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细胞学与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对宫颈病变筛查敏感性,寻找早期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敏感的方法。方法将1206例妇科检查的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DNA倍体分析组,分别采用传统宫颈细胞学与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进行宫颈早期病变筛查,对筛查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并对两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显示DNA倍体分析组筛查阳性率(4.47%)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检出率(82.22%)均高于对照组(1.32%、2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方法对宫颈病变筛查阳性率和CIN检出率高于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DNA定量分析对宫颈病变的临床筛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DNA定量分析及常规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评估DNA定量分析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探讨其对细胞学ASCUS进行分流的意义。方法经DNA定量分析及常规细胞学后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并有详细病理报告的共180例患者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在细胞学和DNA倍体均见异常的180名女性当中,以细胞学为ASC-H作为活检标准诊断CINI以上的敏感性是65%,而以细胞DNA倍体分析结果可见3个以上异倍体细胞作为活检的标准,其诊断CINI以上的敏感性是94%。ASCUS同时伴有DNA倍体异常的84例患者中,其病理结果为CINI以上者占42%(35/84)。结论DNA定量分析系统与常规细胞学诊断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时可作为ASCUS分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 630例患者采用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检测与液基细胞学联合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对其中1 146例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检测阳性和(或)宫颈液基细胞学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与意义。结果 (1)宫颈DNA异倍体细胞的检出率和宫颈液基细胞学的阳性率分别为13.68%和8.97%,有统计学差异(P<0.01);(2)随着DNA异倍体细胞数量的增加,液基细胞学的阳性率也相应增加,且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阳性者与活检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3)以12个倍体异常细胞为宫颈活检标准,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为98.10%,特异性为18.20%,符合率较差;若以3个以上DNA倍体异常或液基细胞学LSIL作为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以上的敏感性分别为89.14%和73.28%,特异性分别为75.80%和76.50%,均有较好的符合率。结论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检测与液基细胞学筛查均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达到早期诊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DNA倍体分析(DNA-ICM)和宫颈液基细胞学(LBC)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组织学诊断的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癌病例中LBC和/或DNA-ICM结果异常的病例,进行组织学与LBC和/或DNA-ICM结果对比.LBC诊断以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非典型腺细胞(AGC)为切入点;DNA-ICM以≥3个细胞、DNA指数≥2.5为切入点;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SAS V8数据分析.结果 DNA-ICM与LBC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84.9%和79.5%(P>0.05);两种方法结合筛查敏感性可达97.5%,高于独立应用一种方法的敏感性.188例同时进行了LBC和DNA-ICM检测的病例中,DNA-ICM阳性176例,其中组织学诊断炎性病变52例,CIN、阴道上皮内瘤变(VIN)和宫颈癌121例,其他类型病变3例;在组织学诊断为炎性病变的病例中LBC阳性率为46.2%,在CIN、VIN和宫颈癌的病例中阳性率为72.7% (P<0.01).LBC诊断ASC-US的52例中,组织学最终诊断炎性病变20例,CIN 32例;DNA-ICM在炎性病变和CIN病例的阳性率分别为75% (15/20)和96.9% (31/32)(P<0.05).结论 DNA-ICM具有和LBC相似的筛查敏感性,两种方法相结合敏感性可显著提高;LBC可协助分流DNA-ICM的假阳性病例,提高DNA-ICM的特异性;DNA-ICM有利于鉴别LBC的不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宫颈病变筛查患者3240例,均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级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液基细胞学诊断不明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者结合细胞DNA定量分析选择性活检。结果DNA定量分析阳性率(9.72%)高于常规液基细胞学(5.62%)(P〈0.01);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方法筛查CIN2级及以上宫颈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92.86%、66.67%,特异性分别为67.09%、40.50%,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在有条件降低特异性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宫颈液基细胞学结合DNA定量分析用于筛查官颈癌和癌前病变,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采用DNA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宫颈癌普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方法对参与宫颈癌普查的3070名妇女用宫颈刷取材,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染色,由细胞学医师对巴氏染色片做常规细胞学诊断,应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对Feulgen染色片进行自动扫描诊断。结果对常规细胞检查结果在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及以上病例和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检查可见异倍体细胞或异倍体细胞峰的病例,建议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以及宫颈活检。