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洁  卢静 《吉林医学》2011,32(27):5772-5773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腹腔镜手术2 200例,其中胆道手术、阑尾手术出现术后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2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者36例治疗7~10 d症状消失,随访3~6个月无复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6例,治疗14~45 d症状消失,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患者既往基础疾病、体位、气腹等因素均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系,从而对临床发生静脉血栓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 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43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接受下肢静脉超声和MSCTV检查,超声检查主要运用二维超声,并辅以多普勒技术和加压技术等。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采用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静脉,患者均于超声检查后24h内进行MSCTV。结果:43例患者中,下肢静脉超声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下肢静脉血栓,计栓子83个,其中57个栓子位于胭静脉、股静脉内;MSCTV发现41例患者存在静脉血栓,其中3例为髂内静脉内孤立性栓子,1例为下腔静脉内孤立性栓子,计栓子88个,其中59个栓子位于胭静脉、股静脉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静脉超声与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姚亚娟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47-14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可靠性。方法:通过分析120条经彩超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图像的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及疗效随访复查情况。结果:彩超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实时动态下,图像清晰直观的诊断方法。可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管腔血栓形成的程度及彩色血流动力学等改变。120条下肢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后,经临床治疗患者全愈。其中,65例为部分性血栓栓塞,占54%,55例为完全性血栓栓塞,占46%。其中左下肢血栓多于右下肢血栓。在随访复查中,65例部分性血栓管腔内片状弱光点消退及血管再通的效果好于55例完全性栓塞患者,中青年好于老年人。结论:彩超检查对下肢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仪对3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并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进行对比。结果:下肢静脉髂股静脉血栓8例,其中3例完全阻塞,余为部分阻塞。股静脉、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其中完全阻塞8例。余为部分阻塞。全下肢静脉血栓9例,其中完全性闭塞3例。有3例合并大隐静脉曲张及血栓形成,1例大隐静脉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部位、形态、类型、管腔阻塞情况,急慢性病变及治疗后再通情况可做出较为肯定的诊断,能对患者病变进行动态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1992年4月~1997年8月,经过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筛选,作者对疑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28例(289条下肢)作腘静脉穿刺造影检查.其中男150例,女78例.病变在左下肢者93例,右下肢者74例,双下肢者61例.年龄25~77岁,平均59.1岁.病程1月~50年,平均13.08月.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湿疹、皮炎、色素沉着、肿胀、沉重感或疼痛、溃疡形成等. 1.2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足跟足尖并拢.穿刺点选在胭横纹上胭动脉搏动外侧5~10mm.1%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用尖头刀将穿刺点皮肤挑开小孔,针尖斜面向上,针与肢体成45~60°角向近侧缓慢进针,针穿过胭筋膜时有突破感,继续进针,左右调整穿刺方向,找寻胭静脉,针尖穿破胭静脉后壁时有轻微突破感,停止进针,拔出针芯,有暗红色血液流出,证明穿入胭静脉.置入导引钢丝,拔出穿刺针,置入导管,拔出钢丝.回抽有血,注入肝素生理盐水10~15ml.病员处于60°头高足低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孕产妇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妇产科、普外科收治的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孕产妇98例,其中产褥期DVT患者65例,为产褥期组;妊娠期DVT患者33例,为妊娠期组,探讨两组孕产妇DVT的发病时间、发生部位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患者中产褥期发病率高于妊娠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褥期产妇中经剖宫产分娩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经阴道自然分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疾病发生部位研究中,左下肢明显高于右下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个体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产褥期,经剖宫产分娩者高于经阴道自认分娩者,对患者予积极抗凝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罹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采用《实用内科学》中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对我所2000—2002年收容的7268名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罹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3例,用低分子右旋醣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20ml静滴,口服硝苯吡啶、芦丁C等治疗。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占本所同期收容海洛因依赖者劳教人员的0.01%。经治疗7-14d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其发病机制与气候、血管损伤、海洛因中含有杂质、营养不良、血液呈高凝状态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测髂静脉及下肢深静脉内径,管腔内有异常光团及絮状回声,管腔的压闭性。有无彩流信号及血流频谱。结果48例中,急性髂总静脉-下肢整条深静脉血栓完全阻塞20例;亚急性股总静脉-胫后静脉完全阻塞8例;慢性髂外静脉-下肢整条深静脉血栓伴部分再通8例;慢性下肢整条深静脉血栓伴部分再通6例;慢性股总静脉血栓及胭静脉血栓各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西方国家报道其发生率高达30%~50%,我国仅2.6%[1]。