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活性氧(ROS)在醛固酮(ALDO)诱导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ROS的来源。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系膜细胞增殖;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ROS 的产生;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R活化。 结果 ALDO可显著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应用100 nmol/L ALDO刺激系膜细胞24 h后,3H-TdR掺入量及细胞数分别是基础状态下的2.63倍和2.15倍。盐皮质激素受体(MR)阻断剂依普利酮(EPLE)几乎完全阻断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P < 0.01),而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486对ALDO诱导的细胞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ALDO明显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ROS产生,100 nmol/L ALDO刺激60 min,系膜细胞内ROS释放是对照组的2.14倍,EPLE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ROS产生(P < 0.01)。线粒体复合体 I抑制剂鱼藤酮(ROT)几乎完全阻断ALDO诱导的ROS产生(P < 0.01),NADPH 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cynin)和二联苯碘(DPI)对ALDO诱导ROS产生的抑制率为30%~35%(P < 0.05),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脂氧化酶抑制剂去甲二氢化愈创木酸、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抑制剂酮康唑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ALDO诱导的ROS产生均无明显影响。乙酰半胱氨酸(NAC)和ROT对ALDO诱导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75%~80%,apocynin和DPI的抑制作用仅为25%~30%。ALDO可显著活化系膜细胞EGFR,ALDO刺激60 min,EGFR活性是对照组的4.95倍,EPLE和NAC几乎完全阻断ALDO诱导的EGFR磷酸化(P < 0.01),而NAC和EGFR拮抗剂AG1478则阻断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P < 0.01)。 结论 ALDO通过氧化应激依赖的EGFR磷酸化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氧化应激主要来源于线粒体。  相似文献   

2.
醛固酮通过PI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依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化在醛固酮(ALDO)诱导的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系膜细胞增殖;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R、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p70S6激酶1(p70S6K1)磷酸化。 结果 (1)ALDO可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ROS产生,100 nmol/L ALDO刺激3 min,ROS产生即显著增加,刺激60 min达到高峰;1、10和100 nmol/L ALDO刺激60 min,ROS产生分别是对照组的1.50、1.70和2.14倍。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能阻断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2)ALDO可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EGFR磷酸化,100 nmol/L ALDO刺激5 min,EGFR磷酸化显著增强,刺激60 min达到高峰;1、10和100 nmol/L ALDO刺激60 min,EGFR磷酸化分别是对照组的2.29、3.55和5.25倍。NAC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阻断剂依普利酮能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EGFR磷酸化,而EGFR特异性抑制剂AG1478能完全阻断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3)100 nmol/L ALDO刺激60 min能显著增加PI3K、Akt、mTOR和p70S6K1磷酸化,其增加倍数分别为对照组的4.35、5.38、3.85和3.57倍,应用NAC和AG1478能阻断ALDO诱导的PI3K、Akt、mTOR和p70S6K1磷酸化。(4)PI3K抑制剂LY294002、Akt抑制剂以及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能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其抑制率达到50%~55%。 结论 ALDO通过氧化应激依赖的EGFR磷酸化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PI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活化及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在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 h后,随机分为以下4组:正常对照组,AngⅡ(10-7 mol/L)组,AngⅡ+ Los(洛沙坦,10 μmol/L)组及AngⅡ+DPI(NADPH氧化酶活性抑制剂,10 μmol/L)组。应用荧光染料(DCF)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RT-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单位p47phox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钙黏蛋白(cadherin)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47phox、α-SMA的蛋白表达。 结果 (1)外源性AngⅡ可显著增加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OS的产生,刺激15 min后,ROS 的表达较对照组上升了(3.64±0.53)倍。