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激光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氪多波长激光视网膜广泛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眼,先用氪多波长激光进行视网膜广泛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后再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2月,28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有效率为87.50%。术后视力提高者9眼,占28.13%;不变18眼,占56.25%;下降5眼,占15.63%。结论 氪多波长激光视网膜广泛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后再进行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氩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92例新生血管青光眼,先用氩激光对虹膜及小梁网的新生血管进行激光光凝,然后再行小梁切 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月,82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1mmHg=0.133kPa),有效率达89.13%,优于睫状体冷冻术。结论:氩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视网膜及虹膜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32例(34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全视网膜光凝,再行虹膜光凝,用氪-绿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房角新生血管,3~5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数量,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后视力提高14只眼,无变化14只眼,下降6只眼;在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治疗前眼压平均(42.9±8.9)mmHg,术后1周、1月及3月平均眼压为(13.6±3.4)mmHg,(15.4±3.0)mmHg,及(18.2 4±3.1)mmHg(t值分别为t=17.695.t=18.669,t=14.781,均P<0.05)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抗青光眼用药量从治疗前3.1±0.8降至治疗后0.2±0.6(t=15.760.P=0.000<0.05)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前房出血5只眼(14.7%),经药物治疗均在2周内消失;1只眼术后2月发生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缓解.结论 采用视网膜及虹膜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难以控制的青光眼。本文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3例(13眼)采用在小梁切除术的同时根据眼底可见情况分次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全部患者均随访5月~2年。结果患者13例13眼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视乳头和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4例视力提高,8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促进新生血管消退,防止再出血和眼压升高的发生。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取30例(30只眼)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拆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术眼眼压≥15mmHg和滤过泡扁平,拆除可拆缝线.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并发症.随访12~48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6.1±3.2)mmHg,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8.2 4±2.1)mmHg,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P<0.01).17只眼眼压<21mmHg,眼压控制成功率为56.7%.6只眼眼压>21mmHg,经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21mmHg.17只眼术后有Ⅰ型或Ⅱ型功能性滤过泡.术后4只眼(13.3%)在一周内有Ⅰ度浅前房,未经处理,自行恢复.术后12只眼(40.0%)有前房积血,10只眼前房积血在术后7d内吸收.2只眼在术后15d内吸收.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控制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降眼压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节段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大节段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大节段小梁切除术,术后给予视网膜光凝或虹膜根部新生血管直接光凝。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8月。结果 出院时眼压:5~21mmHg者21眼(91.3%),小于5mmHg者2眼(8.7%)。全部形成功能型滤过泡,2眼视力下降,6眼视力提高。随访眼压:5~21mmHg者19眼(82.6%),其中5眼须局部滴用降低眼压药物。小于5mmHg者1眼(4.3%),3眼眼压升高(13.0%)。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积血(39.1%)和浅前房(47.8%),后期主要有滤过区巩膜葡萄肿(30.4%)。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需要手术、激光、药物等综合治疗,大节段小梁切除术是疗效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VEGF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01/2019-06就诊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并入院治疗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2例43眼。患者入组后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视力、眼压、眼前节照相,根据屈光间质状态完善眼底检查。根据入院眼压情况予全身及局部联合降眼压治疗,术前抗生素滴眼。入院第3d患者术眼行抗VEGF治疗,根据患者自主选择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分为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 注药72h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膜下及巩膜瓣局部应用氟尿嘧啶浸润+可调节缝线+房角分离)。术后随访6mo(1d,1、2wk,1、2、3、6mo),比较两组新生血管消退情况、视力、眼压。
结果: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和雷珠单抗眼内注射液均可有效消退虹膜新生血管,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无差别。术后1d,1、2wk,1、2、3、6mo大部分患者眼压均明显下降,部分患者视力提高。
结论:抗VEGF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压,部分患者可提高视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行改良小梁切除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2例(22只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2针可调节缝线,巩膜瓣上无固定缝线,根据术后眼压和滤过泡情况决定拆除可调节缝线的时间.观察术后眼压等指标变化.随访6个月.结果 术前眼压35~65 mm Hg,平均(46.45±7.40) mm Hg,术后末次随访眼压9~31 mm Hg,平均(16.14±6.56) mm Hg,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时,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其中Goldman眼压计测量眼压正常者17例,达77.3%,其余5例眼压也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满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2005年7月应用氪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手术方法:(1)先行虹膜及小梁网氪激光光凝:在表麻下氪激光绿色光直接光凝周边虹膜表面及小梁网新生血管,能量250~450mw,光斑大小200μm,曝光时间0.2s。上方预定切除的周边虹膜及小梁网处作密集光凝,范围大于所需虹膜切除范围约1mm,一般为3个钟点。并借助前房角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虹膜激光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 46例(46眼)药物难以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各23眼).A组行虹膜氪激光光凝联合复式小梁切除术,B组行睫状体冷凝术.术后观察眼压、眼前段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 经过6~12个月随访,A组治疗成功16眼,显效4眼,成功率69.57%,总有效率95.65%,术中、术后无严重前房积血;B组治疗成功7眼,显效5眼,成功率30.43%,总有效率69.56%,2眼需要再次手术,2眼眼球萎缩.结论 虹膜氪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避免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术中前房积血等问题,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病情进展,较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成功率高,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NVG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TSCPC治疗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38.9±3.2)mmHg(1kPa=7.5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mmHg、(17.8±1.6)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 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显著控制NVG患者眼压,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56例(5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A组视力提高者10眼(35.7%),不变者16眼(57.1%),下降者2眼(7.2%);B组视力提高者3眼(10.7%),不变者17眼(60.7%),下降者8眼(28.6%);两组视力提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率较B组高。A组手术成功率为92.9%,显著高于B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2周、3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均显著低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B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2眼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取该术式 ,以降低眼压 ,解除症状 ,术后随访 3~ 36个月。结果 术后各眼视力基本保持不变 ;眼压控制在 6 .46~ 2 0 .5 5 m m Hg(1k Pa=7.5 mm Hg)者 12眼(5 4.5 % ) ;2 0 .5 5~ 2 8.0 1mm Hg者 5眼 (2 2 .7% )配合眼球按摩后眼压下降 ;眼压 >2 8.0 1mm Hg者 4眼 (18.2 % ) ;<6 .46 mm Hg者 1例 ,术后 1a眼球萎缩。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或减轻者 19眼 (86 .3% ) ,不能缓解者 3眼 (13.6 % ) ,于术后 2~ 6个月行眼球摘除术。虹膜表面及瞳孔缘新生血管均减少 ,13眼 (5 9% )术后 0 .5 a冷冻区域新生血管消失。结论 对于较晚期视功能差 ,眼部不适症状明显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术式可有效控制眼压 ,缓解症状 ,减少眼球摘除机会 相似文献
17.
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例一次性施行睫状体冷凝(0.5wk)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1d,1wk,1mo眼压、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1mo,17例中,13例手术眼压控制较好,成功率76%。结论:一次性施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疗效。Cyclocryotherapyandtrabecuforlateneovascularglaucoma 相似文献
18.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对NVG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NVG的疗效。方法:在经典现代小梁切除术基础上,改良行上穹窿为基底的角膜缘处结膜切口、做巩膜瓣5.0mm×4.5mm、巩膜瓣行MMC处理、透明角膜缘连同小梁区切除3.3mm×2.0mm、虹膜剪除前灼凝表面新生血管。结果:9例(9眼)NVG患者术后眼胀痛,头痛等症状消失,眼压保持良好。1例随访4a,3例随访3a,3例随访2a,眼压均稳定在15.88~23.78mmHg。2例失随访。结论:NVG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