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彗星试验检测2种农药对小鼠睾丸细胞的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明  李彦 《毒理学杂志》2005,19(3):225-225
  相似文献   

2.
血细胞彗星电泳在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IM: Genotoxicity evaluations of several different chemicals including L-4-oxalysine, 10-Hydroxycamptothecin (HCT), 19-norprogesteron (ST1435), dimethyl sulfoxide (Me2SO), bleomycin (BLM), and mitomycin C (MMC). METHODS: Alkaline comet assay in vitro (single cell gel) (SCG). RESULTS: L-4-oxalysine and HCT did not cause directly DNA damage. ST1435, the subdermal implant progestin, had no effect on DNA damage until the dose level up to 4 mmol.L-1. Me2SO did not increase DNA damage at concentration below 2%, but showe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DNA damage at > or = 4%. Bleomycin and mitomycin C demonstrated a strong dose-dependent DNA damage. CONCLUSION: Comet assay as a tool to test the genotoxicity of suspected chemicals, is rapid, simple, sensitive, good reproducible, and inexpensive.  相似文献   

3.
王欣  王晨  宋捷  李波 《中国药房》2014,(33):3107-3109
目的:考察体内彗星实验联合微核实验检测化合物遗传毒性的可行性。方法:以阳性化合物N-乙基-N-亚硝基脲为模型药物,取♂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40 mg/(kg·d)],每组5只,灌胃给药3次,末次给药后3 h处死大鼠。进行彗星实验,收集大鼠外周血、肝、胃、睾丸组织经前处理制备成单细胞凝胶玻片进行电泳,使用Komet 6.0软件分析单细胞显微图像,每种组织分析100个细胞(胃组织50个细胞),计算尾部DNA百分含量。进行微核实验,收集大鼠骨髓细胞进行涂片,计数2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中含微核细胞(MNPCE)的数目及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药物可使大鼠外周血淋巴、肝、胃、睾丸细胞组织的尾部DNA百分含量明显增加(P<0.05),并可使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彗星实验可用于动物体内多种脏器遗传毒性的检测;微核实验可用于动物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乌头类生物碱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期在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乌头类生物碱的毒效作用特征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500、100、50和10μg·mL(-1)乌头碱、次乌头碱或新乌头碱分别染毒HepG2细胞1.5 h,应用24孔板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乌头类生物碱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和拖尾细胞率与生物碱浓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100和50μg·mL(-1)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类生物碱具有细胞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体内彗星试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内彗星试验方法 ,并应用该方法对遗传毒性阳性物甲磺酸乙酯(EMS)和环磷酰胺(CPA)进行检测。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EMS和CPA。给药结束后,采集外周血样本和摘取动物左侧肝叶组织样本,铺制成单细胞凝胶玻片。玻片经裂解、解旋、电泳、中和、脱水等步骤后,得到可观察的实验标本。染色标本,并在4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使用专业分析软件对单细胞电泳图像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成功建立了基于大鼠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内彗星试验方法。经该方法检测,EMS结果为阳性,CPA结果为阴性,EMS适合作为本方法的阳性对照。结论成功建立大鼠体内彗星试验方法 ,并可应用于遗传毒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体内彗星试验是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体内DNA损伤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随着遗传毒性研究的发展,体内彗星试验已经成为重要的药物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对动物试验阶段和彗星试验阶段各操作步骤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相关方法学建立提供参考,并提出采用简化和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将有利于体内彗星试验在药物遗传毒性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1):26-30
目的:通过碱性彗星实验评价盐酸丙卡巴肼(PCZ)和乌拉坦(EC)对大鼠不同脏器的DNA损伤效应,验证多脏器碱性彗星实验的可行性。方法:取3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超纯水)、PCZ 75 mg/kg组、PCZ150 mg/kg组、EC 400 mg/kg组、EC 800 mg/kg组以及阳性对照组(N-乙基-N-亚硝基脲,40 mg/kg)。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 d,实验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并记录体质量,末次给药后3 h内处死大鼠,称肝、肾、肺质量,收集肝、肾、肺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进行碱性彗星实验。样本分别经裂解、解旋、电泳、染色等步骤后,使用Komet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尾DNA含量百分率(尾DNA%)、尾距。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CZ 75、150 mg/kg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给药4 d后体质量和肝、肾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C 800 mg/kg组大鼠给药4 d后仅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CZ 75、150 mg/kg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肾、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尾DNA%和尾距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PCZ对肝、肺的影响程度更明显;EC 800 mg/kg组大鼠肝、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尾DNA%和尾距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EC 400 mg/kg组大鼠仅肾组织的尾DNA%和尾距明显增加(P<0.05)。结论:PCZ诱导的细胞DNA损伤较强,肝和肺是其遗传毒性作用的易感器官;EC诱导的细胞DNA损伤相对较弱,肾是其遗传毒性作用最敏感的器官。  相似文献   

8.
