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聚髌器和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67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85例采用可调式聚髌器固定(A组),82例采用NT-PC固定(B组),对骨折的复位效果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A组平均随访12个月,B组10个月。临床疗效评定采用髌骨骨折临床结果评估标准(改良Bostman):A、B两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92.9%,95.1%。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镍钛记忆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3年3月~2006年6月采用镍钛记忆聚髌器(NT-PC)治疗各种类型髌骨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报告采用U形横环钢丝(U法)、改良AO张力带(AO法)、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150例,其中粉碎形58例、横形92例。平均随访4年2个月。结合X线髌股关节面对位情况依据临床功能恢复分优、良、可、差评定疗效。计优98例、良36例、可11例、差5例。选用参照单位分析法统计处理显示:U法疗效及优良率不及NT-PC及AO法;AO法与NT-PC疗效无显著差异。提出手术治疗髌骨骨折,U法不应作常规、首选;对于横形或相对大块、无冠状骨折线的粉碎骨折,AO法应视为有效,可靠的选择;多平面、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NT-PC系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髌骨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NT-PC内固定,术后对疗效进行随访调查分析。结果47例患者术后经过6个月~5年随访,按照胥少汀对髌骨骨折疗效综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5.7%,有效率达100%。结论NT-PC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显著疗效,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安全性大,术后能早期活动锻炼功能恢复快,最大限度恢复髌骨的完整结构,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髌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笔者自2003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髌骨骨折112例,其中应用记忆合金聚髌器(NT-PC)及丝线捆扎治疗髌骨骨折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对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髌骨骨折的治疗,目前有多种内固定方法,各有所长.笔者自2000~2004年对分别应用粗丝线或可吸收粗线环形荷包缝合法、改良AO张力带固定法、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120例,进行一项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NT-PC)“十”字固定治疗全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NT-PC‘十’字固定”进行手术治疗全髌骨粉碎性骨折38例。治疗后将惭复位,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范围,手术时问及远期的疗效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NT—PC治疗组在骨折复位、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范围、手术时间、远期疗效优良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8例平均开始下地功能锻炼时间为4d,术后无需石膏托外固定,无骨折移位,全部达到临床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双NT-PC“十”字固定为治疗全髌骨粉碎性骨折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结果,为应用生理性成骨力值概念治疗骨折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经NT-PC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71例,随访并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9个月(7~30个月),X线片示髌骨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64例,患侧屈膝功能平均3.5周达到900°平均7.2周屈、伸功能达到健侧水平,疗效按Bostman临床评分系统评定,优59例,良12例,优良率100%.结论 NT-PC可使髌骨骨折端获得可靠的固定,使生理性应力在骨愈合的过程中持续通过骨折端,从而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和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3例,女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左侧33例,右侧39例。闭合伤61例,开放伤11例。髌骨下极粉碎45例,髌底粉碎6例,全髌粉碎21例。内固定方式:钢丝环扎固定2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5例,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41例,对其疗效作分析对比。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钢丝环扎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NT-PC固定三组中,术后下地行走平均时间分别为35、18、10d,术后正常步态平均时间分别为48、45、22d,屈膝90°时间分别为50、30、26d,三组优良率分别为79·2%、50·0%、91·9%。结论:NT-PC用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常规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不同程度地存在复位困难,不易固定,膝关节粘连,固定时间过长,股四头肌萎缩等缺陷和并发症.鉴此,我院自1997年6月以来,采用上海长海医院研制的镍钛形态记忆聚髌器(NT-PC)治疗各种类型的粉碎性髌骨骨折13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3例,女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左侧33例,右侧39例。闭合伤61例,开放伤11例。髌骨下极粉碎45例,髌底粉碎6例,全髌粉碎21例。内固定方式:钢丝环扎固定2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5例,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41例,对其疗效作分析对比。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钢丝环扎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NT-PC固定三组中,术后下地行走平均时间分别为35、18、10d,术后正常步态平均时间分别为48、45、22d,屈膝90°时间分别为50、30、26d,三组优良率分别为79·2%、50·0%、91·9%。结论:NT-PC用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镍钛聚髌器(NT-PC)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NT-PC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髌骨骨折136膝的资料按胥少汀膝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钢丝克氏针张力带固定(68膝)、NT—PC固定(68膝)优良率为82.3%和95.6%,两种方法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T—PC治疗髌骨骨折固定牢固可靠,组织刺激反应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髌上组及髌下组,每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META髓内钉固定,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普通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髌上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而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髌下组(P0.05)。