DPI和洛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刺激后ROS的产生(P < 0.05)。(2)AngⅡ刺激腹膜间皮细胞后, NADPH氧化酶亚单位p47ph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洛沙坦和DPI可阻断由AngⅡ诱导的p47phox表达上调(P < 0.05)。(3) AngⅡ诱导α-SMA表达的上调以及 E-cadherin mRNA的下调, 洛沙坦和DPI可部分逆转AngⅡ的这种作用。(4)AngⅡ刺激8 h后可明显上调PAI-1的mRNA表达,为正常对照组的(3.06±0.77)倍。 洛沙坦和DPI可明显阻断PAI-1的表达上调(P < 0.05)。 结论 NADPH氧化酶依赖产生的ROS介导了AngⅡ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阻断AngⅡ的作用及抑制NADPH氧化酶的表达和活性可作为防治腹膜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活性氧簇(ROS)/GADD153蛋白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9组(n=5),Ⅰ组(C组)常规心肌细胞培养,不予其他处理;Ⅱ组(AngⅡ6组)给予100 nmol/L AngⅡ,孵育6 h;Ⅲ组(AnsⅡ12组)给予100 nmol/L AngⅡ,孵育12 h;Ⅳ组(ArtsⅡ24组)给予100 nmol/L Ang Ⅱ,孵育24 h;V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AngⅡ组]预先给予抗氧化剂NAC 5 mmol/L,2 h后给予100 nmol/L Ang Ⅱ,孵育24 h;Ⅵ组(NAC组)仅给予NAC 5 mmol/L,孵育24 h;Ⅶ组(anti-ODN组)GADD153反义寡核苷酸10 μmol/L转染24 h后,加入100nmoFL AngⅡ,孵育24 h;Ⅷ组(mis-ODN组)GADDl53错义寡核苷酸10 μmol/L转染24 h后,加入100nmol/L Ang Ⅱ,孵育24 h;Ⅸ组(脂质体对照组)加入等容量转染试剂,孵育24 h.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ROS产量、细胞凋亡率及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AngⅡ6组、AngⅡ12组、AngⅡ24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ROS产量及GADD153蛋白表达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AngⅡ24组比较,NAC+AngⅡ组和anti-ODN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ROS产量及GADD15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AugⅡ通过增加ROS产量,诱导GADD153蛋白表达上调,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M-1)表达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探讨丹参注射液抗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为未干预组(N组)、AngⅡ-Ⅲ激组(A组,AnglI浓度为100nmol/L)、AngⅡ+丹参干预组(按照丹参注射液浓度分为S1、S2和S3组,丹参注射液浓度分别为37.5g/L、75g/L和150g/L)以及单独丹参干预组(S组,丹参注射液浓度为150g/L)。S1、S2和岛组加入丹参注射液作用1h后,再加入AngⅡ(浓度为100nmol/L)共孵育24h。观察各组系膜细胞PAI-1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RO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A组PAI-1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S组PAI-1 mRNA和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与A组相比,S1、S2、S3组PAI-1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N组相比,A组细胞R0s含量升高(P〈0.01),S组细胞ROS含量无差异(P〉0.05);与A组相比,S1组细胞ROS含量无差异(P〉0.05),S2、s3组细胞ROS含量降低(P〈0.01)。结论AngⅡ通过刺激系膜细胞产生致肾纤维化因子,丹参注射液能抑制这些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Intermedin (IMD)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5组:A组(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刺激物;B组(AngⅡ组):10-6 moI/L AngⅡ;C组(IMD组):10-6 moI/L AngⅡ+10-7 mol/L IMD;D组(PKA抑制剂组):10-6 moI/L AngⅡ+10-6 mol/L PKA抑制剂H-89+ 10-7 mol/LIMD;E组(氯沙坦组):10-6mol/L AngⅡ+10-6mol/L氯沙坦.MTT法检测个组HMCs增殖情况;比色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ELISA试剂盒测量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TGF-β1、cAMP、ERK的表达.结果 与AngⅡ组相比,IMD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羟脯氨酸(Hyp)的表达(P<0.001),加入PKA抑制剂后IMD上述作用被抑制(P<0.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可明显增加cAMP的含量并抑制ERK的表达,在加入IMD后上述作用被抑制(P<0.001).结论 IMD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促使cAMP第二信使水平的升高并抑制细胞中的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酸(U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GMC,应用不同浓度的UA(50、100、300 μmol/L)刺激或应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10 μmol/L)、NADPH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夹竹桃麻素(500 μmol/L)、线粒体复合体Ⅰ抑制剂鱼藤酮(10 μmol/L)预处理 30 min 后,再加入UA(300 μmol/L)。于实验终点收集细胞,应用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GMC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 D1和cyclin A2的表达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均显示,U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GMC增殖,300 μmol/L UA刺激组其细胞数为对照组的1.5倍以上。