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很强的成骨诱导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别与单种生物陶瓷、天然聚合物或人工聚合物复合构成生物活性材料,使材料的骨传导作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作用相结合,增加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同时与生物陶瓷和天然聚合物复合,或与生物陶瓷和人工聚合物复合,使骨形态发生蛋白释放速度减缓、在界面上维持较高浓度,诱导活性得到充分发挥,成骨作用加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对长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乳铁转运蛋白是铁转运蛋白家族中的一种铁结合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粘膜表面,是一种有效抗菌剂和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效因子.除具有抗菌活性外,乳铁转运蛋白在骨生理方面的作用近来逐渐引起关注.研究表明乳铁转运蛋白能促进骨骼生长,在生理浓度下能有效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在骨生长和代谢中起到一定的生理调节作用.乳铁转运蛋白可作为细胞因子之一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也可作为骨修复因子促进骨修复.该文就近年乳铁转运蛋白在骨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7是骨形态发生蛋白中的一员,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因子超家族,对肾脏的发育及功能的正常维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动物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显著降低,外源性给药可恢复.肾脏功能延缓病变进展,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就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形态发生蛋白又称为成骨蛋白(OP—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骨、肾脏、肝脏、眼睛等器官组织中发挥着促分化、促进生长发育、抗纤维化、抗炎等功能。本文综述目前肾脏病领域对该蛋白所作的研究,探讨其在肾脏病中的应用前景和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骨硬化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血透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138例。检测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和相关临床资料,CT辅助检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并进行评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硬化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并用ROC曲线分析骨硬化蛋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诊断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硬化蛋白为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2,95%CI=1.073~1.724,P=0.032)。血清骨蛋白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的ROC曲线分析,AUC=0.826,95%CI=0.759~0.892,P=0.000。诊断值为47.71 ng/L,诊断敏感度为0.607,特异性为0.938。结论血清高浓度骨硬化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骨硬化蛋白对MHD患者的冠脉钙化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力学作用及成骨效果。方法 36只成年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植入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对照组植入异种脱蛋白骨皮质骨管复合自体髂骨微粒,空白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管,三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及异种皮质骨板固定。通过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生物力学及灰量测定检查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骨缺损处新生骨生长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新生骨较少,且与断端部分相连。植入后2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及骨矿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良好的应力支撑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松质骨相当。  相似文献   

7.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免疫学研究钱金黔廖龙元孙材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已成为治疗骨缺损、骨折不愈合的常用的新材料和方法。到目前为止,对BMP的全身作用尚不清楚。因BMP本身成分的...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蛋白/β-磷酸三钙混合物(BMP/TCP)作用于移植体能诱导异位骨质形成,对此所作的初步实验显示:BMP/TCP具有使骨生成量12倍于不含TCP的BMP和其他骨基质蛋白的作用。TCP是一个具有活转化力而无免疫性的网架组织,BMP则诱导宿主的肌肉结缔组织向TCP的微孔内生长,并分化成骨。  相似文献   

9.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炎  吴立东 《中国骨伤》2006,19(6):381-383
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往往存在骨缺损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复杂情况,修复骨缺损、维持假体的稳定是翻修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往往需要骨移植。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骨移植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假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应用以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异体骨的使用,改善异体骨骨折的愈合及重建等,结果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较其他骨移植物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该文将对这些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化蛋白抗体和跑台运动对老龄去势大鼠骨重建的影响。方法 8月龄雌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层分为5组: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组)、OVX+E组(去卵巢+运动组)、OVX+S组(去卵巢+硬化蛋白抗体组)、OVX+E+S组(去卵巢+运动+硬化蛋白抗体组)。在14w后取材进行相关指标测试。结果 1单纯性的运动锻炼能降低脂肪量,增加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吸收标记物NTx水平,防止老龄去势大鼠全身、股骨骨密度发生下降。2单纯性的硬化蛋白抗体治疗能增加骨形成标志物OC,提高去势大鼠的皮质孔隙率、皮质骨体积和皮质骨厚度,提高骨密度。3运动与硬化蛋白抗体交互作用时,可以降低脂肪量,提高骨密度和皮质骨参数,增加骨量和骨强度,提高OC水平、降低NTx水平。结论适度的跑台运动可以防止老龄去势大鼠骨量丢失,改善去势大鼠骨健康。硬化蛋白抗体疗法可以增加皮质骨骨量和骨强度,预防去势大鼠绝经后对骨代谢的不良影响。硬化蛋白和运动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对老龄去势大鼠骨重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Li ZL  Wang Y  Zhang GQ  Zhou M  Xu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129-131
目的将人工股骨柄表面贴敷复合了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三维连通多孔钛,观察早期骨长入情况。方法将表面贴敷三维连通多孔钛的犬人工股骨柄直接或通过纤维蛋白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植入犬股骨,植入后2、5周荧光标记,3、6周取材病理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骨已长入多孔材料一半,植入后6周,宿主骨与假体成为一体,骨长入多孔材料全层;第6周时成骨量明显高于第3周。结论具有三维连通多孔钛表面的假体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能使骨长入加快,骨整合的程度提高,达到机械锁定和骨整合的双重固定,减少假体松动。  相似文献   