146名妇女做了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常规细胞学诊断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在筛查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3个DNA异倍体作为评估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0.95%、57.60%、24.29%、57.60%,除阴性预测值外均比常规细胞检查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级别评估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标准(分别是76.19%、40.00%、17.58%、90.90%)要高,其他级别中〈3个DNA异倍体与ASCUS、≥10个DNA异倍体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应指标比较均高。同时,细胞DNA定量分析图客观准确,不仅能识别宫颈细胞涂片中的大量DNA异倍体,还能识别少量DNA异倍体细胞,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有较重要的意义。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宫颈癌普查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DNA倍体分析对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宫颈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接受宫颈筛查的新疆维吾尔族女性300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患者100例(宫颈癌组)、癌前病变患者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00例、慢性宫颈炎100例)(良性组),比较2组患者宫颈DNA倍体定量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DNA倍体分析指导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lN)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阴道镜联合流式细胞仪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分析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66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瘤变分析,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宫颈脱落细胞DNA异倍体阴性者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均属CINⅠ;阴道镜CINⅡ、Ⅲ均检出异倍体细胞.阴道镜CINⅠ者异倍体细胞检出率为71.4%,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0%;阴道镜CINⅢ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达100%;阴道镜诊断CINⅡ患者,组织病理学诊断CINⅠ为44.0%、ClNⅡ32.0%、CINⅢ24.0%.结论:阴道镜联合宫颈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有助于宫颈病变组织恶性度的判断,尤其对CIN Ⅰ/Ⅱ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2例浆膜腔积液标本(胸腔积液169例、腹水78例、心包积液15例)经离心处理后,制片2张,其中1张用于Feulgen染色后,给予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另1张用于巴氏染色,同样给予常规的细胞学检查,比较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62例浆膜腔积液常规细胞学检测出119例(45.4%)异常,而同样标本中DNA倍体分析检测出113例(43.1%)异常,常规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及可疑肿瘤细胞73例标本,均发现异倍体细胞的存在,而在常规细胞中找到核异质细胞的46例中,仅有34例出现异倍体细胞。结论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有助于提高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涂片检查(LBP*),DNA倍体分析检测(DNA *)及HPV-DNA 23分型检测(HPV*)对诊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意义.方法 收集492例宫颈活检病例,要求同时有LBP*、DNA*、HPV*及宫颈组织活检结果.用宫颈刷刷取细胞标本,制成LBP*涂片两张,一张用作LBP*TBS分级诊断,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eulgen染色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162例妇女,每例妇女制备2张宫颈细胞液基薄层片,1张进行巴氏染色及TBS诊断,另1张进行Feulgen染色,以细胞DNA倍体分析仪进行DNA定量检测。结果 3162例患者TBS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2例;DNA定量检测检出3个五倍体及其以上多倍体细胞者64例。32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15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原位癌、浸润癌,其中10例为LSIL、HSIL,DNA定量检测检出3个或3个以上五倍体及其以上多倍体细胞者13例。缩短Feulgen染色步骤中的酸化或染色时间可影响细胞形态、细胞检出数量及平均光密度。结论 Feulgen染色在DNA倍体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DNA倍体分析可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DNA定量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宫颈疾病筛查的护理宣教内容。方法:对我所4 000人进行宫颈DNA定量细胞学检测的妇女普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宫颈DNA定量细胞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妇女普查普治中的护理工作内容。结果:4 000人被检者中,定期检查3 686人,4~6个月复查227人,活检87人;其中癌前病变20人,宫颈癌15人,慢性宫颈炎52人。其护理工作主要在于向女性宣传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性,提高妇女的重视程度。护理工作中要注意个性化及多样性。结论:使用宫颈DNA定量细胞学检测能够提高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措施。而此项工作的普及,有赖于护士的积极宣传和耐心地讲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传统细胞学及DNA倍体分析系统两种方法对1 342例妇科健康体检的对象进行宫颈早期病变筛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01-2010-05在我院体检中心自愿行妇科健康检查妇女共1 342例,年龄22~70岁.随机分为DNA倍体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671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5.4岁及33.8岁.