(2)流式细胞术显示,UA呈剂量依赖性减少G1/G0期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数,300 μmol/L UA刺激组其S期细胞数为对照组的2倍以上。(3)U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系膜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A2的表达。(4)U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系膜细胞ERK1/2磷酸化且U0126能够抑制UA诱导的GMC增殖。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分别显示,U0126的抑制率分别是UA 300 μmol/L刺激组的22%和31%(均P < 0.05)。(5)U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ROS产生增加,夹竹桃麻素能够明显抑制UA诱导的ROS生成、ERK1/2的磷酸化和系膜细胞增殖(均P < 0.05),而鱼藤酮对其无明显影响。 结论 UA可促进GMC增殖,其可能的机制为UA诱导NADPH 氧化酶来源的 ROS 产生增加,从而激活ERK1/2信号通路,引起周期蛋白表达增加,促进GMC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GMC,用10^-6mol/L AngⅡ刺激GMC,将培养的大鼠GMC随机分为5组:正常培养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和3种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孵育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ELISA、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GMC内NF-κB p65核易位阳性率、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水平、GMC内MCP-1 mRNA表达及Ⅰ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ngⅡ介导的大鼠GMC内NF-κB p65水平,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GMC MCP-1及MCP-1 mRNA的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GMC内ⅠκBα蛋白表达下调。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GMC ⅠκB的磷酸化降解及NF—κB活化;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GMCMCP-1 mRNA表达MCP-1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高糖培养基中大鼠系膜细胞活性氧(ROS)及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mR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 方法 将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为以下6组:对照组(C组,普通MEM培养基,含5.6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M组,24.2 mmol/L甘露醇+C组)、高糖组(H组,30 mmol/L高糖MEM培养基)、小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R1组,H组+10 μmol/L罗格列酮)、大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R2组,H组+20 μmol/L罗格列酮)、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组(N组,H组+5 mmol/L NAC)。采用激光共聚焦法检测ROS水平,分别采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MCP-1 mRNA及蛋白含量。 结果 C组和M组间ROS、MC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ROS水平较C组增高4.1倍(P < 0.01),分别采用罗格列酮(20 μmol/L)和NAC干预后,ROS水平显著降低(P < 0.01);罗格列酮(20 μmol/L)和NAC均可显著抑制高糖环境中MCP-1 mRNA的高表达(P < 0.01)。H组中MCP-1蛋白水平[(940.9±20.3) ng/L]显著高于C组[(403.0±8.1) ng/L](P < 0.01),而R2组和N组的MCP-1蛋白水平[(562.5±15.3) ng/L,(539.8±8.3) ng/L]显著低于H组(P < 0.01)。 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减少ROS而降低高糖所诱导的MCP-1表达,而这可能是罗格列酮发挥直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Tyrphostin AG1478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Tyrphostin AG1478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87细胞24 h后的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Tyrphostin AG1478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87细胞24 h后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 5、10、15、20 μmol/L的Tyrphostin AG1478作用人脑胶质瘤U87细胞24 h后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 8.93±11.95)%、(46.42±4.12)%、(42.13±7.54)%和(37.48±4.69)%;0、10、20 μmol/L的Tyrphostin AG1478作用人脑胶质瘤U87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19±3.15)%、(32.02±1.60)%和(54.35±2.80)%;0、10、20 μmol/L的Tyrphostin AG1478作用人脑胶质瘤U87细胞24 h后细胞主要分布在G0~G1期,分别为(51.20±1.21)%、(78.61±1.57)%和(82.73±0.77)%,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yrphostin AG1478抑制体外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均呈浓度依赖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yrphostin