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哈尔滨市2006-2007年度儿童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儿童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儿童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微量血凝抑制(HI)实验进行型别鉴定,并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2006年10月~2007年3月采集的185份儿童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中,分离到流感病毒32株,阳性率为17.30%,均为H1N1亚型。4~7岁年龄段的儿童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为30.00%。儿童流感病毒分离高峰主要出现在12月份,阳性率高达39.47%。结论哈尔滨市2006-2007年度儿童流感流行优势株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儿童流感流行主要集中在12月份。今后应加强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110余个国家/地区流感中心组成了全球流感监测网络。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局《2009年扩大流感监测网络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2009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6~2007年度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为预防控制南宁市儿童流感流行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7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ILI出现6月和10月两个明显高峰期,以A型中H1N1亚型为主;2007年,ILI出现7月一个高峰,以A型中H3N2亚型与B型中Yamagata系混合为主。两年ILI以0~4岁儿童为主,2007年病毒分离率明显高于2006年。结论:我市儿童流感主要存在夏季流行高峰。建议加强儿童流感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提高我市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指导流感防控。方法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LI)和辖区内报告的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Realtime RT—PER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应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9年6月~2010年3月4所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门诊病例总数590590例,流感样病例12067例,ILI%为2.04。流感样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44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194份,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阳性248份,季节性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02份;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凝测定阳性143株,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119株,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4株,季节性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20株,各型流感病毒季节性消长趋势明显。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2起,病原检测18起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7起季节性甲型流感、10起甲型H1N1流感和1起季节性甲、乙型流感混合感染。结论流感样病例数与病原学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以用来反映流感活动的强弱,监测网络的敏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9—2012年石嘴山市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了解其流行趋势及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流行性感冒监测信息系统计算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并采集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流感病例报告例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石嘴山市流行性感冒毒株以A型为主,A(H1N1)亚型和A(H3N2)亚型同时存在,交替成为优势株,B型隔年出现,与A型共存。结论应加强流感监测,分析流行性感冒病毒优势毒株,以便预防控制流感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3年3月石家庄市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数据,分析流行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2-2013年石家庄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1.05%,冬春季节出现流行高峰。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711份,核酸检测阳性108份,阳性率为15.18%。分离得到流感毒株92株,总分离率为12.94%,其中B型1份、甲型H1N1型47份、季节性H3N2型44份。结论石家庄市流感活动具有季节性特点,活动高峰期出现在冬春季节,ILI流行高峰与病毒检出高峰基本一致。季节性H3N2型流感毒株在2013年1月前为主要优势流行株,2013年1月后甲型H1N1型流感毒株成为优势流行株。病毒分离率与年龄及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病毒型别,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Iu就诊指数(ILI%=门、急诊Iu就诊人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00%)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2009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出现2次ILI就诊高峰,第1次高峰由甲(A)型H3N2亚型所致,第2次高峰由新甲(A)型H1N1亚型所致;2009年甲流大流行之后,2010年流感流行的强度迅速降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甲(A)型H3N2亚型为主;2011—2012年新甲(A)型H1N1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A)型H3N2亚型交替流行,ILI就诊高峰均发生在春夏季;对全市4个监测年度各周的ILI%和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秩相关检验(r=0.701,P〈0.01),结果呈正相关;全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1起,报告发病共计580例,平均罹患率为1.25%,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4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的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广西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5年间共累计报告流感病例157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38/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3~5月。崇左、来宾、南宁、百色和贺州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病例以5~1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1.41%;男性多于女性;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托幼儿童发病居多,占病例总数的92.53%。结论防制流感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和卫生宣教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尤其是加强儿童及青少年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市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狗肾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从哨点医院采集的52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41株,分离率为7.9%,以新甲型H1N1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26株(63.4%),H3N2型5株(12.2%),B(Yamagata)型1株(2.4%),B(Victoria)型9株(22.0%)。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春季的1-3月和秋季的8-9月。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新甲型H1N1抗体阳性率41.9%,最低为B(Yama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8.1%。对2010年2株新甲型H1N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甲型H1N1基因未发生变异,暂时不会造成大的流行。