精子DNA损伤对人类生殖及其下一代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引起精子DNA损伤的因素很多,例如放射线、H2O2、化学药物等。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抑制剂,常用于肿瘤的化疗,临床上长期低剂量应用MTX可引起月经不  相似文献   

9.
10.
彗星试验是一项检测单细胞损伤的试验方法,近年来在毒理学研究中发展很快。对彗星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新药评价遗传毒性研究、生殖毒性研究和靶器官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提出了彗星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亚慢性铅中毒动物模型探讨醋酸铅对雄性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为进一步了解其毒性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5只雄性小鼠分为0.2%、0.4%染铅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只。实验组醋酸铅溶于去离子水中供小鼠自由摄取,空白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分别于第2、4、6周分别处死动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检测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醋酸铅染毒后小鼠睾丸细胞DNA单链断裂,出现彗星状拖尾。无论是拖尾细胞的百分率,DNA迁移的长度,还是olive尾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并且随着醋酸铅染毒浓度和时间的增加DNA的损伤越重,呈现出时间-效应关系。但0.2%与0.4%各周染毒组的拖尾细胞百分率、彗星尾长、olive尾矩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醋酸铅可诱导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并且其损伤作用呈现出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全氟辛酸对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及氧化性DNA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讨妇科抗肿瘤新方法 ,检测单用维生素K3或与 4Gyγ 射线照射联合应用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水溶性维生素K3处理 2 4h ,合用或不用γ 射线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 ,应用碱性彗星试验 (alkalinecometassay) ,也称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 ,测定彗星尾矩和彗星长度。结果 :对彗星尾矩影响 :单用维生素K31 0 ,2 0 ,40mmol·L- 1 ,彗星尾矩为空白对照组的 2 ,3和 5倍 ;与 4Gyγ 射线照射合用组是单纯用药组的 2 .5~ 4倍 ,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实验组间比较 ,4Gyγ 射线照射与维生素K3合用组 1 0与 40mmol·L- 1组间有差异。对彗星长度影响 :单纯用药培养 2 4h ,各剂量组均比对照组的彗星长度值明显增加 (P <0 .0 1 ) ;4Gyγ 射线与维生素K3合用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合用组的 1 0与 40mmol·L- 1 ,2 0与 40mmol·L- 1 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维生素K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产生细胞毒性 ,与γ 射线照射合用能增加放射线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氧化型染发剂DNA损伤作用浦跃朴杨薇1尹立红张徐军戴修道1周德灏1(南京铁道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南京210009;1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32)为进一步探讨氧化型染发剂的遗传毒性及其分子机理,我们分别采用溴乙锭荧光法和SOS/Umu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梳理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联合开展的大鼠多终点体内遗传毒性试验数据,比较大鼠肝彗星试验与骨髓微核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灵敏性。方法 试验分设阴性物质组、作用机制明确的遗传毒性阳性物质组、受试物组,阴性物质包括超纯水、0.9%氯化钠注射液、玉米油、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5%蔗糖和聚山梨酯80,给药体积为10 mL·kg-1;遗传毒性阳性物质包括200 mg·kg-1甲磺酸乙酯(EMS)、40 mg·kg-1N-乙基-N-亚硝基脲(ENU)、40 mg·kg-1环磷酰胺、75 mg·kg-1甲基苄肼、800 mg·kg-1尿烷、75 mg·kg-1对氯苯胺、40 mg·kg-1 1,2-二溴-3-氯丙烷和10 mg·kg-1秋水仙素;受试物包括100、300、1000 mg·kg-1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6.5、65.0、650.0 mg·kg-1单蒽酮和6.5、65.0、650.0 mg·kg-1大黄素甲醚。