AG1478 on glioma U87 cells proliferation, cells cycle and apoptosis. Methods U87 cells were cultured for 24 h in the medium which contained AG1478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 5, 10, 15, 20 μmol/L). The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urvival rate, and the cells cycle and apoptosis of the cells were examin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cells proliferation was obviously inhibited by AG1478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cells in 5, 10, 15, 20 μmol/L AG1478 groups was (78.93 ±11.95)%, (46.42 ±4. 12)%, (42. 13 ±7.54)% and (37.48 ±4.69)% respectively, which was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0 μ mol/L AG1478 group (P <0. 05 ). The apoptotic rate in 10, 25μmol/L AG1478 groups was (32.02 ± 1.60)% and (54. 35 ± 2. 80)%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0 μmol/L AG1478 group ( P < 0. 05 ). The cells cycle was obviously inhibited by AG1478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treated with 10 and 20 μmol/L AG1478 in Go-G1 phase was ( 78. 61 ± 1.57 ) % and ( 82. 73 ± 0. 77 ) %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0 μmol/L AG1478 group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growth inhibition of glioma U87 cells caused by AG1478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poptotsis induction and the G0-G1 arrest. AG1478 wa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anti-tumor drug in human gliom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产生的影响。 方法 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氯沙坦(10-5 mol/L)和(或)NADPH氧化酶抑制剂联二亚苯碘锚(DPI,10-5 mol/L)预处理1 h后再加入AngⅡ(10-7 mol/L)刺激24 h,同时设立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4组细胞NADPH 氧化酶p22phox、p47phox、Nox-4 mRNA和蛋白水平及TGF-β1 mRNA水平。用2,7- 二氯荧光素双乙酸盐(H2DCF-DA)作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应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结果 AngⅡ(10-7 mol/L)刺激细胞15 min后开始产生大量的ROS,至60 min达平台期。单纯AngⅡ刺激1 h后,NRK-52E细胞上清液中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31 μU/L 比48.29 μU/L,P < 0.01);经氯沙坦预处理1 h后再加入AngⅡ刺激1 h细胞上清液中SOD水平升高至36.37 μU/L,与Ang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AngⅡ刺激NRK-52E细胞24 h可显著上调NADPH氧化酶p22phox、p47phox和Nox-4 mRNA和蛋白水平,其mRNA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57倍、5.55倍和9.41倍(均P < 0.01),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4.53倍、4.17倍和6.50倍(均P < 0.01)。经氯沙坦干预后,p22phox、p47phox和Nox-4 mRNA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71倍、2.18倍和5.23倍(均P < 0.01),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20倍、2.30倍和4.30倍(均P < 0.01)。AngⅡ刺激细胞24 h后TGF-β1 mRNA表达也显著增多,为对照组的4.36倍(P < 0.01),氯沙坦处理细胞后TGF-β1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57倍。 结论 氯沙坦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的表达和增加SOD的表达减少ROS的产生,并能通过减少ROS产生,抑制AngⅡ诱导的TGF-β1 mRNA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乌索酸(ursolic acid,UA)对高糖所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RMC)损伤的保护作用,明确是否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细胞增殖及活性氧簇等活动。方法:将体外培养人系膜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高糖组(HG)、甘露醇高渗对照组(MA)及HG+不同剂量(0.5、1.0、2.0μmol/L)乌索酸干预组(UA),采用MTT法及DCFH-DA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系膜细胞增殖及活性氧簇产生;Westen-blot检测系膜细胞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活性及TGF-β1、FN表达;RT-PCR法检测TGF-β1、FN mRNA表达。结果:高糖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48 h后,系膜细胞异常增殖,U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UA抑制系膜细胞ROS的产生及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系膜细胞损伤。