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量化精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鼻肠管留置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ICU收治的共计543例行鼻肠管留置危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273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70例,实施量化精细护理)。比较2组的鼻肠管留置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脱管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P<0.05)。出ICU时和出院时,2组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上臂肌围(AMC)均较干预前有所增大,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ICU危重症鼻肠管留置患者中应用量化精细护理,对鼻肠管留置质量提升、不良反应减少及营养指标改善均可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人床旁鼻肠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医院ICU并接受床边鼻肠管留置营养支持者10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床边鼻肠管留置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常规插管、常规鼻肠管维护等,试验组采用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床边鼻肠管留置病例干预后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鼻肠管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开展ICU危重病人床旁鼻肠管留置护理工作,可确保置管质量与安全性,降低鼻肠管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史蓉蓉 《全科护理》2020,18(25):3321-3323
[目的]比较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病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ICU收治的86例危重症病人,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鼻胃管组(2016年1月—2017年3月)36例,鼻空肠管组(2017年4月—2018年12月)50例。比较两组病人置管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留置鼻空肠管与留置鼻胃管比较并未明显增加置管操作时间及置管费用,且一次置管成功率并未降低(P均0.05);鼻空肠管组病人置管第7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鼻胃管组(P均0.05);鼻空肠管组病人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留置鼻空肠管对ICU危重症病人安全、有效,比留置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在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对我院我科收治的行床边留置鼻肠管危重患者152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情况、平均置管深度、置管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平均置管深度、平均置管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安全、侵袭性小,不用特定的设备,同时因鼻肠管细、柔软,对患者的鼻咽部刺激小,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冷秋  胡蝶  吴香花  庞志强 《当代护士》2021,28(3):114-116
目的 探讨改良"三步式"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8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三步式"盲插鼻肠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入鼻肠管需要总时间;置管舒适度及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鼻肠管需要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管疼痛评分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三步式"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症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置管过程中耐受性,有效改善置管舒适度,同时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形鼻肠管不带导丝置入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 例;对照组行螺旋形鼻肠管带导丝置入法置管,观察组行螺旋形鼻肠管不带导丝置入法置管.置管24 h 后分别行床边X 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结果:两组均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对照组置管法成功率为64.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形鼻肠管不带导丝置入法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鼻肠管空肠营养和经皮胃肠造瘘空肠营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鼻肠管组(NTF组)和胃肠造瘘组(PEG组),每组40例。NTF组接受鼻肠管空肠营养治疗,PEG组接受经皮胃肠造瘘空肠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营养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造瘘组淋巴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鼻肠管组(P<0.01)。胃肠造瘘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肠管组(P<0.05)。结论经皮胃肠造瘘空肠营养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鼻肠管空肠营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鼻肠管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1日~2022年1月31日神经外科收治的103例重症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肠管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构建鼻肠管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管道堵塞率、脱管率、血液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堵管率及脱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7、14 d,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P<0.01),置管后14 d,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置管后7 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技术、护理效果、护理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构建鼻肠管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满意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82-328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ICU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ICU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导管相关意外事件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意外事件发生率为8.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应用效果显著,可预防导管相关意外事件,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双管喉罩经口留置鼻肠管,对照组不使用双管喉罩,直接经口或经鼻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及患者的营养水平情况。结果: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置管成功率高,机体营养检测水平较高,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高,患者营养水平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留置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参照组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营养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置管前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0%,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8.33%(P0.05)。结论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中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晓霞  毛越 《护理与康复》2019,18(11):61-63
目的观察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0例拟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ICU患者,采用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置入鼻肠管。结果成功置入鼻肠管121例(93.08%),其中一次置管成功113例,置管时间(17.3±2.9)min,二次置管成功8例,置管时间(23.1±2.2)min;9例置管失败(6.9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对危重患者可采用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水稀释引液法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床旁盲插鼻肠管定位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1年3月1日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注气法盲插鼻肠管技术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注水稀释引液法盲插鼻肠管技术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臂肌围(MAMC)]、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置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BMI、TSF、MAMC、GQOLI-74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水稀释引液法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床旁盲插鼻肠管管道位置判断准确率和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同时改善患者短期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减少置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四磨汤口服液在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76例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置管深度、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24 h时,两组置管深度均高于初始置管深度,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7.89%VS 2.63%),研究组略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5.26%VS 0.00%),研究组略低(P>0.05)。结论 四磨汤口服液有助于促进重症患者胃肠蠕动,增加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深度,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形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3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ICU监护时间、营养支持时间以及营养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盲插法成功30例占93.8%,有2例需内视镜引导完成;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清蛋白均较自身肠内营养支持前有显著升高,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结论 螺旋形鼻肠管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疗程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可作为危重症患者首选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1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8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将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及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营养指标水平、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质量。结果2组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均较低(P均<0.05)。护理2周后,2组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置管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规范性、基础护理、专科操作和风险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可降低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营养指标水平,促进其尽早康复,且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胃镜放置鼻肠管与常规鼻胃管2种营养途径的肠内营养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常规鼻胃管组(32例)和经胃镜鼻肠管组(33例),均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肺炎发生率。结果 2组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肠管组肺炎发生率为6.1%,鼻胃管组3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胃管及胃镜下置鼻肠管操作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但鼻肠管肺炎发生率较鼻胃管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床旁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1月共3120例危重症患者在入ICU后24h内接受床旁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置管时间为(15.5±5.61)min,成功率为99.07%(3091/312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5/3120),导管留置时间为(15.2±4.50)d。结论危重症患者床旁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管具有简单、快速、安全,易于护理、患者痛苦小和易耐受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至出科。比较两组ICU治疗时间及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及导管感染发生率、血清血小板(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及置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管部位及护理期间导管感染发生率、护理后血清PLT、MP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置管及ICU治疗时间,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床边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ICU重症患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需行小肠营养管留置的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盲插组和床边超声引导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床边超声引导置管组首次置管成功37例(74%),传统盲插组置管成功22例(44%),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