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差异。
  方法: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于小鼠出生后第7,12,14,17,26 d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视网膜组织中Islet-1的表达水平。
  结果:模型组视网膜铺片及组织切片可见大量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小鼠出生后第7d,模型组与正常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小鼠出生后第12~14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出生后17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组;出生后26d,随着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持续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通过增加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从而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PEDF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PEDF对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40只7日龄的C57BL/6J新生鼠暴露在750mL/L高氧环境中,然后回到正常空气中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随机取1眼为实验眼,在出氧箱时(12d)玻璃体腔注射PEDF,另1眼为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PBS。所有小鼠均于17d处死,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未见明显的无灌注区形成;实验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10.18±1.74)比对照组(38.89±2.98)明显减少(P<0.01) ;组织切片未见视网膜毒性及炎症反应。结论:PEDF能够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熊思齐  夏晓波  蒋剑  孙伟 《眼科研究》2009,27(2):105-108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于出生后第12、14、17d取小鼠视网膜,采用RT-PCR测定Netritt-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视网膜铺片及组织切片可见大量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出生后12d,模型组与正常组视网膜组织中Netrin-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出生后14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Netrin-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出生后17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Netrin-1mRNA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组。结论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持续缺氧的视网膜组织可能从转录水平增加Netrin-1的表达,从而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大鼠的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特点。方法:将新生(生后7d)的SD大鼠、CSNB大鼠和RCD大鼠各1窝每窝(即每组)6只暴露于800±20mL/L氧浓度环境中持续饲养5d,然后再回到正常氧环境条件饲养5d;对照组为以上3种品系同龄新生鼠各1窝,每窝(即每组)各6只置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17d作为对照。在第18d时将所有幼鼠行心脏墨汁灌注,取出两侧眼球,其中1眼用于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的改变,另1眼用于组织切片观察并统计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结果:在正常饲养环境下,RCD大鼠视网膜血管网稀疏,SD大鼠CSNB大鼠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在氧诱导下,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血管正常网络状结构受到破坏,结构稀疏,血管迂曲、收缩或扩张,部分血管出现闭塞,其中SD大鼠、CSNB大鼠视网膜有出血点,甚至片状出血。组织切片显示对照组的SD大鼠中偶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其他两组均未见。实验组中SD大鼠、CSNB大鼠和RCD大鼠3种品系中均可见较多的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计数结果分别为24.10±2.49,38.20±10.47,68.00±3.06,与同品系的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与不同品系的实验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与品系有关,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大鼠仍可诱导出视网膜新生血管,且严重程度可能与感光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宜  黎晓新  董建强 《眼科研究》2008,26(2):113-116
目的 制作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小鼠动物模型并了解其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将出生后第7 d的C57BL/6J小鼠置于75%的高氧环境中5 d,再置于普通空气中5 d.在空气中饲养的小鼠为对照组.两组进行视网膜铺片,ADPase染色,组织切片染色,ELISA测定视网膜VEGF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新生血管形成率为100%,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实验组小鼠生后第17 d时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46.7±11.1)个,对照组不足2个.第12 d实验组视网膜VEGF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下降,第17 d比对照组升高. 结论该动物模型是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合适模型.VEGF是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captopril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60只7 d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治疗组(30只),置于体积分数75%高氧环境下饲养5 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出氧箱后治疗组每天1次玻璃体腔注射captopril(2.7 mL·kg-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2.7 mL·kg-1),连续5 d.2组小鼠均于17 d时处死并摘除眼球,采用视网膜铺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分支良好、新生血管密度减少,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治疗组为(5.39±1.32)个,对照组为(30.43±0.55)个,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染色较对照组减弱.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入captopril能够有效抑制高氧诱导下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captopfil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反义VEG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晖  许迅  樊莹  王方  张皙 《眼科研究》2004,22(3):256-259
目的 将反义VEGF质粒用脂质体包裹注入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小鼠眼中,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出生7d的C57BL/6J小鼠44只放入高氧环境中饲养,另外8只于空气环境中饲养。5d后出高氧环境,随机取36只分成3组。将质粒与脂质体以1:5(W/V)的比例混合,室温下静置30min。大剂量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Anti—VEGF121 0.085μg;小剂量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Anti—VEGF121 0.038μg;PCR3.1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 0.053μg,之后空气环境饲养5d。解剖镜下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分布情况;组织切片任意选取不包括视乳头的20张切片,计数突出内界膜位于视网膜表面的细胞核数;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结果 视网膜铺片原中周部血管紊乱分布部位,血管分布均匀。而对照组(注射PCR3.1)则无变化。内皮细胞计数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较高氧组、对照组显著减少,在P17的VEGF在毛细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但程度上有差异。结论反义VEGF质粒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于小鼠出生后第7,12,14,17,26d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视网膜组织中Islet-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视网膜铺片及组织切片可见大量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小鼠出生后第7d,模型组与正常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小鼠出生后第12~14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出生后17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组;出生后26d,随着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持续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通过增加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从而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TNP470治疗高氧诱导幼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NP470[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治疗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幼鼠模型(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作用.方法:选择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及实验对照组.随机取48只幼鼠置于浓度约为750mL/L的氧环境中连续生活5d,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治疗组幼鼠取12只TNP470 30mg/kg SC为大剂量治疗组,另取12只鼠皮下注射TNP470 10mg/kg为小剂量治疗组,其余两组各12只小鼠SC相同体积的30mL/L酒精作为对照.每组随机取2只乳鼠4眼作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探讨TNP470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高氧环境对照组与正常环境对照组相比,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结构及分布紊乱,说明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诱导成功;正常对照组与高氧环境对照组相比,药物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01).大、小剂量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TNP470有抑制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文志  唐罗生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074-2076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眼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含量的变化。方法:新生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小鼠于出生后7d(P7)与母鼠共置于密闭的氧箱,含氧75±5mL/L,共培养5d(P5)后回到正常氧环境,含氧20±1mL/L,建立OIR模型。对照组小鼠不进入氧箱,与母鼠一同饲养于正常氧环境。于P17处死各组小鼠,摘取右眼眼球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计数突破内界膜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内皮细胞核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左眼视网膜组织EPO含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RNV内皮细胞核计数为80.0±6.2个,而对照组仅为1.0±0.9个,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视网膜EPO含量为80.8±20.7U/L,对照组为14.4±6.8U/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视网膜组织EPO表达与RNV增生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58,P<0.01)。结论: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与眼球局部EPO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