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液基超薄技术(TCT)对120例患者的宫颈细胞进行早期宫颈病变的筛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定量分析法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参与对比的879例妇女用宫颈刷取材,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DNA染色。对巴氏染色片做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对DNA染色片进行全自动扫描诊断。结果 对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程度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意义不明以上病例和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检测见异倍体细胞部分病例,建议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28例妇女做了病理活检。以细胞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出细胞DNA定量分析法在ASCUS以上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论 细胞DNA定量分析法与液基细胞学检查组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对我国女性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02例输尿管癌患者(研究组)和88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尿液标本,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LBC)和DNA倍体分析系统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02例输尿管癌患者尿液标本中,DNA倍体分析阳性检出率(65. 69%)明显高于LBC检查阳性检出率(27.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 965,P=0. 000); DNA倍体分析系统筛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LBC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135,P=0. 043); DNA倍体分析系统筛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LBC与DNA倍体分析联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008,P=0. 029)。结论 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的筛查及诊断中能有效弥补常规细胞学诊断的不足,提高阳性检出率,是输尿管癌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宫颈癌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为探讨适宜宫颈癌的筛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830例已婚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采用专用Feulgen DNA染色做DNA定量测定,由全自动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进行扫描,同时也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两种检测法为阳性者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6830例已婚妇女中检出异倍体细胞者占8.39%,其中检出1~2个占5.81%,≥3个占2.58%。阴道镜下活检,CINⅡ及以上病变51例(0.75%);原位癌患病率为0.04%,浸润癌患病率为0.03%。30~45岁CIN和宫颈癌高发,其中>30~35岁、>35~40岁、>40~45岁CINⅠ、CINⅡ、CINⅢ、原位癌、浸润癌患病率分别为1.84%、0.70%、0.61%、0.09%、0.09%,1.23%、0.65%、0.39%、0.06%、0,0.82%、0.16%、0.25%、0.08%、0。与TCT检测方法进行比较,DNA倍体定量法对宫颈癌及癌变前发现率(1.86%)高于TCT检测法(1.30%)(P>0.05)。结论全自动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方法,提高筛查覆盖率、规范宫颈病变的早诊早治技术,可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或意外发现官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使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自2010起采用DNA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并用于妇科手术前常规检查,现将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两种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参与宫颈癌普查的7 735例女性采用宫颈刷取材。液基处理后制成标本片2张,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Thionin染色。对巴氏染色片做常规细胞学检查,用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对Feulgen染色片行细胞核DNA定量分析。结果常规细胞学检查共发现269例异常,DNA倍体分析技术发现462例异常。共取活检776例,发现CINⅡ以上病变147例,DNA倍体分析技术只有1例CINⅡ漏诊,相对敏感性为83.6%,相对特异性为96.7%。采用常规细胞学检测相对敏感性为61.9%,相对特异性为98.3%,虽然阳性预期值略高于DNA倍体分析技术,但有29例漏诊。结论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较常规细胞学敏感性高,特异性也较好,可作为宫颈癌普查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宫颈细胞学配合DNA定量细胞学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2月-2007年12月间在我们中心对2800例患者行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 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及DNA定量细胞学检查,TCT或DNA定量细胞学检查检查异常者三个月复查,2800例(ASCUS)行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 prep cytologic test,TCT)DNA定量细胞学检查检查,TBS检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异常(ASCUS)者行阴道镜、多点活组织检查。结果TCT检查异常者302例,占10.79%(302/2800)。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94例,占6.93%(194/280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4例,占(1.21%);高度鳞状上皮(HSIL)内病变18例。占0.64%(18/2800);鳞癌(SCC)3例,占0.10(3/2800)。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炎症198例,占异常细胞学65.56%(198/302)。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诊断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配合DNA定量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