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血管瘤为最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尤以颜面部为最多见。据统计,颜面部血管瘤约占人体血管瘤的40~60%。吴奇光氏统计1,09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血管瘤46例,占良性肿瘤749例的6.1~ %;陆先韫氏统计1,20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血管瘤111例,占良性肿瘤813例的13.6~%;我科自1954~1674年间,共收治肿瘤患者1,673例,其中血管瘤患者392例,占良性肿瘤患者889例的44~ %。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
18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构成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1847例口腔科住院肿瘤患者的就诊年龄、性别、部位、组织类型及不同病种间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47例中男女比例为1.2:1。良性肿瘤患者938例,占50,8%;恶性肿瘤患者909例,占49,2%。腺源性肿瘤中,多性形腺瘤占87%。恶性肿瘤中,鳞状上皮细胞癌占60.8%;腺上皮癌中,腺样囊性癌占33.4%。结论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多性形腺瘤居首位,且发病率较高,腮腺为高发部位。恶性肿瘤中,鳞癌占首位,舌为最好发部位,女性患者有增加趋势,口腔癌的好发部位顺序为:舌、颊、龈、腭、口底,50~70岁组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理组织结构和对人体危害不同,而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据报边,仅口腔癌的发病率就占全身的第四位。现将我院口腔科从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十年中,20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 一、口腔颌面部肿瘤分类清况: 在200例肿瘤中,良性肿瘤161例,占80.5%,恶性肿瘤39例,占19.5%,列如表下:  相似文献   

4.
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其中最常见的是舌癌。口腔癌是颌面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58%-1.30%[1]。口腔癌术后引起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极大地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及吞咽、语言等功能。组织瓣修复缺损组织为恢复患者面部美观和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病理构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首诊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统计汉族和维吾尔族各类肿瘤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的构成特点。结果212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肿瘤占731.5%(1553/2123),恶性肿瘤占268.5%(570/2123)。其中汉族男性625例,汉族女性651例,男女之比约为1∶10.4;维吾尔族男性414例,女性433例,男女之比约为1∶10.5。汉族和维吾尔族良性肿瘤患者就诊年龄均以30∽39岁最多,分别占145.0%和116.8%。在570例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多见,为248例,且男性多于女性,汉族与维吾尔族60岁以上的人群分别占544.6%和496.6%,以舌部最高发。在368例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维吾尔族占50.00%,汉族占463.4%;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居多,维吾尔族占147.5%,汉族占130.0%。在184例其他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中汉族与维吾尔族均以神经鞘瘤多发。恶性肿瘤汉族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居多,占273.8%,维吾尔族以基底细胞癌居多,占178.3%。结论新疆地区,重视口腔颌面部肿瘤是≥60岁老年人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汉族和维吾尔族鳞状细胞癌和小涎腺恶性肿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口腔癌是颌面部较常见的粘膜上皮性肿瘤,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鳞状细胞癌,一般占口腔癌的80%以上,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SCC)简称口腔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部位以舌、颊、牙龈、腭最多见,恶性度较高,常  相似文献   

7.
口腔重复癌由Sarasin氏在1933年首次报告以来,发现率似有逐年增多的倾向。作者就口腔癌97例的尸检研究和1961—1975年日本文献中的口腔癌尸检2872例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重复癌的某些生物学和临床特征。重复癌的诊断标准重复癌是人体不同脏器同时或不同时发生组织类型不同的原发性肿瘤。根据Warren和Gates氏提出的重复癌诊断标准为:①每个肿瘤都有其明确的恶性组织图象。②每个肿瘤发生于不同的部位。③排除转移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多在表浅部位,易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由于颌面部功能复杂,邻近颅底和咽喉,治疗时应引起注意。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匕2例分析如下。1一般临床资料1.1年龄与性别15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41~60岁之间者最多,占58%,40岁以下占34%.61岁以上占6%。男性叨例,女性61例,男女比1:067o12职业分布152例患者中,农民92例,占605%,工人28例,占184%,干部9例,占59%,学生8例,占52%。2肿瘤类形及发病部位在152例患者中,主要为囊肿,造釉细胞瘤及口腔癌,详见表1…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0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使用光动力疗法初步观察;其中唇癌50例,口腔癌31例、面部18例和5例颌骨、上颌窦。94例可以评价疗效中;特效62例(65.96%)、显效2例、有效25例(26.4%),无效5例(5.32%),总有效率94.69%。特效病例中4例一年内复发、4例8个月内颌下淋巴结转移。10例手术后4~72小时光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看到:(1)肿瘤细胞变性坏死;(2)血管内血栓形成;(3)肿瘤间质内的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惠  陶正 《宜春医专学报》2000,12(3):230-231
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在21世纪恶性肿瘤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因而,肿瘤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题。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以上皮源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造血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 关于口腔癌,近年来舌癌、口底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占全身恶性淋巴瘤的比例也有上升趋势,这些均已…  相似文献   