静脉血栓形成不但影响下肢功能,而且有引起肺栓塞的危险,故术后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作者对本院剖宫产术后16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显像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似PE患者171例,所有患者均行^99mTc—MAA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171例疑似PE患者中44例下肢深静脉显像阳性,其中32例被确诊为PE,下肢深静脉显像阳性患者PE的发病率为72.73%(32/44);深静脉栓塞的部位主要发生于胭静脉(81.25%)和腓静脉(71.88%)。结论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可较灵敏地反映下肢深静脉病变,肺灌注显像时加做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可为PE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与肺血栓栓塞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术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40例患者,观察住院期间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情况,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情况、吸烟、体重指数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住院期间99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股骨骨折组48例、胫腓骨骨折组51例,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69)。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年龄、女性、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8例发生肺血栓栓塞,其中股骨骨折组8例,胫腓骨骨折组1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有肺血栓栓塞和无肺血栓栓塞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股骨及胫腓骨骨折在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例数相似,年龄、女性、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体重指数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代谢异常是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腰椎、骨盆或下肢骨折的患者常规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的临床观察.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本院1586例骨折患者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18例,阳性率7.44%(118/1586);其中术前距骨折平均(10±3)天发现血栓形成78例,其中急性58例,慢性20例,术后发现40例;急性血栓98例(98/118,83.05%),慢性血栓20例(20/118,16.9%),其中左侧股浅静脉42例,左侧股总静脉27例,左侧胭静脉17例,左侧小腿肌层静脉10例,右侧股浅静脉为14例,右侧股总静脉8例,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溶栓治疗、植入深静脉滤网等治疗,1例发生肺栓塞,积极抢救后痊愈.结论 腰椎、骨盆或下肢骨折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作为骨折围手术期的常规检查项目非常必要,为临床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别采用导管捣碎抽出血块、球囊导管扩张术、机械性旋切导管血栓旋切术、狭窄段静脉支架种植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种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31例介入治疗术后3~36个月跟踪观察,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例),其中下肢功能恢复良好24例(77.42%),残留瓣膜功能异常6例(19.3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引起肺栓塞的预防效果。方法 7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施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滤器全部安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随访3个月~22个月,6例无肺栓塞的患者,无肺栓塞发生,滤器无移位,1例已有肺栓塞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可靠性。方法:通过分析120条经彩超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图像的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及疗效随访复查情况。结果:彩超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实时动态下,图像清晰直观的诊断方法。可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管腔血栓形成的程度及彩色血流动力学等改变。120条下肢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后,经临床治疗患者全愈。其中,65例为部分性血栓栓塞,占54%,55例为完全性血栓栓塞,占46%。其中左下肢血栓多于右下肢血栓。在随访复查中,65例部分性血栓管腔内片状弱光点消退及血管再通的效果好于55例完全性栓塞患者,中青年好于老年人。结论:彩超检查对下肢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秀荣  李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77-178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3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以实时二维和加压探头观察,彩色血流显示和频谱多普勒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程度.结果 左下肢血栓形成14例,右下肢血栓形成8例,双下肢血栓形成1例.急性血栓形成13例,亚急件血栓形成6例,慢性血栓形成4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要目的:探讨滤器保护下经胭静脉置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DVT病人,在滤器保护下经彩超引导,由胭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微量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7~10天,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出院前行下肢静脉顺行检查,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3例。结论: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胭静脉置管定向溶栓,可防止肺栓塞,快速溶解血栓,恢复深静脉血流通畅,疗效肯定,可减少DVT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用中国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1天为一个疗程。其中一个疗程治愈4例,两个疗程治愈1例。  相似文献   

20.
钟少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4,(5):130-131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6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得到确诊,其中包括左下肢静脉血栓者33例,右下肢静脉血栓者16例,双下肢静脉血栓者7例。经超声测量发现,患侧静脉较健侧静脉直径发生明显增粗(P〈0.05)。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诊断率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