12.
NELL-1具有特异性促成骨能力,局部注射可修复骨缺损,已经在修复重建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乙二醇化的NELL-1全身应用可逆转骨质疏松,且无全身炎症反应及毒性反应,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NELL-1蛋白聚乙二醇化产物NELL-PEG具有很强成骨活性及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价值。本文总结近年来NELL-1蛋白在促成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NELL-PEG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进行硬化蛋白和跑台运动的干预,研究硬化蛋白抗体和跑台运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饲养到19周后,分为5组:C组(正常对照组)、M组(甲强龙对照组)、M+E组(甲强龙+运动组)、M+S组(甲强龙+硬化蛋白抗体组)、M+E+S组(甲强龙+运动+硬化蛋白抗体组)。结果 (1)注射甲强龙可以提高脂肪体重和骨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全身和股骨骨矿物质含量,降低股骨骨密度和骨陷窝率,且伴随着股骨远端的骨小梁骨量的下降。(2)单纯性的运动可以提高骨量、骨陷窝率,同时可以降低脂肪体重、骨吸收标志物NTx和骨细胞凋亡水平,但运动不会影响骨矿物质含量和皮层骨参数结构。(3)单纯性的注射硬化蛋白抗体能增加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防止甲强龙对骨质量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骨含量、骨密度以及骨体积百分比。硬化蛋白抗体可以增加远端和中段部分的皮质骨参数,防止骨陷窝率下降和因甲强龙诱导产生的骨细胞凋亡水平上升。(4)运动和硬化蛋白交互作用时,可以提高骨密度、皮质骨参数,促进骨形成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单纯性的Scl-Ab注射方案可以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骨量的不良影响,显著提高皮质骨骨量和骨强度。单纯性的跑台运动方案可以降低脂肪含量,并在不影响皮质骨的情况下防止骨小梁丢失。运动与硬化蛋白之间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对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是在研究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机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多肽类物质,能促进成骨细胞或未成熟的成骨样细胞增生。动物实验及小范围临床试验均证实,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可有效地促进骨形成,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成骨细胞具有维持骨骼结构,调控骨矿化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其分化受多种因子影响.Wnt信号转导通路中Wnt- 10b、Wnt-3a蛋白与成骨细胞分化关系密切;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中BMP-2、BMP-13等蛋白双向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维护骨量平衡,BMP还能通过调控Osx、Smad1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3磷脂酰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性给与甲状旁腺素(PTH)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持续性给与PTH处理,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内ALP的分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内Osterix(Osx)蛋白的表达;real-time RT-PCT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成骨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具有自发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特征,与对照组相比,经PTH持续性处理的细胞ALP染色强度明显降低,Osx免疫荧光强度较弱,细胞内成骨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性给与PTH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蛋白水平探讨锶(strontium,Sr)通过钙敏感受体(CaS R)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经体外分离、培养、鉴定ADSCs并进行成骨诱导,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组,诱导14 d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表面CaS R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 Srcl2具有增强Runx2蛋白表达的作用,当加入CaS R特异性抑制剂NPS-2143时,可抑制细胞表面CaS R蛋白的表达,拮抗Sr~(2+)对Runx2蛋白的上调作用,削弱ADSCs成骨分化能力。结论 Sr2+可通过作用于CaS R发挥促进ADSCs成骨分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骨保护蛋白及配体与破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骨细胞对骨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它的发育、成熟信号是由成骨细胞传递的。当受到骨吸收因子作用时,成骨细胞表达骨保护蛋白配体分子,与破骨前体细胞膜上的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子结合,使之分化、成熟为破骨细胞。而成骨细胞旁分泌的骨保护蛋白分子,则作为伪受体与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子竞争结合骨保护蛋白配体,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骨保护蛋白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子-骨保护蛋白组成了破骨细胞分化的信号传导通路,对它的认识有助于临床治疗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19.
骨形态发生蛋白1~12的cDNA克隆要继被报道。在大肠杆菌和真核细胞均表达出有诱骨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随着基因重组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直接或间接转移和表达,将会对局部骨缺损修复产生重要意义,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临床应用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是从未间断也未解决的老问题,世界上骨科和基础医学工作者一直坚持不懈,从各方面进行研究、涉及范围很广,从外固定器材到加压内固定器材,甚至手术方法的改进。最近,最有突破性进展的是骨诱导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的诱导成骨作用。骨诱导蛋白是存在于骨基质中的一种低分子量酸性多肽,可以诱导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骨细胞,具有诱导骨形成的生物学特性。1986年Urist首先将人骨诱导蛋白应用于临床骨缺损修复获得成功。我科于1994年将国产BMP用于临床,治疗骨折骨缺损32例,疗效观察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