改用机械通气,其中2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早期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治疗2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胸部X线变化等进行观察。结果:用药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胸部X线透亮度明显改善、颗粒网状阴影消失,血气分析及机械通气参数如FiO2、PIP、PEEP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迅速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林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4):636-638
目的:探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7例治疗的疗效。方法加用(1)给予cpap和24h持续静滴立其丁(2μg/kg.min)和多巴胺(2.5~5μg/kg.min)。(2)盐酸氨溴索7.5mg/次,q6h,静滴。(3)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4)cpap治疗效果不佳者转机械通气。结果33例治愈,其中22例cpap下,3d呼吸困难减轻,7天后呼吸平稳,给予停氧,11例机械通气,撤机时间2.5~8d;3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cpap,持续静滴立其丁和多巴胺,盐酸氨溴索,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机械通气治疗HMD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和鼻塞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生后为NRDS的患儿,分为2组,其中1组19例给予鼻塞正压给氧治疗,另22例使用固尔苏治疗,称固尔苏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及胸片的变化。结果两个治疗组给氧治疗和用药6h后,3例无效,其他患儿皮肤迅速转红,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固尔苏组显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固尔苏组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鼻塞正压给氧治疗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均能快速、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症状和体征,固尔苏治疗,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1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监护病房43例胎龄〈35周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将4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1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2组(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22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2例,死亡例数2例,住院天数(11.0±15.0)天。21例未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IVH3例,BPD4例,ROP5例,死亡例数11例,住院天数(22.0±17.0)天。两组比较并发IVH、ROP及死亡例数,住院天数有显著差异(P〈0.05),BPD1组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出生后应密切监护,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健康成活率,但对BPD的防治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喷鼻剂提高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取本院睡眠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布地奈德喷鼻剂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3 m后采用Sleep Fairy-A7便携设备对所有患者进行夜间睡眠监测,获取患者呼吸暂停持续最长时间、呼吸紊乱总次数、夜间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pO2);通过整晚佩戴呼吸机时长及佩戴成功率评估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监测嗜睡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夜间SpO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呼吸暂停持续最长时间及呼吸紊乱总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佩戴呼吸机持续时长及佩戴成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Epworth嗜睡量表及匹兹堡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布地奈德喷鼻剂能提高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减轻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9.
钱元原 《医学信息》2019,(24):105-106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PaO2、OI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不张、气胸及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患儿接受PS联合CPAP治疗有利于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升呼吸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基础上,比较肺泡表面活性剂(PS)与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90例Ⅲ~Ⅳ级NRDS患儿,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0例;日龄0.5~1.5 h。所有NRDS患儿在应用CPAP的基础上,120例使用固尔苏(一种PS)治疗(A组),70例使用氨溴索治疗(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后6、24、48 h A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B组,但入院后72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支持时间和用氧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A组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B组;A组死亡4例(3.33%),B组死亡5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PAP基础上,PS治疗NRDS疗效优于氨溴索,为NRDS患儿首选治疗方案。但在基层医院或无条件使用PS替代治疗的情况下,CPAP合用氨溴索也可作为NRDS患儿的较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对18例具有RDS临床表现的早产儿气管内给予PS并加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并选择同期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20例早产儿RDS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良现、胸片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同时进行其他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胸片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邢轶维 《医学信息》2018,(11):104-106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依据使用药物剂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70 mg/kg,观察组给予100 mg/kg,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后5 h、10 h、20 h、40 h MAP、FiO2,PCO2、OI、PO2、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5 h、10 h、20 h、40 h MAP、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O2、OI均低于对照组,PO2高于对照组,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剂量应满足100 mg/kg,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针剂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48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2例,对照组126例,治疗组生后不同时间段给予盐酸氨溴索针输入,对照组不输入盐酸氨溴索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发生RDS分别为21/122例和35/126例(P<0.05);生后6h内应用盐酸氨溴索针发生RDS分别为8/60例和35/126例(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满意,应用时间越早疗效越明显,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及对患儿血气指标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105例NRDS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2例)给予CPAP治疗,研究组(53例)给予CPAP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甲状腺激素、脑炎症因子和血清CK-MB、BNP、Cys C水平,并统计其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SPA、甲状腺激素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氧合指数(OI)、氧气分压(PaO2)、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SPA、γ-干扰素(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K-MB、BNP、Cys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联合PS应用于NRDS可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血清CK-MB、BNP、Cys C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的常见病,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尤其是早产儿,本病主要因各种原因导致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表面张力升高,致使肺不张,影响了正常呼吸,导致NRDS发生发展,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三凹征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在早产儿出生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阶段及时加以补充,使早产儿避免发生RDS,存活率则可以大大提高[1]。基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或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和给氧呼吸支持是治疗NRDS的关键,但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此,本文进行了机械通气与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临床试验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芳  包志丹 《医学信息》2010,23(1):185-18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配合。方法以无菌技术气管插管,经X摄片确定气管插管导管顶端位于第2-3胸椎,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使患儿平卧于远红外辐射台,利用密闭式吸痰管近鼻端给药通路将药物分次快速注入.每次注入药物的同时利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或皮囊加压给养,注药后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结果本组80例患儿用药后发绀症状明显减轻.应用1—2小时后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至90%以上。结论准确的气管插管、正确的体位及注入药液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加强呼吸道护理.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防治感染,全面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猪肺磷脂(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12例,HMDⅡ级7例,HMDⅢ级5例;治疗组15例HMDⅡ级9例,HMDⅢ级6例.分别机械通气例数,在机械通气患儿中记录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气漏的情况.结果 HMD Ⅱ级患儿中,对照组机械通气例数比治疗组多(p<0.05),而HMD Ⅲ级患儿中,两组机械通气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机械通气的患儿中,治疗组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气漏的情况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减少Ⅱ级肺透明膜病患儿机械通气机会,同是机械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并发气漏的机会减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PS)以及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的治疗。临床医生对PS治疗的有效性已有共识,但对PS的使用方式及与呼吸机联合治疗的选择颇有争议。因此,寻找高质量的证据来评价RDS患儿PS以及机械通气治疗,选择最佳的证据应用于临床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103例COPD-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n=50)和观察组(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n=53).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水平均明显升高,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 the expiratory volume for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值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COPD-SP实行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有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徐雪峰 《医学信息》2019,(3):118-120
目的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取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研究组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BiPAP),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的PaO2、PaCO2、SpO2指标、氧疗时间以及治疗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治疗48 h的PaO2、PaCO2、Sp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疗时间少于对照组[(70.35±14.33)h vs (88.79±12.63)h],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RDS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血分压指标,缩短氧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