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匀浆膳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匀浆膳作为一种肠内营养制剂 ,是一种根据病人病情可以随时修改营养成分的糊状浓流体饮食 ,可经鼻饲、胃或空肠置管滴入或灌注。1原则和要求1 1能量要充足 :一般以患者的基础热量消耗 (BEE)为基数 ,乘以相应的活动系数和应激系数。BEE(男 )=66.47 +13.75W +5H -6.67A,BEE(女)=66.51 +9.56W +1.85H -4.6A ,其中W、H、A分别为体重 (kg)、身高 (cm)和年龄。(1)活动系数 :卧床1 2 ,轻度活动1 3,中度活动1 5 ,恢复期或激烈活动1 75以上。 (2)应激系数 :外科小手术1 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非要素膳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自制非要素膳组和商品化组各60例,同时随机抽取以前的38例肠外营养组,分析比较三组术后的营养指标及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学处理,了解其效果。结果肠内营养组在术后氮平衡恢复、肌酐身高指数、淋巴细胞记数、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肠道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好,自制非要素膳组和商品化组术后营养指标恢复程度相当,但费用明显降低。结论自制非要素膳行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且价格低廉,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黎艺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10-21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高代谢反应的特征,如不进行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势必导致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使伤残率和病死率增高。本研究应用匀浆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小君 《中国药业》2012,21(17):71-72
目的观察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因鼻饲商品肠内营养剂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后,改用自配匀浆膳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期间用商品肠内营养剂后出现严重腹泻(1 d内腹泻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3次以上,病程持续3 d以上)的患者50例,停用商品肠内营养剂,改用营养科自配的匀浆膳,观察其每天大便次数、性状,3 d后统计腹泻天数及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应用自配匀浆膳后,患者的腹泻症状明显改善(P<0.05),但血浆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商品肠内营养剂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患者,当临床上应用商品肠内营养剂出现严重胃肠道并发症尤其是腹泻时,营养科自配的匀浆膳可明显改善腹泻症状,减轻肠内营养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非要素膳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99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制非要素膳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静脉营养,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EN组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 (P<0.05);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比较,肠内营养组均优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自制非要素膳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较PN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观察比较二者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7 d,EN组清蛋白、前清蛋白明显高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体质量和血红蛋白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与TPN组相比,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N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TPN组38.1%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EN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明显优于TPN,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剑辉  贺有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51-185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5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2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Hb、上臂肌围(AMC)的变化以及合并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Hb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AMC明显增加,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感染发生率,从而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20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实验组,20例)。实验组行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能获得较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而实验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3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组38例患者分为48小时开始EN的早期组和7天开始EN的后期组,均经采用荷兰纽迪西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螺旋式鼻空肠管,鼻空肠管置入采用常规置入法、X线引导或胃镜辅助置入法持续滴注肠内营养液,并由肠外营养逐步过度到EN.测定两组患者的耐受性指标(血淀粉酶、血糖及肝功能)、有效指标(血浆白蛋白)并观察临床症状:有无腹痛及腹部体征.结果 耐受性指标两组均在正常范围,而有效性指标提示早期组的血浆白蛋白值升高较快、低蛋白血症的纠正比后期组早,两组均无腹痛等现象.结论 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实施EN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它能提高治愈率,在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自第2天始胃管内给予10%GS100ml+美兰1支,观察4h后,尿内若有美兰染色,证明肠道有吸收功能,后给5%GNS500ml持续胃管内泵入,第3天给予百普利鼻饲500ml持续24h泵入,第4天加用能全力500ml持续24h泵入,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1周后达全量;期间胃肠外所需热量均由卡文供给。对照组于受伤2d后予肠外营养支持,等肠鸣音出现后(5~7d)开始渐转为肠内营养。并观察两组血糖、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淋巴细胞计数、血生化离子、肝功、肾功,同时观察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治疗组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SAP患者68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d后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变化,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均上升,C-反应蛋白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SA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普通营养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3例为对照组;从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免疫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者患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P和ALB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起效快,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时肠内营养(EN)支持的应用原则、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4月至2008年6月间20例SAP患者在入院3~5d放置空肠螺旋管,在到达空肠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20例患者空肠内营养平均维持时间19(7~38)d。未出现全身感染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对SAP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患,将病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对病患的肠胃减除压力,禁止病患口服食物,通过注射生长抑制素对胰腺的分泌进行相关的抑制等治疗;对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还需要对病患进行治疗3~5d,放置营养管治疗。结果:两组病患的尿淀粉酶、WBC等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验组的恢复时间要少于对照组;血清蛋白有上升的趋势,实验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死率、感染率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实验组要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对重症胰腺炎病患进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病患的营养状况,同时也可以使病患得到较早恢复,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才林  潘怀富 《淮海医药》2010,28(4):321-32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ICU 2006年7月~2009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及手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50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2组无差异。分析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方便、经济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外科患者手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脑外科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应用肠内营养的脑外科术后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d、第1周及第2周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术后第2周患者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变化,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脑外科手术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莉莉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53-154,16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组患者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及对照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以及NIHS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1d后NIH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徐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67-46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值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军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重要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且副作用小。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是更符合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对肠道损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住院的食管癌患者98例随机分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0天测定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d及10 d两组患者Hb、TLC、ALB及TP均不同程度升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EN组比较,术后10 d EEN组患者Hb、TLC、ALB及TP均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排气时间比TEN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057,P<0.05);EEN组发生轻度腹胀患者6例,轻度腹泻8例,TEN组患者出现腹胀2例,轻度腹泻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5,P<0.05).结论 早期行肠内营养能改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