UA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AKT、m TOR磷酸化水平及系膜细胞TGF-β1、FN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 vs.HG)。结论:乌索酸通过抑制高糖介导的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活化,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ROS的产生,减轻系膜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离体和在体情况下TRPC1通道是否参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收缩。方法通过计算细胞表面积来观察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收缩情况。分别利用荧光标记的菊粉和对氨基马尿酸(PAH)的血浆清除率计算大鼠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血浆流量。结果在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min后,细胞表面积减少(37.2%±4.0%),系膜细胞的收缩反应可因TRPC1基因敲除而受到显著抑制(20.1%±3.0%)。给大鼠注射AngⅡ(1.7ng·min^-1·100g^-1BW)可引起GFR下降,注射TRPC1抗体(300μg/L)显著抑制AngⅡ引起GFR下降(P〈0.05)。但与TRPC1抗体相同浓度的免疫球蛋白,不能抑制AngⅡ引起的GFR下降。另外,TRPC1抗体不影响AngⅡ引起的血压改变和肾血流量的下降。结论本实验表明TRPC1通道在调节肾小球系膜细胞收缩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1 μg/L、2 μg/L、4 μg/L、8 μg/L、16 μg/L)处理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并设正常对照组。MTT法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干预24 h、48 h、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描记生长曲线。干预72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各浓度雷帕霉素组细胞周期负调蛋白p27和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各浓度雷帕霉素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 结果 小剂量雷帕霉素(1 μg/L)对系膜细胞增殖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停滞于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但对系膜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较大剂量雷帕霉素(8~16 μg/L)能够明显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雷帕霉素能够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p27、p53 mRNA和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增加p27、p53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促进系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介导的Ras-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活化在醛同酮( 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系膜细胞增殖;Western印迹检测Ki-RasA、c-Raf、MEK1/2和ERK1/2活化.结果 ALDO可显著促进系膜细胞增殖,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均P< 0.01).ALDO刺激系膜细胞3h,活化的Ki-RasA、c-Raf、MEK1/2和ERK1/2表达显著增强,分别是对照组的4.05倍、3.62倍、4.52倍和3.40倍(均P<0.01).抗氧化剂NAC几乎完全阻断ALDO诱导的Ki-RasA、c-Raf、MEK1/2和ERK 1/2活化(均P<0.01).Ki-RasA siRNA可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系膜细胞Ki-RasA表达,并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Ki-RasA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P<0.01).c-Raf抑制剂GW5074和MEK1/2抑制剂PD98059亦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均达到65%(P<0.01).Ki- RasA siRNA不能降低ALDO诱导的磷酸肌醇-3激酶( PI3K)磷酸化.联合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MEKl/2抑制剂PD98059可完全阻断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P<0.01).结论 ALDO可通过氧化应激活化Ki-RasA-c-Raf-MEK-ERK信号通路.同时阻断ERK1/2和PI3K信号通路可完全抑制ALDO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原代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化及CD40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 分离及培养RPMC。用不同浓度AngⅡ(10-9、10-8、10-7、10-6 mol/L)刺激细胞及用10-7 mol/L AngⅡ刺激细胞不同时间(mRNA为1、2、4、8、12、24、48 h和蛋白为6、12、24、36、48 h),观察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阻滞剂洛沙坦(10-5 mol/L)和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阻滞剂PD123177(10-5 mol/L)对AngⅡ诱导TLR4表达的影响。