术后6、12个月,髌上组的VAS评分、ROM和HSS评分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影像方面,髌上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髌上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髌下组(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髌下正中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6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髌下正中入路组和髌下旁入路组.髌上入路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5~53(37.8±11.4)岁;AO分型A型4例,B型4例,C型4例.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髌韧带在矢状位MRI迂曲征进行相关测量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双侧膝关节MRI图像,40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髌韧带迂曲,另一侧髌韧带正常.在矢状面MRI测量髌韧带长度和髌骨长度;在横切面MRI图像上测量髌韧带近端、中部、远端的横截面积.比较两侧髌腱测量结果以及其他病理所见.[结果]髌韧带迂曲征发生在近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月板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切除后对膝关节髌股关节的影响,为半月板不同切除术的比较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人膝关节新鲜标本,保留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及膝关市伸膝装置,Staubli机器人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站立至下蹲屈膝过程,采用超低压型压敏片测量完整膝关节和半月板不同部化及程度切除术后不同屈膝角度下髌股关节接触面积、接触压,并用SPSS 12.0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无论何种状念的半月板切除,其髌股关节接触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即膝火节心曲0°~90°髌股关节的接触面积会逐渐增加;2.半月板部分切除与正常膝关节在髌股接触面积、髌股平均接触从压力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外侧半月板全切除与正常膝关节在髌股接触面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骸股接触面积在各个屈曲角度均小于正常膝关节,其髌股接触平均压力存各个屈曲角度均大于正常膝关节的髌股接触平均压力;4.内侧十月板全切除与正常膝关节在髌股接触面积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侧半月板全切其在膝关节屈曲0°~30°之间其髌股关节平均压力均大于正常膝关节髌股关节间平均压力;60°~90°之间与正常膝关节髌股关节间平均压力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半月板全切除术后髌股关节高接触压力、内侧半月板全切除术后髌股关节低接触压力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髌股关节压力分布小均是术后髌股关节炎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关节镜外科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髌股关节紊乱诊治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4月24日(周五)至4月25日(周六)举行。本次学习班主要内容包括髌股关节的解剖,髌股关节疾患影像学诊断,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治疗,髌股关节炎的处理以及髌股关节术后的康复,有国际前沿学者讲授有关髌股关节紊乱治疗的最新理念与手术技巧。具体内容包括理论授课、尸体模拟操作与手术示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和切除髌下脂肪垫对髌腱长度的影响.方法 将67例骨性关节炎患者(99膝),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组(51膝),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组(48膝).拍摄膝关节X-ray侧位片:患者仰卧位,半屈膝(>30°),并确认髌腱为紧张状态.于膝关节侧位片上定位髌骨下极髌腱附丽点和胫骨结节上方凹陷,测量其两点直线长度,即为髌腱长度.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髌腱的长度.结果 A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髌腱的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髌腱的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083).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髌下脂肪垫是引起髌腱短缩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潜在的、难以察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外全膝关节切除术中伸膝装置保留与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新鲜全膝关节标本(6个)关节囊和髌下深囊内注入不同浓度泛影葡胺后行CT检查。关节囊内注入美兰后按关节外切除术要求处理伸膝装置,观察关节囊、髌下脂肪垫、髌下深囊的关系及关节外切除的可行性。累及关节内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4例,2例术前髌下深囊造影证实髌下脂肪垫未受累者保留完整髌韧带、2例未行髌下深囊造影者行髌韧带冠状面剖开,髌骨冠状面截骨,关节外分离完整切除。观察近期局部控制效果及肢体功能。结果 标本观察见髌上囊,腓肠肌内、外侧头腱下囊,腘肌囊,股二头肌腱下滑囊可与关节囊相通,而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韧带和关节腔之间,且髌下深囊未发现与关节腔相通,对脂肪垫未受累者可保留完整髌韧带。4例患者随访10~28个月,平均19个月,均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及转移,膝关节屈曲度平均为105°(95°~118°),伸膝延迟平均22°(10°~40°),MSTS评分平均为72.5%。结论 累及关节内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术前应常规行髌下深囊造影,髌下深囊与关节腔不相通及髌下脂肪垫的存在者关节外全膝关节切除术中可完整保留髌韧带,少数情况下仅保留髌韧带的浅层1/2也可满足伸膝装置重建的要求,初步临床应用获得了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和功能学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2011年9月,对53例(62膝)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患者,依据其对合不良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及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进行治疗。结果外侧支持带松解组术前、术后Kujala关节评分分别为(59.49±2.52)、(75.15±3.40)分,髌周支持带平衡组分别为(60.35±3.17)、(88.62±3.74)分,2组术后髌股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其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髌周支持带平衡术均能有效去除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所致的应力失衡,防止髌股软骨面进一步磨损,减轻疼痛症状,改善髌骨活动度及关节伸屈功能。但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