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活动相对平缓,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春季的优势毒株,下半年逐渐转变为H3N2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安徽省宿州市2009~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宿州市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或爆发疫情时流感患者的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结果:在1 672份标本中,共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14例,总阳性率12.8%。2009年共检测标本287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155例,阳性率54.0%;2010年标本729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39例,阳性率5.3%;2011年共检测标本319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4例,阳性率1.3%;2012年共检测标本337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16例,阳性率4.7%。214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0~和10~岁年龄组,其次是20~岁,男女比为1.2∶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2.0%和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率2009~2011年逐年下降,2012年比2011年阳性率升高,流感病毒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仍需加强。流感发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儿童及青少年,且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流感监测为评估本地流感疫情的严重性、预测流行趋势、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设立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对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的病例收集相关信息,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录入相关信息,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哨点监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0.40%,男性阳性率为50.29%,女性阳性率为50.54%;6~8月以甲(A)季H3亚型为优势毒株,9~12月以甲(A)H1N1亚型为优势毒株;各型(或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甲(A)H1N1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11-2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61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明显较低,其他各亚型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以甲(A)型为主,加强学校流感样病例监测,对控制疫情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肇庆市2015—2018年禽类市场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动态分布情况,为肇庆市禽流感预警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18年肇庆市9个县(市、区)的禽类市场环境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A型流感病毒(FluA)核酸检测,FluA阳性标本进行H5、H7、H9亚型流感病毒分型。结果 共采集禽类市场环境标本 4 508份,其中FluA核酸阳性标本共1 154份,总阳性检出率为25.60%;H5、H7、H9和A型未分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72%、2.75%、17.48%和4.44%。FluA阳性检出率在肇庆市9个县(市、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性检出率最高是鼎湖区。FluA阳性检出率及其他亚型阳性检出率在1、2月份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冬春季为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高峰期。FluA阳性检出率在5种类型监测标本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简称案板)阳性检出率最高(33.04%),笼具表面擦拭标本(简称笼具)次之(27.22%)。结论 肇庆市禽类市场环境中存在H5、H7、H9及多种亚型混合的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潜在传播风险,尤其在冬春季,需结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状况,加强禽类从业人群的健康教育与禽类市场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对人感染禽流感发生的预警和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防城港市活禽市场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情况,为科学评判疫情并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3—4月在全市活禽市场外环境采集笼具擦物、冼禽污水、禽粪、砧板擦物、禽类饮用水等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FluA、H5、H9、H7核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集全市36个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1 855份,阳性393份,阳性率为21.19%,其中H5阳性28份,H7阳性2份,H9阳性198份,H5和H9混合阳性37份,其他亚型(FluA阳性,H5、H7、H9 阴性)128份;不同地区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乡镇市场采集的标本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类型的标本中,洗禽污水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砧板擦物, 再次是禽类饮用水和笼具擦物,禽粪的阳性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城港市活禽市场环境普遍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污染,H9亚型是主要的病原体,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后,防城港市没有发生人间禽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13—2016年人群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闵行区流感监测网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数据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数据,分析流感流行特征。结果 2013—2016年监测到流感样病例数为37 738例,流感样病例数占门诊人数的月平均构成比为0.90%。共采集标本4 094份,分离到的各型流感病毒857份,总分离率为20.93%。2013年优势株以季节性A (H3N2)型为主,2014年以B (Yamagata)型和季节性A (H3N2)型共同流行。2015年夏季高峰以季节性A (H3N2)型为主,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的冬春季高峰分别以新型甲型H1N1型(H1N1 pdm09)和B (Victoria)型为共同流行。2016年冬季高峰又以季节性A (H3N2)型流行为主。ILI就诊百分比(ILI%)与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高度相关(rs=0.460,P<0.05)。结论 闵行区流感大致分为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流感病毒优势株交替出现并呈现一定规律,ILI流行特征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9年流感活动情况及其型别特征。结论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泉州市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流感样病例占就诊人数的0.26%~2.34%;全年采集监测标本1392份,经RT-PCR法检测样本阳性率为22.34%;经MDCK细胞分离流感毒株134株,其中季节性H3N2和HINl型各占60.45%和11.19%,甲型H1N1流感占21.64%,B型占6.70%。结论 2009年泉州市流感春夏季以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为优势毒株,秋冬季以甲型H1N1流感为流行株,需加强泉州市流感监测和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通过流感病毒优势株在犬肾细胞系(Madin Daby canine kidney cells,MDCK)细胞中竞争性复制,探讨季节性流感流行株感染、复制能力强弱对主导流行株的贡献。方法 在对2011年至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季节性流感监测中,监测到流感样病例775例,确诊流感病例119例。选取2012年1月至2月流感病例中分离的3株B型和3株A/H3N2亚型流感流行株,两两交叉配对成9组,共同感染MDCK,细胞培养上清液抽提核酸,mRT-PCR扩增特异性产物。 结果 有7组共感染组合中A/H3N2 (210 bp)电泳条带逐渐变强、B型条带(390 bp)逐渐变弱至第3代完全消失,2组中A/H3N2与B的条带至第3代均明亮。 结论 流感病毒共感染竞争性复制结果与当时人群流感监测中优势株转换相符。该方法为探讨可能引起主导流行株在人群中变迁的原因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