11.
10年间共收治了儿童口腔凳面部肿瘤134例,其中良性肿瘤126例,占93.7%,恶性肿瘤8例,占6.3%,良性肿瘤中血管瘤、淋巴管瘤91例,占良性肿瘤的72%,好发于颌面部、舌、腮腺区、恶性肿瘤中肉瘤多于癌,好发于腮腺(4/8),均发生于左侧,左侧为恶性肿瘤高发区。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为首选。恶性肿瘤早期的保留功能外形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三者联合治疗不但外形完好,延长存活时间,而且能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尽可能减轻放射治疗中口腔黏膜的放疗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的病例,其中鼻咽癌28例,腮腺肿瘤14例,扁桃体癌8例,口底癌7例,牙龈肿瘤5例。结果6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反应。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口腔黏膜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副反应,如何尽量减轻这种反应,应引起放射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722例口腔颌面部涎腺肿瘤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口腔颌面部涎腺肿瘤的构成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722例涎腺肿瘤患者的就诊年龄、性别、部位、组织类型及不同病种间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颌面部涎腺肿瘤患者722例,男女比例为1.1:1。良性患者430例,占总数59.6%,恶性患者292例,占40.4%,其中,多形性腺瘤(74.4%)与黏液表皮样癌(33.4%)分居良恶性肿瘤首位。结论口腔颌面部涎腺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首位,且发病率较高,腮腺区及腭部为高发部位,女性患者有增加趋势,30~50岁组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4.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口腔癌发病率20%~30%,占全身癌发病率0.8%~1.5%,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因此,对舌癌早期均采取手术根治。我院自1984年61月以来,开展对舌部恶性肿瘤行舌颈根治术,对缺损舌部用胸锁乳突肌皮瓣再造舌部取得较好效果。此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田海锁  王东妹 《中外医疗》2012,31(14):60-61
目的探讨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口腔外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其中男248例,女152例,男女性别比为1.63∶1.00,患者年龄平均在56.3岁,高发年龄为52~76岁间。发病部位:位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的分别为口腔、唾液腺、颌骨;其中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为多见。其肿瘤组织来源以上皮来源性最多,占有88.59%(354例),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和间叶组织源性。病理分型中以鳞状细胞癌(64%)较为多见,以及数量较多的恶性淋巴瘤和粘液表皮样癌等。重复癌者29例(7.25%),男女比为1.3∶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9%和65.1%。行放、化学疗法及手术的综合疗法治疗者68例,5年生存率为76.1%。据统计,患者半年内复发率20.9%,复发时间在5周~7个月(4.61±1.80)个月。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有升高的迹象,男女构成比例有所下降,组织来源以上皮源性肿瘤为主,而鳞状细胞癌在肿瘤的病理分型中占首位,治疗方法以综合疗法疗效显著,有效地减少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对91例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按年龄、性别、分类、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平均发病年龄为7.8岁。男童占57%,女童占43%。上皮性恶性肿瘤占36%,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粘液表皮样癌,占12%,其次是恶性多形性腺瘤和鳞状细胞癌,各占5.5%。间叶性恶性肿瘤占64%,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横纹肌肉瘤,占22%,其次是纤维肉瘤和恶性神经纤维瘤,分别占7.7%。发病部位多见于颌骨、腮腺、颊等。  相似文献   

17.
阴莖癌是阴莖的最常見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尤为多見。根据迈氏(1929年)及艾氏(1933年)的統計,阴莖癌在我国占全部癌症的15.8—18.3%,張氏等(1955年)的报告亦指出,此病占人身所有癌症的11.5%,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8.1%。在欧美各国阴莖癌的发病率約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3%。本文綜合分析最近20年来(1935年7月—1954年4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两个附属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医院)所診治之71例阴莖癌的临床資料,其中36例曾由熊、万两氏在1950年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一、序言基底細胞癌为一种较为少見的癌肿。胡氏等曾謂白种人患此病者甚多,而我国人患此病者极少。胡秦二氏(1936)統計的132例皮肤癌中基底細胞癌只占9.1%。作者查阅过解放十年来有关国内文献及各医学院校学报仅有孙、刘二氏(1956)报告191例皮肤癌中有基底細胞癌38例。楊钧氏等(1952)报告眼脸部基底細胞癌3例(其中一例为基底鱗状上皮癌),赫雨时等(1952)报告眼脸部基底細胞癌9例(其中三例为基底鱗状上皮癌),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学系(1959)报告耳鼻咽喉肿瘤1565例中外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我院1955—1988年间,经病理检验诊断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和瘤样病变的1198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本文材料是来自就诊患者的活组织检查,故不能代表真正的肿瘤发病率,只能说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一般构成情况。2、在119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囊肿为236例(19.70%),瘤样病变99例(8.26%),肿瘤863例(72.04%)。后者中良性670例(77.64%),恶性193例(22.36%),与国内报道良性多于恶性相同,但本组良性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作者收集了自1990年1月至1997年3月间病理诊断口腔颌面部癌的住院病人167例,发现多原发癌瘤5例,占2.99%(5/167),5例中有1例失访,4例随访6个月至7年,其中2例死亡。笔者结合文献讨论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瘤的发病特点,鉴别诊断,病因,治疗及预后等问题。认为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瘤的预后与发病部位及早期诊治有关,在确诊第一原发癌时需同时考虑有无第二原发癌以上的可能,延长随访时间,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