将细胞随机分为下列4组:对照组、AngⅡ (10-7 mol/L)组、LPS(1 mg/L)组、AngⅡ (10-7 mol/L)+LPS(1 mg/L)组,观察AngⅡ对LPS诱导的NF-κB激活和CD40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TLR4、CD40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LR4、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NF-κB p65、磷酸化NF-κB(p-p6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NF-κB p65亚单位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1)10-9、10-8、10-7、10-6 mol/L AngⅡ作用RPMC 12 h,TLR4 mRNA表达分别增加70.5%、89.5%、102.9%和121.9%;作用24 h TLR4蛋白表达分别增加12.1%、27.7%、51.2%和41.6%。AngⅡ(10-7 mol/L)作用RPMC不同时间,TLR4 mRNA表达高峰为8 h和12 h(P < 0.01),蛋白表达高峰为12 h和24 h(P < 0.01)。(2)洛沙坦阻断后,AngⅡ诱导的TLR4表达与未阻断组比较,下调33.5%(P < 0.05)。PD123177对AngⅡ诱导的TLR4表达无显著影响(P > 0.05)。(3)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作用60 min p-IκBα/IκBα、p-p65/p65表达分别上调362.6%(P < 0.01)和67.4%(P < 0.05);作用4 h CD40 mRNA表达上调299.9%(P < 0.01);与LPS组比较,AngⅡ预刺激24 h加LPS作用60 min,p-IκBα/IκBα、p-p65/p65表达分别上调49.1%(P < 0.01)和29.3%(P < 0.05);作用4 h CD40 mRNA表达上调56.8%(P < 0.01)。(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AngⅡ组细胞中,p65信号定位于细胞胞质;LPS作用60 min,p65信号从胞质进入胞核;AngⅡ+LPS组NF-κB p65胞核信号显著增强。 结论 AngⅡ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诱导RPMC TLR4表达,并显著增强LPS诱导NF-κB激活及CD40的表达。提示腹膜组织局部产生的AngⅡ可能对LPS诱导的腹膜组织炎性反应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内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NRK-52E细胞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ngⅡ组;(3)AngⅡ(10-6 mol/L)+SB203580(10 μmol/L)组;(4)AngⅡ(10-6 mol/L)+不同浓度氟伐他汀(10-7、10-6、10-5 mol/L)组;(5)AngⅡ(10-6 mol/L)+氟伐他汀(10-5 mol/L)+甲羟戊酸(10-4 mol/L)组。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κB活性变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水平。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mRNA表达。 结果 AngⅡ呈剂量依赖性上调NF-κB DNA结合活性、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MCP-1 mRNA表达(P < 0.01)。AngⅡ(10-6 mol/L) 刺激5 min即可增加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P < 0.01)。AngⅡ刺激30 min后NF-κB活性显著升高(P < 0.01),2 h达高峰(P < 0.01)。p38MAPK 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阻断AngⅡ对NF-κB的激活作用(P < 0.01)。氟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ngⅡ诱导的NRK-52E细胞内p38MAPK磷酸化和NF-κB活化,以及其下游趋化因子MCP-1表达(P < 0.05)。甲羟戊酸(10-4 mol/L)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P < 0.05)。 结论 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ngⅡ诱导的NRK-52E细胞内NF-κB的活化。甲羟戊酸可部分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分析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变化与上述因子的关联,探讨AngⅡ促进NRK-52E细胞炎性反应、纤维化的天然免疫机制。 方法 细胞同步化后,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10-7 mmol/L)组、坎地沙坦(10-5 mmol/L)+AngⅡ组、TLR4阻断剂(20 mg/L)+AngⅡ组,培养6 h后RT-PCR法检测TLR4及转接信号髓分化因子88(MyD88)mRNA表达水平;12 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TLR4蛋白表达;24 h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及HSP47的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ngⅡ显著上调NRK-52E细胞 TLR4、MyD88 mRNA和TLR4蛋白表达(均P < 0.01),并诱导细胞TNF-α和HSP47的释放(均P < 0.01)。与AngⅡ组相比,TLR4阻断剂和坎地沙坦干预均显著抑制 AngⅡ对细胞TLR4、MyD88的刺激效应(均P < 0.01);坎地沙坦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 TNF-α、HSP47的释放(均P < 0.01),TLR4阻断剂对细胞 TNF-α、HSP47的下调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AngⅡ对NRK-52E细胞天然免疫信号TLR4、MyD88具有激活效应,该信号激活可能是AngⅡ促进肾小管细胞炎性相关因子释放的重要机制之一。坎地沙坦抑制肾小管细胞炎性因子的体外效应也与其调节该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胆管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分别用AG1478(10μmol/L)、5-FU(100 mg/L)以及联合两药处理24 h后,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试验、Matrigel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情况。结果:AG1478与5-FU单独作用后,QBC93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与任一单独用药比较,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增强(均P0.05)。结论:EGFR抑制剂与5-FU联合应用可能是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