分别在实验0、24、45 hig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10 mL·kg-1。开展大鼠肝彗星试验和骨髓微核试验,计算每只动物的肝细胞刺猬细胞率和尾DNA百分含量(Tail% DNA),以及每只动物的嗜多染红细胞(PCE)/总红细胞(ERY)比例和嗜多染红细胞微核(MNPCE)率。结果 大鼠肝彗星试验可有效检出DNA断裂剂,对多种烷化剂(甲磺酸乙酯、甲基苄肼和尿烷等)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对环磷酰胺和多倍体诱导剂不灵敏。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单蒽酮和大黄素甲醚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1 000 mg·kg-1剂量下导致的肝Tail% DNA与0.5% CMC-Na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单蒽酮的肝彗星试验结果为明确阳性,剂量为650 mg·kg-1时,单蒽酮可导致大鼠肝Tail% DNA显著升高(P<0.05),且作用存在剂量相关性;大黄素甲醚的肝彗星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大鼠肝彗星试验可与骨髓微核试验互补,有效检出主要作用于肝脏且亲电子性较强的遗传毒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彗星试验检测石棉对V79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石棉悬液和浸泡过滤上清液对V79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以进一步探讨石棉致癌机制。方法 用彗星试验检测3种石棉悬液和浸泡过滤上清液对V79细胞的DNA损伤情况。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结果 石棉悬液各剂量组细胞DNA的迁移距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均有确切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不仅石棉纤维对V79细胞DNA有物理损伤作用,而且其浸泡过滤上清液对V79细胞DNA有化学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PSCAT)和精子畸形试验(SAMT)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广泛的检测环境因素生殖遗传毒性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检测环境诱变剂对生殖细胞遗传毒性的比较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文选用六种已知的环境诱变剂,对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及最低检出量(MDD)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昕冉  孙铜  郭娜  张峻颖  吴春勇 《药学研究》2022,41(12):825-831
DNA加合物为亲电性物质与DNA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类DNA损伤,若不能及时修复可能会引发癌症。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液质联用技术已成为DNA加合物检测的主流方法。DNA加合物组学能同时测定复杂生物基质中多种已知的DNA加合物,扫描和鉴定未知DNA加合物,因此可以更全面的阐释遗传毒性物质的毒性。虽然近年来在DNA水解、加合物纯化富集、液相分离、质谱扫描策略和数据处理等方面不断优化,DNA加合物组学检测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H2O2)、甲磺酸乙酯(EMS)、丝裂霉素C(MMC)、二甲基亚硝胺(DMNA)、苯并(a)芘(BaP)、2-氨基Wu(2-AF)和环磷酰胺(CP)诱发小鼠、大鼠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方法:体外单细胞微量凝胶碱性电泳试验(慧星试验)。结果:除EMS0.97mmol·L^-1在小鼠淋巴细胞,MMC30μmol·L^-1在小鼠、人淋巴细胞中呈阴性外,其余均为阳性。最低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法,检测二甲基亚砜(DMSO)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探索其在检测系统中的适宜浓度。方法:在非代谢活化(-S9)条件下,检测美国Sigma和Tedi A两家公司生产的2个批号DMSO,终浓度0.5%,1.0%,2.0%,4.0%处理L5178Y细胞3 h后产生的细胞毒性及诱发的TK基因突变频率(MF)。结果:2个批号DMSO的细胞毒性均以1%浓度组为最低(<20%),4%浓度组为最高(>37%);1%浓度组诱发的MF与空白对照组相近,而其他3组则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当以DMSO为溶媒、采用L5178Y细胞进行MLA微孔法实验时,采用1%作为检测系统中受试物的体积比浓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